唐太宗为什么会处死单雄信?他是什么用意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唐太宗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唐太宗,本名李世民,生于公元598年,公元626年继承皇位,成为大唐王朝第二代皇帝,公元649年去世,终年51岁,在位23年,庙号太宗,谥号文皇帝,因此史称唐太宗或唐文帝,按照习惯,称唐太宗较多。
唐太宗的文治武功和历史贡献自然是不用怀疑的,开创繁荣富强的贞观之治,把大唐王朝治理成非常富强的国家。
不过唐太宗的个人品德就比较有争议了,有人认为他为了夺取帝位不择手段,玄武门之变弑兄杀弟、逼父退位、强娶皇嫂等等都是他的污点,但是古代中国,在权力斗争面前,也许亲情根本就微不足道。
所以唐太宗的文治武功和历史贡献,完全可以掩盖他的污点。另外,唐太宗是一个求贤若渴、爱才如命的皇帝,早在他仍然带兵在外扫荡群雄的时候,就很好地体现了他的这个优点,所以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才愿意追随他。
不过唐太宗在任用人才方面,还是留下了一个争议比较大的事情,就是他力排众议,处死了猛将单雄信。
看过隋唐英雄、隋唐演义一类的文艺作品或者影视作品的读者,都应该很熟悉单雄信这个人物,他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在史料有确切记载。单雄信是山东人,自幼勇武过人,练得一身好武功,性格重情重义,在当地一带很有江湖名望,他跟被称为“徐茂公”的徐世勣(后改名李勣)交情很深,并结为生死兄弟。
隋朝末年,单雄信和徐世勣一起投靠反隋的瓦岗军,两人因为很有本事,立下了很多功劳,为瓦岗军的发展壮大作出了很大贡献。后来,瓦岗军因为内部不和等原因,壮大得很快的同时,衰落得也很快,多次被隋军和其它反隋义军打败。
再后来,反隋义军之一的王世充彻底打败了瓦岗军,王世充很赏识单雄信,他把单雄信收入账下,作为军队统帅,单雄信很感恩王世充的赏识,发誓要为王世充效忠至死。至于单雄信的好兄弟徐世勣,选对了明主,投靠了唐太宗。徐世勣曾经劝说过单雄信,希望他能转投唐太宗,避免将来两人各为其主而自伤残杀,但是单雄信坚决拒绝。
公元620年(唐高祖武德三年),唐太宗率军与王世充决战,单雄信作为王世充的军队统帅,战场一见面就直取唐太宗,唐太宗也被单雄信的勇武所震慑,差点被单雄信所伤,从此唐太宗就跟单雄信结下私仇。
公元621年(唐高祖武德四年),王世充气数已尽,唐太宗彻底歼灭王世充,生擒了单雄信。按照唐太宗求贤若渴的性格,以及他以往生擒的猛将,他通常都会将其感化到自己手下,为自己所用,但是唐太宗这次却想也不想,非常坚决地处死单雄信。
徐世勣得知昔日生死兄弟单雄信要被处死,他极力恳求唐太宗能赦免单雄信,但是唐太宗不为所动,坚决处死单雄信。单雄信被处死的时候,徐世勣声泪俱下,但是单雄信大气凛然、面无惧色,还把家人托付给徐世勣。最后,徐世勣割下自己一块肉,单雄信吃下肉后,慷慨赴死,大唐上下都被这一幕所感动。
就这样,隋末一名不可多得的猛将单雄信,被求贤若渴、爱才如命的唐太宗坚决处死。既然唐太宗求贤若渴、爱才如命,那他究竟为何一定要处死单雄信呢?
在文艺作品和影视作品当中有这样一幕,唐高祖李渊因为一次不慎,误杀了单雄信的亲大哥,导致单雄信和大唐李家有血海深仇,单雄信发誓这辈子都不会投靠大唐李家。另外,王世充不仅赏识单雄信,还把女儿嫁给他,所以单雄信对王世充忠心耿耿,他每次见到唐太宗,都要取他的性命,于是唐高祖就下令无论单雄信将来是否投降,都要处死,这是唐太宗非要处死单雄信的原因。
但是这毕竟是文艺作品和影视作品,历史上真实的原因是单雄信虽然没有娶王世充女儿,但是他同样对王世充忠心耿耿,坚决不会投降大唐,尽管唐太宗多次感化,但单雄信冥顽不灵、不识时务,因此唐太宗对其绝望,所以坚决处死单雄信,这才是真正原因。
所以珍姐认为,大唐太宗文皇帝李世民,他不仅是中国历史文治武功最显赫、历史贡献最伟大的皇帝之一,也是个人品德更高尚的皇帝之一,尽管他求贤若渴、爱才如命,但他坚决处死猛将单雄信,皆因单雄信冥顽不灵、不识时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