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李悝是什么人?战国时期改革的先行者

中国历史9年前 (2016-05-02)240

李悝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李悝(kui一声)(公元前455-前395年),嬴姓,李氏,名悝,魏都安邑(今山西夏县)人。战国时期魏国大臣、政治改革家,法家重要代表人物。早年师从子夏,魏文侯以为相国,主持变法事宜。更多的内容以及变法细节及过程,且看下面分解。

以公正之心荐才

李悝是由翟璜推荐才得到魏文侯重用的,两人因此关系特殊,而翟璜本人亦是一名非常优秀的人才。按常理,在魏文侯请李悝荐才时,李悝无论是从报答知遇之恩考虑,还是从有一个更强的政治盟友思索,都应推荐翟璜。

但李悝却出人意料地推荐了另一名竞争者魏成子。首先,这样做证明了李悝不结党,不营私,全心全意从魏国的政治需要考虑问题;其次,在魏文侯看来,李悝可能推荐对他有恩的翟璜,这就落入了俗套,超出魏文侯意料的答案给他以深刻的印象;最后,李悝举荐人才不唯亲,提升了自己在魏文侯心目中的地位,使他最终得到进一步的重用。

李悝是什么人?战国时期改革的先行者

魏国攻灭中山国(今河北正定县东北)后,为了加强管理,魏文侯封太子击(即后来的魏武侯)为中山君。在翟璜推荐下,魏文侯也非常满意地命李悝出任中山国相国。到任后,李悝尽心尽力地辅佐太子,他走乡串户,了解民情,减轻徭役赋税,发展经济,健全法制,在较短时期内,中山国就走上了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稳定的正轨。

太子击见李悝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非常高兴,便把李悝作为老师和朋友看待,经常向他请教治国之道。李悝也不推辞,倾其所学帮助太子。不久,太子击在向父王汇报中山情况的报告中,着实把李悝大大夸奖了一番。

几年后,魏文侯派人把李悝召到宫中,想和他商量一件大事。魏文侯打算从翟璜和魏成子两人当中确定一人担任相国职务。由于两人都非常优秀,才干卓越,政绩突出,魏文侯一时拿不定主意,想起太子在报告中称赞李悝的种种言论,就想听听李悝的意见,让他帮忙出主意。

李悝到魏都后,魏文侯让他坐下,把事情经过告诉了他,问道:“请您告诉我,在他们两个人中,由谁担任相国最为合适呢?”李悝站起来推辞道:“有道是地位卑下的人不应对地位尊贵的人说长道短,品头论足,关系疏远的人不便对关系亲近的人发表意见。论地位,我比他们二位低许多,论关系,我没有他们与您亲密。因此,不敢妄说。”

魏文侯见李悝有顾虑,再三恳切地说:“我知道您博学多才,为人正直无私,今天是专门请您来商量此事的,您不必再谦让了。”

李悝是什么人?战国时期改革的先行者

李悝见魏文侯态度诚恳,这才说道:“我在做子夏先生的学生时,先生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子贡向孔子请教道:‘请问老师:在各诸侯国的大臣中,哪个最贤呢?’孔子不假思索地说:‘齐国的鲍叔牙、郑国的子皮最贤。’子贡不解,追问道:‘不对吧?齐国的管仲、郑国的子产才是最有名望的大臣呢!’

孔子笑了,郑重地告诉子贡:‘可是,我听说齐国的名相管仲是叔牙推荐的,郑国的重臣子产是子皮保举的。却没有听说管仲和子产向国君推荐过多少人啊!’子贡茅塞顿开,心领神会地说:‘您的意思是说善于发现人才、全力推荐人才的人,才是最贤的?’

孔子意味深长地说:‘不错。善于识别人才,是富有智慧的标志;虚心推重人才,是仁爱宽厚的表现;极力引荐人才,是利国利民的壮举。做到了这三点,还有什么样的人能够同他们相比呢?’很明显,先生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要让我知道,只有全力推荐人才的人,才是最能干的。

根据先生所教,我认为,看一个人的优劣高低,可从五个方面入手:看他平时亲近什么样的人;富裕时,看他接济什么人;显贵时,看他举荐什么人;困窘时,看他干不干非礼的事;贫贱时,看他拿不拿不义之财。”魏文侯听了,赞赏地点了点头,说道:“谢谢您的指教!我心中有数了。”

告别魏文侯,李悝刚回到住处,翟璜就前来打听消息:“听说今天国君向您询问相国的人选,最后定的是谁呢?”李悝坦率地说:“看来是魏成子。”

翟璜一直认为相国职位非自己莫属,一听说是魏成子,不禁有些气恼,质问李悝:“请问:我哪一点不如魏成子?西河郡(今陕西东部黄河两岸地区)的太守吴起是谁推荐的?是我;使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获得大治的西门豹是谁推荐的?是我;讨伐中山国的乐羊是谁推荐的?是我;拿下中山国以后,没有合适的人辅佐太子,又是谁把你推荐给了国君?还是我;国君要给太子选择师傅又是谁推荐了赵苍唐?也是我。我所推荐的这些人,哪个没有为国家做出过重要的贡献?请问:我哪一点比不上魏成子?我又有哪一点对不起你了?”

听罢翟璜连珠炮似地质问,李悝并没有动怒,他理解翟璜的心情,也很感激翟璜的推荐之恩。他等翟璜平静下来后反问道:“您把我推荐给国君,难道是为了让我在国君面前替你要更高的官职吗?”翟璜不以为然,说道:“我是这样的人吗?”

李悝是什么人?战国时期改革的先行者

李悝也知道他不是这种人,为了让他心服口服,李悝耐心地解释道:“今天,国君把我叫去,问我在您与魏成子中,谁当相国最称职?我并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只是请他从平时、富裕时、显贵时、困窘时、贫贱时五个方面去观察和比较就行了,国君也很赞同我的看法。因此,我知道国君会让魏成子任相国。”

翟璜仍不服气,说道:“就是从这五个方面比较,我也不比魏成子差。”李悝了解翟璜,知道他心直口快,只要说清楚了,他也就明白了。于是,李悝又进一步表明自己的看法:“依我看,您比他差得太多了!魏成子的食禄是1000钟,自己只享用1/10,其余的9/10都用到为国家 *** 人才上了。正因为这样,他才为国家赢得了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高贤。对他们,国君把他们当成老师。尊敬他们,时常向他们求教,唯恐照顾不周。而您向国君推荐的那些人,包括我自己在内,国君是当成手下使用的。就凭这一点,您就比不上魏成子。”

翟璜不是一个毫不讲理的人,一明白事理,马上认错。他认为正如李悝所言,自己的确有不少方面比不上魏成子。他向李悝拜谢道:“还是您的见解高明,都怨我平时孤陋寡闻,居功自傲,以至于错怪了您!”李悝也很佩服翟璜认错的勇气,两人自此成了好朋友。

辅佐魏文侯,变法图强

李悝胸怀济世之才,得遇明君——魏文侯,是他改革成功的先决条件。由于李悝谦虚大度,善于团结同僚,减小了变法的阻力,使得变法得以顺利进行。而改革有序,先经济而后政治、军事的正确原则,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李悝任相国后,准备对魏国进行全面改革。一天,魏文侯问李悝:“我一心想使国家很快富强起来,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总觉得收效不大,您认为到底该怎么办才好呢?”李悝回答道:“国家富强的路有千万条,但最根本的、首先要做的还是发展粮食生产。民以食为天,要让百姓吃饱,国家有余粮,就必须想法多打粮食。”魏文侯又问道:“我正为这事焦急。如今人口增加了不少,可土地却没有增加,如何满足人们的衣食,如何提高产量,这些都是难以解决的问题,请问您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李悝没有立即回答这些问题,而是谈起了自己微服私访的事:“从国君您任命我当相国以来,我尽忠职守。为了了解民情,找到国家富强之法,我常常到民间私访,和百姓一起种地,一起耕田,听到不少议论。有的说徭役太重太急,弄得老百姓没有时间生产,有的说赋税太多,丰年都难维持温饱,更不用说荒年了。他们要求适当减轻徭役赋税,以便让他们有时间生产,能勉强维持生活。国君您看,他们要求不多,可我们却很少为他们着想。”

李悝是什么人?战国时期改革的先行者

停顿了一会儿,李悝转入正题,他为魏文侯算了笔账,“魏国的土地除山河、湖泊、荒原等以外,可耕种的土地有600多万亩。如果给种田人以适当的鼓励,让他们乐于耕种,把时间和精力投到土地上,精耕细作,每亩地至少可以增收3斗粮食,全国一季就可增产180万石。相反,如果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每亩就不止减产3斗。就是以这个数字计算,全国每季就要少收180万石。一正一反,相差360万石,更不用说徭役太重违误农时导致的减产了。”魏文侯听了连连点头。

在李悝的操持下,魏国实行“尽地力之效”和“平籴法”长达10年之久,魏国人民果然日益富裕。老百姓纷纷称赞魏文侯用人有方,称李悝是位好“管家”。

在实行经济改革的同时,李悝为了招徕四方人才,又大刀阔斧地进行政治改革

。针对世袭禄位制度的种种弊端,李悝干脆废除了这种制度,推行“食有劳,禄有力,使有能,赏必行,罪必当”等一系列措施,按功劳大小,对国家贡献多少授予职位和爵禄。

具体规定:“不论贵族还是平民,只要有治国安邦的才能,都可以在朝廷做官,领到应得的俸禄;不论什么人,一律按照功劳大小安排职务;官员各司其职,有功者赏,有罪者罚,不准徇私;凡无功而又作威作福者,即使是贵族也必须取消其爵位和俸禄。”

由于执行了公允、平等和奖惩分明的原则,李悝的政治改革获得了巨大成功,不仅提高了国家机构的办事效率和人员素质,还大量吸纳了各方人才,调动了举国上下励精图治的积极性。

李悝并不就此止步,为了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和维护改革成果,又在法律领域大展拳脚。

他根据魏国的具体情况,参照以往的律令,吸收各国法令中可取的部分,制定了一部新法典,即《法经》。这是我国之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其内容分《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六部分。

头两篇是《盗法》和《贼法》,分别对“盗”、“贼”的含义作了具体规定;《囚法》和《捕法》具体规定了惩治“盗”、“贼”的各种办法;《杂法》是关于盗取兵符、官印以及贪污等违法行为的惩治规定;《具法》是对量刑轻重的诸项规定。

这部法典颁布实施后,对维护国家秩序起了重要作用。后来,这部《法经》被李悝的学生商鞅带到秦国,对秦国变法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这部法典充分反映和代表了统治阶级的意志,从而成为后来历代封建统治者奉行的法典蓝本。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605/60534.html

“李悝是什么人?战国时期改革的先行者” 的相关文章

给允禩改名剥夺宗籍是雍正的决定 乾隆为什么还给他平反

给允禩改名剥夺宗籍是雍正的决定 乾隆为什么还给他平反

你真的了解乾隆皇帝为什么要给允禩平反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乾隆四十三年,乾隆皇帝颁布诏书,恢复允禩等人的宗室身份,至此在“九子夺嫡”中一败涂地的八阿哥允禩,终于恢复了自己的姓名和身份。看到这里很多人要问,既然给允禩改名和剥夺允禩宗籍是雍正皇帝的决定,乾隆皇帝为什么要违背父亲的意思,...

管辂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管辂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管辂(210年-256年),字公明,平原郡平原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术士,古代卜卦观相行业祖师。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八九岁,喜仰观星辰。成年之后,精通《周易》,善于卜筮、相术、算学,学习鸟语。相传每言辄中,出神入化。体性宽大,以德报怨。正元初年,担任少府丞。正元三...

诸葛亮北伐为什么总是从容退兵 诸葛亮是了减少损失吗

诸葛亮北伐为什么总是从容退兵 诸葛亮是了减少损失吗

还不知道:诸葛亮为什么每次北伐都能从容退兵,减少损失?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首先我们在了解一下当时的形势吧。刘备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就为了兴复汉室殚精竭虑,分析了天下的大势,一共进行了六次北伐,当时刘备倾国之力东征孙吴,最终夷陵之战,蜀军几乎全军覆没,五虎上将折伤...

三国时期袁术为什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称帝 最后为何迅速败亡

三国时期袁术为什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称帝 最后为何迅速败亡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三国时期,袁术为何敢率先称帝,称帝之后为何又迅速败亡?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众所周知,黄巾起义之后,汉室已经摇摇欲坠,群雄割据,诸侯并起是那个时代真实写照,而除了我们熟知的曹孙刘三家之外,还有两个诸侯在当时颇具影响力,就是袁绍,袁术兄弟二人,而袁术也是...

陆逊作为孙权的谋士 孙权为什么还要逼死他

陆逊作为孙权的谋士 孙权为什么还要逼死他

孙权为什么要逼死自己的谋士陆逊?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魏蜀吴三国争霸的过程中,每一个王朝都有属于自己的谋士,没有这些谋士的辅助,主公肯定是不会成就大业的。就拿曹操来说,没有郭嘉的辅佐,恐怕曹操根本统一不了北方。要知道当时的北方有袁术这样的大诸侯,没有谋略肯定是不行的。...

刘伯温临死前为什么送朱元璋一筐鱼 这鱼有什么用意吗

刘伯温临死前为什么送朱元璋一筐鱼 这鱼有什么用意吗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刘伯温送给朱元璋一筐鱼,朱元璋不知什么意思,直到17年后才知晓,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刘伯温当年作为朱元璋麾下最主要的谋士因为其神机妙算经常被人比作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也因此刘伯温的形象在很多时候都说被神话的。然而对...

司马允是什么人?他为何会斗不过司马伦?

司马允是什么人?他为何会斗不过司马伦?

司马允,晋武帝司马炎第十子,西晋宗室、诸侯王。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西晋时期,曾出现过一次遍布全国的,由西晋皇族为主角,互相征战不休,互相争夺权力的一场大动乱,史称“八王之乱”。皇族争权历来有之,哪个朝代都不可避免,只不过看规模大小而已,是否在国家承受的范围之内。“八王之乱”的起因和...

乙弗皇后最后的结局怎么样?被赐死的原因是什么?

乙弗皇后最后的结局怎么样?被赐死的原因是什么?

乙弗皇后是西魏文帝元宝炬的皇后,河南洛阳人。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自古君王多薄幸,最是无情帝王家。受很多清宫剧的影响,许多女生都想穿越到选秀时代的封建王朝,梦想成为后宫群芳的“领头雁”。只不过,古代女性社会地位低下,没有什么社会话语权,她们光鲜亮丽的背后,...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