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朱元璋为何要颁布重典?他的重典治民、重典治吏是怎样的?

中国历史9年前 (2016-05-09)380

对朱元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朱元璋是马上皇帝,作为一个从战争中一步一步打出来的开国皇帝,他的铁血意志在大明这个初生的王朝得到了贯彻,“无几时不变之法,无一日无过之人”这是著名的解缙对明太祖的规劝,由此可见,后世所评朱元璋乃是残暴之人,并不是空穴来风,那么,历史究竟如何?今日笔者带领大家一探究竟。

朱元璋为何要颁布重典?他的重典治民、重典治吏是怎样的?

历史背景

个人经历

朱元璋家境贫寒,从小吃了很多苦,为了活下去,他做过乞丐,当过和尚。著名的“珍珠翡翠白玉汤”这个菜肴的故事,就能感受到他曾经遭受的苦难。平日里的耀武扬威,疫病之下的不作为,让朱元璋从小就感受到了官府的无能。元末局势动荡不安,他就顺势加入红巾军,后来一步步地走上了人生巅峰,南征北战这么多年,可以说他的皇位是从刀山剑雨中闯出来的。这同时造就了他铁血和刚毅的一面,还有眼里不揉沙子的脾气性格。

明初基本国情

大明虽然建立了,可是这个新生的王朝依然弱不禁风,内忧外患。蒙元实力犹存,只是仓皇北窜辽阔草原,默默舔舐着伤口,随时准备南下抢夺中原的花花世界;国家内部多个起义势力互不统属,各自为政。不能聚全国之力,给予敌人一记重拳,让其短时间不敢南下犯边。这样的大明,连年征战之下,国力疲敝,已经经不起折腾了。

一方面,因为战乱,百姓流离失所,成片的土地上荒芜着,没有足够的劳动力来耕作,很多地方的社会生产状态陷入停滞,难以为继了;另一方面,开国功臣们身份的转变,使得他们日益与百姓诉求渐行渐远,居功自傲,胡作非为,整个大明乌烟瘴气的,武人可以马上得天下,却不能治天下,大明能不能走下去,就看朱元璋能否力挽狂澜了。

重点内容

颁布《大明律》《大诰》等律法

朱元璋眼见自己的心血,就要被糟蹋得摇摇欲坠了,有感于元末风起云涌的农民大起义,他认为必须“以猛治事”,就是用猛烈的手段来治理国家,解决社会的混乱风气,警示官员的贪赃枉法,于是便不断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包括《大明律》《大诰》等,其严苛程度让人不禁咋舌,最基本的还是“笞、杖、徒、流、死”,只是大明王朝将其细化,还规定了严格的实行标准。

朱元璋为何要颁布重典?他的重典治民、重典治吏是怎样的?

重典治民

朱元璋要求治下百姓要从小学习这些大明律例,这样一辈子都会遵循规定而不至于触犯法律,每到庙会或者其他民众聚集的时候,官府必须派人前来讲解,要把律法刻进每个人的骨子里的样子,“欲其自动知所遵守”,又不断地加深国家在村落宗族之间的影响力,参与制定乡约,使百姓们的声音不再游离于政权之外,纳入国家的统一监管之下。乡约的出现,是社会的一大进步,从此中国的农村体系逐步地由小农经济形态向规模化集体经济演变,从而导致了宗族势力的产生。

除此之外,大量的检校(官职,锦衣卫前身)自由散落在各乡各镇,预防百姓言谈国事甚于防川,这也是人人对“重典”谈之色变的一大原因。

重典治吏

相较于治民,朱元璋的重心其实是在“治吏”上。很多的律法是设给朝廷到地方各级官员的。朱元璋对于贪官污吏是深恶痛绝的,其在刑法之外,别出心裁地制定了很多花样,包括“铲头会”“剥皮填草”等等骇人听闻的方式,想想都不寒而栗。最为著名的当属“空白印”和“郭恒秋粮案”,牵连诛杀数目多达5,6万,人头滚滚之下,上朝的官员都是战战兢兢,生怕有去无回。“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就是当时最鲜明的记载。

至于贪污,凡超过六十两者即可处以极刑,明朝是官员俸禄更低的一个朝代,按照当时的税率,六十两也就相当于现在的不到4万,可见反腐力度之大。终朱元璋一世,将近10万人因此丧命,在当时,能做官的大都是读书人,不过就是这样,也没有刹住他们贪婪的脚步,后世对明朝更大的评价就是贪腐过度,而对朱元璋的评价就是滥杀无辜了,不知朱元璋若是泉下有知,该怎么暴跳如雷呢。

朱元璋为何要颁布重典?他的重典治民、重典治吏是怎样的?

成败得失

鉴于明初的大环境之下,朱元璋的铁血主张,成功地扶持了大明度过艰难的初生时期,休养生息,积蓄国力,顺利地统一了全国。悲哀的是他为了巩固皇权所设定的政权制度,在后期成了皇帝的枷锁,文官体系的养成,使得他们害怕再出现一个朱元璋式的皇帝,于是明朝大部分的皇帝都碌碌无为,成了后世的笑柄,这是朱元璋没想到的吧。

还有,读书人把明朝对于朝廷官员的羞辱都归到朱元璋身上,残暴而又野蛮的基因是他极为声名狼藉的地方。而我们至今对于朱元璋褒贬不一的评价,就来自于这些读书人加工过的艺术文章里,这何尝不是他的一种悲哀呢。

朱元璋为何要颁布重典?他的重典治民、重典治吏是怎样的?

总结

朱元璋的奋起反抗,才有了四等人的再次崛起;他的铁血性格,才有了著名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他的残暴统治,才让明初有了吏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朱元璋的出身和经历,决定了一生的行事风格,每一个从动乱年代脱颖而出的人才都是值得尊敬的。

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事。“乱世重典”是基于当时的社会现状而存的,我们不能单一地以此来作为评价的前提。朱元璋的个人因素和政治环境,决定了他必须走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路,也预示出了后人会情绪化地对他加以评价。二者兼有的情况下,谁能替他走出另外一条康庄大道来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605/61840.html

“朱元璋为何要颁布重典?他的重典治民、重典治吏是怎样的?” 的相关文章

曹休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曹操是如何称赞他的?

曹休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曹操是如何称赞他的?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东汉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曹操于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董卓。因曹操起兵,散布在各地的曹氏族人在得知消息后,陆续投奔到曹操麾下。其中,就有当时才十多岁的曹休。他携老母从遥远的江南吴郡(曹休之父早亡,祖父曾在吴郡做太守,有故旧,因是...

司马懿在夺权的时候 期间为何没有多大的阻力

司马懿在夺权的时候 期间为何没有多大的阻力

还不知道:为什么司马懿篡魏的过程中没有太大阻力?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原因很简单,因为司马懿自己篡魏这个行为就是曹魏自己鼓励的结果。我们要知道,今天我们去看待过去的历史,本身就带着一份上帝视角了。今天我们能够获得的历史认知,也是漫长时间积累下来的结果,如果我们生活...

高览和张郃都投靠曹操 两人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高览和张郃都投靠曹操 两人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还不知道:高览和张郃一起投靠曹操后,张郃成为名将,而高览为何默默无闻?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当以占据青、并、幽、冀四州的袁绍势力最大强大,袁绍得以壮大不仅靠的是家世显赫、还有谋臣武将倾心的辅佐。袁绍帐下鞠义、颜良、文丑、淳于琼、张郃、...

关羽在兵败被困的时候 刘备为什么没有及时派人支援

关羽在兵败被困的时候 刘备为什么没有及时派人支援

对关羽兵败被困时,刘备为何不派人支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期,曹魏势力最大,吴国经济最繁荣,而蜀国综合国力最弱。其实刘备也曾有过一段短暂的辉煌期,只是关羽丢掉了荆州,后来张飞又死了,接着刘备又在夷陵大败,蜀国这才损失惨重,蜀整体实力才严重下滑了。换句话说,关...

费诗: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为人耿直敢言

费诗: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为人耿直敢言

费诗,字公举,生卒年不详,益州犍为郡南安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璋占据益州时,以费诗为绵竹县县令。刘备进攻刘璋夺取益州,费诗举城而降,后受拜督军从事,转任牂牁郡太守,再为州前部司马。刘备自封汉中王,以费诗为使,向督领荆州的关羽传达官职的任...

三国时期的十八骑燕将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三国时期的十八骑燕将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张飞是三国猛将,武艺自然不用多说,多次单挑号称三国第一猛将的吕布,和吕布大战,少则四五十回合,多则上百回合,从未败过。吕布对张飞很头疼,但也没有办法。因此,张飞是三国唯一一个敢多次挑战吕布的人。张飞这么厉害,他手下的十八骑燕将也不简单,这十八骑...

李卫作为清朝时期的名臣 李卫的五个儿子是什么下场

李卫作为清朝时期的名臣 李卫的五个儿子是什么下场

对李卫是一代名臣,他的五个儿子后来怎么样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卫是清代的一代名臣,经历了三朝皇帝,从康熙到乾隆,目睹了国家从不稳定到盛世的转变。之所以称呼其为名臣,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做官能力较强,而且因为他很是清廉,敢于和权贵较真,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他在后来...

关羽投降曹操是假的吗 为什么都说关羽是投降于大汉

关羽投降曹操是假的吗 为什么都说关羽是投降于大汉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国历史之中的关羽投降曹操是真是假,为何大家都说他降的是大汉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关羽这个人在中国的历史之中有着许多扑朔迷离的地方,比如像关羽是如何成为了中国人心中的武圣代表的,为何中国民间的义气文化之中说的最多的就是拜关公呢?但这些都不是我们今天...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