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曹魏的因兵授官制度具体是怎样的?

中国历史9年前 (2016-05-13)411

对曹魏的“因兵授官”制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

三国汉季,各政权兵制中有两种典型代表。其一是孙吴是“因官授兵”,其二是曹魏的“因兵授官”。

本文着重谈谈曹魏的因兵授官制度。

“因兵授官”,顾名思义,即官职大小(尤其是军职)由所辖部曲众寡决定。

曹魏的授官制度,有其特殊之处。主要是针对外姓、外乡人士。诸如夏侯氏、曹氏、谯沛同乡,则不受此约束。魏武虽尚法术,但法不外乎人情是也。

由此,引出两条颇合逻辑的规律:

其一,外姓、外乡人士领兵归附时,兵多者官大,兵少者官小,无兵者无官(特指军官),只能充任文职。

其二,部曲数量/质量类似者,归附越早,地位越高。

因为本文涉及人物颇广,为方便阐述,特将魏武创业时代(189-208)简单划分为三部分:

讨董时期(189-192),兖州时期(192-196),建安初至赤壁时期(196-208)。

上起董卓上洛,下至赤壁之战。

① 讨董时期(189-192)

有道是:锦上添花、不若雪中送炭。

魏武初起,无兵亦无地。

曹操自中平六年(189)逃离洛阳,未能回到故乡谯县,而是直接赴兖州陈留、投奔故人张邈,在此合兵。

曹操自初平元年(190)兵败荥阳,糟蹋干净张邈和卫兹的“天使投资”(合计五千人),便流浪扬州,又在龙亢县遭遇叛乱,实际麾下兵员不过五百。自此屈身袁绍幕府,替绍四处征伐。

兵谋叛,夜烧太祖帐,太祖手剑杀数十人,余皆披靡,乃得出营;其不叛者五百余人。--王沈《魏书》

直至初平三年(192)在东平寿张大破青徐黄巾,整编改制,组建“青州兵”,才算有了自己的核心作战部队。

此阶段带兵投曹者,有任峻、李乾、李典等人。

任峻任峻是司隶河南郡中牟人,率宗族百人投曹。操大喜,以“行奋武将军”身份表峻为骑都尉。

实际曹操的奋武将军本是伪职,而骑都尉秩比二千石,可知是“慷他人之慨”。

对于从龙之臣,创业之主一贯是颇为慷慨的。曹操招赘任峻为妹夫,建安初(196)又授任峻“典农中郎将”,在后方主持军屯。与夏侯惇类似。

峻又别收宗族及宾客家兵数百人,愿从太祖。太祖大悦,表峻为骑都尉,妻以从妹,甚见亲信。羽林监颍川枣祗建置屯田,太祖以峻为典农中郎将,募百姓屯田於许下,得谷百万斛。--《魏书十六 任峻传》

注:典农中郎将,位同郡守,秩二千石。

任峻作为从龙元勋,以区区数百部曲,便得“驸马之位”和“郡守高官”;且长期避祸后方,率部屯田。

可谓“钱多事儿少离家近”,一本万利。

山阳李氏李氏家族是兖州山阳人,客居乘氏(县名)。李氏掌门最早是李乾,领部曲随魏武大破黄巾于寿张(192)。

魏武初起,部众孱弱,除袁绍赞助的兵马,主要兵员应来自山阳李氏。

乾死,子李整将兵;整死,从弟李典将兵。

李氏是山阳豪霸,声势熏天。

典从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魏书十八 李典传》

兖州之战,吕布赴乘氏,遭李氏族人李进袭破,仓皇败走。

布到乘氏,为其县人李进所破,东屯山阳。--《魏书一 武帝纪》

曹魏的因兵授官制度具体是怎样的?

建安九年(204)曹操攻屠邺县,迁部将家属质邺,李典家族居然一口气“迁宾客三千余家,人户一万三千余口”。

典宗族部曲三千馀家,居乘氏,自 *** 徙诣魏郡。徙部曲宗族万三千馀口居邺。--《魏书十八 李典传》

李典继承伯父和从兄的部曲势力,不满十五,便升中郎将,很快又迁裨将军。

建安十一年(206)累功至捕虏将军、都亭侯,已从偏裨升为杂号。

典卒于合肥之战(215)结束不久,年仅三十六。可知其少年掌兵,因部曲众多,得居中郎将、将军高位。

② 兖州时期(192-195)

兖州时期可以看作曹魏政权的分水岭,有投诚亦有背叛;有忠良亦有奸佞。

魏武在初平三年至兴平二年(192-195)客居兖州,治所在东武阳和鄄城之间迁徙;实际处在袁绍的干预控制之下。

兴平年间的“兖州叛乱”,给了曹操极大的精神打击,之后南下豫州颍川许县,谋求自立。

在此期间,领兵归附者颇多,有陈宫、程昱、王忠、乐进、于禁、朱灵等。

陈宫不同于演绎作品,陈宫颇类“武人”形象。在各种材料中,陈宫均以“将”、“大将”等叙述方式出现。

陈宫出身兖州东郡,按记载推测、当为地方豪族。宫典兵,且不为少,兴平元年(194)张邈、陈宫勾结吕布叛乱时,兖州全境几乎覆灭,而荀彧驰召夏侯惇弃守濮阳,可知叛军势大。

宫仕吕布,亦曾勾结郝萌叛乱,逼得吕布赤身裸体、破厕所矮墙逃生。事后清算内奸,曹性当场指认陈宫为祸首。

“宫面赤,众人悉觉”,而吕布竟“以宫大将,不问(罪)”。

布问性,言“萌受袁术谋”。“谋者悉谁?”性言“陈宫同谋”。时宫在坐上,面赤,旁人悉觉之。布以宫大将,不问也。--《英雄记》

吕布一介边地莽夫,本无道义可言。所谓“不问”,非宽恕之意,实在是陈宫“大将”,麾下典兵,担心清算陈宫、激起变乱而已。

陈宫以私兵部曲,在曹营亦做到“镇东郡”。

兴平元年,曹操东击陶谦,令其将武阳人陈宫屯东郡。--《后汉书 吕布传》

注:陈宫为东郡东武阳人,按制度不得出任本郡郡守或州刺史。

东郡守名义是治濮阳的夏侯惇,而从荀彧召惇赴鄄城故事,亦可看出,实际东郡的话事人是地方豪霸陈宫,夏侯惇的“郡守”仅为挂名。

王忠王忠,司隶扶风人。兴平二年(195)三辅乏粮,人相残食。忠遂随饥民东奔(即“逃荒”)。断粮,忠食人,以其亭长出身,择饥民精悍者组建卫队,忠为帅。

南向武关,大破刘表先遣军,复夺兵千余人,北上投曹。得授中郎将。

值娄子伯(即娄圭)为荆州遣迎北方客人。忠不欲去,因率等伍逆击之夺其兵,聚众千余人以归公。拜忠中郎将。--《魏略》

注:长安入洛阳需出函谷关,长安入南阳(荆州)需出武关。三辅之乱时,因洛阳残破,大部分士人的流浪方向是出武关向荆州。

也有少部分人,如孟达、法正亡入益州。

以王忠在建安五年(200)领兵袭击刘备、袁绍联军的故事看,彼时其至少为偏、裨将军。而曹魏建国前(213),忠已为扬武将军。

注:扬武将军头衔,见《魏公劝进表》,文多不载。

乐进乐进,冀州阳平人。最初“以胆烈从太祖”,仅为帐下小吏。

乐进字文谦,阳平卫国人也。容貌短小,以胆烈从太祖,为帐下吏。--《魏书十七 乐进传》

乐进还乡募兵,得千余人,魏武闻讯,立刻将这个帐下小吏,擢拔为“陷阵都尉”、“ *** 司马”。

遣还本郡募兵,得千馀人,还为军假司马、陷陈都尉。--《魏书十七 乐进传》

由此可见,魏武势利、现实到了何种地步!

以胆烈从者,不过贱命一条,死不足惜;看看大门儿、端茶倒水也就打发了。待小吏还乡募兵千余,便立刻从“倒洗脚水的”、擢拔为“ *** 司马”、“陷阵都尉”,其前倨后恭,奈何至此!

于禁于禁是兖州泰山矩平人。黄巾之乱(184)时跟随何进先遣队鲍信。

初平三年(192)青徐黄巾寇兖州,鲍信败死,禁转投盟军曹操。最初仅为“都伯”。

及太祖领兖州,禁与其党俱诣为都伯。--《魏书十七 于禁传》

都伯职位微贱,相当于今天的“排长”或“连长”,麾下管着百十来号人。

将军王朗(非曹魏建国后的三公王朗)向曹操力荐于禁“有大将之材”,才勉强得做军司马,也不过低阶武职而已。

注:伍长有不进者,什长杀之;什长有不进者,都伯杀之。--《通典》

按此,都伯大致等同于“百夫长”。

曹魏的因兵授官制度具体是怎样的?

于禁麾下无兵,有“大将之才”而官止“都伯”;乐进空手白牙,以“胆烈”为帐下小吏。

于、乐皆五子良将,出道时仅因麾下无兵,竟微贱至此。对比年十三、四,仅因麾下典万余门客,便得做“中郎将”的李曼成,差距何止千里!

曹魏“因兵授官”制度,由此可见一斑。

朱灵朱灵本袁绍部将,兴平元年(194),在袁曹合作的“蜜月期”,转投曹操。

朱灵本传极略,引注也不多,故投曹时官阶不明。

但灵事袁绍时,已有“自将三营”的记载,可知朱灵在袁军位阶不低,且麾下有私兵。

初,清河朱灵为袁绍将。太祖之征陶谦,绍使灵督三营助太祖,战有功。--《魏书十七 徐晃传-附传》

按此,朱灵投曹时,恐怕至少授中郎将或杂号将军。

朱灵不得魏武信任,遭于禁夺兵,但亦累官至后将军,位列八重号。即《三国志》所谓“为好将”。

灵后遂为好将,名亚晃等,至后将军,封高唐亭侯。--《魏书十七 徐晃传-附传》

可知,麾下“典三营”的朱灵,起点比乐进、于禁这些白身之徒,要高出不止几多。

③ 建安初年至赤壁之战(196-208)

这是魏武霸业初成、布武天下的高速发展期。网罗降将、皆天下英豪。

此阶段实际是“曹袁争霸”时代。绍虽死,子嗣仍在,在官渡之战后又坚持抵抗了七年才彻底覆灭。

此阶段领兵归降者,人数亦众。有李通、许褚、张辽、陈登、田畴、臧霸、刘备、徐晃、张绣等人。

此阶段的领兵者,与之前又有不同。

初平、兴平年间(190-195)群雄割据,几乎“郡郡作帝,县县称王”,地方大小军阀多如牛毛,不计其数,大部分甚至没能在史书上留下个名字。

即王沈所谓“无敌自破者不可数”。

君如自遂以为郡郡作帝,县县自王也!--《九州春秋》

自遭荒乱,率乏粮谷。诸军并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略,饱则弃余,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王沈《魏书》

至建安年间(196-220),中原局势已相对明朗,此时仍然幸存的大小军阀,经历十年左右“血与火”的磨练,基本都具备相当的实力。

故此阶段领兵降曹之人,领军规模远超之前;相对应的、得到的军官位阶亦远超之前。

校尉、都尉、别部司马是不可能再拿得出手了,至少是“中郎将”起步,一般直接授予郡守、杂号乃至重号将军。

李通李通,江夏平春人。有胆略,兼并奴客二千余家(口数应该更多),击破黄巾大帅吴霸,横行淮、汝。

建安初年(196)曹操南下、攻略汝颍,通举众降。受“振威中郎将”。

时有周直者,众二千馀家,与恭、通外和内违。通与直克会,酒酣杀直。诛其党帅,尽并其营。建安初,通举众诣太祖於许。拜通振威中郎将。--《魏书十八 李通传》

李通与臧霸并称,以其名拟动词化,号称“李通淮汝,臧霸青徐”。

张辽张辽,雁门马邑人,并州系大将。昔日与吕布、张杨共事丁原。原死,辽从布。

建安四年(199),布败死下邳。辽“将其众”降。得授中郎将。

太祖破吕布於下邳,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魏书十七 张辽传》

实际从“下邳包围战”相关记载看,位居“鲁国相”的张辽,始终未见参战记录。可知其割地自保,心态与臧霸等“自守贼”更加接近。

彼时的曹操、已非昔日落魄败犬,千百人的规模是断断看不上的。而张辽麾下兵勇未经大战,人数应不少,故得授中郎将。

臧霸集团臧霸、孙观、尹礼等为代表的“泰山贼”,是割据琅琊国和东莞郡(徐州北部)的土皇帝。

曹操此时(199)忙于准备官渡之战,故对泰山贼行“羁縻之策”,直接将青徐二州委之。霸等地方巨寇,遂一跃而成国相、郡守。

太祖以霸为琅邪相,敦利城、礼东莞、观北海、康城阳太守,割青、徐二州,委之於霸。--《魏书十八 臧霸传》

但并未见到此时泰山诸贼的“军职”。

我猜测曹操此时无力调动臧霸等人的直属部曲,故只得暂时承认既成事实,即泰山贼在青徐地区的割据地位,以“鼓励”、“安抚”泰山贼帅为己所用。

既然不能直接调动其部曲,将军号也就成了一纸空文。

臧霸有记载的最早将军号是“破虏将军”(杂号),已在曹操攻屠邺县、剿灭袁氏之后(205)。此时臧霸遣子入质,故得将军敕封。

陈登下邳陈登,徐州门阀。其授官与臧霸等人类似。皆是对地方豪霸地位的认可。

陈登降曹亦在吕布败殁同年(199),授“伏波将军”领广陵太守。伏波虽为杂号,却是显职。夏侯惇亦曾为伏波。

注:马援即为伏波将军。孙中山悼蔡锷,有挽联“一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之语。

布既伏诛,登以功加拜伏波将军,甚得江、淮间欢心,于是有吞灭江南之志。--《先贤行状》

陈登在下邳招募“郡兵”以迎曹操。名为郡兵,实际就是陈氏私兵。

太祖到下邳,登率郡兵为军先驱。--《先贤行状》

刘备牧徐州时,陈登曾对刘备说“愿为使君合十万之众”。十万颇为虚指,但招募万余劲旅,却不在话下。

登曰:“公路(袁术)骄豪,非治乱之主。今欲为使君合步骑十万,上可以匡主济民,成五霸之业,下可以割地守境,书功於竹帛。--《蜀书二 先主传》

登有大志,屡次领兵横行江淮,痛击孙策,甚至有了“吞灭江南之志”。曹操担心陈登雄心难御,迁其至东城,登不久病卒。君臣猜忌告终。

由此可见,曹魏的“因兵授官”制度,也颇有缺陷:

有大志且得人心者,一朝再加高位,必骄矜难制。陈登、刘备便是典型。

刘备提到陈登,不得不提到其“好基友”刘备。

刘备降曹比陈登早一年(198)。建安三年刘备在小沛招募徒众,合兵万余,又遣流氓劫夺吕布军马,遭高顺痛击,遂降曹。

先主还小沛,复合兵得万馀人。吕布恶之。--《蜀书二 先主传》

以刘备麾下“万余精兵”的实力,虽败于高顺,整体建制尚在。布死,刘备受“左将军”。这是重号将军,地位远超一般杂号。

先主复得妻子,从曹公还许。表先主为左将军。--《蜀书二 先主传》

曹魏的因兵授官制度具体是怎样的?

关、张为刘备副手,亦将兵。受中郎将,与张辽等同。

先主从曹公破吕布,随还许,曹公拜飞为中郎将。--《蜀书六 张飞传》

兵多者官大,兵寡者官小;亦可见曹魏“因兵授官”制度,对于降将的部曲数量,考核严密精致到了何种地步。

张绣与贾诩张绣是凉州武威人,三辅暴乱(195),绣随叔父张济出奔。济死南阳,绣遂降刘表,为荆州北部外藩。

建安四年(199),张绣二度降曹,受封“扬武将军”。

(绣)复以众降。太祖执其手,与欢宴,为子均取绣女,拜扬武将军。--《魏书八 张绣传》

张绣的扬武将军,无疑来自其兵员数量(即“以众降”)。

曹操在建安初年数次征荆州,与张绣、刘表联军大战。甚至在建安三年(198)单次战役,可以“斩首数万”。可见张绣势力之强。

(褚)从征张绣,先登,斩首万计,迁校尉。--《魏书十八 许褚传》

二度降曹时,绣麾下至少应有万余乃至数万劲卒,这也是对曹军“备战官渡”的极大补充。

与张绣相对应者,是绣幕僚贾诩。

贾诩与张绣同乡,亦凉州武威人。长安之乱(192),诩为祸首。因功累迁至“宣义将军”。凉州伪 *** 瓦解后(195),诩先后投奔华阴段煨、南阳张绣,麾下已无兵。故遂绣出降的贾诩,仅为“执金吾”。

傕、汜等斗长安中,傕复请诩为宣义将军。绣降,(魏武)表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冀州未平,留参司空军事。--《魏书十 贾诩传》

执金吾是虚职,是“名义上”的首都地区治安官。臧霸失势时,亦授执金吾。可见其职位分量。

注:贾诩兼领冀州牧,实际彼时冀州全境归袁绍;而曹操攻破邺县,自领冀州牧,贾诩官职再遭褫夺,失势程度可见一斑。

贾诩自此阖门自守、不攀权贵。亦由于其麾下无兵,故惊惧自保,希冀免祸。

诩自以非太祖旧臣,而策谋深长,惧见猜疑,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魏书十 贾诩传》

张绣与贾诩的授官差异,就和李典与于禁、乐进类似,都是“有兵者得高官,无兵者靠边站”的典型例证。

张郃张郃、高览是官渡之战决战期的“锁匙人”。本奉命偷袭曹操营垒,却因与郭图不睦而临阵倒戈。

曹魏的因兵授官制度具体是怎样的?

张郃将兵袭曹操本阵,麾下兵员必不为少,故受封“偏将军”。

这与建安五年(200)关羽举下邳以降类似。关羽彼时亦受偏将军。

太祖得郃甚喜,谓曰:“昔子胥不早寤,自使身危,岂若微子去殷、韩信归汉邪?”拜郃偏将军,封都亭侯。--《魏书十七 张郃传》

田畴、许褚与徐晃这三位比较特殊,因缺载或不仕等原因,不符合“因兵授官”原则。特意放在小节末尾。

许褚许褚是豫州谯人,魏武同乡。“号称”合宗贼千余家,横行汝南。就实际情况和许褚位阶看,水分颇大。

汉末,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共坚壁以御寇。--《魏书十八 许褚传》

许褚麾下剑客死士百余,壁民(即替豪强守卫坞堡者)千余,却仅得“都尉”一职。比校尉还低。

太祖见而壮之曰:“此吾樊哙也。”即日拜都尉,引入宿卫。--《魏书十八 许褚传》

如果不是许褚部曲质量太差,那只能解释为其麾下根本无“千人之数”,大概也就是百余剑客。

田畴田畴是幽州右北平人,原为州牧刘虞所辟僚属。虞死,田畴逃入山中,招募徒众,欲报公孙瓒。

魏武北征乌丸(207),田畴为军队向导,之后率宗族百人及流民数千,随魏武迁邺县(就是做人质)。

畴得北归,率举宗族他附从数百人,营深险平敞地而居,躬耕以养父母。百姓归之,数年间至五千馀家。

田畴高亮,人不能屈,拒绝魏武所授一切官、爵。最后竟以“议郎”虚职卒于家。

注:议郎,掌顾问应对,无常事。

畴上疏陈诚,以死自誓。太祖不听,欲引拜之,至于数四,终不受。--《魏书十一 田畴传》

田畴不肯受官,故其官阶与宗族部曲数量不符。

徐晃徐晃是司隶河东人,本白波贼帅杨奉部将。魏武迁天子于许(196),大战杨奉,奉败走,晃降。

然而史书并未提及徐晃麾下是否典兵,仅说“太祖授晃兵”,之后累功至裨将。

未知徐晃麾下是否本有部曲,也不知晃初降所授何职,故在此提及。

太祖讨(杨)奉於梁,晃遂归太祖。太祖授晃兵,使击卷、原武贼,破之,拜裨将军。--《魏书十七 徐晃传》

综上,除徐晃、许褚、田畴三位因特殊原因形成的特例,其他降将一概遵循“因兵授官”的原则。

④ 小结

曹魏的“因兵授官”,大原则不外如是:

兵多者官大,兵少者官小,无兵者无官(特指军职)。且越早归附,地位越高。

当然,大原则下又有差异,共性之中又有个性。

魏武初起,势衰力弱。故此时(189-192)领兵归附者,一概授予显职,宠信有加。“少年中郎将”李典,与招赘为婿的任峻便是个中翘楚。

兖州时期(192-195),魏武处在“镇压叛乱”和“称藩袁绍”阶段,故亦急需扩张势力,对领部曲来降者,亦颇多重用。但此时天下碎裂,九州鼎沸,行政区划过于破碎,故地方豪霸所募兵马,亦不为多。

因此出现乐进、于禁起于闾阎;陈宫、张邈叛于肘腋之怪事。而此时所授官爵,因领兵人数所限,止于“中郎将”。

建安初期至赤壁之战(196-208),彼时九州群雄、历经风霜剑雨的洗礼,幸存者皆为颇具实力的中型军阀,故其麾下多为百战劲卒,人数也往往破万。

此时授官,便成“中郎将”起步,乃至“委以州郡,上不封顶”的喜人态势了。

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不外如是。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05/62447.html

“曹魏的因兵授官制度具体是怎样的?” 的相关文章

朱棣为呵会发动靖难之役?与姚广孝有何关系?

朱棣为呵会发动靖难之役?与姚广孝有何关系?

靖难之役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明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朱棣当年想造反,其实他的心中是十分犹豫的。犹豫的原因,是因为害怕造反无法成功。毕竟他只是一个藩王。从古至今,藩王造反的不少,但获得成功的则寥寥可数。根本的原因,是因为藩王在用一个小小的...

华佗之死到底是什么样的 曹操为什么要杀治病的华佗

华佗之死到底是什么样的 曹操为什么要杀治病的华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为什么宁死也要杀华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名医,他们因为自己高明的医术,被后人所铭记。在诸多的名医中,华佗无疑是名气最大的一个,同样也是最为神秘的一个。作为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神医,华佗的故事人们都非常熟悉,然而人们所熟悉的更多还...

周处:西晋大臣、将领,功业胜过父亲,最终战死沙场

周处:西晋大臣、将领,功业胜过父亲,最终战死沙场

周处(240—297年),字子隐,吴郡阳羡人,西晋大臣、将领,东吴鄱阳太守周鲂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少时纵情肆欲,为祸乡里。后来改过自新,拜访名人陆机和陆云,浪子回头,发奋读书,留下“周处除三害”的传说,拜东观左丞,迁无难都督,功业胜过父亲。吴国灭亡后,出仕西晋,...

老三胤祉年长又文武双全的 康熙为何没有传位给他

老三胤祉年长又文武双全的 康熙为何没有传位给他

对康熙为何不传位给年纪长且文武双全的老三胤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康熙去世时第四子胤禛也就是雍正皇帝并不算是最好的选择和唯一的选择,就像康熙第三子胤祉文武双全,且还比雍正年长。最关键的是胤祉的身体素质还比雍正要好,雍正自幼文弱,体弱多病,胤祉却身体健康且骑射能力俱...

魏徵为何会被称为功臣?一生有何贡献?

魏徵为何会被称为功臣?一生有何贡献?

魏徵,为凌烟阁二十四功之一,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魏徵是唐朝时的名臣,以直言敢谏出名,多次劝谏唐太宗李世民,促进了贞观之治的形成。李世民对魏徵的建议大多予以采纳,还称赞其是贞观年间第一功臣,更在魏徵死后亲自为其撰写碑文。但是...

曹丕和孙权称帝后都追封自己的父亲 刘备为何没有那么做

曹丕和孙权称帝后都追封自己的父亲 刘备为何没有那么做

对刘备追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丕、孙权称帝后,都追封了父亲,为何刘备不这么做呢?东汉末年,三国鼎立,群雄逐鹿中原,上演了一出英雄纷争的史诗画卷,魏蜀吴三国先后建立,可是最终三家归晋,也应了明代文学家杨慎的诗: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可是在魏蜀吴三...

汉中之战许褚醉酒丢失粮草后为何没有被曹操责怪?

汉中之战许褚醉酒丢失粮草后为何没有被曹操责怪?

汉中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汉中之战,曹操得知张飞和魏延要来劫粮草,问谁敢去敌张飞?许褚自告奋勇前去护粮车,结果,因为醉酒,不敌张飞,在半路被张飞劫了粮草。许褚回去之后,去见曹操,奇怪的是,曹操并未杀许褚,甚至也没责怪许褚...

孙权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东吴为何会毁在他的手里

孙权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东吴为何会毁在他的手里

对东吴和孙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期,为何说东吴毁于孙权之手?他到底做了什么?三国时期,东吴算是发家最早的,但存在感也最弱。当曹操和刘备还在为生计四处奔波的时候,东吴就已经是手握三十万军队,可见孙氏一族的厉害之处。这祖孙三代创下的基业,在#孙权#的带领下走向了...

评论列表

月亮
月亮
4周前 (10-30)

曹魏的因兵授官制度体现了当时政治环境的现实性和复杂性,同时也彰显了魏武曹操在初创时期对人才的重视和策略性运用,这一制度虽有其局限性但也反映了三国时代诸侯间势力消长的微妙关系和对人才资源的争夺与利用。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这句话不仅是对那个时代人物命运的总结概括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和人性的智慧选择。"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