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杀华佗真的是因为多疑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很多人都不了解曹操杀华佗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华佗是三国时期的名医,医术精湛,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关于他的死因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三国演义》中说,曹操请华佗为他治疗头疼病,华佗说这病不好弄啊,必须服下麻沸散,让我劈开头颅才能治好。曹操一听,啥?劈开脑袋治病?这不是扯淡吗?于是,曹操怀疑华佗这么说其实是为了给关羽报仇,就把华佗杀了。另一种说法稍微复杂些,根据《三国志》记载,也是曹操请华佗为他治疗头疼病,治了一段时间后,颇见成效,于是曹操就想把华佗留在自己身边,专门为自己看病,但华佗不愿意,于是借口家中有事要回家一趟,回去之后就说自己妻子生病了,要照顾妻子不能出门。
曹操请了几次,华佗都推辞不来,于是曹操就起了疑心,派人都华佗家中调查,吩咐说如果华佗的妻子真的病了,就赏给华佗小豆四十斛,否则就把华佗抓回来。结果,曹操派去的人一看,华佗的妻子活蹦乱跳好好的,就把华佗抓了回去,最后死在了大牢之中。这两个版本的故事略有不同,但说的都是残暴的曹操杀死了当时名医华佗,那么真的错都在曹操吗?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和华佗无冤无仇的曹操为什么一定要杀死他?这其中,难道华佗就没有错误吗?其实,这错还真的主要是在华佗自己身上。华佗是沛国谯县人,年轻的时候熟读经书,名气也很大。但是当时的寒门学子,如果想要步入士大夫阶层,只有一个途径,就是被贵人欣赏,举荐为孝廉,才能当官。
根据《三国志》记载,当时的沛相陈珪和太尉黄琬都曾经举荐过华佗,但当时的华佗十分自负,他根本看不上这样举荐得来的小官,加上那时他已经迷恋上了医学,就放弃了这两次机会。“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从那以后,华佗专心钻研医学,取得了很大成就,游历四方行医,受到了很多人的崇拜。随着华佗医术的提高,名气也越来越大,很多的达官贵人也都来请他去看病。但大家要知道,古时候医生属于“方技”,被视为“贱业”,所以华佗尽管是神医,可以救命,但社会地位其实很低,被人所瞧不起。而华佗在治病过程中,与贵族打交道比较多,这些人就更加瞧不起他,导致华佗的心态逐渐起了变化,他深深地感受到医生的地位太低下了。
于是,华佗“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意思就是华佗这个时候有些后悔从事了医生这个行业,反而羡慕起那些当官的士人了。心态的变化,使得华佗的脾气变得暴躁起来,因此范晔在《后汉书﹒方术列传》中,毫不掩饰的批评华佗说,“为人性恶,难得意。”就这样,华佗在后悔和自责的同时,也在时刻寻找着机会重新步入仕途。终于机会来了,恰巧曹操找到他去看病,这对华佗来说无疑是一个天赐良机,让他看到了重新步入宦途的机会。于是,华佗就对曹操说,“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意思就是,你这病啊一时之间治不好,只有我在你身边长期医治,才能延长你的寿命。
这明显就是危言耸听,是要以治病为要挟,胁迫曹操封他官爵。可是,曹操也不是普通人,那可是一代奸雄啊,一眼就看穿了华佗的如意算盘,他认为“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于是便拒绝了他。华佗没有达到目的,就请假回家,托词妻子生病不去给曹操看病,这明显还是在要挟曹操。曹操派人了解到实情后,便在盛怒之下将华佗关进了大牢。当时曹操的首席谋士荀彧曾为华佗求情,但曹操说,“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可见,当时曹操对华佗杀意已决。身陷牢狱的华佗自知这次玩砸了,于是将毕生医学心血写成医书交给狱卒,希望可以流传下去。
但狱卒害怕被牵连不敢接受,绝望之下华佗将医书投进了火炉,狱卒这才觉得可惜,急忙去抢,可惜抢回来的残卷只有兽医那部分内容,华佗的绝世医术就此失传。也许有人说,说不定华佗真的能劈开头颅治好曹操的头风病呢?其实,以两千多年前的医学水平和条件,要实施开颅这样的手术几乎没有可能成功。随便举一条,那时候无法保证手术在无菌的情况下进行,那么颅内感染就是大几率的事,而且那时候也没有抗生素之类的药物,一旦感染基本就是死定了。仅此一条,曹操如果真的让华佗给他做开颅手术,哪怕华佗真的有这个本事,那也是九死一生的事,稍有不慎,立刻就是命丧黄泉。
那个时候曹操正处在关键时期,怎么可能冒这个风险?总结下来,曹操在盛怒之下杀死华佗,固然与其多疑、残暴的性格有关,但更重要的却是华佗自己作死,以治病要挟曹操,而华佗这样的做的根本原因,又是当时社会医生地位低贱所导致的。所以说,神医华佗之死,是历史的悲剧,不能单纯的怪某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