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汉武帝为什么要北伐?北伐的后果是什么?

中国历史9年前 (2016-05-24)400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汉武帝北伐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历经秦始皇和项羽的统治,汉初开始反思。汉文帝在位时,带头节俭吃穿,减免百姓和诸侯的赋税、进贡,宠爱的慎夫人所穿的衣裙不能拖到地面,为自己修的坟墓不准使用金银铜锡装饰;汉景帝继承了父亲的传统,自身节俭不说,当他加强了对全国控制后,开始带领诸侯国也走节俭风气,且劝课农桑,甚至把刘邦和吕后长陵旁的土地租给农民耕种。

公元前180年文帝继位到公元前141年景帝辞世,汉统治者用几乎苛刻的方式要求自己,为民间提供生产环境,积蓄国家财富,增加人口。《汉书·食货志》里记载,景帝后期: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 充溢露积于外, 至腐败不可食。

汉武帝为什么要北伐?北伐的后果是什么?

杜甫描述开元盛世:“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因为府库中粮食、钱币充裕,人口增加,是盛世典型标志。

汉文帝和汉景帝的时代,史称“文景之治”,良好的基础下,到汉武帝统治汉朝期间,被称为汉武盛世。

与自己的先辈不同,汉武帝继承的国家很富裕,所以他放弃了刘邦建国时坚持的休养生息政策,并在思想、政治和经济领域,开始对整个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虚弱丞相,削弱诸侯,统一货币、官营盐铁、建立均输和平准制度。

牢牢控制国家政权,这之前,唯有秦始皇对国家的统治能够达到这一程度。

而真正让汉武帝在史册上威风八面的功绩,是他在位55年间,组织了三次大规模的对匈奴战争,并最终深入北方二千余里,跨过大沙漠,大败匈奴左贤王,让对方再也无力南下犯汉。

武帝一改汉朝对匈奴不断忍让的姿态,立下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榜样,这让汉武帝与秦始皇并称为“秦皇汉武”。

然而北伐匈奴耗费巨大,西汉也由盛转衰

司马迁作为汉武帝同时期学者,记载北伐大军每六十四石粮食只有一石能够到达前线。10万骑兵参与的大型战役,步兵和后勤则需要几倍于此,整个战斗规模牵扯到50万人是常态,这就意味着千百万农民需要在国土后方为他节衣缩食。

古代运输方式落后,漠北没有成型的道路,运粮过程缓慢。大漠无边际,寻找自家军队增加了时间,自家军队寻找对方军队踪迹也要时间成本,有时甚至需要数月。劳力在运粮的过程中消耗巨大,时间成本又高的惊人。司马迁所记载的后勤消耗64:1,仅仅是对粮食的消耗。

《史记》中,公元前99年,西汉军队在征讨匈奴后返回,而死伤人数达到六七成;公元前119年,汉朝军队在卫青和霍去病的带领下对匈奴发起致命一击,直追至赵信城(蒙古杭爱山下),击溃了匈奴主力。胜利后,汉朝出塞时的十四万匹战马,返回时只剩下不到三万匹。

如此大规模的消耗,在封建社会可以说是空前绝后。而武帝在位期间,类似规模的战争进行了八次,他还曾出兵越南、青海、朝鲜。

战争给汉朝社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盛世快速瓦解。为了能够获得足够与匈奴开战的财富,武帝耗尽了文景之治积累的财富,还加速对民间搜刮。公元前119年,颁布了“算缗”和“告缗”令,导致许多无辜家庭破产。

汉武帝自己也清楚这其中的巨大危害,晚年颁布《轮台罪己诏》,对天下认错,并希望国家恢复自己先辈帝王们所实施的休养生息政策:

“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

既然如此,汉武帝为何执意北伐?对比北伐前后的一些情况,答案或许能够明了。

公元前200年,匈奴单于号称带领30万大军,在白登城包围了汉高祖刘邦的军队,身经百战的汉高祖绞尽脑汁得以逃脱。用我国近代军事理论家蒋百里先生的话说,匈奴人“生活条件与战斗条件一致”,具备先天的军事优势。

无论是高祖还是武帝,军队要进行战争,离不开粮草、装备的筹备以及军事训练,但是匈奴人根本不需要这些,单于一声令下,掠夺朝发夕至。

这60年时间里,汉朝处于防御姿态,消耗确实低,文景之治得以积累大笔财富。双方通过互相贸易,匈奴得到了丝绸、粮食、酒、珠宝等等财物,还有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生产工匠;汉朝得到了更优良的马匹和更多的战马。

因此有说法是,这样的关系维持下去也不错,何必战争。

然而,这只是和亲和被动防御带来的最美好的片面而已,双方之间还有另一面。

英国近代学者亚当斯密在《国富论》“论君主和国家的开支”一篇中,之一句话即“君主的义务中,最重要的就是保护社会和安全,使他不至于遭受来自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和压迫。想要履行这种义务,必须借助军队的帮助。”

汉朝的经济继续发展,但是百姓却被肆意掠夺、屠杀,这自然不可能是合格的帝王。对于汉武帝来说,这种战争首先会为社会发展设置上限,其次也会让百姓在情感上对朝廷产生不信任。

从历史规律来看,百年汉匈大战不可避免

匈奴民族是阿尔泰语民族,初在我国北方为患,冒顿单于统一诸部落之后,实力达到巅峰。

汉武帝为什么要北伐?北伐的后果是什么?

从之前的历史看,西周亡于犬戎,秦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修筑万里长城以及大军戍边而亡;之后的历史来看,西晋、北宋等,也在国家生产状态上升时,亡于北方少数民族之手。

公元91年,东汉大将军窦宪在阿尔泰山击溃北匈奴,迫使他们向欧洲迁徙。在这个过程中,中亚、西亚许多曾经发展不错的文明消失;古叙利亚资料上记述着当年匈奴进入他们国家时,整个城市消失的情景;5世纪初匈奴逼近莱茵河,包围罗马城,扶植傀儡皇帝,对罗马帝国进行洗劫;公元455年匈奴配合日耳曼人,杀死罗马皇帝,再次洗劫。罗马帝国经不住如此折腾,终于灭亡,只因他们没有汉武帝。

公元422年,匈奴入侵拜占庭帝国的色雷斯、马其顿等地,古代西方帝国惶恐,匈奴单于乌尔丁对东罗马帝国色雷斯省总督说:

凡是太阳能照射到的地方,只要我愿意,都能征服。

当然,这并不是说某些民族天生热爱和平或者好战,古埃也是在罗马的兵威下消失的,这只是历史发展不可避免的规律。

物力匮乏的古代,接壤的强大帝国之间因为资源、财富以及统治阶层的野心,不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基本为0。历史也证明了,古代大国周边不可能有另一个强大的国家。

汉武帝征讨匈奴,固然消耗了国本,却仍然有恢复的机会。如果持续纵容一个能够瞬间聚集30万骑兵,对于和亲、停战等相关协议置若罔闻的强大国家始终存在于北方,那么汉朝积累再多的财富又有何意义?迟早不也只是为他人做嫁衣。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05/64415.html

“汉武帝为什么要北伐?北伐的后果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 刘伯温为何没有得到朱元璋的重用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 刘伯温为何没有得到朱元璋的重用

还不知道:明朝建立以后,能力见长的刘伯温为何没得到朱元璋重用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帮助朱元璋取得天下那长长的功臣名单里,最被后人熟知的人物可能就是刘伯温了,甚至是神一般的存在。刘伯温“神”到什么程度?《明史-刘基转》开篇就提及:基(刘伯温)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

赵普从谋臣到权臣到重臣 赵普的人生是什么样的

赵普从谋臣到权臣到重臣 赵普的人生是什么样的

宰相赵普为赵匡胤立下不世之功,不断怼赵光义,为何又能被重用?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981年,被赵匡胤罢去宰相职务的赵普一心想重返京城。恰巧登基已久的赵光义,终日为继位的流言蜚语困扰,急需一个合法性,赵普灵机一动,为赵光义献上一个绝妙的点子,并...

赤壁之战中曹操的船是谁烧的 周瑜还是自己

赤壁之战中曹操的船是谁烧的 周瑜还是自己

对赤壁之战中,曹操的水师战船,到底是周瑜烧的,还是他自己烧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赤壁之战是中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之一。当然,很多人对这场战役的了解可能还是来自于《三国演义》。而在演义中,罗贯中也是花费了大量笔墨描述了赤壁之战:先是黄盖和周瑜演了一...

吕布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吕布真的是忘恩负义的小人吗

吕布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吕布真的是忘恩负义的小人吗

吕布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真的就是个忘恩负义的小人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吕布英勇善战,且一门心思的为董卓着想,董卓让他往东,他不会往西。只因他是董卓的义子。吕布的内心深处是一直尊重董卓的,尽管董卓让他干尽了坏事,他也无怨无悔,依旧死心塌地跟随董卓...

历史上曹丕与曹植本是兄弟,为何二人关系不好?

历史上曹丕与曹植本是兄弟,为何二人关系不好?

曹丕和曹植是亲兄弟,他们都是曹操的儿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曹丕已然贵为魏文帝,为何还是不放过弟弟曹植呢?严格意义上来说,曹丕还是饶了曹植。之所以一开始想除掉曹植,主要是由于曹植给自己带来的些许隐患。夺嫡,是我国封建王朝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最残酷的宫廷...

明朝后宫中的妃子和皇后中 她们为何大多数都是平民

明朝后宫中的妃子和皇后中 她们为何大多数都是平民

还不知道:明朝后妃为何大多出身平民?不需要政治联姻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权威最高的人物,作为皇帝的嫔妃也应该有一定的家世衬托,比如唐太宗的长孙皇后、宋仁宗的曹皇后都是有着极高的家世。但是仔细看中国历史就可以发现,明朝的后妃甚至皇后的出身其实并不...

陈表: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陈表: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陈表(204年—237年),字文奥,庐江松滋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偏将军陈武庶子,校尉、解烦督陈脩异母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陈表最初以太子中庶子之职,担任翼正都尉。后升任无难军右部督,封都亭侯。嘉禾三年(234年),诸葛恪兼任丹杨太守,平定山越,孙权以陈表兼任新安都尉...

有哪些与甘宁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甘宁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甘宁(? - 215年),字兴霸,巴郡临江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官至西陵太守,折冲将军。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甘宁少年时在地方上为非作歹,组成渠师抢夺船只财物,崇尚奢华,人称锦帆贼。青年时停止抢劫,熟读诸子。曾任蜀郡丞,后历仕于刘表和黄祖麾下,未受重用。建安十三年(208...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