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清初投降的那些明朝大将,结局分别如何?

中国历史9年前 (2016-05-29)390

清朝对投降过来的 *** 开始给的筹码相当高的,一共封了5位王爵,4位公爵,9位侯爵,伯爵以下忽略不计。

然而这些人的后代却被泾渭分明的分成了两个团体,有的自己可以善终,爵位可以世袭,甚至一直袭到了清朝灭亡;有的则被夺爵,自己身死族灭。

其中固然有诸如造反之类的自寻死路,但是如果详细分析一下他们投降的时间和最初获封的爵位的话,还是可以从中看出一些端倪的。

清初投降的那些明朝大将,结局分别如何?

本文就系统的分析一下清初投降的 *** 封爵情况,以五王四公九侯为例,详细介绍一下他们的守封情况以及爵位的传承,并揭示清朝为什么会对上述人等区别对待的原因,以及有一个爵位的“夺爵”引发的叛乱。

五王四公九侯爵的后人

其中“是否世袭”是指这个爵位最开始授予的时候,是不是允许世袭的,并不是实际上的“是否世袭”的情况。

先说一下五王中的前四王,也是最被世人熟知的清初四藩王。

孔有德,原毛文龙部将,毛文龙死后,于崇祯四年(1631年)发动登州兵变。崇祯六年(1633年)投降清廷,并带走大量火炮和技术人员。崇祯九年(1636年)封恭顺王。顺治六年(1649年)改封定南王,镇守广西。顺治九年(1652年)被南明李定国围困桂林,兵败自杀。他有个女儿,叫孔四贞,是清朝唯一的汉族公主,死后被葬在北京西郊,后来那里被称为公主坟。

耿仲明,原毛文龙部将,毛文龙死后为登州参将。崇祯五年(1632年)为孔有德内应,攻陷登州。崇祯六年(1633年)投降清廷。崇祯九年(1636年)封怀顺王。顺治六年(1649年)改封靖南王,不久因为私藏逃难 *** ,心里害怕被追究,自杀。顺治八年(1651年)其子耿继茂袭王位,镇守福建,多次击败郑成功。康熙十年(1671年)耿继茂病死,其子耿精忠袭王位,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响应吴三桂的叛变,向郑经(郑成功的儿子)示好。郑经只看福建,猛攻耿精忠。康熙十五年(1676年)耿精忠投降清朝,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被凌迟处死。

尚可喜,原毛文龙部将。毛文龙死后,崇祯四年(1631年)皮岛发生兵变,新任东江镇总兵黄龙被部下拘禁,副将沈世奎是兵变主谋,想自己当总兵,尚可喜率部平定了叛乱。两年后孔有德投降清廷,黄龙命尚可喜截杀孔有德,尚可喜杀死活捉孔有德部队及家属四五千人。孔有德投降后,带领清廷军攻占旅顺,在这场战役中,尚可喜家眷被杀,总兵黄龙战死,沈世奎接任,因与尚可喜有旧仇,准备诓骗其到皮岛后杀死。尚可喜察觉有异,不得已于同年投降清廷,崇祯九年(1636年)封智顺王,与孔有德、耿仲明并称“三顺王”。顺治六年(1649年)尚可喜改封平南王,击败李成栋,随后一年攻克广州,屠杀八万余人,后镇守广东。康熙十二年(1673年)尚可喜请求告老还乡,康熙同意撤藩,引发“三藩之乱”,随后留尚可喜在广州平叛。康熙十四年(1675年)晋封平南亲王。康熙十五年(1676年),其子尚之信软禁尚可喜,夺取兵权,准备响应吴三桂,尚可喜欲自尽,被救下,同年年底死去。康熙十五年(1676年)尚之信参与三藩之乱,随即又投降清朝,康熙十七年(1678年)持观望态度,对清廷和吴三桂的调遣均不应命,康熙十九年(1680年)被下旨押解到京,随即赐死。

吴三桂,原山海关总兵。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进京后投降清廷,封平西王,随后在山海关大战中大败李自成,顺治六年(1649年),吴三桂镇守云南,引兵入缅甸,迫缅甸王交出南明永历帝。顺治十八年(1661年),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同年,晋封为平西亲王,与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广东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三藩。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藩之乱。吴三桂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起兵反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今衡阳市)登基为皇帝,国号大周,建都衡阳。建元昭武,同年秋在衡阳病逝,其孙吴世璠即位。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军攻克昆明,吴世璠自尽。

清初投降的那些明朝大将,结局分别如何?

孙可望先放一放,下面说说几位国公。

首先是大汉奸黄梧。黄梧,原是郑成功部将。顺治十二年(1655年),黄梧驻守揭阳。次年(1656年),尚可喜攻陷揭阳,黄梧战败,郑成功命黄梧戴罪立功守卫海澄。黄梧知道郑成功治军极严,害怕自己再犯错误导致性命难保,于是就投降了清廷。

海澄是郑成功花多年时间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建造的堡垒,里面存有粮草兵械无数。黄梧的投降,让清廷获得了巨大的战略物资,更使得厦门失去了拱卫它的重要据点。同年顺治皇帝封黄梧为“海澄公”,实际上这个爵位是准备给郑成功的,郑成功坚决不投降,这才给了黄梧。

黄梧是清初 *** 爵位里仅次于五王的,而且清廷对他非常优待。康熙初年他献“迁海令”,康熙六年(1667年),康熙皇帝下旨升黄梧为一等公,许世袭12次。三藩之乱时黄梧病重,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死于漳州,其子黄芳度在第二年死于耿精忠之手,黄梧也被开棺戮尸。黄芳度在三藩之乱结束后被追封忠勇郡王。黄梧的爵位一直由他家族的后代袭,一直袭到清朝灭亡之后,末代海澄公叫黄懋澄,这才袭了9次,后来是袁世凯实在看不过去了,把他的爵位给免了。

白文选,原张献忠部将,孙可望叛乱时,白文选与李定国一起击退孙可望,被南明封为巩昌王。顺治十六年(1659年),永历皇帝逃入缅甸后,白文选多次与缅甸交涉,希望要回皇帝。顺治十八年(1661年),吴三桂兵至边境,白文选无奈下投降清廷。康熙元年(1662年)被封三等承恩公。康熙十三年(1674年)白文选病逝,他的儿子白绘被降级袭爵,封三等轻精奇尼哈番,即为子爵。白绘的后代则没有再袭爵,成为老百姓了。

沈志祥,东江镇沈世魁的侄子。崇祯十年(1637年)沈世魁被杀,沈志祥逃至石城岛,想拿到沈世魁的印信自领东江镇总兵,监军不给,沈志祥就进攻监军,被明登州援军陈洪范击败,随后投降清廷。封世袭罔替续顺公。随后沈志祥率部参加松锦之战,入关后追击李自成,之后随孔有德南下湖广,最终死在军中。他的爵位一直由其家族的后人袭,延续到清朝灭亡。

郑克塽,郑成功的孙子,郑经的儿子。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 *** ,郑克塽投降,被封海澄公。投降后的郑克塽被软禁在北京朝阳门内的一处住宅里,是他的曾祖父郑芝龙被软禁的地方。他的爵位只是个空头爵,没有俸禄,全家靠三弟郑克壆(xué)的佐领的俸禄过活。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郑克塽病逝,终年37岁。死后爵位被收回,他的三个儿子郑安福、郑安禄、郑安康已变成普通百姓。

下面是侯爵。

张勇,原明朝副将,顺治二年(1645年)投降清廷,为“河西四汉将”之首。顺治十年(1653年)获封三等阿达哈哈番(三等轻车都尉),这个爵位就是后来清廷表彰洪承畴的“开清之一功”所赐给洪的,这是后话了,暂且不表。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藩之乱,康熙皇帝连忙晋封张勇为一等靖逆侯,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张勇病死,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乾隆皇帝晋一等靖逆侯为世袭罔替,张勇的后代一直袭爵到清末。

马得功,原明朝总兵,顺治二年(1645年)与总兵田雄一起擒拿弘光皇帝,投降清廷,初封三等侯,世袭罔替。康熙二年(1663年)进攻厦门时死亡,康熙皇帝下令追晋一等侯,由其子马三奇袭爵。乾隆十四年(1749年),朝廷确定各侯的封号,马得功为一等顺勤侯。马得功的后人一直袭爵直到清朝末年。值得注意的是,乾隆中期以后马家的后人不复汉姓。

田雄,原明朝总兵,顺治二年(1645年)与总兵马得功一起擒拿弘光皇帝,投降清廷,初封世袭罔替一等精奇尼哈番(子爵),顺治十八年(1661年)晋封二等侯,康熙二年(1663年)死,乾隆十四年(1749年)确定为二等顺义侯。田雄的后人一直袭爵到清末,与马得功一样,田家不复汉姓,具体时间是在乾隆末年和嘉庆初年之间。

施琅,原郑芝龙的部将,顺治三年(1646年)郑芝龙投降清廷,施琅随着投降,不久即叛,回归郑成功部。施琅为人跋扈,桀骜不驯,与郑成功部将曾德有仇。顺治八年(1651年)施琅将其私自杀死,郑成功大怒,抓捕了施琅德弟弟施显,施琅于是又投降清廷,郑成功斩杀施琅的父亲施大宣、弟弟施县,施琅与郑成功决裂,死心塌地的以剿灭郑氏为目标。

清廷对这个二五仔并没有太多看重,施琅在北京任职期间他的老婆都要做女红贴补家用。施琅对郑氏恨之入骨,一直希望出兵,但清廷对这个建议并没有太过热衷,施琅被冷藏了十多年。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康熙皇帝下令出兵进攻郑氏,第二年郑克塽投降,施琅因为平台有功,封三等靖海侯世袭罔替。其后人一直有人袭爵直到清末。

这个人物争议颇大,因为两岸政治形态的不同,对施琅的看法也是截然不同,这里就不深入展开了。施琅的二儿子施世纶,民间小说《施公案》的主人公。

郑芝龙,历史上著名的才大志疏的典范,明朝末年著名的海盗,郑成功的父亲,精通汉语、闽南语、日语、西班牙语、荷兰语,在天启七年(1627年)手下有战船700余艘,崇祯六年(1633年)击败荷兰人,独占南洋,崇祯十二年(1639年)垄断日本、大明、台湾、印尼的贸易航线,荷兰人不得不与郑芝龙和谈,荷兰往来日本的货物,必须交由郑芝龙转运到台湾,崇祯十四年(1641年)一年中明朝往来日本贸易的海船,郑家占了22.68%。郑芝龙是名副其实的东方海洋霸主,他的势力范围北到日本,南抵爪哇,西起马来西亚,东达苏门答腊,在这片海域行驶的船只,无论是商船、战船、渔船,也无论是明朝的、荷兰的、土著人的,必须要挂郑芝龙的龙旗。历史记载郑芝龙在福州的宅邸后面有一条人工运河直通大海,一条海船常年停在宅邸的后院。

这样一个人,跺跺脚荷兰人都不敢放屁的厉害角色,在顺治三年(1646年),清军逼近福建时,居然就投降了。

洪承畴招降郑芝龙时给的价码是王爵,郑成功苦劝郑芝龙,郑芝龙执意北上,郑成功选择与父亲、叔叔、兄弟决裂,独自抗清。郑芝龙到北京后迅速被软禁,仅封一等精奇尼哈番(子爵),顺治十年(1653年)晋同安侯,命他招降郑成功。顺治十八年(1661年),黄梧献“迁海令”,其中有两条是掘郑家祖坟,斩郑芝龙。清廷于是在同年将郑芝龙连同其在北京的亲族一同斩首,终年57岁。同安侯爵位被收回。

顺便多说一句,监斩郑芝龙的就是在《康熙王朝》中特别正面形象的,拿着伍次友的卷子高声朗诵的苏克萨哈。

再多说一句,郑家对福建是有基因里的认同感的。三藩之乱时,耿精忠呼吁郑经一同起兵,郑经倒是起兵了,不过只打耿精忠,你占着我的福建,还有什么好说的。

吴惟华,先祖蒙古人,永乐年间归顺大明,朱棣赐姓“吴”,封“恭顺伯”,至崇祯末年为其哥哥吴惟英袭爵,至崇祯十六年(1643年)去世,次年多尔衮进京,吴惟华拜迎马首,主动归降,自荐去招抚山西、陕西各地。顺治二年(1645年)被封恭顺侯,顺治八年(1651年)因贪污被夺爵,发配宁古塔,康熙元年(1662年)回京,康熙七年(1668年)死。

谭弘、谭诣,明末重庆地主武装,后投降南明,是方安国的部将,与谭文同称“三谭”。顺治十六年(1659年),天子弃国退入缅甸,李定国在云南边境对抗吴三桂,川东的督师文安之联络夔东十三家,准备进攻重庆,缓解李定国的压力。谭弘、谭诣秘密投降清廷,杀死谭文,文安之的攻略功亏一篑,战败后郁郁死于军中,南明最后的反扑被剿灭。谭弘被封“慕义侯”、谭诣被封“向化侯”。

谭弘、谭诣日后参与三藩之乱,被夺爵。历史上记载谭弘死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他的儿子谭天密投降,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被处死,谭诣没有记载,推测和谭弘一起叛变,死于乱军之中。

林兴珠,原郑成功麾下的地主武装,顺治十四年(1657年)投降清廷,参与镇压三藩之乱。康熙十七年(1678年)封建义侯。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参与雅克萨之战,他手下有一支藤牌兵,和《三国演义》中的藤甲兵类似。

清初投降的那些明朝大将,结局分别如何?

林兴珠卒年不详,如今在福建永春有他的祠堂。但是很奇怪的是他的爵位不能世袭,由此推测他受封爵位时是三藩之乱之后了,那时清廷对爵位不再像开国之初那样轻予轻授,即使后来林兴珠参与了雅克萨之战,也没有再被晋封,猜测历史上真实的雅克萨之战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是一场战果辉煌的胜利。

为什么清朝对投降的 *** 会区别对待?

清廷对早期投降的人开价非常高。对孔有德能直接封异姓王,就连吴惟华这么一个什么都不是的人在1644年因为抢先下跪也能封侯爵。沈志祥是一个非常正面的例子,投降的很早,开价不高,自己能夹起尾巴做人,虽然在皮岛已经被打的没兵没将了,但还是世袭到清末。到1657年之后则规范了起来,不光封爵慎重的多,给予世袭罔替的也少了,很明显的例子就是林兴珠,既不是二五仔又不是汉奸,爵位居然比不上马得功和田雄这两个小人,真是让人唏嘘。

或者因为投降而改变力量对比的人,也都能给出高价。对比黄梧和谭弘、谭诣,都是在清廷面临危机时凭一己之力改变局势力量对比的。黄梧在五王死后是 *** 爵位之一人,谭弘、谭诣、和黄一样都是小人、汉奸,却因投降的太晚,黄花菜都凉了,只能是个侯,至于最后再次叛变,那就是自己有所追求,愿赌服输吧。

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关键的年份就是1657年,这一年是永历十一年,顺治十四年,这一年孙可望投降。

孙可望的投降严重改变了清廷和南明的势力对比。在李定国“两蹶名王”之后,南明迎来了一个反攻的 *** ,现有史料说明,当时顺治皇帝都想割让西南七省与南明讲和。在这种情况下,孙可望的投降让南明的防线土崩瓦解,从此以后南明再也没有反攻的力量,国土面积一步步的被蚕食,甚至皇帝朱由榔在1659年退入缅甸,天子弃国,等同于亡国了。

在1657年孙可望投降之后,清廷再也不把自己当成是一个突然暴富的赌徒,再也没有那种“花赢来的钱不心疼”的感觉了,开始认真的正式的治理国家,无论是自己带来的、还是牌桌上迎来的,放在自己兜里的就都是自己的钱了。

按《清史稿》记载:

乾隆十三年(1748年),清廷定公、侯、伯以次封爵表。一等公袭二十六次,一等侯兼一云骑尉袭二十三次,一等伯兼一云骑尉十九次,一等男兼一云骑尉十一次,自公至男,一、二、三等依次递降。乾隆十四年(1749年),追锡侯、伯嘉名。如奉义侯、敦惠伯类。自是垂为永制。乾隆十六年(1751年),定世袭七品官为恩骑尉,是为九等。

由孙可望的”夺爵“引发的后世影响

孙可望,原张献忠部将,张献忠死后,与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一起掌控张献忠余部,内政能力极强。顺治十一年(1654年)谋求秦王王位不得,于顺治十四年(1657年)投降清廷,被封义王,是清初 *** 五王的最后一位。

但清廷用其兵而不用其人,很快孙可望就处于被闲置的位置。他在次年(1658年)二月封王,到了八月,就有人弹劾他利用公家的驿站接送自己是个兵丁的弟弟,顺治十六年(1659年)又因放债被训斥,顺治十七年(1660年)孙可望被迫上疏放弃王爵,被顺治皇帝否决,同年在游猎中被满族贵族射死。孙死后,爵位由其子孙征淇、孙征淳分别袭,康熙七年(1667年)义王的俸禄由五千两减为三千两,到了康熙十一年(1671年),孙征淳死,其弟孙征濠请求袭爵,康熙皇帝以“投诚官员无世袭罔替之例”为由降为“慕义公”,孙征濠死后,其子孙宏相再降为“一等轻车都尉”,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乾隆皇帝下旨“孙可望子孙所有世职,嗣后不必承袭。”至此已消失在历史长河里。

“义王”孙可望的结局

后来在清廷招降郑经时,郑经曾以孙可望的下场为例子对清廷的招降进行嘲讽:

贵朝宽仁无比,远者不问,以所闻见之事如方国安、孙可望,岂非竭诚贵朝者,今皆安在?往事可鉴,足为寒心。

在康熙十一年(1671年)康熙皇帝下旨说“投诚官员无世袭罔替之例”时,等于是明着告诉吴三桂他们,你们交了兵权,不光王位没有了,以后子孙连爵位都没了。吴三桂脑子有水才会不造反。

康熙十二年(1673年)的“三藩之乱”,有孙可望的珠玉在前,无论康熙皇帝怎么下手,只要他有“削藩”的意思,那么吴三桂必然会反的。

最后再说说清廷对自己比穷光蛋还穷的时候投降过来的人又是怎么看的呢?

比如范文程、李永芳、李国翰,他们三个,范文程就是个秀才,连举人都不是,还不如范进呢,李永芳是明朝投降之一人,而李国翰的爸爸就是个做小买卖的投机倒把分子,他们三个,其实都不觉得自己是 *** 了,李永芳的玄孙李侍尧,乾隆时被任命为满洲副都统,吏部说不合祖制,乾隆皇帝说,李永芳的玄孙,能是 *** 吗?

总结一下,如果想投降清廷,越早投降越好,投降的越早,自身需要付出的越少,自己获得爵位越高。最晚不要晚于1657年,自己有兵而且可以改变力量对比的,投降后可以要求封国公,异姓王就别想了,如果自问没有那么大本事,那就更高要侯爵。这样你的爵位世袭罔替,给子孙挣下了一份“与国同休”的铁杆庄稼。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05/65335.html

“清初投降的那些明朝大将,结局分别如何?” 的相关文章

吴三桂当初为什么要清兵入关 吴三桂有反叛之心吗

吴三桂当初为什么要清兵入关 吴三桂有反叛之心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吴三桂为什么要放清兵入关?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说起吴三桂这个人,很多人都会想起他起兵反清的事,特别是他的口号,兴明讨虏,这句话放在电视剧里面或许有些人能信,但是你看看吴三桂的一生,这个人,从他生下来开始,就是个反复横跳的二五仔。吴三桂生于万历四十年的辽东,他的父亲...

刘繇:汉末群雄之一,曾先后与袁术、孙策交战

刘繇:汉末群雄之一,曾先后与袁术、孙策交战

刘繇(156年~197年),字正礼。东莱牟平人。东汉末年宗室大臣,汉末群雄之一,齐悼惠王刘肥之后,太尉刘宠之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繇最初被推举为孝廉,授郎中。任下邑县长时,因拒郡守请托而弃官。后被征辟为司空掾属,除授侍御史,因战乱而不到任,避居淮浦。兴平元...

唐朝时期,后宫妃子的服饰有何不同?

唐朝时期,后宫妃子的服饰有何不同?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古代的皇帝和后妃们在宫禁中的服饰,基本上是由饱读经史的文臣们去详定和解释的。中国古来的舆服制度卷帙浩繁,有时候却又语焉不详,帝王们也时常对此大惑不解。唐高祖李渊就曾询问过令狐德棻:“丈夫冠、妇...

太史慈在投降孙策后 为什么突然间就销声匿迹了

太史慈在投降孙策后 为什么突然间就销声匿迹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威名赫赫的太史慈,在投降孙策后,怎么突然就“销声匿迹”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东汉末年,政治腐败不堪,天灾人祸频发,立国数百年的大汉朝再也无法维持自己的统治,中原大地陷入了一片混乱的战火之中,在乱世之中无数英雄豪杰趁机崛起,或是征战四方,或是雄霸...

刘备在入主成都的时候 赵云为何劝刘备分房产和土地给手下

刘备在入主成都的时候 赵云为何劝刘备分房产和土地给手下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入主成都时,赵云为何劝阻刘备分田地给诸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云别传》: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令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

历史上李自成一步步败落,到底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历史上李自成一步步败落,到底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李自成,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建立了大顺政权。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明朝末年,驿卒出身的李自成加入农民起义军后,经过十多年奋战,最终脱颖而出,成为明朝的掘墓人。不过,李自成也没能高兴到最后,从他进入明朝国都北京后,仅仅过了一年,他就兵败身亡。人们感慨李自成推翻明朝腐朽统治历史功绩的同...

赤壁之战后曹操再也没有攻打江南 曹操是被打败了吗

赤壁之战后曹操再也没有攻打江南 曹操是被打败了吗

赤壁之战把曹操打怕了吗?12年多次征战,为何他始终不攻打江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许多人看来,赤壁之战,就是曹操一生中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他野心勃勃,率八十万大军,要在江南与孙权“会合”,但这一次失利之后,他对孙权充满了嫉妒,感慨“儿子果然是...

嘉庆亲政后马上对和珅下手 和珅就没有早做打算吗

嘉庆亲政后马上对和珅下手 和珅就没有早做打算吗

还不知道:嘉庆亲政后为何迫不及待地查抄和珅,老练的和珅为何没早做打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和珅是乾隆时期的宠臣,更是乾隆时期的权臣,在乾隆人生中的最后几年中,他的权势滔天。但就是这样一位牢牢掌控富贵和权力的人,却在乾隆死后的短短时间里,就被嘉庆给查抄并赐死了。乾...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