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妃受宠真的是因为身上的异香吗 受宠并不是只有异香那么简单
很多人都不了解香妃和乾隆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香妃,一个传说中神秘而美丽的女人,乾隆皇帝的后宫妃嫔。围绕在她身上的名称之谜、画像之谜、受宠之谜、死亡之谜尤其是关于她“降生不凡,体有异香”的谜团,数百年来经久不衰、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前些年的《还珠格格》,最近的《延禧攻略》、《如懿传》等均有“香妃”的身影出现。
“香妃”剧照
根据清末学者的考证,传说中的香妃乃系乾隆年间喀什噶尔人,“降生不凡,体有香气,性真笃,因恋母,归没于家”;清朝刚灭亡不久,故宫文物陈列所曾经搞过一次文物展览,其中就有一副年轻女子的戎装像,在画像下面的文字说明中,明确介绍为:“香妃者,回部王妃也。美姿色,生而体有异香,不假熏沐,国人号之曰香妃”。
香妃身上的种种谜团虽然大多尚未揭开,但有两点可以基本明确:1、香妃乃系乾隆皇帝的后宫妃嫔;2、香妃乃系回部 *** 尔族人。
根据《清史稿》、《清实录》等官方文献的记载,乾隆皇帝的后宫中确实存在过一位来自回疆的妃嫔——容妃,经过诸多清史大家的考证,一般认为就是传说中的“香妃”。
《清史稿·列传一·后妃》有载:
容妃,和卓氏,回部台吉和札赉女。初入宫,号贵人。累进为妃。薨。
除此之外,根据《清实录·高宗实录》的记载,我们还能较为明确的看出容妃所得乾隆皇帝的恩宠程度:
1、作为乾隆皇帝的后宫妃嫔,容妃得到皇帝特赐,准许日常着本民族服饰而不是传统的满洲服饰。
2、为了解决容妃的思乡之苦,乾隆皇帝特意为其修建了带有回疆特色的“宝月楼”。关于这一点,清史研究大家孟森先生也进行过相关考证,认为“高宗不以置之后宫,特营西苑中一楼,以为藏娇之所”。
宝月楼“筑 *** 礼拜堂,内附之 *** 居其旁,屋舍皆用回风,以悦妃意”,容妃所得恩宠程度,可想而知。
3、乾隆三十年,乾隆皇帝携当时尚为嫔位的容妃开始第四次南巡。南巡途中,乾隆皇帝瑞荣嫔关怀备注,口味适宜、名贵难得的菜品更是频频恩赏。乾隆四十年,入宫仅15年的容妃便位居后宫第三把交椅,地位超过了诸多老资格妃嫔。
除了官方正史的记载,诸多坊间传闻、野史笔记对于乾隆皇帝恩宠容妃的记载,更是屡见不鲜。《还珠格格》中,被迫入宫的香妃宁死不从,不惜刺杀乾隆皇帝以守贞节、以明心志的桥段演绎就取自于《清朝野史大观》对香妃的记载片段。
根据《清朝野史大观》的记载,遇刺后的乾隆皇帝非但没有生气,反而“亦无如何,但时时幸其宫中,坐少选,即出,犹冀其久而志可改也”。能让乾隆皇帝这样一位自负到极点的皇帝,如此耐心、平和的对待一个女人,而且是想要刺杀自己的女人,可见乾隆皇帝对容妃的迷恋程度。
乾隆皇帝剧照
不管是官方正史还是野史笔记,都能证明乾隆皇帝对容妃的极度恩宠,这似乎也完全符合乾隆皇帝风流成性的角色认定。但事实果真如此吗?真实历史上,乾隆皇帝之所以如此恩宠一个来自回疆的女人,果真是风流本性使然?
或许,我们误会了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固然风流,但其对于容妃的恩宠,绝非因为容妃的“貌绝丽,且生而体有异香”。容妃之所以如此受宠,乃系乾隆皇帝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1、政治联姻的积极影响
乾隆二十二年,回部大小和卓发动叛乱,容妃的母家——于南疆拥有地区统治权的和卓家族,配合清军作战,立下战功而受到了朝廷的表彰。叛乱被平定后,乾隆皇帝论功行赏,将容妃的叔父加官进爵。为了表示同大清永世修好、誓死效忠的态度,作为“政治联姻”工具的容妃便被送到了紫禁城,成为了乾隆皇帝的后宫妃嫔。
对于当时的清廷而言,大小和卓的叛乱虽然被平定,但新疆地区并未进入到长治久安的理想状态。也就是说,此时的和卓家族对于维护新疆地区的安稳,对于朝廷于新疆地区推行“因俗而制”的管理方式,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如同清初时期的“满蒙联姻”制度一样,利用政治联姻将边疆维稳的成本降至更低,实现皇权集中的利益更大化,才是乾隆皇帝最想看到的理想状态。而这一切,只需要乾隆皇帝对容妃加以恩宠就能实现。如此政治交换,乾隆皇帝自然最为中意。
2、民族政策的必然结果
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封建王朝,清朝在民族政策上一贯奉行“首崇满洲、民族分治”的基本原则。对于汉、蒙、回等民族施行恩威并举统治方式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同各民族之间的感情维护和培养。作为统治阶层,清朝皇帝最起码要在“首崇满洲”的基础上,在表面上做到各民族一视同仁、不高低贱贵。
大小和卓叛乱被平定以后,乾隆皇帝的权威、地位进一步稳固,中央集权更是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大清王朝也已经初现鼎盛模样。这时候的乾隆皇帝,更需要各民族的拥护和支持,这就要求他必须在各方面表现出对各民族平等的恩宠和爱护。
《塞宴四事图》中的容妃
清朝皇帝的后宫中,历来有满、蒙、汉三族妃嫔组成,经过大小和卓叛乱以后,乾隆皇帝深刻意识到回疆地区对于统治根基稳固的重要性,这时候来自于回疆地区的容妃自然会成为乾隆皇帝对外宣传民族政策,彰显皇恩遍施天下的政治工具。正如《如懿传》所演绎的那样,见到乾隆皇帝如此恩宠寒香见,回疆民众对于乾隆皇权的感恩和拥护程度便大大提升,这才是乾隆皇帝恩宠容妃的重要原因所在。
3、容妃身上的异域风情
自富察皇后崩逝后,乾隆皇帝便放开了心性,逐渐变成了一个风流成性、渐有惭德的好色之徒。后世流传之“福康安实高宗所生”;乾隆皇帝数次南巡的主要目的,乃系“盖以扬州妇女,素有艳名,心时慕之”;乾隆皇帝巡幸扬州,“令男子退出村内,不禁妇女”甚至继皇后为了规劝乾隆皇帝“远离扬州瘦马,以免玷污圣德”,不惜“国俗所最忌者而悍然不顾,乃至自行断发”。
上述历史传闻虽然有着杜撰成分,但也足以说明乾隆皇帝的风流成性。容妃入宫的乾隆二十五年,乾隆皇帝虽然已经50岁,但此时的他已经基本实现了继位之初的政治宏愿,皇权集中达到了鼎盛,便开始将主要精力用在了个人享乐和风流放纵上。
如此背景之下,一个带有异域风情,而且成熟妩媚、身段妖娆的女人,自然要比那些久侍乾隆皇帝的满汉妃嫔要更得恩宠。而且,诸多时人笔记和坊间野史都曾记载了荣妃“玉容未近,芳香袭人”的迷人特点,而且她身上的这种香气既非花香,也不是粉香,而是一种奇芳异馥,沁人心脾的体香。如此难得美人,乾隆皇帝自然会恩宠非常、奉若至宝。
后记
作为一代职业帝王,尤其是将清朝推向鼎盛状态的帝王,乾隆皇帝之所以对“天生异香,不假薰沐”的容妃极度恩宠,固然有着风流的本性使然,但更重要的是他出于政治联姻、民族政策的积极考虑。
清朝统治阶层对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稳定,于民族事务、民族问题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远远超越了前朝历代,其中乾隆皇帝所作出的贡献绝对不容忽视,更不容磨灭。
参考文献:《清史稿·列传一·后妃》、《清实录·高宗实录》、《清朝野史大观》、《乾隆皇帝——宝月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