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有虎符为什么还不敢讨伐司马懿?真相是什么
对高平陵之变, 虎符在手的曹爽为什么不敢讨伐司马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曹爽与司马懿同为托孤大臣,可是曹爽却剥夺了司马懿的兵权,架空司马懿。司马懿通过诈病,让曹爽放松了警惕。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坟,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桓范带着兵符逃出洛阳,建议曹爽利用虎符和皇帝在自己手上的优势,下诏命令各路兵马勤王,讨伐叛贼司马懿。可是曹爽却接受了侍中许允和尚书陈泰的劝降,拒绝了桓范的建议。曹爽为什么不听桓范建议讨伐司马懿,而选择束手就擒呢?最主要的原因有两点:
公元244年,大将军曹爽不顾司马懿反对,率领10余万大军进攻汉中。却在兴势被王平不到2万汉中守军挡在兴势。远在洛阳的司马懿意识到大事不妙,写信劝阻曹爽说,进不能打败蜀汉,退又会被蜀汉截击,到时候谁来承担失败的责任?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郭淮率先撤退,最终,毫无进展的曹爽终于被迫撤退。但是果然如同司马懿的预料,现在撤退已经太迟了。蜀汉军队在曹爽退军路上截击魏军,魏军大败。为了避免全军覆没的危险,只能抛弃粮草、军马等物资,仓皇逃窜。此战魏国不仅损兵折将,还让魏国关中地区积蓄多年的物资损失殆尽,王平更以兴势大捷扬名天下,为蜀汉续命二十年。反观司马懿,虽然有卤城之战的失利,但是对手毕竟是诸葛亮,而且尽量减少了损失,最终还是成功抵御了诸葛亮的入侵。
明明司马懿都写信告知了危险,郭淮都已经先一步撤退了,曹爽依然一意孤行继续进攻,最后居然败给了一介小将王平手上。兴势之战以后曹爽依然刚愎自用,不采纳司马懿的建议,第二年又被吴国打败。司马懿先后平定新城孟达,辽东公孙渊,击败吴将朱然、吓退诸葛恪,两次抵御诸葛亮北伐,可谓功勋卓著。曹爽却是征伐无功,损兵折将。军事上的表现司马懿远远好于曹爽,以至于曹爽在军队中的威望远远低于司马懿。司马懿即使失去兵权,依旧能够调遣军队占据洛阳。曹爽即使听从桓范建议,用虎符调遣各路大军讨伐司马懿,谁也不愿意把性命交给一个军事废材手上,军队真的会听他的么?
曹爽与司马懿同为明帝托孤大臣,可是曹爽却处处针对排斥司马懿。还夺取了司马懿的兵权,司马懿对此居然不毫抵抗,任由曹爽将其架空。曹爽“专擅朝政,兄弟并掌禁兵,多树亲党,屡改制度”,俨然把自己当成皇帝一般肆意妄为。我们可以说司马懿是乱臣贼子,因为司马氏最终篡夺了曹魏江山。但是试想一下当时的人会怎样看待司马懿呢?“王莽谦恭未篡时”,在高平陵兵变之前,司马懿的表现可谓无懈可击。同为托孤大臣,却被曹爽剥夺兵权,如果司马懿不愿意交出兵权,同为托孤大臣,司马懿权力又不比曹爽差,曹爽又能拿司马懿怎样呢?在其他臣子甚至皇帝看来,是司马懿顾全大局,不愿意与曹爽争权让敌国乘虚而入,主动放弃权利。而当曹爽守阻兴势,司马懿没有坐观成败,反而写信提醒曹爽尽早退兵,当时看来,可谓“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典范。军权被架空的司马懿这段时间也没有闲着。他组织屯田。兴修水利,为魏国的经济民生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反观曹爽,虚耗国力,独断专权,任人唯亲,不纳忠言,穷奢极欲,侵吞财产。饮食起居自比皇帝,还将郭太后软禁永宁宫。这样的行为,与篡位何异?都说司马氏“弄权欺幼主”,此时“弄权欺幼主”却是曹爽。如果没有高平陵之变,恐怕曹爽下一步就是登基称帝了吧!曹爽此时的胡作非为已经让朝廷大臣,乡野民众都感到不满。司马懿发动高平陵兵变,其实是众望所归。
综述,军心和民心,都站在了司马懿这一边,放弃抵抗是曹爽唯一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