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周文王为什么会传位给嫡次子?他是什么用意

中国历史9年前 (2016-06-06)320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周文王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历史上的周文王,与正妻太姒一共育有十个嫡子,其中伯邑考是嫡长子,姬发(周武王)是嫡次子,但为何周文王却最终传位于嫡次子姬发?

众所周知,在继承制度上,周朝有严格的制度,即“嫡长子继承制”的宗法制度,不容打破,所谓“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说到底,不管其他嫡子、庶子贤不贤或长不长,嫡长子享有继承优先权,除非嫡长子自己死活都不想继承。既然如此,为何周文王不是传位伯邑考,而是传位嫡次子姬发呢?

周文王与正妻太姒,一共生有十子,分别是长子伯邑考、次子周武王姬发、三子管叔鲜、四子周公旦、五子蔡叔度、六子曹叔振铎、七子郕叔武、八子霍叔处、九子康叔封、十子冉季载。

据《毛诗正义》引《大戴礼》记载,周文王十三岁时,生下长子伯邑考,十五岁时,生下次子周武王,因此伯邑考与周武王年纪只相差二岁。

周文王为什么会传位给嫡次子?他是什么用意

但历史上的周文王一共活了97岁,临终之前才传位姬发,大概算一下,姬发继位时已经82岁,伯邑考已经84岁。那么,会不会是伯邑考死在周文王之前,所以无法继位呢?我们先来看一看史书上记载周文王为何传位周武王的。

周文王之妻太姒为人正派,伯邑考十兄弟深受母亲太姒教诲,从小到大没有做过背常理、荒唐离谱之事。但龙生十子,不尽相同,周文王十子中,只有周武王和周公旦德重才高,是辅助周文王的左膀右臂,所以周文王舍弃伯邑考,而立周武王为继承人。《史记》:同母昆弟十人,唯发﹑旦贤,左右辅文王,故文王舍伯邑考而以发为太子。及文王崩而发立,是为武王。伯邑考既已前卒矣。

司马迁还提到了一点,就是伯邑考死于周文王之前。因此,既然姬发、姬旦比伯邑考更有才华,且伯邑考又早已去世,所以周文王只能传位嫡次子姬发。

伯邑考到底如何死的呢?《史记》中没有记载,但三国时期皇甫谧的《帝王世纪》中,却提到了一个传说,经《封神演义》流传而广为人知:纣王囚禁周文王于羑里之时,伯邑考还在商朝做人质,担任为商纣王驾车之职,纣王为何试探周文王,就把伯邑考给烹杀了,做成肉羹赐给周文王,并说:“圣人应当不会吃自己儿子做成的肉羹。”周文王最后还是吃下肉羹。商纣王评价说:“谁说西伯侯是圣人?吃了自己儿子做成的肉羹尚且不自知。”

周文王为什么会传位给嫡次子?他是什么用意

汉朝还有一些史书,提及周文王不传位伯邑考时,还有两个自相矛盾的说法,但背后隐藏的历史真相却让人惊心动魄。

《尚书中候》记载:“文王废伯邑考,立发为太子。”

这是说伯邑考犯下大错,或是周文王出于立贤,甚至或是姬发犹如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一样逼宫,最终周文王不得不废掉伯邑考,然后立嫡次子姬发为太子。但伯邑考下台,更大得利者是姬发,因此“文王废伯邑考”的背后,是不是有姬发的推动?

《春秋繁露》记载:“伯邑考知群心贰,自引而退,顺神明也。”

一个“贰”字,说明伯邑考在朝中势力不足,群臣有二心,不支持他反而支持姬发,于是伯邑考主动退让,避免被杀。但周文王还在位,加上他又是嫡长子,王位的更先继承人,为何伯邑考害怕这一点呢?真相可能是姬发势力太大,甚至已经架空了周文王,这让伯邑考忌惮不已,只能主动退让。

这两则记载,可能都透露一个残酷的真相:姬发可能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一样,设计除掉了登上王位的更大障碍伯邑考!

伯邑考的死后离奇之事,可以佐证以上猜想。

上文说了,“周文王十三岁时,生下长子伯邑考”,而周文王驾崩时,伯邑考已经84岁,必然儿孙满堂。

即便是“纣王烹杀伯邑考”之说成立,按照《史记》记载,纣王释放周文王之后,又过了几年,周文王正式称王,其后“称王50年”,根据周文王活了97岁推算,“纣王烹杀伯邑考”应该是周文王45多岁左右的事情。周文王40多岁时,伯邑考在30岁上下,也必然有不少子女。

周文王为什么会传位给嫡次子?他是什么用意

更为重要的是,即便伯邑考子女全部被杀,或没有生育一个儿子,但在讲究孝道的古代,往往也会从宗族给他过继一子,以便有人祭祀伯邑考。因此,伯邑考无论亲生儿子,还是过继子,总归会有一个!

但奇怪的是,周武王灭殷之后,大肆册封姬姓诸侯,将亲戚四处分封,甚至连纣王儿子武庚都有封地,但唯独没有给嫡亲哥哥及其后人丝毫赏赐,显然不符合当时的政治逻辑!

如果伯邑考主动让位,至少政治舆论方面于周武王有恩,周武王更该重赏重封伯邑考之后。

如果周文王择贤,周武王为了表示兄弟之情,此后也该重封伯邑考之后,显示自己仁德,并安抚八个弟弟。

如果伯邑考犯下大错,周文王将之废黜,但周武王灭商之后,能大肆分封姬姓诸侯,自然也可以显示仁德,对伯邑考之后略加分封。

如果“纣王烹杀伯邑考”,伯邑考对周人立有大功,周文王、周武王都该重赏伯邑考之后。

然而,周文王为何却没有封赏嫡亲哥哥之后,为何周文王也没有照顾伯邑考之后,甚至伯邑考好像断子绝孙,不见史书记载一个后代?显然,比较合理的一种解释是:姬发与伯邑考发生严重的夺位冲突,而姬发可能发动了类似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掌握了周国大权,架空了周文王(姬昌年岁太大,后期可能糊涂),掌握大权的姬发,对于昔日王位更大敌人伯邑考,就犹如李世民对待李建成一样,自然不会、也拒绝周文王给予伯邑考及其后人丝毫赏赐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06/66731.html

“周文王为什么会传位给嫡次子?他是什么用意” 的相关文章

雍正对兄弟们刻薄猜忌 雍正为何对十三弟胤祥那么好

雍正对兄弟们刻薄猜忌 雍正为何对十三弟胤祥那么好

对雍正对兄弟刻薄猜忌,为何对十三弟胤祥那么好?他对胤祥有多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雍正皇帝在继位前和继位后对待兄弟们的态度完全不同,在继位前雍正对待兄弟们比较温和,还能团结兄弟,可是雍正继位之后就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他对兄弟们刻薄猜忌,尤其是对曾经参与争夺皇位的兄...

历史上赵高为何会被子婴轻而易举的除掉?

历史上赵高为何会被子婴轻而易举的除掉?

自秦始皇死后,秦国政务完全落在了赵高手里,可以说,是赵高一手操办了后秦始皇时代的秦国。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赵高已经实际上掌控了整个朝廷,但最终却被子婴轻轻松松就给杀掉了。那么,如此强大的赵高,为什么会莫名其妙栽在毫无实权,只不过是被赵高当作傀儡的子婴手里呢?我们先来看看赵高究...

荀勖:曹魏至西晋时期大臣,为人谨慎,善于逢迎

荀勖:曹魏至西晋时期大臣,为人谨慎,善于逢迎

荀勖(xù)(?~289年),字公曾,颍川颍阴人。三国至西晋时音律学家、文学家、藏书家,西晋开国功臣,为东汉司空荀爽曾孙。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荀勖少年时聪慧好学。初仕于魏,为大将军曹爽掾属,后迁中书通事郎。曹爽被诛后,历任安阳令、骠骑从事中郎、廷尉正等职。...

曹操孙权刘备作为三国风云人物 三人在世时有见过面吗

曹操孙权刘备作为三国风云人物 三人在世时有见过面吗

还不知道:曹操、刘备、孙权、一代豪杰,开创三国时代,他们有没有见过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操、孙权、刘备三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三个国家的开创或者奠基人。很多人好奇,他们活着的时候有没有见过面。毕竟,这几个人差不多同一个时代,又都是一时豪杰。其中曹操年...

汉中之战曹操损失大将夏侯渊 刘备又损失了哪些武将

汉中之战曹操损失大将夏侯渊 刘备又损失了哪些武将

还不知道:汉中之战时,曹操失去夏侯渊,那刘备失去了哪些武将?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山河动荡,宦官弄权、导致朝廷腐败,民不聊生,生灵涂炭。致使大批的农民起义,地方军阀诸侯,纷纷招兵买马割地而治,存在将近两百年的帝国大厦将倾。在这个战乱不堪的时期,数不胜数的英...

向朗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向朗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向朗,三国时蜀汉重臣、学者,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东汉末年,新势未定,社会动荡不安。当时有很多人拜名士庞德公、司马徽为师,诸葛亮在隆中时,也有幸结识了这两位大咖,并从司马微处学到了很多济世安邦之才。算起来,诸葛亮与向朗是师出同门。向朗字巨达,是襄阳宜...

刘备和刘璋相比 两人谁的皇室血统更正统

刘备和刘璋相比 两人谁的皇室血统更正统

还不知道:刘备和刘璋谁的皇室血脉更正统?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末三国时代,刘备经过诸葛亮的谋划,夺了荆州,因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故又称“刘皇叔”,而占据益州的刘璋,也是汉朝皇室后裔。那么,值得注意的是,刘备和刘璋谁的皇室血脉更正统一些呢?刘备和刘璋的祖上是什...

清朝皇帝那么多 为什么只有雍正算是清朝的明君

清朝皇帝那么多 为什么只有雍正算是清朝的明君

还不知道:为什么只有雍正才算得上清朝的明君?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传十一帝 ,享国276年。其中皇太极、康熙、雍正、乾隆都是比较有名的清朝皇帝,在位期间更是将清朝推举到了鼎盛状态,可为何只有雍正才算得...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