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道万历三十年不上朝,为何朝鲜李朝对他的评价极高?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万历皇帝朱翊钧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明朝万历皇帝朱翊钧因为三十年不上朝,因此历史上对他评价不高。但是在朝鲜李朝的历史记载中,万历皇帝却享有崇高的声誉,这时什么原因呢?可以说如果不是他的出手相救,朝鲜和韩国已经走向了灭亡。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历史。
说起万历皇帝,也许很多人都会想到他30年不上朝,甚至还有人会把明朝灭亡的责任推给他。
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明史是清朝人编写的。清军入关后,为了得到百姓的支持,所以美化了亡国之君崇祯皇帝,而把亡国的责任推给怠于政事的万历皇帝。
万历皇帝虽然近三十年不上朝,但是并没有出现宦官之乱,也没有外戚干政,也没有严嵩这样的奸臣,朝内党争也有所控制。
除此之外,军队也一直牢牢地被万历皇帝掌控者,他在位期间,还发动了鼎鼎有名的“万历三大征”,巩固了大明的江山。当然了,这也打破了万历三十年不上朝不作为的谎言,这样重要的战争,万历皇帝起码也得召集群臣商议,然后任命将领,绝对不可能直接一道圣旨就能解决的。
万历十三年,日本的丰臣秀吉被天皇任命为关白,中国古代称摄政,次年又兼太政大臣,成为日本的实际统治者。丰臣秀吉掌权后,结束了日本延续百年之久的分裂局面。为了转移国内各种势力之间的矛盾,掠夺国外财富,丰臣秀吉将目光盯在了朝鲜。
万历二十年,丰臣秀吉向朝鲜发动了侵略战争,他派小西行长等将领率军15万大军进攻朝鲜。与日本一直保持着友好往来的朝鲜毫无准备,日本轻轻松松就占领了朝鲜重镇釜山。朝鲜陆军溃不成军,王京(今韩国首尔)、开城、平壤接连失陷。最后打得只剩下靠近明朝边境的义州。
朝鲜国王急忙派遣使者向大明求救,当时朝鲜确实是急了,派往大明的使者一批接着一批,在前往大明的路上络绎不绝。
此时明朝正在西北用兵,也无法抽出更多的兵力,但还是在六七月间先后派辽东武将史儒和副总兵祖承训率兵5000入朝援救。但由于地形不熟,入朝作战的明军全军覆没,史儒战死。
消息传到北京后,明廷大为震惊。十二月,明神宗即命兵部右侍部宋应昌坐镇辽东,派陕西总兵李如松率领4万余兵马渡过鸭绿江,次年一月抵达平壤城下。
日军在平壤城上安置大炮,防守十分严密。李如松指挥攻城,尽管明军将士攻城奋勇,奈何城上日军炮矢如雨,要想正面攻下还非常艰难。
李如松苦苦思索,他突然想到日军轻视朝鲜军,何不如此,便命令祖承训的部队在铠甲外面穿上朝鲜军土的服装,来到到西南城外。明军攻城时,故意没有在西南角布置攻城军队,日军也就放松了这里的守卫。后来来了一队朝鲜兵,日军也没在意。但没率料到这支队伍战斗力如此之强,在日军援兵到来之前,祖承训的部队已登上城墙。兵士们脱去外衣,露出明军甲胄,其他各部顿时军心大振,纷纷冒死登城。
明军作战勇猛,李如松坐骑被炮火击毙,换战马后继续指挥。经过激烈战斗,明军大败日军,史称“平壤大捷”。接着,中朝联军又乘胜收复了开城、汉城等地。日军伤亡惨重,不得不退守釜山。
平壤大捷之后,双方和谈撤兵,谁知撤兵只是丰臣秀吉的缓兵之计,万历二十五年初,不甘失败的丰臣秀吉调集14万大军卷土重来,朝鲜的王京汉城又一次受到威胁。
万历皇帝再次派兵援助朝鲜,兵部尚书邢玠和大将麻贵率领4万大军来到朝鲜。中朝联军密切配合,并肩作战,屡败日军,迫使日寇龟缩到朝鲜半岛南部沿海一带。第二年,邢玠增募江南水军,陈璘、邓子龙等将领分领各路将士兵卒陆续抵达朝鲜。邢玠把明军分成水 *** 路向釜山挺进。陈璘和李舜臣大败小西行长,麻贵打败加藤清正。
日军企图从海上逃走,陈璘、邓子龙和朝鲜的李舜臣率领水军在釜山南海同日寇水军展开大战。中朝联军炮矢齐发,击沉、烧毁了许多敌舰。年逾70的老将邓子龙指挥战船战斗,所乘兵舰不幸中弹着火,李舜臣赶来救援,遭到伏击,两位将军壮烈牺牲。中朝联军同仇敌忾,最后全歼日本水军。接着,丰成秀吉病死了,已是穷途末路的日军不得不退出朝鲜。
这个恩情对朝鲜王朝的皇室来说,是无以言表的。因此明朝灭亡后,朝鲜被迫尊奉清朝之后,朝鲜的朝臣还是自称“神宗皇帝再造之国”和“神宗皇帝所活之民”,并且坚持明朝的纪年,甚至一直到很多年以后,万历皇帝在朝鲜仍然被隆重地祭祀。比如在康熙四十三年的时候。那时清廷统一中国已经六十年,朝鲜却仍然记得“甲申之岁。
朝鲜一直以继承明朝文化自居,他们的衣冠,穿着打扮,还是明朝的样式。这一张图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万国来朝图》,里面用红色方框标出的,就是朝鲜的使臣。从他们的穿着打扮,也可以比较清晰的辨别出来。
对于明代的眷念之情,并不止于封神宗再造之恩的感谢,对万历皇帝的这种举措只是加深了这种感恩而已。其实,对于大明王朝,朝鲜人一直有一种广泛的认同,这种认同不仅把自己的国家和明帝国联系起来,而且相当深地把朝鲜王国与大明帝国象征的文化联系在一起。
为了表示这种文化的传承和认同,在崇祯皇帝尚未自缢,明朝还残存的时候,朝鲜“不忍背弃大明,凡祭祝之文及公家藏置文书皆书崇祯年号”。青原府的院君沈器远甚至准备起事反清,可惜失败了,他死前还留下了一句“国事艰危,为清国所侵辱,百姓皆思中国,欲趁此时内清朝廷,外攘夷虏”。可见,直到大明奄奄一息的时候,朝鲜还有部分人是心向大明的,而这所有的影响都来是由朝鲜人眼中的“千古一帝”万历皇帝带来的。可惜的是,万历皇帝在中国却广受非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