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李光弼是怎么让史思明手下的两员猛将归降的?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06-13)220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李光弼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安史之乱”进入到第五个年头,史思明抢占了叛军头目的宝座。唐肃宗怕郭子仪功高震主,就将郭子仪从平叛大军调离,把大军指挥权交给了李光弼。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史思明率数十万大军猛扑两京。

李光弼见敌众我寡,为确保西京长安的安全,干脆让出空城洛阳,亲率5万人屯驻河阳(今河南孟县西北),北连泽、潞数州,依托黄河,虎视洛阳,控制安军侧背,从而使史思明不敢贸然西进。

史思明见无法西进,李光弼的防守又无隙可击,便屯兵河清(今河南孟县西南),企图切断李光弼的粮道。李光弼于是驻军野水渡(今河南济源、孟津二县之间的黄河上)加以 *** 。

两军对峙一日,傍晚,李光弼自回河阳,留兵千人,命部将雍希颢留守。

临走时李光弼告诚道:“贼将高庭晖、李日越均有万夫不当之勇。他们来了,你等千万不要出战。如果他们投降你们就与其一道回来。”言罢即走。众将领却听得莫名其妙,暗暗发笑。

第二天大清早,果有一贼将率领500骑兵来到野水。雍希颢见来势汹汹,知道不可硬拼,便对军士们说:“来将不是高庭晖便是李日越,我们应听元帅告诫,不必出战,只须从容等着看他如何行动。”于是裹甲息兵,吟笑静观。

李光弼是怎么让史思明手下的两员猛将归降的?

来将走到防御栅栏下,看到李光弼所带的军队竟会如此松散,不禁大为惊奇。于是喝问守将:“李光弼在吗?”

雍希颢道:“临晚已回河阳。”

来将问:“留守的多少人吗?”

雍希颢答:“千人”。

来将问:“统将是谁?”

雍希颢答:“便是我雍希颢。”

雍希颢是无名小辈,来将显然从未听说过,雍希颢见来将沉吟不答,左右徘徊,猛想起李光弼的话来,猜测来将莫非真是来投降的,雍希颢就问对方:

“将军是姓李还是姓高?”

来将感觉莫名其妙,但是还是回答道:“姓李”

“想必将军便是李日越了?”

李日越大吃一惊:“你怎么知道?”

“李光弼元帅早有吩咐,他说将军你对唐廷素抱忠心,不过一时为史思明逼迫才勉强跟从叛乱,今特地命我在此等候,迎接将军归唐呢。”

李日越踌躇了一会儿,对左右说:“今天无法抓捕李光弼,只有雍希颢,回去无法交账,不如归降唐朝吧!”众人均无异议,李日越便投降了。

雍希颢赶紧开了栅门,带着李日越一起去见李光弼,李光弼十分高兴,对李日越特别优待,并视为心腹猛将。李日越感激万分,请求写信去招降高庭晖。哪知李光弼却说:“不必不必,他自然会来投诚,与公在此地相见的。”

李光弼是怎么让史思明手下的两员猛将归降的?

众将领听后更觉奇怪,连李日越也被弄得糊里糊涂,不知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哪知过了数日之后,高庭晖果然率所部前来投降。李光弼于是奏报朝廷,请求给李、高以官职。

史思明失去了两员虎将之后,实力大减,无力再进攻。此消彼长之下,李光弼的实力增强,开始转守为攻。

手下因见李光弼如此轻而易举地降服了两将,怀疑他们三个是否有约,便去请教李光弼,这其中难道还有什么隐情吗?

李光弼说:“我与两位将军素不相识,哪来的密约?能让两人投降,不过是因“隙”利导,揆情度理罢了。史思明经常对部下说,李光弼只善于守城,却不会野战。我出城驻军野水渡,他当然视之为捕杀我的天赐良机,肯定要派猛将来袭击。史思明有个天大的毛病,就是残暴待下,对于败军之将无法容忍。如果哪位将军放过如此良机而让我生还,他还不要把那将军生吞活剥?李日越奉命而来,却得不到与我作战的机会,势难回去见史思明,请降唐军岂不在情理之中?高庭晖的才勇远在李日越之上,他见史思明残暴,而李日越在唐军中得以宠任,自然也想到我这里来谋占一席之位。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李光弼揆情度理,抓住史思明酷待部下这一把柄,故意离开,李日越看没有抓住李光弼,只有一个不知名的小将,回去之后肯定要受责罚,于是李光弼一给他创造一个台阶,他也就顺势而降了。

对于降将李日越,则安排给他优厚的待遇,从而让高庭晖心中安稳。最后让李日越、高庭晖自然而然地投降了唐朝。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06/67946.html

“李光弼是怎么让史思明手下的两员猛将归降的?” 的相关文章

什么是密折奏事制度?雍正为何要采用这种制度?

什么是密折奏事制度?雍正为何要采用这种制度?

胤禛,清朝第五位君主,康熙帝第四子,年号雍正。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这么一个情节,在雍正办公的地方,有一个小房间,里面的柜子里,有一个个上了锁的小盒子,这些小盒子中,装有官员们给雍正上的密折。雍正会用对应的钥匙分别打开小盒子,然后...

全琮:三国时期吴国名将,为人恭顺,被孙权亲近重用

全琮:三国时期吴国名将,为人恭顺,被孙权亲近重用

全琮(?~249年),字子璜,吴郡钱唐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桂阳太守全柔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早年仁义,赈济灾民。起家奋威校尉,参与讨伐山越。募兵守卫牛渚,迁偏将军。参加洞口之战,加号绥南将军,进封钱唐侯,授九江太守。参加石亭之战,配合辅国将军陆逊,大败曹...

有哪些与诸葛瑾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诸葛瑾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臣,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兄,太傅诸葛恪之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建安五年(200年),躲避中原战乱,进入江东。经弘咨推荐,效力于孙吴。胸怀宽广,温厚诚信,深受孙权信赖,称为“神交”,努力缓和蜀吴两国关系。建安二...

被围凤鸣山时,赵云是如何脱困的?

被围凤鸣山时,赵云是如何脱困的?

赵云,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赵云请求当先锋,先行破敌,赵云老当益壮,率军力斩魏军大将韩德等五人,后来,赵云因为轻敌,被夏侯楙用计困于凤鸣山。赵云左冲右突,不能突围,赵云感叹,我不服老,死...

祢衡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祢衡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祢衡“少有才辩”,因“好矫时慢物(喜欢指摘时事、轻视他人)”而成为远近闻名的“毒舌”。建安初年,“许都新建,贤士大夫,四方来集。”年方弱冠的祢衡闻讯赶往许都,途中精心设计并制作出一张张扬个性的名片。在许都呆了一段时间后...

李左车:秦汉之际谋士,曾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李左车:秦汉之际谋士,曾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李左车,(生卒年不详),赵国名将李牧之孙,秦汉之际谋士。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秦末,六国并起,李左车辅佐赵王歇,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广武君。赵亡以后,韩信曾向他求计,李左车提出:“百战奇胜”的良策,才使韩信收复燕、齐之地。李左车给后世留下了“智者千虑,必...

康熙雍正乾隆三代都厉害 清朝为何到嘉庆手里就不行了

康熙雍正乾隆三代都厉害 清朝为何到嘉庆手里就不行了

康熙、雍正乾隆都很牛,为何到了嘉庆就不行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传闻在京城家喻户晓。嘉庆四年,嘉庆皇帝褫夺和珅军机大臣、九门提督两职,而后又将他和他的党羽福长安双双下狱并查抄家产。案件审结之后,和珅又向天下宣布和珅的二十...

历史上刘陶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何故事

历史上刘陶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何故事

俗话说“苦口良药,利于病;逆耳忠言,利于行”。自古至今,劝谏纳谏之事,留下了许多君臣佳话。虽然部分臣子因为以国家利益为重,直谏行为会受到某些帝王的尊重,但是更多的臣子因为“批龙鳞”、“逆圣听”,会遭遇斥责、贬职、刑法乃至丧命的处罚。刘陶,一名伟,字子奇,颍川颍阴人,是济北贞王刘勃的后代。刘陶为人不拘...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