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嘉靖皇帝有多聪明?昏而不庸,御下有术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06-19)180

一个聪明绝顶的人嘉靖皇帝,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嘉靖皇帝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他是明朝的第十一任皇帝,史称明世宗。原本的他并不是明帝国的首选继承人,奈何他的堂哥,将军皇帝——朱厚照(明武宗)并无子嗣,在张太后和内阁首辅杨廷和的共同决定下,这位堂弟接下了堂哥手中的大任,登上了明帝国的巅峰。

大明王朝1566中陈宝国扮演嘉靖皇帝大礼议

上任皇帝之后,他遇到了人生的之一道难题,那就是大礼议事件。

他登基不久便与杨廷和、毛澄为首的明武宗旧臣们之间关于以谁为世宗皇考(即宗法意义上的父考),以及世宗生父尊号的问题发生了争议和斗争,以内阁首辅杨廷和为首的“继嗣“要求世宗改换父母。当时观政进士张璁上疏责廷臣之非,提出了“继统”的理论。至嘉靖三年(1524年),以世宗钦定大礼而结束。

用比较通俗的话来讲其实就是在礼法上如何对待武宗父母与自己的亲生父母,要他称自己的伯伯为礼法上的父亲,称自己的伯母为礼法上的母亲,而自己的亲生父母却是皇叔,皇叔母,此时的他不过15岁,这对于嘉靖皇帝是无法接受的。

嘉靖皇帝有多聪明?昏而不庸,御下有术

但大礼议之争,最终是以嘉靖皇帝的完全胜利告终的,从此嘉靖皇帝完全掌握了明帝国的权力,他的皇帝生涯从这一刻起才算正式开始了。

大礼议事件在本质上其实是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即嘉靖皇帝与杨延和为首的政治集团的斗争,明成祖朱棣之后,内阁权力逐步扩大,文官逐渐形成政治集团,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帝权,而大礼议之争,既是嘉靖皇帝的夺权之争,亦是恢复明朝旧制,既内阁为皇帝的秘书机构,并非是能等同于宰相的权利中枢。嘉靖皇帝做到了这一点,大礼议之争后,权力被他牢牢的掌握在手心,即使他潜心修道,但权力从未旁落他人之手。严嵩登场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首辅夏言革职闲住,严嵩加少保、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仍掌礼部事。正式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首辅生涯。

严嵩可谓是嘉靖皇帝的一条好狗,他担任内阁首辅二十年,而这二十年来,严嵩最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心甘情愿地给嘉靖皇帝”遮风挡雨“,当背锅侠。

在嘉靖统治的后期,国家混乱,吏贪将墨,国库空虚,蒙古入侵,倭寇袭扰,这一切怨谁?嘉靖说反正肯定不能怨我?嘉靖既然不愿意背锅,肯定要找一个人替他背,嘉靖给自己物色了一个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严嵩!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就是为尊者讳,皇帝不仅仅是皇帝,更是天下人的君父,按照儒学观点,父亲怎么会犯错?即使父亲犯了错,底下人也不能指出来。所以皇帝永远都是好的,国家衰乱都是这帮奸臣惹的祸。

而且严嵩也很识趣,主动背了这个锅,俩人默契配合了二十年,严嵩作为一个背锅侠,一个为皇帝”遮风挡雨“的人,把这二十年来天下人的骂都挨了,虽然他挨的不冤,但是很明显那个最应该挨骂的人却幸免了。

嘉靖用严嵩当然不光是为了有一个背锅侠,这就要说到严嵩的第二个作用,那就是他能奉迎圣意。

其实从大礼议之争后,群臣们就发现了,只要奉迎圣意,便可平步青云,甚至入阁拜相都不是问题,而严嵩更是此中的佼佼者,他从大礼议起家一步步登上内阁首辅之职,对于圣意的揣摩更是无人能出其右,嘉靖后期,国库空虚,东南有倭寇,北边有鞑靼,但嘉靖的道观和宫殿却从来没有缺过钱。

嘉靖皇帝有多聪明?昏而不庸,御下有术

对于嘉靖的爱好——修仙,他也是十分的上心,青词的格式复杂极其难写,但是严嵩和他的儿子严世蕃却从没有落下,这样一把“遮风挡雨”的好伞,这样一条“忠心耿耿”的好狗为什么最后还是不得善终呢?扔脏遮口

二十年来,严嵩父子擅权误国,给嘉靖“遮风挡雨”,背上了太多的骂名,一块干干净净的抹布,用多了之后即使再洗也无法如新一般,更何况严嵩这块“抹布”从来都没有被洗过。一个人背了二十来年的锅,人神共愤,人人得而诛之,皇上把他的官给免了,把他的家给抄了,做给百姓和百官看,这叫顺应天意,顺应民意。另一个人贪了半辈子的财,结果一朝被杀,国库丰盈,这是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既可得名又可得财,这对嘉靖而言何乐而不为呢?能够倒严的人,不是徐阶,不是高拱,只有可能是嘉靖皇帝。嘉靖皇帝

嘉靖其实并非没有治世之才,他也曾有过嘉靖中兴,推行改革,清理勋戚庄田、罢天下镇守中官、改革科举制度、革除外戚世封等,内容广泛,成效显著,嘉靖获得很多赞美之声。

就他而言他是懒是自私也是任性,从而走上了深宫修行的荒唐之路。

但他不上朝并非不理政,嘉靖帝在西苑修道的同时依旧坚持亲自批阅奏疏,始终牢牢掌控着一切大权。严嵩虽然当权二十几年,但只要嘉靖一出手,一道饬令就让严嵩丢官回家,连亲生儿子严世蕃都保不住,其他的各色官员,无论是地方封疆大吏,还是各部堂官,嘉靖皇帝更是将他们玩弄于股掌之间。

嘉靖皇帝有多聪明?昏而不庸,御下有术

文章的最后我借用当年明月先生的一段文字:他是明代有史以来最为聪明的皇帝,在明代的十几位皇帝中间,如果要按智商水平排序,他至少在第三名,他的聪明,丝毫不比朱元璋差,而且非常狡猾,也善于控制大局;嘉靖白天是在潜心修道,晚上他在改奏章,这是他能控制群臣的关键。晚上改奏章直到凌晨五点,他才躺下睡一会儿,他决不放过任何一个控制群臣的机会。自古以来做皇帝的是有蠢人,但明代没有蠢皇帝,嘉靖修道是为了多活两年,因为他掌握了做皇帝的规律,没有人能动摇他,这是修道的根本。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06/68907.html

“嘉靖皇帝有多聪明?昏而不庸,御下有术” 的相关文章

赵俨:三国时期曹魏名臣,熟读经史,精明强干

赵俨:三国时期曹魏名臣,熟读经史,精明强干

赵俨(171~245年),字伯然,颍川阳翟人。东汉末年颍川“四大名士”之一,三国时期魏国名臣。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熟读经史,精明强干。建安二年,投靠大将军曹操之后,起家朗陵县令,历任司空府掾、司空主薄、都督护军、扶风太守等职。魏文帝曹丕继位后,历任魏国侍中、驸...

刘秀27岁用了三年时间就成为了皇帝 刘秀是运气太好了吗

刘秀27岁用了三年时间就成为了皇帝 刘秀是运气太好了吗

还不知道:刘秀仅用三年就建立东汉,30岁成了皇帝,是运气好还是能力强?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新旧更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朝代改名换姓,也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一个政权为什么会瓦解,不仅仅是因为统治者无能,更多的时候是因为国家的方方面面都已经出现了问题,有的国家因...

历史上皇帝很少有长寿的,乾隆是怎么活到89岁高龄的?

历史上皇帝很少有长寿的,乾隆是怎么活到89岁高龄的?

众所周知皇帝是一份“高危职业”,平均寿命仅有39岁,那么问题来了,乾隆是怎么活到89岁高龄的?要知道,89岁即使放到现在,也是非常难得的高龄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来为大家解开乾隆的长寿密码。乾隆有着家族遗传长寿基因,而且国家强盛,烦心事比较少乾隆长寿绝对是有着家族遗传基因的,当然,这个遗传基因不是指的...

曹丕为了顺利接手曹操的位置 曹丕都做了哪些准备

曹丕为了顺利接手曹操的位置 曹丕都做了哪些准备

对为了顺利接班,曹丕做了哪些努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魏文帝曹丕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一直都以阴险小人的形象著称于世,跟他飘逸洒脱的弟弟曹植形成鲜明对比。论本事,他不如他爹曹操,论才华,他不如他弟弟曹植。在旁人...

面对贪官胡惟庸的挑衅,朱元璋只说了五个字

面对贪官胡惟庸的挑衅,朱元璋只说了五个字

众所周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穷苦出身,童年过得极其痛苦,常常饱一顿饥一顿的,这种悲惨经历直接导致他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他坐上帝位之后,面对贪官,可以说是铁腕铁拳铁石心肠,曾经有一位贪官挑衅他,朱元璋只说了5个字,就震慑了所有人。那么,朱元璋是如何治理官员腐败的呢?他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思想有些局限。...

孙权不知道杀关羽带来的后果吗 孙权为什么还要那么做

孙权不知道杀关羽带来的后果吗 孙权为什么还要那么做

对孙权为什么会杀关羽难道他不知道这件事情带来的后果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时,诸侯割据!孙权作为当时诸侯中最年轻的一个十八岁就统领了江东,谋略才智非常人能比,连曹操都赞称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的能力自然是出类拔萃,但是也做过错误的决定!襄樊战役...

马皇后是一个什么样的 她和朱元璋的感情怎么样

马皇后是一个什么样的 她和朱元璋的感情怎么样

还不知道:朱元璋和马皇后感情如何?马皇后是个怎样的人?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元璋和马皇后感情甚笃,而且朱元璋颇为尊重马皇后,即使马皇后过世以后也没有再立皇后。在朱元璋打天下的岁月里,马皇后一直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精心辅佐朱元璋,稳住后方。朱元璋能够发迹,马皇后功...

明朝要灭亡时崇祯圣旨求救 期间为何没有大将进京救驾

明朝要灭亡时崇祯圣旨求救 期间为何没有大将进京救驾

还不知道:明朝灭亡时,崇祯发出求救的圣旨,为何没有将军进京救驾?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17世纪的明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当明朝有难时,边疆的将领却无动于衷,他们为何会抛弃明朝?当李自成快要打到北京时,崇祯发出了救命的圣旨,回应的将领却寥寥无几。当时的明朝,手握重兵...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