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一生真的很悲剧吗 和光绪比简直好的多得多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光绪和溥仪,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溥仪是清朝的末代皇帝,从小就被慈禧接入皇宫,成了一个傀儡皇帝,小小年纪就被太监宫女们榨干了身体;之后又遇上政治改革,一纸诏书退位,结果又被张勋和康有为拉出来拥立称帝,最后闹得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结果又被心怀鬼胎的日本人利用,又将溥仪拉了出来作为挡箭牌。
1945年,苏军攻破伪满洲国,日本投降,溥仪退位,被苏联红军抓获,监禁五年;1950年八月,由苏联 *** 移交给中国 *** ,编号981。
不过溥仪的一生虽说悲惨,但与光绪相比,已经是好了太多。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讲解一下光绪皇帝的悲剧一生。
光绪皇帝
光绪皇位的来历。
当初同治皇帝过早去世,却没有留下一儿半女,没有子嗣继承皇位,他的生母慈禧自然也就在皇位继承人的选择上有非常大的决定权。
慈禧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人,如果她想获得权势,那就绝对不能立“溥”字辈。
因为按照祖宗法制来说,溥侃、溥伦的父亲载治与同治是近支兄弟,二人任何一人继承皇位都符合祖宗法制。只是那样一来新皇帝就成了同治的嗣子,同治的皇后阿鲁特氏便成了太后,如果实行垂帘听政,那垂帘听政的就应该是太后阿鲁特氏,而非晋升太皇太后的慈禧了。
因此慈禧必须立“载”字辈为继承人,而为了方便控制将来的皇帝,在选嗣君时,慈禧亲自指定醇亲王奕譞的次子,也是自己胞妹婚叶赫那拉·婉贞的亲生子载湉过继于咸丰帝,登基为帝。
慈禧
被慈禧控制的皇帝
光绪4岁继位,5岁开始由父亲奕譞照料,在毓庆宫读书,翁同龢教载湉读书,夏同善主要教载湉写字,御前大臣教习满语文、蒙古语文和骑射。此时的光绪皇帝还是很有觉悟的,志向也很远大,他把读书同做国君相联系,立志要做个有用的皇帝。
到光绪十二年,载湉虚龄16岁时已具备了";披阅章奏,论断古今,剖决是非";的能力。而且此时在古代已经算成年,可以亲政了。
不过慈禧却并不打算给他这个机会。她在两宫听政期间便积极为自己培植势力,排挤慈安,又利用光绪的父亲奕譞为自己名正言顺进行训政,插手朝廷大小事务铺平了道路;为了归政后更有效控制光绪,慈禧太后把自己的内侄女给光绪做皇后,即后来的隆裕太后。
所以尽管光绪亲政,但朝中大小事务都被慈禧把持,军机处、六部、满清贵族亲王皆是慈禧的党羽;而且光绪虽然亲政,但慈禧要求光绪帝每日到颐和园向她请安,亲政后的光绪帝必须将朝中大事向她";禀白而后行";,实际上就是变着法地控制光绪。
甲午战争
少年冒进的光绪帝
光绪他认为自己是一国之君,可以独立处理政事,想要施展一下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慈禧却处处插手处处刁难,他与慈禧太后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已经不可避免。
只是光绪到底还是年少气盛,政治手段远不如慈禧等人来得老辣,对时局的判断也出现严重失误,他虽组织了自己的嫡系帝党,一心想在甲午战争中打败日本提高自己的威望,好迫使慈禧不再明目张胆干涉朝政。
但无奈当时的满清已经烂到了骨子里头,所谓的“洋务运动”表面上看确实富国强兵,但实际上各支军队之间互不从属,行不成有效配合,各支军队实际上都被统领者当做了自己的私产,只想保存自己的实力,借日军之手打击对手。
而少有的热血爱国将领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咽下失败的苦果。
戊戌变法
甲午战争结束后,满清割地赔款可以说丢尽了脸面,也使得主战的光绪遭受重大政治打击。为了一雪前耻,同时也为了从慈禧手中夺回帝权,光绪皇帝任用康有为等人,决心实施变法,希望借此来打击慈禧集团,树立自己的权威,将皇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因此变法不仅是“改革派”与“守旧派”的斗争,更是光绪与慈禧的斗争。
但光绪再一次失败了,慈禧集团的势力之强大已经超出他的想象,他虽然是一国之君,但朝中如李鸿章、荣禄这样执掌军政大权的臣子多数尽为慈禧党羽,而地方上的官员也大多都是因循守旧之辈,又是慈禧一手提拔的,他们引慈禧太后为奥援,唯";懿旨";是尊,不把光绪帝放在眼里,甚至明目张胆地阻挠新政,致使光绪帝的变法诏书大多成了一纸空文。
光绪曾经试过反抗,他将礼部尚书怀塔布等6人全部革职,将李鸿章逐出总理衙门;任命谭嗣同、刘光第等人担任四品衔章京;还企图聘请当时已经下野的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担任顾问,协助进行维新变法。
菜市口斩首
但慈禧及其党羽大权在握,又手握重兵,她对光绪也是越来越不满,当时京津一带也盛传秋季慈禧太后偕光绪帝去天津阅兵时将废掉光绪帝。
随着天津阅兵日期的迫近,光绪帝惊慌不安却束手无策,最后求助于袁世凯,试图发动兵变逼迫慈禧让位,却被袁世凯转手就出卖给了慈禧。
最终慈禧发动戊戌政变,诛杀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罢免数十名支持维新派的官员,除京师大学堂外,全部新政均被废除,光绪帝被囚禁于 *** 瀛台涵元殿,戊戌变法宣告失败,也宣告着光绪自此彻底离开政坛,成为了名义上的皇帝、事实上的废帝。
如果不是列强反对,光绪就真的成了清废帝。
光绪之死
悲剧收场
尽管光绪被幽禁,日子过得不如住老百姓的牛棚,但仍然坚持不懈地钻研法律,留心阅读世界各国的法律书籍,反思自己当初在戊戌变法中犯下的错误,他坚信自己终有真正还政、亲自执掌大权的一天。
只是常年的艰苦斗争还是没有让光绪皇帝看清形势,他的身边负责照顾他的宫女和太监全部都是慈禧的爪牙。他将这些想法都写在了自己的日记本里,而这些内容最终被李莲英发觉,然后告发的慈禧那里。
最终光绪被慈禧用砒霜毒死,死于1908年11月14日,第二天17点,慈禧在第二天去世。
当时的讽刺漫画
光绪悲剧的原因
1、不懂得韬光养晦
1861年8月22日咸丰皇帝病死于热河避暑山庄行宫,由独子载淳继位,尊先帝皇后钮祜禄氏为慈安太后,尊自己的生母懿贵妃叶赫那拉氏为慈禧太后。
虽说慈禧被史学家和我们不断批评,批她祸国殃民,但此人的野心不可小觑。她费尽心机,勾结了恭亲王奕䜣、五位军机大臣中被排挤的文祥、僧格林沁、慈安等人发动辛酉政变,开始掌握清 *** 的更高权力。
而咸丰任命的八位顾命大臣中,载垣赐白绫自尽;端华赐死;肃顺斩首;穆荫撤职流放,发军台效力赎罪,之后散尽家财赎归,不久即病死于家中;匡源罢官还乡;杜翰、焦佑瀛流放新疆;只有景寿下场更好。
慈禧支持者,恭亲王奕䜣
之后慈禧又用计除掉慈安,自此独掌大权长达47年,当时的慈禧大权在握,执掌军政的臣子全部是他的党羽,地方军政大员全部是她一手提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慈禧想当武则天,没人拦得住。
而载湉之所以能够成为光绪皇帝,实际上也是托了慈禧的福。只是他太过于贪权冒进,不懂得韬光养晦培养自己的势力,在并未完全执掌大权、自己的势力还很弱小的时候便想效仿祖宗康熙皇帝诛杀鳌拜那样跟慈禧夺权,从慈禧手中把皇权夺回,结果却被势力庞大的慈禧集团一举击溃。
被慈禧幽禁了几年,还是没有成熟起来,在日记中写道:";我病得很重,但是我心觉得老佛爷一定会死在我之前。如果这样,我要下令斩杀袁世凯和李莲英。";不料这段日记被李莲英获悉,他立即报告了慈禧,说:“皇上想死在老佛爷之后呢!”慈禧听了,恨恨地说:“我不能死在他之前!”。
大太监李莲英
最后被慈禧毒死,连死都死在了慈禧前一天。
如果光绪皇帝能够像汉宣帝刘询一样韬光养晦,在暗中扶持自己的势力,熬死慈禧,那时候也不过才38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还是能够做出一点成绩的。
哪怕没有成绩,像溥仪一样成为亡国之君,至少还能再享受几年,被人多叫几年万岁爷,而不是在38岁就挂了。
洋务运动
2、贪权冒进,没有看清清朝面临的处境和现实
光绪皇帝不能说他没有政治理想,政治抱负,他并不昏庸,反而充满了雄心壮志,想要改变当时中国积贫积弱状况,将中国建设成为世界强国,不被列强继续欺辱。
只是他是被慈禧一手扶上的皇位,而慈禧又是一个政治野心非常强的人,这就注定了光绪皇帝只能像同治皇帝一样成为一个傀儡皇帝。
不过光绪显然不甘心当一个傀儡皇帝,甲午战争他主战,多次下诏令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筹备战守事宜,并命南洋各督抚大臣预为筹备,反对李鸿章恳求列强出面调停的做法,一方面是想保家卫国,一方面实际上也想借此树立自己的威望。
甲午战争失败后,光绪皇帝又任用康有为等人实施维新变法,实现弯道超车。除了求变图强,实际上也有跟慈禧争权夺利的意思。
北洋水师
只是光绪皇帝终归还是冒进了,没有看清清朝面临的处境和现实:当时的满清王朝已经是风雨飘摇,即便经历了“洋务运动”,建设了北洋水师、先进的汉阳铁厂、江南机器制造局等实现“富国强兵”的必须品,但终究只是缝缝补补。
当时的满清王朝军队却陷入了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怪圈,镇压太平天国、捻军、收复新疆没问题,但直面列强的军队往往胜多败少,甚至还出现中法战争“乘胜求和”的状况。
而且对于李鸿章等“洋务派”来讲,他们一方面是希望能够达成“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但实际上他们也有加强自身实力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北洋水师也好,实际上都被“洋务派”看成了自己的私产,在战争后期为了保存实力甚至不允许北洋舰队出海,结果将制海权拱手相让。
甲午战争
而且军队之中派系林立,彼此互不从属互不服气,领兵统帅经常相互拆台,无法协同作战,共同抗敌。在甲午战争中,李秉衡因为与李鸿章派系不同,就经常以各种奇葩的借口不发援军,以至于刘公岛成为一座孤岛,在经历了悲壮的抵抗后,最终陷落。
而在维新变法中,光绪还是犯了老毛病,他任用的官员,尤其是维新变法中的官员虽说也是满腔热血为中国,想要变法图强,但实在缺乏经验,在变法的一百零三天中,皇帝共发出改革谕旨286件,七八月份之交的十七天内,居然下达了132件谕旨。
而当时的以慈禧为首的“守旧顽固派”势力过于强大,光绪的诏令几乎得不到地方官员的承认,往往成为一张废纸。
慈禧听政
3、不懂得如何做一个皇帝
光绪是被慈禧亲手扶上的皇位,而慈禧又把持着朝政,因此慈禧不可能去教授光绪皇帝帝王之术,教他如何做一个皇帝,对他来说,他对于做皇帝的概念和 *** 全部来自于慈禧的垂帘听政和他读过的那些史书,他想像汉武帝、唐太宗、康熙、乾隆那样做一个勤政爱民、开创盛世的好皇帝。
但没人告诉他一个好的皇帝要有政治家的成熟稳重;没人告诉他如何权衡朝中党派之间的斗争,保证决定权都在自己手中;教授他知识的老师都是慈禧的亲信。
因此光绪不懂得如何做一个皇帝,连最基本的韬光养晦都不会,一亲政就忙着跟慈禧争权夺利,而他任用的官员也大多缺乏经验,空有满腔热血但大多只是理论知识,没有实践经验,经常在跟慈禧党羽的争夺中败下阵来。
当光绪皇帝得知慈禧要去天津阅兵,到处盛传要废黜他的时候,马上就慌了神,找来康有为、谭嗣同等人商量,捧诏痛哭之却束手无策,最后把希望寄托在野心家袁世凯身上。
光绪葬礼
光绪的悲剧,既是他个人的局限性所造成的,也是当时时代的局限性促成的,称其为清朝历史上最悲剧的皇帝并不为过。
如今清朝已离我们远去,无论英雄也好,悲剧也罢,那些人物也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随波逝去,那是属于他们的朝代,但也是我们应当正视的时代。
面对列强入侵,面对慈禧独掌大权,仅凭光绪的一腔热血终究还是无济于事的。长河依旧在流淌,尘埃覆盖了一层又一层,但其中的经验教训,却依然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