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唐太宗为什么容不下裴寂?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中国历史9年前 (2016-06-27)270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唐太宗为什么容不下裴寂,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唐朝的建立,不是一个人的功劳,是一个群体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总有个发轫之功。

先说李渊起兵反隋,当时刘文静是最积极的急先锋,正是他的鼓动,年轻的李世民才有了信心,决定一展自己的抱负。于是他俩合谋,促成了唐国公下定决心,在太原起兵。

但这个过程中必须有一个桥梁。造反这种事情不是小事,弄不好是要“灭九族”的,作为隋炀帝的亲戚,这时的唐国公李渊,担任着太原留守职务,是地方大员,日子过得是很滋润的,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撇下身家性命去干这些勾当的。

刘文静这边是革命热情高涨,但他够不着李渊;李世民虽有做英雄的贼心,但没有给李渊提建议的贼胆,也是干着急没办法。

这时,有一个人就显得很重要、很关键了,他就是晋阳宫副监裴寂,他是李渊的莫逆之交。

裴寂(573年-629年),字玄真,蒲州桑泉(今山西临猗)人,唐朝宰相。裴寂幼年丧父,由兄长抚养成人。他眉目清秀,姿容俊伟,十四岁时便被补任为州主簿。隋朝建立后,历任左亲卫、齐州司户参军、侍御史、驾部承务郎、晋阳宫副监。

唐太宗为什么容不下裴寂?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裴寂担任晋阳宫副监,刘文静也在晋阳,属于同僚。俩人因职务关系彼此之间来往比较密切,以至于最终成了好友。当时天下已经大乱,裴寂望着城上的烽火,仰天长叹说:“我等卑贱之极,家道空衰,又身处离乱,不知如何处世!”

刘文静笑着说:“世途如此,时事推而可知。只要我们二人携起手来,何愁处于卑贱!”

03

公元617年,唐国公李渊出任太原留守,同时兼任晋阳宫总监。裴寂一看来的是顶头上司,便小心伺候。他佩服李渊的气度,一来二往就成了莫逆之交。

有时参加李渊的聚会,偶尔也带刘文静参加。

有一次参加完宴会回来时,刘文静对裴寂说:“李世民绝非池中之物。他豁达大度,神武雄豪,是汉高帝、魏太祖一流的人物,年纪虽轻,却是天纵之才。”

对于这位老朋友的言论,裴寂不以为然,他从内心里是认定了李渊。

你裴寂看不上,我刘文静却是慧眼识珠的。既然看好李世民,就不要傻等了,于是主动的伸出了橄榄枝,后来俩人一深谈竟是志同道合。

看到天下大乱,这是一个机会,这是一个英雄造时势的机会,刘文静安耐不住心底的兴奋,干脆把窗户纸一下子捅破了,直截了当提出让李世民早点拿主意,好举旗起事。无奈此时的李世民就是唐公府其中的一个公子哥,手中并无兵权,又不敢对父亲直言,显得很踌躇。

于是俩人想计策,从哪里找突破口呢?研究的结果是在裴寂这里下手。他们共同给裴寂下了套,后来裴寂果然掉入圈套中,掉入圈套的裴寂只能听凭他们的摆布了。李世民提出让他去当说客,劝父亲起兵反隋,裴寂只好答应了。

后来,裴寂陪同李渊饮宴时,按照往常习惯,又找来宫女陪同。在酒酣之际对李渊道:“二郎(即李世民)暗中招兵买马,欲行大事。我私自让宫女侍奉您,如果事情泄露,一定会被皇帝诛杀。如今天下大乱,盗贼遍布天下。若守小节,难免一死,若举义兵,必能成事。您意下如何?”

唐太宗为什么容不下裴寂?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李渊则道:“我儿既已定计,就这么办吧。”

李渊终于起兵反隋,最后在群雄逐鹿中顺利胜出,建立了大唐王朝。

当年起兵后,虽然裴寂、刘文静都在李氏这个总集团内任要职,但分成了两个枝杈。裴寂是看准了手握实权的李渊,一路跟随左右,寸步不离;刘文静则脱离了权力中枢,心甘情愿的来到下属李世民的阵营担任客卿。他们之间可以说是志同道合的朋友。用现代一个伟人的话说,就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为什么这么说呢?李渊建立大唐,自己自然是皇帝。而将来的江山是太子李建成的,没有李世民的份,最多也就是王秦王的命。但是刘文静却咬定青山不放松,除了说明他被李世民的魅力所俘获,不能有别的解释。但越是这种纯洁的革命友谊,他们的关系才越牢靠。

大唐建立后,论功行赏,安排职位。结果是裴寂当了丞相,是之一红人。刘文静呢?唐高祖给他派了一个闲差,让他去修正《开皇律》,地位远不如裴寂,因而心中不平。于是眼红起来。

有件事可以看出裴寂在高祖心中的分量。有一次君臣宴会,喝得差不多的时候,裴寂发出感叹,故作谦恭地辞让了一下,表示既然天下已经平定,自己就应该告老还乡了。李渊一听就急了,眼泪哗哗地下来,十分动情地说:“未也,要当相与老尔。公为宗臣,我为太上皇,逍遥晚岁,不亦善乎!”

随即加封裴寂为司空,赐食邑五百户,而且派遣一名官员天天到裴府蹲点,生怕他偷偷挂冠而去。从这件事情足以看出,李渊对裴寂的宠信早已超出君臣的范畴,可以说是深深的倚重了。

刘文静因为嫉妒而生恨意,开始和裴寂对着干起来。在朝堂上,凡是裴寂赞同的他都要加以反对。但是李渊信任裴寂呀,刘文静的意见得不到采纳,回来后只能干生闷气。看着裴寂高高在上的样子,刘文静这个恨呀。从此二人之间感情上有了鸿沟。

唐太宗为什么容不下裴寂?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06

后来有人告发刘文静要谋反。唐高祖命刑部接管此案,命裴寂与萧瑀、李纲一同审讯。审讯结果,萧瑀与李纲都表示刘文静并非谋反,李世民这边又拼命的死保,但这些人加起来也没干过裴寂。

裴寂给高祖进言道:“刘文静的才能、谋略确实在众人之上,但生性猜忌阴险,忿不顾难,其丑言怪节已经显露。如今天下未定,外有劲敌,若赦免刘文静,必贻后患。”正是裴寂的这番话,让唐高祖下定决心要铲除刘文静,秦王的面子也不给了。

刘文静被处斩,抄没其家产,妻子家属没为官奴。

李世民的铁杆哥们就这样送了命。说起起因是刘文静不对,但是也不至于致人于死地不是。自己的铁杆当年都没保下来,秦王自然觉得很丢面子。所以说,秦王李世民经过华丽的转身,变成唐太宗以后,就开始算旧账了。

公元629年,裴寂因一件小事受到牵连。唐太宗免去裴寂的官职,削去他一半的食邑,让他返回故里。

裴寂请求留居长安,唐太宗斥责道:“你的功劳、才学,都不足以拥有如今的地位,只是由于太上皇对你的恩宠,才位居之一。武德年间,政法方面纰漏谬误极多,地方官吏施政紊乱,你对此也应担负责任!我念及旧情,不对你施以极刑,让你回归故里,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裴寂只得返回蒲州。

这时李渊虽然还活着,但已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眼睁睁的看着昔日“老铁”黯然归乡,没办法施救。

大家看到这里,可能认为事情已经结束了。冤案得以昭雪,始作俑者也得到惩处,还没有完吗?

唐太宗为什么容不下裴寂?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07

其实我们往下分析,就能知道事情并不简单。现在已经给刘文静平凡昭雪,并且儿子也继承了爵位。也就算可以了,没必要再追究别人的过失了。

大家想想,李世民当权后为了树立形象,在天下人面前一贯表现得宽容大度,他即位之初,曾以既往不咎的和解姿态赦免了数以千计的前 *** 和所有政敌,从而赢得了天下人心。

可为何到了时过境迁的贞观三年,却仍然不放过裴寂呢?为什么唯独会对裴寂存有报复心理呢?这样说来李世民的心胸也太小了点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06/70211.html

“唐太宗为什么容不下裴寂?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的相关文章

有哪些与蒋琬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有哪些与蒋琬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蒋琬(?-246年),字公琰。零陵郡湘乡县人。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与诸葛亮、董允、费祎合称“蜀汉四相”。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蒋琬最初随刘备入蜀,为广都县长。因其不理政事,惹怒刘备,在诸葛亮的劝说下才免于一死。后重获启用,受到诸葛亮的悉心培...

李自成攻下紫禁城后 崇祯后宫中的妃子和宫女是什么下场

李自成攻下紫禁城后 崇祯后宫中的妃子和宫女是什么下场

还不知道:李自成进入北京,崇祯的妃子和宫女后来怎么样了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自成进军紫禁城建立大顺政权之后,皇宫中的妃子宫女被义军掳走,被欺辱被杀害甚至忍受不了被欺凌自杀。她们是否会后悔当初没有听崇祯皇帝的话一起去死呢?最起码不至于被欺辱至此,没有给自己留下一个...

尚之信是什么人?他跟随吴三桂反清的原因是什么?

尚之信是什么人?他跟随吴三桂反清的原因是什么?

尚之信,平南王尚可喜的长子,清初藩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尚可喜本是明朝猛将,后投降清朝,成为皇太极麾下的一员大将。在征讨朝鲜和明朝时,尚可喜勇武不可挡,待清军入关后,他又为清王朝的建立和巩固转战南北,立下汗马功劳。因此,他在顺治六年得封平南王,镇...

赤壁之战孙权作为胜利的一方 孙权为什么要投降曹操

赤壁之战孙权作为胜利的一方 孙权为什么要投降曹操

还不知道:赤壁之战后,孙权为何要投降曹操?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吴太祖大皇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赤壁大战之前,东吴的大部分官吏都劝孙权投降曹操,因为那时候无论是双方力量还是战场形势都对...

徐达到底有什么厉害之处,能被提拔成军方第一人?

徐达到底有什么厉害之处,能被提拔成军方第一人?

徐达是明朝的开国功臣,朱元璋的得力军事统帅。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元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朱元璋在家乡募兵,正式建立自己的起家班底,共募兵七百余。在这七百多人中,就有朱元璋的同乡兼发小徐达,此时的徐达,只是一个农家小伙子。至吴元年时(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朱元璋灭...

有哪些与吕范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吕范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吕范(?-228年),字子衡。汝南郡细阳县人,汉末至三国时期吴国重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吕范年轻时为汝南县吏,后避难寿春,结识孙策,此后便为东吴效力。先后随孙策攻破庐江郡 ,攻克陈瑀,平定七县;随周瑜征战赤壁,因功拜裨将军,领彭泽郡太守。吕范对稳固孙氏在江东的统治做...

历史上朱见深与万贵妃之间的关系如何?

历史上朱见深与万贵妃之间的关系如何?

明宪宗朱见深,明朝第八位皇帝,1464至1487年在位。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后宫,一直是一块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政治是非场,历朝历代似乎都难逃这个魔咒,仔细分析不难看出这背后强大的推手:权利和诱惑。有明一朝亦是如此,但大明朝的后宫不乏堪称贤后的“有德之后”,为了国家和皇...

襄樊之战庞德没有选择投降关羽,是因为什么?

襄樊之战庞德没有选择投降关羽,是因为什么?

襄樊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的最终形成的序曲,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关羽是汉末三国名将,一生的巅峰是发动襄樊战役,水淹七军,生擒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将曹操吓得想迁都,以避开关羽的锋芒。于禁投降了关羽,庞德誓死不降,庞德曾一箭射中关羽,占了上风。试想,如果关羽把庞德打趴下...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