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费祎:诸葛亮临终托付的人,为蜀国延续30年寿命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07-05)240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费祎的一些趣事,欢迎阅读评论。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受先帝遗诏,成为蜀汉实际意义上的统治者。建兴元年,诸葛亮受封为武乡侯,并开始开府治事。在其相府之中,有一位地位极其特殊的人物,虽然当时官位不大,却受到诸葛亮异乎寻常的重视,而此人正是费祎费文伟。

费祎:诸葛亮临终托付的人,为蜀国延续30年寿命

公元225年,诸葛亮在讨伐南中的战斗中大获全胜,引兵回到成都。为迎接诸葛亮,朝臣们皆出城数十里相迎。但是令人惊讶的是,诸葛亮却在车上招了招手,将官位并不高的费祎叫上车,与之攀谈了许久。对此,朝臣们都感到非常惊讶。

在笔者看来,费祎应当是诸葛亮专门用来侦查百官甚至刘禅的暗桩。有了费祎的帮助,即使诸葛亮出征在外,朝中动向仍尽在掌握。除了监视百官,费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那就是协调好蜀汉两大栋梁——魏延和杨仪的关系。

自荆州失陷,刘备兵败夷陵以来,蜀 *** 才逐渐呈凋零之势,关羽、张飞、马超、黄忠、法正、马良不是战死,就是病死。而在刘备时期尚为小字辈的魏延,逐渐走向了台前。魏延武艺高强、善养士卒,精于阵法,是蜀汉难以替代的强将,同时也是诸葛亮所倚重的左膀右臂。

在南征之战中,诸葛亮又发掘另一位人才——杨仪。此人善于制订规划,筹措粮草,而且做事利索,很有决断力。军中礼节制度,都由杨仪安排和检查。诸葛亮凡事喜欢事必躬亲,却唯独能让杨仪独当一面

虽然魏延和杨仪均才华出众,但在性格上却都有严重的缺陷。魏延恃才傲物,性格粗暴,难以与旁人相处;而杨仪的高傲或许还在魏延之上,同时还心胸狭窄、嘴尖牙利,得理不饶人。因此在共事过程中,杨仪和魏延总是冲突不断。

一方面,杨仪经常以口舌之利,讥讽魏延。魏延说不过杨仪,便露出武夫的嘴脸,抽出剑要杀人。每当到了这个时候,费祎就一定会出场。从表面上,费祎性格随和,谈吐幽默,与谁都能相处,因此他与魏延、杨仪的关系都很好。因此,在两人发生冲突时,费祎总能救场。因此诸葛亮在世之时,可以各尽魏延、杨仪之所用者,全赖费祎从中匡救之力。

费祎:诸葛亮临终托付的人,为蜀国延续30年寿命

魏延和杨仪没有直接火并,一来靠费祎的调解;另一方面,两人受到诸葛亮的管束,也不敢将事情闹大。因此只要诸葛亮在世,两人就不会闹出大乱。但当诸葛亮去世,两人的冲突必将危及蜀汉政权的稳定。

对此,甚至连东吴孙权都看出来了。在一次酒宴上,孙权就曾对作为使节的费祎说:

“告诉诸葛丞相,贵方的魏延、杨仪均是牧竖小人,虽然有点鸡鸣狗盗之才,但终究上不了台面。诸葛丞相活着的时候,他们或许会很消停,如果丞相一旦不在了,这两家伙必然造反。因此,我希望你们早作打算!”

对于孙权的说辞,费祎自然心知肚明。他的副手董恢说:

“如今曹魏势大,不得不任用这两个小人,总不能因为江上风波大,就把船桨丢掉吧!”

言下之意就是,诸葛亮早就知道魏延、杨仪不是啥好人,用他们不过是权宜之计。从更深层次来分析,诸葛亮恐怕对自己的身后事已经早有安排,根本无需孙权费心。

在第五次北伐中,诸葛亮去世于五丈原。即使在弥留之际,诸葛亮头脑仍十分清楚,自己死后,没人能与司马懿相抗衡,因此撤退才是上策。因此他将军队交给了杨仪,并命他秘不发丧,即刻领兵回成都。而指挥权,交给了姜维。而诸葛亮之下官更大的魏延,却被完全忽略了。

费祎:诸葛亮临终托付的人,为蜀国延续30年寿命

诸葛亮心知,自己死后,魏延必不会听从自己撤退的命令。早在之一次北伐时,魏延就想单独带兵,以军事冒险的手段袭击长安。然而魏延的计划却被谨慎的诸葛亮拒绝。若将兵权交给魏延,他必会违背诸葛亮的旨意,实施他的冒险计划。以他的水平,哪是司马懿的对手?一旦失败,蜀汉危矣。

因此,诸葛亮将兵权交给了杨仪。一方面,杨仪不懂军事,不会因贪功而继续北伐;另一方面,杨仪与魏延关系恶劣,绝不会与之合作。就这样,魏延完全成了一个弃子。若魏延听从诸葛亮的遗命,或许还能保全性命。如果不听从,等待他的便只有死了。

诸葛亮去世,杨仪果然紧跟领导的遗嘱,领兵撤退。而魏延也一如诸葛亮所料,拒绝撤退。不仅如此,魏延还准备出兵攻打杨仪,一场火并即将上演。若内战打响,必为曹魏所趁。就在这时,费祎站了出来。

首先,费祎假装站在魏延一边,与之谈心。对于暴跳如雷的魏延,费祎安慰道:“我当为君回去劝解杨长史,长史是文吏,甚少管知军事,他必然不违命,与你继续北伐。”在稳住魏延后,费祎夺了一匹马便逃走了。

当杨仪带领蜀军主力撤离,中了费祎缓兵之计的魏延已经无法阻挡了。于是他带兵烧毁栈道,要和杨仪一决高下。但是魏延却已经无法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成为所有蜀军的敌人。因此只消王平一嗓子,魏延的部下就一哄而散。之后,魏延被迫带着儿子逃亡汉中,但最终还是被马岱追击并杀掉。

魏延死后,作为维护政治平稳交接的杨仪又成了祸患。前文提到,杨仪自负其才,且被临死前的诸葛亮委以重任。因为他自信,自己一定能成为诸葛亮的继承人。但出乎杨仪意料的是,诸葛亮却任命蒋琬继承了自己的相位,杨仪只被安排了一个闲职。因为诸葛亮明白,让心胸狭窄、有才无德的杨仪当丞相,只会让政权出现紊乱。

对于这样的安排,被完全架空的杨仪怨言不断乃至于指天骂地,众同僚皆不愿与其交往,唯有费祎与他“关系良好”。一日,费祎到杨仪家做客,谁知杨仪却说:

“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

也就是说,丞相去世,我若举兵投靠魏国,哪会落到今天这般田地?我后悔啊!

然而出乎杨仪意料的是,费祎这位“知心小弟弟”却毫不犹豫地向后主刘禅告密,而杨仪也因此被剥夺一切官职,最终死在了流放地。

由此可见,诸葛亮虽然被称为至正之臣,但是同时满腹权谋、城府极深。他留下一个费祎,轻易除掉杨仪和魏延两大祸患。虽然杨仪、魏延皆有才,但没有诸葛亮制约,只会起到反作用。若造成蜀汉内讧,导致魏、吴交侵,乃是得不偿失的。因此,诸葛亮、费祎计除二人的奇谋,维护了蜀汉未来30年的稳定。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07/71634.html

“费祎:诸葛亮临终托付的人,为蜀国延续30年寿命” 的相关文章

三国时期关羽最后丢失荆州,到底是因为什么?

三国时期关羽最后丢失荆州,到底是因为什么?

我们都听过关羽“大意失荆州”的典故,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秋,关羽从南郡出师征讨襄、樊,打得曹仁龟缩在樊城,后又水淹七军,一度威震华夏。当年末,为攻取南郡已经筹备了两年之久的孙权,接受了曹操的邀请,答应共击关羽。随即,孙权以...

韩信在攻下齐国之后 韩信为什么还要向刘邦求封假齐王

韩信在攻下齐国之后 韩信为什么还要向刘邦求封假齐王

还不知道:韩信攻下齐国,为什么向刘邦求封假齐王?为何说戳中了刘邦痛点?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韩信向刘邦求封假齐王,一是为了更好统治齐地,二是为自己争取利益,他这样做无非是想说明齐地的重要性他自己的重要性。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的具体情况。其一,韩信求封的理由也...

陈宫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陈宫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陈宫是东汉末年的名士,曾在曹操与吕布手下效力,先后助二人各自夺取兖州。但由于吕布不听陈宫的建议,导致二人最终为曹操所擒。曹操曾力劝陈宫投降,要留他一命,但陈宫不为所动,执意赴死。为何陈宫宁死不降呢一,投靠曹操陈宫为人刚...

孙皎: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轻财交友,谋取民心

孙皎: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轻财交友,谋取民心

孙皎(?―219年),字叔朗,吴郡富春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将领。昭义中郎将孙静第三子,武烈帝孙坚之侄,孙权堂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任护军校尉,领兵二千多人,号称精锐部队。后升任都护征虏将军,接替程普都统夏口,曾随吕蒙平定荆州。219年,孙皎病死,孙权追录...

有哪些与顾荣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何成就?

有哪些与顾荣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何成就?

顾荣(?-312年),字彦先,吴郡吴县人,西晋末年大臣、名士,也是拥护司马氏政权南渡的江南士族领袖。孙吴丞相顾雍之孙、孙吴宜都太守顾穆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顾荣弱冠时仕于孙吴,与纪瞻、贺循、闵鸿、薛兼并称“五俊”。吴国灭亡后,与陆机、陆云一同入洛阳,号称“洛阳三俊...

卫子夫自杀的背后是什么样的真相?

卫子夫自杀的背后是什么样的真相?

卫子夫,出身微贱,是汉武帝第二任皇后。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我们知道,卫子夫最终死于巫蛊事件。精明一世、雄才大略的汉武大帝,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厚重的历史笔墨。在不同学者的心目中,对刘彻的评价褒贬不一。刘彻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的历史功绩可圈可点,但对他的非议,也...

后世是如何评价程普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程普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程普(?~215年),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人,东汉末年江东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程普曾跟随孙坚讨伐黄巾军,继而参加讨伐董卓的战斗,斩华雄、破吕布。孙坚死后,又助孙策平定江东。孙策曾经兵败被围,程普将孙策救出重围。在孙策死后,他与张昭、周瑜等人共同...

王凌当初骑兵反抗司马懿 最后为什么不战而降

王凌当初骑兵反抗司马懿 最后为什么不战而降

还不知道:王凌起兵反抗司马懿,为何不战而降?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淮南三叛,事情发生于曹魏后期,由于司马懿父子篡夺大权,使得重镇寿春的将领先后发生三次反抗司马氏的兵变。这三次分别为王凌之叛(251年四月)、毌丘俭文钦之叛(255年正月)及诸葛诞之叛(257年五月—...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