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御驾亲征全军覆没,回去后应该被处死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明英宗该不该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元朝并没有被彻底消灭。元顺帝北逃至蒙古高原,元朝变成了北元。明朝从建国那天开始,就一直面临蒙古的威胁。朱棣登基之后,将都城迁到了北京,号称“天子守国门”。朱棣亲自率领军队出征蒙古。蒙古在朱棣的打击之下,实力大大衰弱。但是朱棣始终没能给蒙古致命一击,蒙古对明朝的威胁始终存在。明英宗登基之后,蒙古的瓦剌部逐渐强大起来,成为明朝北疆更大的威胁。1449年,瓦剌太师也先率领大军入侵明朝边境。这本来就是一次平凡的边境事件,也先大军也就是两三万人,他没有一举灭掉明朝的野心。明朝只要派合适的将军抵御瓦剌军队即可,但是年轻的明英宗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决定御驾亲征。
1449年7月,明英宗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出征,对外号称五十万大军。明英宗亲征,还带着一班文武大臣,比如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内阁学士曹鼐、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等人。明英宗本来想以绝对优势兵力轻松击败也先。没有想到的是,明英宗有“有多大脸现多大眼”。明英宗被包围在在土木堡,二十万大军伤亡过半,明英宗本人被俘虏,所带的文武大臣也大多战死。土木堡一战,明朝几十年的积蓄毁于一旦。瓦剌大军直逼北京。若不是明代宗和于谦打赢了北京保卫战,明朝有可能提前灭亡,或者变成南明。土木堡之变中,明英宗称为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位被俘虏的皇帝。
明代宗打赢北京保卫战之后,明朝也有了新皇帝。瓦剌手中的明英宗变得可有可无,甚至有点鸡肋。瓦剌为了离间明朝,为明朝制造一些事端,所以放回了明英宗。明英宗被俘一年之后,被放回了明朝。史称: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明英宗被放回明朝之后,并没有当皇帝,而是被尊为太上皇。明代宗并没有惩罚明英宗,只是将其软禁在南宫。兵败被俘的明英宗被放回国之后应该被处死吗?答案是否定的。如果从情感上来说,明英宗应该战死沙场才对。如果从战争的实际损失上来说,军事主帅应该被处死以谢天下。
明英宗御驾亲征,结果没有打胜仗,反而全军覆没。明英宗应该跟随自己的军队一起灭亡,明英宗即使打不赢也不应该被俘虏。土木堡之变明朝几十年的积蓄毁于一旦,明成祖时期留下的名臣几乎损失殆尽。明朝最精锐的军队也在土木堡之变中全部损失殆尽。瓦剌大军一直打到了北京,如果不是于谦和明代宗,明朝的损失将会更大,甚至不复存在。从明英宗带来的损失来说,他应该被处死。即使不被处死,明英宗自己也应该引罪自裁才对。但是明英宗不是普通的军事主帅,他是一国之君。一国之君就不能被轻易处死,而且天下也没有人可以判皇帝死刑。明朝君臣也一直刻意掩盖明英宗被俘虏这一现实。
明朝君臣不说明英宗兵败被俘,而是“北狩”。“北狩”的字面意思是到北方狩猎,引申义则为皇帝被俘虏到北方。在明朝君臣看来,明英宗根本就没有被俘虏,而是到北方去狩猎。被俘虏可能有罪,但是“北狩”绝对无过。既然明英宗都没有什么罪过,只是到北方狩猎的时间长一点,又何来处死之说呢?古代社会讲究家国同构观念。皇帝既是一国之君,也是家长。父亲为家君,国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家国同构。作为君父的明英宗即使有过,也不应该被处死。君父有过错,作为臣下应该劝谏,而不是指责君父所犯的错误,甚至因为君父犯错而打倒君父。明英宗是皇帝,没有人敢判处明英宗死刑。
明代宗登基之后,明英宗也是太上皇,在级别上还是高于明代宗。明代宗也没有资格判明英宗死刑。从这个情感上说,明英宗是明代宗的哥哥,而且是一个皇帝哥哥。明代宗可以软禁明英宗,甚至可以偷偷害死他。但是明代宗不能公开定罪处死明英宗。如果明代宗公开处死明英宗,他就是失去法统上的支持,也会给世人留下话柄。明代宗也是一个比较仁义的君主,他并没有残害明英宗,只是将他软禁起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明英宗也不应该被处死。古代社会父权占据主导地位,母权也具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太后的地位。明英宗被俘虏之后,孙太后的地位得以凸显出来。
孙太后以卓越的才华拥立朱祁钰为皇帝,反对迁都南京。明代宗虽然不是孙太后的亲生儿子,但是孙太后的影响力依然不容忽视。孙太后和明英宗的势力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为了维护朝廷的统一巩固,明英宗不应该被处死。明英宗打了败仗应该承担一定责任,但是明英宗肯定不应该被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