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托孤大臣分别是哪些人?为什么只有蜀汉的大臣没谋反?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三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事实上刘备托孤后,曹丕托孤后和孙权托孤后,三国的托孤大臣都因为权利争夺而引起了内部争斗。相对来说司马懿走的更快一步。而诸葛亮和东吴的托孤大臣走的相对较慢一些。所以司马懿篡魏改朝换代了。而诸葛亮和东吴的托孤大臣则没有改朝换代。他们只是成为了权臣,基本上来说,权臣发展的下一步就是造反了。所以说他们的本质是相同的。
白帝城托孤这个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了。但实际上刘备白帝城托孤的主角有二,其一是诸葛亮,其二就是蜀中干才李严。而且刘备把军事大权托付给了李严,而不是诸葛亮。李严本身和诸葛亮就不是一个派系的。所以在刘备死后,李严和诸葛亮不可避免的开始了争权夺利。但相对诸葛亮来说,李严的政治手段就太弱鸡了。而且手段也过于低劣。这就导致李严没斗过诸葛亮,最终被废为平民,流放到梓潼郡。
而诸葛亮成为了托孤的唯一重臣,手中军政大权尽握,蜀汉后主刘禅也彻底成为了一个摆设,史料记载,蜀汉事,无论巨细,诸葛亮皆亲自处理。刘禅之负责宗庙祭祀,由此可见诸葛亮是多么的专权。诸葛亮之所以没反,并不是诸葛亮多么的忠心。而是因为当时的蜀汉政权实际上已经危如累卵了。诸葛亮为什么要北伐?其目的就是想要打开蜀汉门户的圈禁。如果诸葛亮真的北伐成功战胜了曹魏,那么诸葛亮绝对会造反,这不是诸葛亮愿不愿意的事情,而是到时候会有人逼着诸葛亮造反。在刘备死后就有不少人劝诸葛亮称王,黄袍加身什么意思,明白吧!而且北伐未成一切都是空谈。诸葛亮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所以在北伐未成之前他没有必要去行叛逆之举。
东吴方面,孙权在临终之际,太子孙亮仅有十岁。所以孙权就安排了诸葛恪,孙弘,滕胤,吕据以及宗室孙峻五人辅政。本来孙权这个辅政群体安排的很好,有文臣,有武将,还有宗室。五人相互制约互相扶持,本来可以很好的辅佐孙亮。但实际上孙弘和诸葛恪不和,所以在孙权死后,孙弘先下手为强想要除掉诸葛恪,但孙弘的不轨举动被孙峻告发,诸葛恪随即马上下手铲除了孙弘。于是,孙权刚死,五大辅政大臣之一的孙弘就因为内斗而死。可见东吴权力争斗之激烈。
孙弘被杀后,诸葛恪彻底成为了东吴实力最强的臣子。诸葛恪的骄横也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这其中也包括皇帝孙亮。所以在诸葛恪讨伐曹魏失败后,孙峻联合皇帝孙亮铲除了诸葛恪,这个时候孙权才刚死一年。而东吴的第二位托孤大臣诸葛恪也命丧黄泉了。此时宗室孙峻又成为了东吴更具有权利的臣子,孙峻掌握大权后,立刻诛杀了废太子孙和,孙权的女儿孙鲁育,孙登之子孙英等人。当时孙权子女多死于孙峻这为宗亲之手。
后来孙峻在征讨魏国的过程中因病去世,孙峻的堂弟孙綝接替了孙峻的权位成为了东吴的更大的权臣。之后孙綝不仅傀儡了皇帝孙亮,而且在不久之后还废除了孙亮,改立琅琊王孙休为帝。此时孙权时期所立下的五位辅政大臣只剩下了吕据和滕胤。之后滕胤和吕据密谋要铲除孙綝,结果事情败露滕胤被杀,吕据自杀身亡。虽然后来孙綝被皇帝孙休斩杀。但此时的东吴已经是元气大伤了。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内部权力的争夺。
曹魏方面,司马懿篡位可以说是耗时最长,但也最成功的案例了。司马懿是四朝旧臣,而且还是两代帝王的托孤大臣。可以说司马懿在曹操的势力可以说是发展最坚实的。本身即使如此的司马懿的谋逆之举想要成功也是很难的。但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曹芳时期,本来大将军曹爽看不惯司马懿,已经把司马懿彻底架空了。但曹爽在看到司马懿主动退避三舍的时候,曹爽也开始松懈了。
司马懿则趁机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本身如果曹爽召集兵马进京,可以很顺利的解决掉司马懿。但曹爽却懦弱的退让了,他选择向司马懿妥协。结果被司马懿诛杀全族。自此,曹魏的军政权力落入司马氏手中,司马懿死后其后嗣继承他的权位终于篡取了曹魏的江山。从司马家族篡位的事迹来看,司马家族历经三代才算是造反成功。而诸葛亮和孙綝的根据就显得太过于单薄了。所以他们只能是权臣,而司马家族却可以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