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商鞅重刑的原因是什么?商鞅真的是一个残忍的法治者吗?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07-23)350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商鞅重刑的原因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历史上,商鞅对百姓并不残忍,甚至可以说他是爱民的。之所以我们会留下商鞅对百姓残忍的印象,这和《史记》有关。

商鞅重刑的原因是什么?商鞅真的是一个残忍的法治者吗?

首先,商鞅重刑并不是为了压迫百姓,而是“以刑去刑”

历史上,大多数文人将商鞅评价为“刻薄寡恩”之人,这主要和商鞅推行严苛的法律有关。在封建社会,礼治和法治同时并存。在儒家看来,礼治要重于法治,因此他们主张对百姓施行轻法。商鞅则是法家代表人物,主张对百姓施行重法。

但商鞅重刑并非是不仁爱的表现,它只是为了严惩犯罪。记载商鞅变法思想的《商君书》中说:“以刑去刑,国治;以刑致刑,国乱”,也就是说用较重的刑罚可以减少犯罪,国家就能治理的好,而用较轻的刑罚则会纵容犯罪,国家就会陷入混乱。

商鞅不仅主张施行重刑,而且主张“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即“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这也说明,商鞅重刑不止是针对普通老百姓的,而是全体秦国国民。

商鞅重刑的原因是什么?商鞅真的是一个残忍的法治者吗?

太子赢驷,即后来的秦惠王

商鞅不仅是这样想的,而且是这样做的。公元前346年,太子赢驷触犯了禁令,商鞅上奏秦孝公,要求对太子严惩。按照当时的法律,太子应该被处以黥刑。但由于赢驷是未来的国君,因此就由他的老师代他受刑。虽然太子没有受罚,但“打狗也要看主人”,自己的老师受刑也是一种对自己的侮辱。

因此,我们能够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商鞅施行重刑初衷是为了减少犯罪,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平民百姓的权益。而且商鞅施行重刑是针对全体国民的,即使是太子也因触犯法律受到了严惩。

商鞅重刑的原因是什么?商鞅真的是一个残忍的法治者吗?

商鞅变法

司马迁没有客观评价商鞅

开头已经提到,之所以我们会留下商鞅对百姓残忍的印象与《史记》有关。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这样评价商鞅的:

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司马迁为商鞅定下了“天资刻薄”的总基调,这被后世文人所采纳。司马迁还将商鞅秉公执法的一些行为看成是“少恩”的表现,比如惩治太子。司马迁因此得出,商鞅被“车裂”而死是罪有应得。

商鞅重刑的原因是什么?商鞅真的是一个残忍的法治者吗?

评价历史人物当然不能仅看一本书,再看看《战国策》是怎么评价商鞅的:

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 诸侯畏惧。然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耳。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孝公已死,惠王代后,莅政有顷,商君告归。

《战国策》客观的记述了商鞅变法所取得的功绩,即“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道不拾遗”显然是一种好现象,是有利于老百姓的。而且《战国策》还记载了秦孝公想把君主的位子传给商鞅一事,这一方面说明秦孝公非常认可商鞅的才能,另一方面说明商鞅秉公执法惹了不少人,秦孝公很担心他的安全。如果商鞅接了秦孝公的班,自然没人敢动他。但商鞅感念于秦孝公的知遇之恩并没有接受,这说明商鞅绝非司马迁口中的“刻薄寡恩”之人。

秦孝公死后,等商鞅辅佐秦惠王稳固住王位后就选择了辞官归隐。商鞅辞官归隐,显然是意识到自己变法得罪了太多人,如果不急流勇退,日后恐怕难以善终。但由于商鞅在百姓中的声望太高,秦惠王担心自己的统治会受到威胁,最后还是将其除掉。

为何司马迁会对商鞅做出不客观的平均,这可能和他对法家的态度以及自身经历有关。司马迁曾经对法家有这样一番评价:

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

在他看来,法家不分高低贵贱的做法,会断绝“亲亲尊尊之恩”。虽然能起到一时的效果,但并不能走远,也就是“严而少恩”。从这能够看出,司马迁是站在儒家这一边的,他非常鄙视法家轻视礼治的做法。

商鞅重刑的原因是什么?商鞅真的是一个残忍的法治者吗?

李陵

西汉虽然表面上独尊儒术,但在司法上却是“法家重刑”那一套。司马迁由于为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而遭受了宫刑,这使他更加痛恨法家。对于法家的代表人物商鞅,他自然也不会产生好感。

结语

综上所述,商鞅虽然推行重刑,但根本目的是为了“以刑去刑”,即通过严苛的刑法减少犯罪。商鞅在执法过程中对国民一视同仁,即使是太子也受到了他的严惩。之所以我们会留下商鞅对百姓残忍的印象,这与《史记》有关。由于司马迁崇尚儒家,所以对法家的做法非常鄙夷,再加上他的特殊经历,自然会对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做出一些不客观的评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07/74733.html

“商鞅重刑的原因是什么?商鞅真的是一个残忍的法治者吗?” 的相关文章

诸葛亮活着是蜀汉如果统一了天下 诸葛亮最后会被杀吗

诸葛亮活着是蜀汉如果统一了天下 诸葛亮最后会被杀吗

还不知道:若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蜀汉能够统一,他会因为忌惮而被杀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纵观古今历朝开国功臣,很多都不得善终,毕竟身为能伴随开国君王打江山的臣子,大多都有不俗的能耐,而这些人一旦独立出去,很有可能坐镇一方,威胁到帝国的安危。比如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在...

三国时期文鸯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他的本事如何

三国时期文鸯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他的本事如何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孙盛《魏氏春秋》:钦中子俶,小名鸯。年尚幼,勇力绝人。房玄龄《晋书》:钦子鸯,年十八,勇冠三军。《赠太尉韩允忠神道碑》:“文次骞智敌万人。”后人对此人的评价颇高,此人是谁?他便是三国时期魏末晋初军事家——文鸯。相比较...

简雍: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性情简单直接、不拘小节

简雍: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性情简单直接、不拘小节

简雍(生卒年不详),字宪和。涿郡人。本姓耿,而幽州人将耿说成简,便改为姓简。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刘备帐下谋士。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简雍年少时便与刘备相识,后随其奔走。常作为谈客,往来使命,刘备围成都时,简雍劝说益州牧刘璋投降。不久,官拜昭德将军,地位次于麋竺。简雍擅于辩论...

许褚作为三国时期的一个猛将 许褚的实力水平如何

许褚作为三国时期的一个猛将 许褚的实力水平如何

还不知道:平心而论,三国时期的猛将许褚,他的实力在什么水平?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里许褚,其实有两个,一个是正史里的许褚,一个是演义里的许褚。正史里不好排列,毕竟,真实的战场上各大名将单打独斗的机会不是很多,难定一二三四五的名次,但许褚在正史里绝对算得出超级猛...

后世是如何评价谯周的?有什么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谯周的?有什么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谯周(201年-270年),字允南,巴西郡西充国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学者、儒学家、史学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年丧父,少读典籍,精研六经,颇晓天文,成为蜀地大儒之一,门下有陈寿、罗宪等学生。诸葛亮担任益州牧时,授劝学从事。诸葛亮死后,不顾朝令,前往奔丧。...

唐玄宗时期后宫有四万宫女 她们是怎么进入宫廷的

唐玄宗时期后宫有四万宫女 她们是怎么进入宫廷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唐玄宗时期,有宫女四万人,这些宫女的来源都有哪些?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中国古代后宫制度源远流长,后宫妇女人数众多,汉魏时期已然。到了唐朝,宫女人数也不少,太宗时期,据李百药《请放宫人封事》,“窃闻大安宫及掖庭内,无用宫人动有数万”。这仅仅是长安宫...

司马光砸缸讲的是什么故事?司马光救的是谁?

司马光砸缸讲的是什么故事?司马光救的是谁?

司马光是中国北宋思想家、历史学家。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司马光砸缸》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这个故事一度还被现代人改编成了儿歌。故事里的有两个两个主人公,一个是司马光,一个是被救的孩童。没错,司马光就是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作者。不过比起他所写的这本史书而言,可能很多人更为熟悉的是发...

朱允炆削藩最后为什么会失败?哪些原因导致的?

朱允炆削藩最后为什么会失败?哪些原因导致的?

1398年明太祖驾崩,由于太子朱标早死,由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年号建文,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历史上发生过不少削藩事件,这些削藩事件很少有失败的。之所以都不容易失败,一是因为削藩是众望所归,代表全国各阶层的利益,包括老百姓的利益。毕竟所有的老百姓都不愿意藩镇割据,藩王造反。二是...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