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曹操终其一生为何只能三分天下 难道说曹操不如刘邦和李渊吗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07-25)320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曹操三分天下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曹操并不是没有能力统一全国,而是生不逢时,当时的大环境不好。三国鼎立的局面他在短时间内无法撼动,最终在各国走向衰落时,司马家族将其平定,建立统一王朝晋。

公元前209年,刘邦于沛县响应起义,最终于公元202年君临天下,建立统一的大汉王朝,他从起义到建立王朝仅仅用了不到7年时间。唐朝开国皇帝李渊于公元617年在太原起兵反隋,次年便消灭隋朝建立唐,随后扫除群雄,一统天下,前后也花了不到5年时间。反观曹操,耗费一生时间仅打下北方半壁江山,最终也只是三分天下,难道曹操不如刘邦、李渊?并不是这样,这还需从他们身处的背景来看。

曹操终其一生为何只能三分天下 难道说曹操不如刘邦和李渊吗

论军事才能、治国能力,曹操并不比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们差,他最终没能一统天下,只能说生不逢时,三国之人才,放在任何一个朝代都可能是一统天下的强国,曹操、孙权和刘备三人都是历史罕见的雄主,下面我们来看看为什么曹操耗费一生都没能实现统一,他与刘邦、李渊差在哪。

曹操终其一生为何只能三分天下 难道说曹操不如刘邦和李渊吗

战略环境太过于恶劣

汉高祖刘邦和唐高祖李渊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坐收渔翁之利的人,很大程度上他们继承了前人或者前朝的基业。刘邦起兵造反时,秦朝的基业早已经被撼动,农民起义、六国死灰复燃等都让秦朝头痛不已,而实力相对较弱的刘邦根本没有被其他人所重视,他在项羽和秦军激战时,趁机占领咸阳,并在此后不断壮大。项羽早已经把路给铺好,帮助刘邦消灭了很多敌人,这好比一个拳击手,不必与所有人对决才证明自己是之一,只要与之一名对决,胜出便可称为之一。

曹操终其一生为何只能三分天下 难道说曹操不如刘邦和李渊吗

刘邦在彭城一战就足以说明他的实力,背后搞偷袭,还被打的惨败,最后靠着计谋才得以胜出,刘邦虽然赢的不光彩,但成王败寇,只要胜出便是精彩的历史。

李渊的情况要比刘邦更好,他蓄势待发,等待各地的起义,最终一招制敌,接受隋朝的基业,扫除群雄建立大唐王朝。他们两人好比黄雀,等待螳螂捕蝉,最终把全部成果收入囊中,从大环境来说,刘邦和李渊的运气还是非常不错的。

反观曹操的境地,东汉王朝分崩离析,从董卓进京开始,他就不是一个有实力的人,在当时的地方军阀非常多,曹操基本上还没能建立起自己的地盘,后来刚建立起基业,发现敌人实在是太多,他要一个一个将对手消灭,比如袁绍、袁术、吕布、马腾、陶谦等,在统一北方的战争中,曹操花费了太多心血。

曹操终其一生为何只能三分天下 难道说曹操不如刘邦和李渊吗

官渡之战后,曹操基本上拿下北方大部分地区,如果南下成功,便有统一全国的机会,可是他最终在赤壁之战栽了跟头,北方军根本不善于水战,在战略上曹操也有太多失误,此战后,曹操基本上没有机会统一全国,三国鼎立之势也就此建立。

曹操算是完全自己打天下的人,在群雄并起的年代,能够统一北方其实已经非常强了,怎奈遇到了人生劲敌,刘备和孙权,还有诸葛亮、周瑜等人的辅佐,实在是难以统一。曹操早已有一统天下的志向,但是时代不允许,敌人太过于强大。

曹操终其一生为何只能三分天下 难道说曹操不如刘邦和李渊吗

人心向背,篡汉引起不满

秦朝末年,百姓不满秦始皇暴政,纷纷起义造反,刘邦起义是师出有名,举着义旗造反,得民心。李渊起兵时,天下百姓也是痛恨隋朝的暴政,滥用民力,频发战争,百姓苦隋久矣,建立唐朝之后也是名正言顺。他们建立的王朝都得到了百姓的支持,就算不支持,也没有反对,相比之下,曹操算是非常惨。

曹操终其一生为何只能三分天下 难道说曹操不如刘邦和李渊吗

白马之盟中,已经清楚说明:“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大汉王朝历经上百年,刘姓皇帝已经是深入人心,曹操作为异姓人,胆敢侵占刘氏王朝,必定会被天下群雄举兵击之。曹操一辈子都不称帝,不是他不想,而是考虑到太多因素,在挟天子以令诸侯时,就以说明他还是对汉室有所忌惮,正统王朝的地位实在是无法撼动,利用汉帝起兵攻打其他军阀师出有名,如果灭汉自立,很可能曹操就会成为所有人的敌人,连曹操的心腹谋士荀彧都一心向汉,最后还被曹操谋害。

曹操终其一生为何只能三分天下 难道说曹操不如刘邦和李渊吗

东汉末年,就算汉王朝已经濒临崩塌,但人心还是向汉的,所以刘备才能建立蜀汉而不被民众反对,刘氏而称帝是能够被人们所接受的,曹操即使没有篡汉自立,仍然被后人说成是汉贼,这足以说明汉王朝的根基有多深厚,曹操所面临的境地有多么尴尬。

对手强劲,孙刘两家实力过于强大

刘邦在统一的过程中,他的更大敌人便是结拜兄弟项羽,而项羽是将才,但不是帅才,可能他会是一个杰出将领,但他永远不会是一个好皇帝,在谋略上,他远比不过刘邦,最终被刘邦通过战略战术打败。李渊在统一的过程中也没有太大的阻力,他主要的敌人便是窦建德和王世充,窦建德的性格与项羽比较相似,崇尚豪侠,讲义气,这样的人在古代是难以成为帝王的,他们更高也就只能割据一方,最终他被李世民所打败,被处死。王世充算是一个小人,难以得民心之人,最终也被打败。

曹操终其一生为何只能三分天下 难道说曹操不如刘邦和李渊吗

反观曹操的对手,刘备善于笼络人心,他深受百姓爱戴,在逃跑时仍要带着百姓一起出走,这样的人最难缠,一个仁君即使被打败,你也很难占领他曾统治过的城市,刘备深得民心,并且有文臣武将相助,如诸葛亮、法正、关羽、张飞、赵云、马超等人,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孙权雄踞江东,依靠天险,水军实力强大,江东上下团结,曹操同样无可奈何。刘备和孙权虽然也难统一全国,但他们雄踞一方也没有人能够拿他们怎么样。曹操能够统一北方已经非常不容易,在乱世中遇到刘备、孙坚和孙权这类人,换作是刘邦、李渊也不可能统一全国,曹操时运不好,遇到了这样的对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607/75050.html

“曹操终其一生为何只能三分天下 难道说曹操不如刘邦和李渊吗” 的相关文章

陈玄礼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要逼死杨贵妃?

陈玄礼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要逼死杨贵妃?

杨玉环之死是古代男权和权力环境下的悲剧。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要评选唐玄宗一生中最忠诚的人,莫过于陈玄礼和高力士了。高力士我们今天暂且不谈,我们来聊聊陈玄礼。说陈玄礼是唐玄宗李隆基一生最忠诚的人之一,这句话毫不夸张,有以下一些证据。其一,陈玄礼帮助唐玄宗谋得江山。在李隆基...

努尔哈赤为什么选中皇太极作为接班人?理由是什么?

努尔哈赤为什么选中皇太极作为接班人?理由是什么?

努尔哈赤的儿子众多,能力不错的也不在少数,那么他为什么选中皇太极作为接班人?理由是什么?实际上皇太极压根就不是努尔哈赤选定的接班对象,他是贵族内部民主选举出来的。一、努尔哈赤原本想把大位传给多尔衮?努尔哈赤去世的时候68岁,这个时候的皇太极35岁,正值壮年。而多尔衮当时才15岁。说实话,在后金帝国还...

刘邦称帝后父亲要行跪拜之礼 刘邦是怎么避免这个尴尬的

刘邦称帝后父亲要行跪拜之礼 刘邦是怎么避免这个尴尬的

对刘邦称帝,父亲行跪拜之礼时是怎样避免场面尴尬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邦的父亲叫刘煓,育有四子一女,年轻时候的刘邦就是当中最没出息的一个。36岁时还只是一个小小的泗水亭亭长。可就是这个最没出息的老三却成为了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在成为皇帝之后也十分尊敬自己的父亲,...

郤正:蜀汉至西晋时期学者、官员,曾为刘禅撰写投降书

郤正:蜀汉至西晋时期学者、官员,曾为刘禅撰写投降书

郤正(?-278年),本名郤纂,字令先,司州河南郡偃师县人,三国蜀汉至西晋时期学者、官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少好学,广读古籍。弱冠即善写文章,为蜀汉朝廷征为秘书吏,官至秘书令。公元263年(景耀六年),曹魏攻伐蜀汉,后主刘禅投降,郤正为之撰写投降书。后随刘禅...

吕不韦一生传奇,最后却被罢相革职到底发生了什么?

吕不韦一生传奇,最后却被罢相革职到底发生了什么?

吕不韦毋庸置疑是战国末年一位极为重要的历史人物,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我们知道,嬴政13岁在秦国称王。虽然在此之前,吕不韦曾经在赵国有恩于嬴政,但出于诸多政治目的和私人恩怨,嬴政最后还是将吕不韦削官,到头来吕不韦不得已饮鸩自杀。试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一、吕不韦其人吕不韦是战国末...

司马彪:西晋宗室、史学家,勤奋好学但轻薄好色

司马彪:西晋宗室、史学家,勤奋好学但轻薄好色

司马彪(?―306年),字绍统,河内郡温县人。西晋宗室、史学家,高阳王司马睦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继叔祖父司马敏为孙,起家骑都尉。晋武帝时,历任秘书郎、秘书丞、通直散骑侍郎等职。光熙元年(306年),去世,享年六十余岁。曾作《九州春秋》《续汉书》80卷、...

施琅是什么人?他最后是什么下场?

施琅是什么人?他最后是什么下场?

施琅,明末清初军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将领。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明末清初的时候,施琅在反清和降清之间反复不断。最后因为收复台湾有功,而被封为靖海侯。那么,施琅为什么会反复不断呢?他那样做,清朝稳定局势以后,是怎么对待他的后人的呢?客观来说,施琅的反复无常,实际上很多都...

唐玄宗时期后宫有四万宫女 她们是怎么进入宫廷的

唐玄宗时期后宫有四万宫女 她们是怎么进入宫廷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唐玄宗时期,有宫女四万人,这些宫女的来源都有哪些?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中国古代后宫制度源远流长,后宫妇女人数众多,汉魏时期已然。到了唐朝,宫女人数也不少,太宗时期,据李百药《请放宫人封事》,“窃闻大安宫及掖庭内,无用宫人动有数万”。这仅仅是长安宫...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