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概括王安石一生的四首诗!为什么说王安石是奇才?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07-27)240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王安石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王安石是北宋历史上一位奇人,他是古代大文人中,唯一影响国家命运的人。又是史上变法人物中唯一能够全身而退的人。

我国古代历史上有名的大变法,商鞅、吴起、张居正都死于非命,清朝的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流亡国外,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腰斩于街市。而王安石不仅得以善终,死后包括皇帝和反对派都对他评价甚高。只能说,王安石是一个高人,奇人。

概括王安石一生的四首诗!为什么说王安石是奇才?

王安石一生写了1600多首诗,在诗歌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而他的一生,可以用他的4首诗来概括,读懂了这4首诗,也就读懂了王安石的一生。

《试院中》

少时操笔坐中庭,子墨文章颇自轻。圣世选材终用赋,白头来此试诸生。

这是王安石参加进士考试走出考场时口占的一首小诗。这次考试,王安石考得很好,但也在试卷上发了点牢骚,观点比较偏激一些,所以取了个第四名。要是凭文章才华,之一名非王安石莫属,这一年,王安石才22岁。

考得这么好,写诗应该是歌颂一番,或者 *** 欢呼一下才对。但是,那不是王安石的风格。这首小诗里可以看出两方面,一是他平静如常,对于中进士如在囊中,这是他的自信,以才华打底的自信。另一方面,他对于诗赋取士这种考法,是不赞同的。

之一二句,写的是他的平静如常,虽然文章写的特好,但自己并不觉得有什么意义。第三四句,则是表达了对通过诗赋取士的不满,都“白头”了,还来参加这种没有实用性的选拔考试。

从这里看出什么?看出了王安石从参加科举考试开始,就有了改革的念头,虽然还不是很明了,但已经在他的心里种下了这样的种子。当然,这个时候,还只是一种情愫,一种碎片化的东西,没有形成系统的思考。

这首诗也同时表现了年轻的王安石对于未来,觉得能够驾轻就熟,一种睥睨天下的傲然之气。虽然这种傲然不是那么显露,但还是从小诗中透露出来。

概括王安石一生的四首诗!为什么说王安石是奇才?

《古松》

森森直干百余寻,高入青冥不附林。万壑风生成夜响,千山月照挂秋阴。岂因粪壤栽培力,自得乾坤造化心。廊庙乏材应见取,世无良匠勿相侵。

写这首诗时,王安石暂时离开了官场,在家丁母忧。即使不是母亲去世,他也要回到金陵的。他做了几任地方官,对自己的改革进行了试点。他上万言书书给老皇帝仁宗,陈述变法思想,但是老皇帝老了,根本不想什么改革变法,只求眼前安稳,是个维持会长。

不过,老皇帝仁宗对王安石非常器重,王安石不参加晋升职务考试,他就下旨免考,直接任命起居注,在皇帝身边做机要秘书。一般人对这样的职务是求之不得,司马光当时就直接谢主隆恩。但王安石坚辞不受,他觉得这样的官当着没意思,实现不了自己的理想。为辞掉这个官职,他躲诏书躲到厕所里,这决心够大的。

仁宗皇帝还是没脾气,又任命他翰林学士知制诰,起草诏令。他想这个可以干干,结果还是不如己愿。就在他想怎么才能辞掉这位官职时,他母亲去世,就回金陵丁忧了。

这首诗写的是古松,实际上是写自己。一棵古松秀于林间,高耸入云,雄伟挺拔与众不同。夜风吹来,发出铿锵之声,映衬着千山月照,更加雄伟峭拔,出类拔萃。这样的大才,不是粪壤之力可以培育的,不是一般人可以达到的高度,是得到了大自然的造化之力,凝聚了大自然的精华。要是朝廷缺少栋梁之才,取用就是了。如果没有能够使用如此大才的能人,倒不如让它静静地站在这里,不要来侵扰它。

从这首诗里,我们看到王安石经过这么多年的波折,已经清楚自己的抱负理想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要等待时机,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不如就像这棵古松,站在这里还是大才。

20年了,他不再是那个睥睨天下的小伙子了,他已经懂得收敛锐气等待时机。老皇帝仁宗是指望不上的,而继位的英宗是个病秧子,更不在王安石的眼里。现在只有等待。

但是,王安石的等待不是死等,而是以退为进。他通过不断的辞官,特立独行,让自己的才华和名气越来越大,这个时候,朝廷所有的官员都认同王安石有经天纬地之才,包括后来的那些反对变法的死对头如司马光之流。

这是王安石人生的第二阶段,开始往回收,藏起锐气,打造自身品牌,等待时机。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很有名,每年的除夕都有人吟咏着这首诗,表达畅快的辞旧迎新的喜悦之情。这首诗,是王安石走在大街上,看着繁华的汴京除夕景象而随口吟出的。

写这首诗时,王安石是无比的畅快。他的等待策略是正确的,病秧子英宗没几年就挂了,而继位的是潮气蓬勃有远大志向的神宗皇帝。好学,敢想,敢干,这年轻人正是王安石理想中的皇帝。

当神宗下诏任命他为江宁府,为翰林学士时,王安石没再推辞。以前的坚辞不受就是等待今天,机会来了,可以实现平生抱负了,再辞,不就是傻蛋了吗?王安石可没有学陶渊明的心情,他是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的。

概括王安石一生的四首诗!为什么说王安石是奇才?

但,他也没有急着去上任,后来接到神宗皇帝要他去京都时,他答应归答应,只是还慢慢磨蹭。他在观察,看看神宗究竟怎样看重自己。自己不着急,让神宗着急。他慢悠悠地游山玩水,直到神宗急不可耐了,才来到了汴京。这火候,拿捏得恰到好处。

写这首诗时,变法大法已经全面推开,一个强盛的大宋,将随着他的变法而来,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事啊。这太值得庆贺了,汴京的鞭炮声,是人们在庆贺春节,而在王安石这里,就是庆祝变法的推行。

春风送暖,接着自然是万象更新,一切旧的东西全部废除,“总把新桃换旧符”。走在汴京的十里长街,王安石春风得意。推进吧,我的改革,强盛的大宋,到来吧!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很多人说这首诗很轻快,表达了王安石愉快的心情。这种理解是不准确的,结合王安石写这首诗时候的情况就很清楚了。

王安石罢相后,朝廷被吕慧卿搞的一团糟,一干朝臣以及老百姓,都想起了王安石的好。这残局,只有一个人可以收拾,那就是王安石,这已经成了当时朝廷的共识。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神宗下诏,请王安石再次拜相。而此时的王安石是很矛盾的,他知道,只要他出山再执掌权柄,继续变法,反对派又会拼命跟他作对。可是,如果他不出山,又不甘心自己的变法大业毁于一旦。

概括王安石一生的四首诗!为什么说王安石是奇才?

所以,他有条件地复出了。他的条件是对两方面而言的,一方面是对神宗说的,他可以出山,但要尽快选好接班人,他好早日走人。一方面是对家人的说的,只是暂时出山,一旦有人接棒,立马回归金陵。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王安石并不是一个贪恋权柄的人,他一门心思都在为国家大业作想,这也是王安石的伟大之处。

当船来到长江岸边准备渡江时,王安石百感交集,想当初,自己去汴京赶考,是何等的壮志凌云,改革大业推进时,觉得成功就在不远处招手。而如今,他的心境完全不同了。皇帝请他出山,他也没有了什么感觉。这才刚刚出发,就想到了回归:“明月何时照我还”。

不用看历史书都知道,就凭这样的想法,王安石二次拜相是不会有什么成效和成就的。在他内心的深处,回归金陵,归隐山林,才是更大的希望。而出山,不过是感谢神宗的知遇之恩,同时想保全变法的成果罢了。

归隐,是此时王安石更大的心愿!

果然,王安石二次拜相后不久,就二次罢相。其实,王安石的所谓罢相,并不是被动的被罢免,都是他主动再三辞职,神宗才批准的。这就是王安石跟其他变法人物不同之处。

王安石之前和之后的变法者,太过恋栈,贪恋权柄,舍不得急流勇退。而王安石该退时候,果断退出,主动多次辞职。他离开相位,皇帝都一直想念着他,百官也在想念着他。即使是他的死对头司马光上台后,全部废除了他的新法,也不会加害于他。他的人格力量太强大了,即使变法失败了,连对手都不得不尊重他。

大文豪苏轼就是一个最生动的例子,王安石变法时,苏轼火力全开坚决反对,而司马光上台后,苏轼开始反思,检讨过去反对王安石的错误之处,想有选择地保留新法。但是,事情是由不得他的,只能徒唤奈何。

纵观王安石的一生,从睥睨天下以为轻易可以成功,到备受打击只好等待时机,再到大权在握大刀阔虎推进变法,最后遭遇旧党的疯狂抵抗不得已归隐金陵。都从这四首诗里得到了反映,四首诗,清晰地勾画出了王安石波澜壮阔的一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07/75547.html

“概括王安石一生的四首诗!为什么说王安石是奇才?” 的相关文章

高柔: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以善于治法闻名

高柔: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以善于治法闻名

高柔(174年-263年),字文惠。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并州刺史高干从弟,以善于治法闻名。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从小吏任起,二十年后官至九卿。任廷尉二十三年后,升任太常。七十二岁时出任司空,随后仕途高升,在高平陵之变时支持司马懿,...

康熙的儿子那么多 最后为什么是雍正上位

康熙的儿子那么多 最后为什么是雍正上位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那么多儿子,为何老四胤禛能够顺利继承皇位?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我们后人在讨论古代皇帝传位的继承人问题时,常常喜欢琢磨其合不合法度、合不合规矩,其实,作为当事人的传位者,才不管什么合不合法、合不合规,作为九五至尊的皇帝,自己就是法,自己就是规。...

历史上于谦是什么形象?史书上是如何记载的?

历史上于谦是什么形象?史书上是如何记载的?

于谦,明朝著名的政治家、诗人、民族英雄。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里,竭尽忠诚、鞠躬尽瘁者多如繁星,诸葛亮受刘备白帝城托孤之重任辅佐幼主刘禅,六出祁山、五次北伐,为匡扶汉室殚精竭虑;宋人文天祥不受功名利禄诱惑,宁愿赴死也不投降;还有屈原为了国家...

冯太后为何会进入北魏的后宫?都发生了什么?

冯太后为何会进入北魏的后宫?都发生了什么?

冯太后,北魏文成帝的皇后,是北魏实际执政时间较长、治理功绩非常突出的一位贤后。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冯太后是十六国中的北燕皇室的后人。北魏在统一战争中,灭掉了北燕,冯氏便作为俘虏,被掳进北魏的后宫之中,成了一个婢女。不仅如此,由于担心北燕后人造反,北魏皇帝太武帝还杀掉了冯氏的...

张孝纯的一生是什么样的?都经历了哪些事情?

张孝纯的一生是什么样的?都经历了哪些事情?

自古以来,很多男人为了前途功名而抛家弃子遗臭万年之人,不在少数。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北宋靖康年间,一场由金人南侵引发的“靖康之变”让宋朝的半壁江山变色。其后,金人陆续扶持张邦昌、刘豫等建立伪朝,宋高宗登基称帝,宋和伪齐、金国之间大战连连,后又签订和议息兵。长时...

司马炎不知道分封制的危害吗 司马炎为什么还要实施

司马炎不知道分封制的危害吗 司马炎为什么还要实施

对晋武帝司马炎为什么要实行已经被证明危害极大的分封制?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中国古代共有十个大一统皇朝:秦朝、西汉、新朝、东汉、西晋、隋朝、唐朝、元朝、明朝、清朝。除了几乎不被视为正统朝代的新朝之外,西晋可以说是古代大一统朝代中评价最低、知名度最小的朝代。西晋评价低...

孙邻: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孙邻: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孙邻(~249年),字公达,吴郡富春人,孙坚长兄孙羌之孙,豫章太守、都亭侯孙贲长子,孙策和孙权的堂侄,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贲去世,孙邻继承其爵位。孙邻九岁时,代理豫章太守,进封都乡侯。后升任夏口、沔中督,威远将...

赵光义在夺取赵匡胤皇位后 期间为何没有人站出来反对

赵光义在夺取赵匡胤皇位后 期间为何没有人站出来反对

对赵光义夺了赵匡胤的皇位后,为何没人出来反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宋史》中评价宋太宗赵光义:“帝沈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既即大位,陈洪进、钱俶相继纳土。未几,取太原,伐契丹,继有交州、西夏之役。干戈不息,天灾方行,俘馘日至,而民不知兵;水旱螟蝗,殆遍天下,...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