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一生为国家为百姓,却是为难了自己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海瑞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
海瑞,明朝里又一个响亮的名字,特别是后来被重新定义之后。
这是一个不被多数人喜欢的人,唯恐避之不及,因为大家都苟且,就你较真,没法相处。这是一个苟且世界里不苟且的人,即使没有诗和远方,穿着粗布衣服吃着青菜,也不苟且。
因为高层要找一个不怕死的人去淳安县,做政治博弈的坚实棋子,海瑞被选中,慨然赴任。
就是这样一个人,一开始就是棋子,但既然上了棋盘,即使是个卒,也坚实的向前,谁说卒不能将你的军呢?别象棋子不当回事,再小的棋子也可以有个强大的宇宙,海瑞就有着一个强大的小宇宙。
海瑞在民间一直是清廉官员形象的代表,正所谓宋有包青天,明有海青天,但历朝历代因为统治的需要,对于历史人物往往会进行后期加工,所以坊间传闻容易脸谱化、简单化,历史中真实的海瑞更绝非像我们印象中的那般简单,海瑞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呢?
是一个很复杂的人。
海瑞,字汝贤,号刚峰,琼山(即今海南省海口市)人。海瑞生活在明代由盛转衰之时,历经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由于更高统治者或沉溺于酒色,或迷信于道术而对朝廷政务是不闻不问,致使朝纲混乱,吏治败坏,贿赂横行,贪官污吏充斥在朝廷内外,百姓们似乎置身于一派黑暗腐朽的社会当中。海瑞以其高风亮节、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节操,在史册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作为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清官,海瑞为人生性正直,清明、廉洁。海瑞一生担任过浙江淳安县县令、江西兴国知县、户部主事、应天巡抚、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右金都御史等等,在每一任上,他都力主公正,无论官民,凡是有违大明律例者则将会是必究无疑。他既倡导官吏治民,也允许百姓反过来告官。毕竟不是所有的官都是正直的官,这一举动明显能够为百姓洗刷冤屈。
海瑞对贪官污吏也是极其恨之入骨,并极力倡导廉洁奉公,而且他还从自我开始做起来表率同僚。他一生为官的准则是俸外丝毫不取,不仅没有向百姓横加滥征,中饱私囊,而且对下级官僚们的主动投献也是拒之门外,甚至连经过朝廷认可的所谓(法定的额外收人)也革除了。
为了解决生活困难的问题,他除了俭朴之外,还自食其力而广开财路。海瑞的俭朴是世人尽知的,他自己过生日,海瑞仅只买了二斤肉,被官场上传为笑柄;海瑞的棉被也是多年不换,破了之后就到邻县找人去修补,虽然这一方面受到百姓的称赞,但他也因此而被一些官僚讥笑;海瑞的官服只有上朝理事或拜见他时穿,而且多年不易。有一次进京述职穿的仍然是五、六年以前的,这也使旧吏部的官员们为之感动。
明代是官员俸禄更低的时期。按照吴思《潜规则》里的换算,明代一个县太爷的月薪,只有1130元人民币。这点钱,要赡养父母,供养妻儿,周济亲友,置办产业,还要养几个办事人。另外,当时官员朝觐、调差、上任,朝廷是不出路费的,得自己想办法。何况还有请长官门房代为通报的门敬,送给长官跟班的跟敬,走马上任之前酬谢京官、打发亲朋的别敬等等。
如此困难之际,海瑞没有向属僚或百姓伸手,而是凭借自己动手去创造财富。他利用业余的时间开垦了一块菜地,用自己的双手去辛勤劳作而弥补了衣食的不足,这在中国古代官僚中是实属罕见的。
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海瑞谨奏,为直言天下之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职,求万事治安事。海瑞的《治安疏》可谓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封奏疏,为他树立了天下之一直臣的名号,不过也几乎让他走进地狱。
海瑞为官清正,两袖清风,以至于在临终之际伴随他的一直是生活窘困甚至一直到死后。他竟然连殡葬费用都还得靠朋友们来资助;海瑞奉行的宗旨是为官一日则必然会尽责一天,身为一方百姓的父母官,他是想方设法去为百姓谋福祉。
他还针对明代中期以后土地兼并赋役不均的现象,每到一个地方都要重新清算土地,并且还根据土地多少确定赋税徭役的高低,这也就防止了土地多而赋役少的弊病,减轻了大多数百姓的负担。
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海瑞对水利事业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任应天的巡抚期间,他组织民众用五十六天的时间疏通了吴淞江,又用了三十天的时间疏浚了白茆河,解除了水利祸害,继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这些情况说明海瑞为政清廉,他无愧于清官之名。在当时的那个贪官污吏横行的时代,海瑞不仅仅不去追波逐流,趋炎附势,相反却是逆流而上,同贪官污吏进行了一番不屈不挠的斗争。
他在担任淳安知县之时,听闻当时正为朝廷宰相的严嵩的都御史鄢懋卿,借巡查盐政之机四处搜刮民膏,勒索钱财。当这位污吏派人传令海瑞准备大礼迎接,厚礼进纳之时。海瑞回了他素性俭朴,不喜逢迎八个字,致使这位都御史大员意竟绕道而去,淳安县百姓也因此而免去了一场灾祸。
为官一生,最令人称道的便是对吴淞江的治理。当时浙江的吴淞江已经数十年无人治理,趋于淤塞,导致太湖在涨水后无处泄洪,经常酿成大规模洪灾,百姓无不深受其害。其实目前很多城市之所以出现内涝,倒不是因为下水道不通,而是周围的河湖无法容纳更多的水。
海瑞这个人,与罢官有缘。踏入仕途33年,一半光阴属于罢官状态。奇怪是罢一次升一次,官反倒越做越大。海瑞的官职最后非常高,南京督察院右都御史,官阶二品,相当于现在的中纪委书记,但只是个闲职。实际上他当时已经成了一个政治摆设,被供起来了。他办过好多案子,做了很实在的事情,但是他无力扭转乾坤。
万历皇帝对他有个批示很有意思,万历批示说:海瑞当局任事,恐非所长,而用以镇雅俗、励颓风,未为无补,合令本官照旧供职。意思就是说,用他做实际工作是不合适的,用来做道德表率还是很合适的。海瑞看到皇帝的朱批很伤心,一连七次向皇上递交了辞呈,但每次都为御批所不准。没过多久,他就郁郁寡欢地死在任上。
可正所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海瑞以73岁高龄去世后,家里 贫无可给棺椁,士大夫醵以敛。
百姓的反应则更为壮观,士民哭公,至罢市者数日。祭于途,累数百里不绝,丧出江上,白衣冠揭褚素而送者,盈两岸无隙地。雨泣动天,箪食壶浆之祭,数百里不绝也。此等壮观景象,唯一能匹敌的大概就只有十里长街送总理了。能真正客观评价一个人的,永远是人民。
身处在政治黑暗腐朽的朝廷当中,他仍然能够自始至终保持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实在是难能可贵。他也不屑于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之举,一生虽然过得艰苦,但也勤勤恳恳,心里踏实。金钱难保身安,清廉易使心平!他的名字也必将伴随着他一生的作为而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