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于禁是个怎么样的将领?襄樊之战于禁为什么投降?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08-06)260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襄樊之战于禁为什么投降?欢迎关注哦。

东汉末期襄樊之战是继赤壁之战,汉中之战,第二次合肥之战后,再一次影响三方格局的战役,因为此战胜负,决定了曹氏集团的生死,也决定了刘备集团能够真正崛起,当然结果大家都是知道的了,不过在关羽战事推进最顺利的时候,也就是水淹七军的时候,斩杀庞德,俘获于禁,可以说当时对曹操打击更大的,不是折损了兵马,而是于禁的投降,那么于禁到底是威严毅重的名将,还是一个贪生怕死之徒呢?

于禁和同乡鲍信早年一起征讨黄巾军,在鲍信迎曹操入兖州后,被王朗举荐给曹操,成为曹氏集团中有赫赫威名的五子良将之一,也是很早就追随曹操的将领,其建立功勋的主要时期,就是曹操崛起前期,征伐陶谦,灭吕布,定黄巾,败张绣,胜袁绍,一统北方,于禁都是参与其中的,让于禁得到曹操另眼相看的就是之一次征讨张绣时,因为张绣的复叛,曹军被偷袭发生溃败,唯一没有溃败的就是于禁的部队。

《三国志。于禁传》绣复叛,太祖与战不利,军败,还舞阴。是时军乱,各间行求太祖,禁独勒所将数百人,且战且引,虽有死伤不相离。

虽然于禁之前已经在征讨陶谦和吕布的军事行动中有所表现,但是真正让曹操开始信赖倚重于禁,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曹操手下其他将领,哪怕是宗亲宿将,都在张绣的袭击中溃败了,唯独于禁整合自己的部队,成为当时唯一一支可以和张绣军交战的部队。

于禁是个怎么样的将领?襄樊之战于禁为什么投降?

同时当时发生了两件事,一件事于禁在撤军途中,处理了抢劫的青州兵,也就是曹操收编的黄巾军精锐,另外一件事就是,在别人向曹操说于禁坏话的时候,于禁仍然没有着急去解释,而是整军备战,防止张绣追击过来,保证曹军后方安全后,于禁才去找曹操的,而且也无需什么特殊的辩解,只是陈述事实就可以,果然曹操重赏于禁。

其实这是基于两人之间的相互信任,曹操相信于禁不会反叛,不会听信别人的谗言,而且在此次事件中,于禁展现出了一名合格将领的大局观,于禁不仅是忠心于曹操,还忠心于整个曹氏集团,而于禁则多少把曹操当做自己的知己,明白曹操清楚自己的为人,清楚自己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无需什么沟通,简单来说,就是两人相互懂得对方。张绣这次反叛对曹操来说,是坏事也是幸事,幸事是他发现了于禁有成为优秀将领的潜质。

《三国志。于禁传》太祖初征袁绍,绍兵盛,禁原为先登。太祖壮之,乃遣步卒二千人,使禁将,守延津以拒绍,太祖引军还官渡。刘备以徐州叛,太祖东征之。绍攻禁,禁坚守,绍不能拔。

在官渡之战前,曹操集团和袁绍集团之间的小 *** 早就开始了,这里先给袁绍说句公道话,都说袁绍昏聩无能,在曹操东征刘备的时候,田丰极力建议袁绍南下奇袭曹操的后方,可是《三国志。袁绍传》里却说,“田丰说绍袭太祖后,绍辞以子疾,不许”,感觉袁绍就是个大傻子啊,是天下事大,还是儿子事大,竟然不出兵,但是显然这种记载是在丑化袁绍,于禁带着2000人前行北上,不就是去遏制袁绍军南下的嘛,所以说当时袁绍是派军南下的,当然应该也是一支偏师,并非主力部队,主要还是刘备败得太快了,袁绍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做军事部署。

于禁是个怎么样的将领?襄樊之战于禁为什么投降?

我们从张绣复叛事件以及于禁率部据守延津这两件事上来看,于禁是一个贪生怕死之人吗?如果贪生怕死的话,他就不会自己建议带着2000人就北上,万一袁绍大军南下,他就是再厉害,也是去送人头的,这和他最后投降关羽是不是形成强烈反差,个人的观点是,他不是贪生怕死之徒,但是他真的畏惧死亡,可能我这么说你会感觉自行矛盾,我的意思是,他其实是和有战死疆场准备的,所以他才会有亲赴险境的行为,只是说在真正到了要面对死亡的时刻,于禁还是害怕了,两种情况还是有些许不同的,这个待会再说。

《三国志。于禁传》是时,禁与张辽、乐进、张郃、徐晃俱为名将,太祖每征伐,咸递行为军锋,还为后拒;而禁持军严整,得贼财物,无所私入,由是赏赐特重。

这也就是于禁备受曹操信赖的原因,简单来说,于禁在曹操眼中的形象就是公正无私,这样的人必然能够得到曹操的重用,因为于禁这样的将领不会做出拥兵自重的事情。

但其实于禁作为将领,他的有点是成熟稳重,所以他打仗更多偏向于正而不是奇,所以在官渡之战后,于禁的征伐表现并不是太亮眼,或者说于禁这样的将领不会太打巧仗,他可能是五子良将中指挥重兵集团能力相对较差的人,感觉于禁的短板比较大,最突出的就是以官渡之战为分界点,从那时起,于禁的战绩其实就没有能拿得出手的了。

《三国志。李典传》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惇拒之。。。。。。惇不听,与于禁追之,典留守。惇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

于禁曾跟随夏侯惇去打刘备,结果被刘备设伏大败,其实从曹操当时的人员调配上就可看出来,曹操是想要让于禁和李典辅佐夏侯惇的,夏侯惇在曹操集团中指挥能力一般,但是他是被曹操所看重的,长期主管后方的屯田和练兵事宜,而曹操让夏侯惇担任统帅,也是曹操的常规手段,毕竟除了宗亲外的将领,他是不放心让他们独自领兵出战的。

于禁是个怎么样的将领?襄樊之战于禁为什么投降?

有于禁和李典在,一正一奇,可以保证夏侯惇不犯错误,可是按照记载来看,当时夏侯惇想要追击,李典是极力反对的,历史上没有记载于禁是什么态度,《三国志。于禁传》也是提都没提,个人认为于禁应该是没有反对的,如果的话,历史上不可能一点记载都没有,所以说当时于禁应该是没有差距到刘备埋伏的。

《三国志。于禁传》冀州平。昌豨复叛,遣禁征之。禁急进攻豨;豨与禁有旧,诣禁降。。。。。。自临与豨决,陨涕而斩之。

《三国志。夏侯渊传》昌豨反,遣于禁击之,未拔,复遣渊与禁并力,遂击豨,降其十馀屯,豨诣禁降。

昌豨早年投降曹操,被封为东郡太守,但是其多次叛变,在官渡之战后,可能昌豨也知道,自己曾经多次叛变,曹操只所以一直能安抚容忍自己,就是因为有袁绍的存在,不想在东线陷入长时间的对峙中,而袁绍一死,昌豨深知自己的死只是时间和一个借口的问题,所以果断反了。

当时曹操派的是于禁去征讨,是于禁打不赢,夏侯渊带着援兵,两人合力才将昌豨击败的,昌豨投降后,于禁将其斩杀,这不是说于禁因为打不过他,想找回面子,都说了昌豨有过太多次反叛的历史,曹操没有理由再放过他,而于禁也是为了给曹操留些好名声,就拿出围城不降者杀之的理由,将其斩杀。

但是不管怎么说,于禁单独面对昌豨是打不过的,如果是兵力不足,不用让夏侯渊去支援于禁,而且恐怕其中曹操也是有点怀疑于禁了,毕竟于禁和昌豨是旧相识,于禁不会养寇自重,故意打不过吧,所以夏侯渊可能不仅仅是去帮于禁的,也是监视于禁的。

《三国志。于禁传》后与臧霸等攻梅成,张辽、张郃等讨陈兰。禁到,成举众三千馀人降。既降复叛,其众奔兰。辽等与兰相持,军食少,禁运粮前后相属,辽遂斩兰、成。

于禁带兵打梅成,梅成投降了,结果复叛,投奔了陈兰,两人合军一处,兵力增强,又是于禁这里出的乱子,个人怀疑,这次于禁是被骗了的,因为显然于禁没有做好接受梅成投降的准备,毕竟梅成不是一个人逃了的,他是带着部队逃的,投降明显只是缓兵之计,于禁没看出来,也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就让梅成在自己的眼皮子地下逃跑了,最终还是张辽带兵灭了梅成和陈兰的,而于禁呢?只是负责后勤,并未出现在前线上。

于禁是个怎么样的将领?襄樊之战于禁为什么投降?

其实这就已经说明于禁的处境了,随着加入曹氏集团的武将越来越多,能力比于禁强的人也多了,而指挥大部队作战的能力,于禁也不强,所以于禁就慢慢退出曹氏集团一流武将的圈子了,我们看襄樊之战时,为何于禁会被任命为前期救援襄樊的主帅,当时的五子良将和宗亲将领,大部分都脱不开身,张辽夏侯惇在东线和孙权对峙,夏侯渊张郃徐晃在西线,压制刘备集团从汉中东进的态势,曹仁被围困,可以说于禁是最闲的,所以曹操将救援襄樊的重任交给了于禁。

《三国志·庞德传》仁使德屯樊北十里,会天霖雨十馀日,汉水暴溢,樊下平地五六丈,德与诸将避水上堤。

《三国志。吴主传》会汉水暴起,羽以舟兵尽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惟城未拔。

于禁在多日大雨的情况下,丝毫未察觉关羽的计划,最终于禁所率大军被关羽俘获,说到于禁投降的原因,有人认为是为了保全自己部下,又或者希望暂时投敌,之后有机会再回到曹氏集团效力,也是识时务的做法,我个人觉得,说多了都没用,他就是经历过思想斗争后,最终畏惧死亡了。这里我们不要把自己当做圣人,你不经历站在死亡边缘,你就不会知道死亡可怕,哪怕是中名节的古代。

可以说于禁投降想要找机会回归曹氏集团效力是不可能的,因为他应该清楚知道,自己投降,作为一名高级将领,对曹军的士气打击会有多大,对还在苦守襄樊两城的曹军会带来什么影响?会不会造成连锁反应,导致襄樊两城也投降?

至于说于禁投降是想要保护部下,这就更扯了,因为将领投降与否,和部下的生死是没有关系的,没听说过主将投降,就不能杀降卒的惯例,而且当时于禁是有机会和关羽谈条件的啊 ,虽然局势不利,但是可以要求关羽不得杀害曹军士族,只要关羽答应了就好了,不然就拼个鱼死网破,不是说于禁投降了,关羽就不会杀降卒了,这两件事没有必然了联系。

《史记。项羽本纪》已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为言赵高。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置楚军中。。。。。。於是楚军夜击阬秦卒二十馀万人新安城南。

秦末的时候就已经有一个案例了,章邯投降保住20万秦军了吗?杀不杀降卒本来也不是一个降将可以能够保证的,和受降的将领已经当时的局势都有关系。

于禁是个怎么样的将领?襄樊之战于禁为什么投降?

说到底,个人还是认为,就是于禁怕了,之前的军旅生涯,于禁的确做过战死沙场为国捐躯的准备,可是之前没有一次有襄樊之战时那么危机,死亡就 *** 裸的出现在自己的面前,于禁最终也是被死亡的恐惧击垮,所以选择了投降,不能说于禁是贪生怕死,其中有一些区别,就在于,贪生怕死是尚未到了危机时刻就要保命,而畏惧死亡是真到了关键时刻,才发现自己是那么的脆弱。如果说于禁知道自己投降后的后半生经历的话,可能会选择走庞德那条路吧,最起码能够给自己的后代换取些利益。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608/77146.html

“于禁是个怎么样的将领?襄樊之战于禁为什么投降?” 的相关文章

黄月英既然是丑女 诸葛亮为何还要娶她

黄月英既然是丑女 诸葛亮为何还要娶她

还不知道:诸葛亮,为什么愿娶一“丑女”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从古至今,谁不认识诸葛亮,他就是一位睿智的神祇,浑身上下都笼罩着一层又一层的光环。刘备三思而后行,只为招揽他这个人才。诸葛亮也没有让刘备失望,他在刘备的带领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诸葛亮处变不惊,当城中没有人...

三国时期蜀汉五虎上将中哪些人和许褚交过手?

三国时期蜀汉五虎上将中哪些人和许褚交过手?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许褚是曹操手下最得力的猛将,许褚力大无比,勇猛强悍,主要充当曹操的贴身护卫,但也经常上战场,许褚曾大战过刘备五虎上将中的四位,分别是哪四位?胜败如何?还剩哪位没交过手?许褚和五虎中的四虎大战过,结果是两败两平。...

汉中之战曹操是如何遇险的?又是如何脱困的?

汉中之战曹操是如何遇险的?又是如何脱困的?

汉中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曹操在打汉中之时,带着许褚和徐晃去偷看张鲁之弟张卫的营寨,结果,张鲁大将杨昂、杨任突然率两路大军杀来,准备干掉曹操,危急时刻,许褚和徐晃立即进行了分工,他们的表现有何不同?许褚做了哪个正...

廖永忠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什么样的功绩?

廖永忠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什么样的功绩?

廖永忠,明初名将,骁勇善战,足智多谋。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廖永忠是明朝的水师名将,在明军立足江南,消灭陈汉,灭亡明夏,平定闽粤中立下大功,为明朝的统一贡献巨大。廖永忠还封朱元璋之命杀了小明王韩林儿,为其登基称帝扫清了障碍。既然廖永忠为明朝立下如此大功,那朱元璋为何还要杀...

侯君集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的结局如何?

侯君集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的结局如何?

侯君集出身上谷侯氏,家里世代做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侯君集平定吐谷浑,安定西域,为唐朝立下大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但侯君集后来犯了大罪,让李世民伤心透顶,再也不想去凌烟阁了。那么侯君集犯了何罪,让李世民再也不想去凌烟阁观摩功臣画像呢一,追随太宗侯君集为人骄傲自大...

张知白:北宋时期宰相,以骄盛自满为戒,性节俭

张知白:北宋时期宰相,以骄盛自满为戒,性节俭

张知白(956-1028年 ),字用晦。沧州清池人,北宋宰相。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端拱二年(989年)进士,历任龙图阁待制、御史中丞、参知政事等。后知剑、邓、青三州等职务。又官河阳(今河南省洛阳市)节度判官。咸平年间上疏,真宗召试舍人院,权授右正言。仁宗天圣三年(102...

李渊退位后狂生孩子让李世民头疼不已 武则天是怎么一招解决的

李渊退位后狂生孩子让李世民头疼不已 武则天是怎么一招解决的

还不了解:李渊生孩子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渊退位后生下30个孩子,李世民头痛不已,武则天用一招彻底解决。李世民是大唐的第二位皇帝,也是历史上有名的贤明皇帝。他在位期间任用贤臣,善于听取大家的意见,唐代的经济繁荣发展,开创贞观之治。但是当初李世民发动玄武之变,杀害...

曹丕和孙权称帝后都追封自己的父亲 刘备为何没有那么做

曹丕和孙权称帝后都追封自己的父亲 刘备为何没有那么做

对刘备追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丕、孙权称帝后,都追封了父亲,为何刘备不这么做呢?东汉末年,三国鼎立,群雄逐鹿中原,上演了一出英雄纷争的史诗画卷,魏蜀吴三国先后建立,可是最终三家归晋,也应了明代文学家杨慎的诗: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可是在魏蜀吴三...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