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变后大臣为什么拥立朱祁钰为帝?朱祁镇和朱祁钰关系怎么样?
土木堡之变后大臣为什么拥立朱祁钰为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英宗皇帝被瓦剌俘虏的时候太子朱见深才两岁,年纪实在是太小了,不足以摄政,明廷急需一个年长的皇帝稳定政局民心,于是英宗唯一的亲弟弟朱祁钰就成为不二人选
土木堡之战发生于1449年,战争的起因是由于太监王振擅自削减了给瓦剌使团的赏赐,令瓦剌太师也先非常不满,于是起兵进犯明朝边境。对于王振则极力怂恿英宗亲征,而明英宗也不顾大臣反对,亲领20多万大军便直奔大同而去。
皇帝亲征,京师必须要留下一个主政的人,通常情况下都是留太子监国,但当时英宗的长子朱见深还不满两周岁,刚刚被英宗立为太子。由于太子年幼,英宗在征讨瓦剌时便让弟弟郕王朱祁钰在京城监国,负责处理政务。
监国也不是一般的职务,英宗能让自己的弟弟朱祁钰监国是充分显示了他对朱祁钰的信任。
要知道在明朝建立之初,亲王谋反的事情就发生了两起,之一是靖难之役,作为燕王的朱棣造反成功,夺取了天下。第二则是汉王朱高煦造反,这次造反没有成功,朱高煦全家被灭。
接二连三的亲王造反进一步加深了皇帝对亲王的牵制,但作为郕王的朱祁钰却是备受哥哥的信赖。
朱祁钰的母亲吴氏原是宣宗朱瞻基当太子时的侍女,后来被宣宗皇帝相中,生下了朱祁钰。当然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吴氏是原本是汉王府的佣人,后来汉王朱高煦造反失败,其全家都被迁入北京,而吴氏则被宣宗看中生下了朱祁钰。
(宣宗皇帝就是《大明风华》里的太孙朱瞻基,他是朱祁镇和朱祁钰的老爹)
宣宗朱瞻基一共有五个孩子,其中两个皇子三个公主,其中长子朱祁镇是孙皇后所生,作为嫡长子顺利继承大统,是为明英宗,而次子朱祁钰则在老爹去世后被哥哥英宗封为郕王。
由于老爹朱瞻基驾崩的时候朱祁钰还没有成年,因此身为哥哥的英宗皇帝对朱祁钰非常照顾。朱祁钰在被封亲王后也没有按例前往藩国就藩,而是破例继续住在京城,英宗也经常召见朱祁钰,兄弟二人的关系非常好。此番英宗皇帝御驾出征,就选择让22岁的朱祁钰在京师监国。
朱祁钰起初也没啥别的想法,就是单纯地留在京城打理一下朝政,等待哥哥返回就是了。但不成想王师惨败于土木堡,英宗被俘,也先挟持英宗直奔北京而来,整个明廷瞬间乱作一团。
此时明朝大臣有两个选择:
之一,拥立太子朱见深登基,由孙太后称制理政。
第二,拥立正在北京监国的郕王朱祁钰登基。
面对国难当头,掌握实权的孙太后却并没有吕后、慈禧的雄心,她不愿意破例称制,于是大臣们便请求立郕王为帝。最后孙太后同意郕王继承帝位,但前提是朱见深的太子地位不变,朱祁钰百年之后仍旧将皇位还给哥哥的儿子。
(孙太后就是《大明风华》里面的孙 *** )
在得到太后首肯之后,大臣们便拥立朱祁钰登基,而朱祁钰最初是坚决不干的,这并非是故作姿态,而是真的不敢妄窥神器。后来在于谦等人的一再劝进之下,朱祁钰才同意登基,是为景泰帝。
对于明朝大臣而言,拥立朱祁钰为帝其实是更好的选择,毕竟朱祁钰此时已经22岁,心智已经成熟,足以统国。并且他是英宗皇帝唯一的亲弟弟,法理上也挑不出毛病来。而朱祁钰为人一直非常谦逊,在京城内名声不错,大家都认为他是贤王。综合上述几点因素,立朱祁钰当皇帝也算是众望所归。
(《明妃传》中的朱祁钰)
实事求是的讲,朱祁钰在登基之后确实干得不错,他先是任用于谦等人击退瓦剌,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而在随后的治国过程中,朱祁钰的政绩也算是可圈可点。
不过权力这东西一旦拿起就很难再放下,登基称帝的朱祁钰渐渐地对哥哥明英宗非常忌惮,他先是不愿意接英宗皇帝回来,后来经不住群臣的劝说才勉强同意英宗回来,但却将哥哥禁锢于南宫长达七年时间,此间他还违背诺言,废除了侄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成为其人生的一大污点。
1457年朱祁钰突然生病,英宗趁机发动夺门政变,夺回了自己的江山,废景泰帝为郕王。一个多月后,朱祁钰病逝,死得不明不白。
纵观朱祁钰的一生,他有功,也有过,但总体上是功大于过,其在位期间可以称得上是一位明君了。但他登基之后对哥哥恶劣的态度,确实有损其圣德。
朱祁钰去世后英宗皇帝赐谥号“郕戾王”,以表达对他的愤恨,直到宪宗朱见深上台后才恢复了他的皇帝称号,上谥号“恭仁康定景皇帝”,但仍无庙号。到南明时期,南明 *** 为了笼络人心,追认朱祁钰庙号为明代宗,谥号也追加到17个字——“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总算是肯定了朱祁钰的地位和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