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三国时期的关羽地位是什么样的 关羽在刘备手下时权利有多大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08-12)270

还不知道:关羽的权力有多大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关羽作为后世人心中的“武圣”,地位自然是很高的,而且很多人家中都会供奉关公的像,他也是我国古代的财神之一。不过这些都是关羽在后世的名气,那他在三国时期的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呢?他在蜀汉阵营当中,在刘备手下的时候,能拥有多大的权力?我们知道关羽为人高傲,似乎很少有人能入他的眼,那当时蜀汉众人是如何对待关羽的?

三国时期的关羽地位是什么样的 关羽在刘备手下时权利有多大

近年来很多人忘了“文不辱孔子,武不黑关公”的古训,开始对孔子和关羽指手画脚。孔子的儒学大义被历代统治者曲解,以便把老百姓都变成顺民,什么“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以德报怨”,都跟孔子的本意相反,所以孔子实际是被帝王将相给黑了。而关羽关圣人没招谁没惹谁,也跟着躺枪了——这其中演义小说也要负一定责任:一是演义小说把关羽写得太完美了,而有一些人是见不得别人好的,谁有名就黑谁,成了某些人的成名之道;二是有些演义小说写得太像历史,而有些历史又写得太像虚构的小说,这就难怪有很多人要把小说当成历史了。

咱们今天的话题绕开关羽有没有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也不提丢失荆州是关羽轻敌还是刘备诸葛亮后援不济,也不管孙权为什么背后下黑手,咱们只讨论关羽在刘备阵营的权力有多大,是他指挥诸葛亮还是诸葛亮指挥他。

三国时期的关羽地位是什么样的 关羽在刘备手下时权利有多大

而翻看简练冰冷生硬的《三国志》,再结合两本讲古代权力礼仪规矩的古书,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关羽在蜀汉阵营中,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二号人物,除了刘备之外,他杀谁都行——当然,关羽也不会脑抽地要去杀诸葛亮庞统这样的重要谋士,也不会对张飞赵云动刀子,更不可能伤害大侄子阿斗刘禅——为了消除刘禅接班路上的障碍,关羽是坚决反对刘备收刘封为养子的(义子不用改姓,也不可能接班,而养子则不同)。

我们知道,古代任命官员都很讲究仪式,即使像汉高祖刘邦那样随便的人,任命韩信为大将,也要郑重其事地“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曹操曾经表示自己只想在墓碑上刻下“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的字样,但是他却对荀彧反对他“进魏公,加九锡”耿耿于怀。

三国时期的关羽地位是什么样的 关羽在刘备手下时权利有多大

这不是曹操气量小,而是“加九锡”实在太有诱惑力了:车马、衣服、乐、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鬯。这其中最能代表他权力的,就是斧钺,因为《礼记》规定:斧钺,能诛有罪者赐之。谁拥有了帝王赐予的斧钺,就有了生杀予夺的大权,可以先斩后奏甚至斩而不奏,刘备在世的时候,蜀汉阵营中仅有关羽一人得到了“假节钺”的权力,诸葛亮是在关羽牺牲、刘备称帝之后,才享受了“假节”的待遇:“亮以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关羽在世的时候,诸葛亮的更高军衔,是“军师中郎将”提升为“军师将军”。

咱们今天讨论关羽和诸葛亮谁能指挥谁,这个问题意义不大,因为这两个人分属两个系统:关羽一直是刘备之下的军方之一人,而诸葛亮在刘备活着的时候,基本没有指挥过大规模战役。火烧新野,是刘备亲自指挥;赤壁之战,诸葛亮是孙刘联军联络官;进西川,参谋长是庞统庞士元;取汉中,谋主是法正法孝直,诸葛亮的工作是“足食足兵”,从不参与军事决策和打打杀杀——庞统就是亲自指挥攻打雒城的时候被流矢射中牺牲,死后葬地被改名为落凤坡。

三国时期的关羽地位是什么样的 关羽在刘备手下时权利有多大

赤壁之战后,原本没有官职的诸葛亮被封为军师中郎将,“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刘备进位汉中王,诸葛亮水涨船高,成了军师将军。关羽在赤壁之战后被封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后来又“董督荆州事”。刘备进位汉中王,关羽的权力也达到了本人一生和当时蜀汉阵营的顶峰:“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

诸葛亮受封军师将军不假节钺、关羽受封前将军假节钺的同时,张飞受封右将军、假节,马超受封左将军、假节,黄忠为后将军,赵云为翊军将军,节钺通通没有。这时候我们就能看出谁的权力大了,同时我们也该搬出那两本规定权力和礼仪的古书了。

三国时期的关羽地位是什么样的 关羽在刘备手下时权利有多大

《礼记》规定:诸侯赐弓矢,然后专征;赐斧钺,然后专杀。《古今舆服注》规定:得赐黄钺,则斩持节将。当关羽被刘备赐予斧钺的时候,持节将也就张飞和马超两个人,无论是“先主外出,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的军师将军诸葛亮、还是“外统都畿,内为谋主”的蜀郡太守扬武将军法正,都没有持节——其实笔者认为坐镇成都的诸葛亮要是持节的话,做事会更方便。以上史料来自《三国志诸葛亮传》《三国志庞统法正传》,文字简练但内涵丰富。

引用了这些史料,我们对诸葛亮和关羽谁指挥谁,似乎就不需要争论了。至于关羽事实是会依照“得赐黄钺,则斩持节将”的规矩向诸葛亮下手,也无需讨论,因为关羽不会那么干,就是看诸葛亮不顺眼,也杀不着——关羽假节钺的时候,跟诸葛亮已经分手了。事实上关羽对诸葛亮还是比较尊重的,比如他看马超不顺眼的时候,专门给诸葛亮写了信,这是一种亲近和信任;诸葛亮夸奖“美髯公绝伦逸群”,令关羽欣喜欣慰,这就是对诸葛亮的极度尊重了。

只是《三国志》的文字太过简练了,以至于诸葛亮知道关羽为什么看马超不顺眼:“亮知羽护前。”但是我们却不知道关羽“护”的是什么“前”,这个问题就只能请对三国历史研究更透彻的读者诸君来参详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608/78198.html

“三国时期的关羽地位是什么样的 关羽在刘备手下时权利有多大” 的相关文章

子婴是秦始皇什么 人 子婴为何没有被胡亥弄死

子婴是秦始皇什么 人 子婴为何没有被胡亥弄死

对秦王子婴会是谁的儿子?他为什么没有被胡亥处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秦王子婴是谁的儿子?这个问题一直是史学家的一个千古之谜。史书上对他的记载比较少,而且对于他是谁的儿子更是众说纷纭。子婴又被称为秦三世,在他身上有很多未解之谜,比如他的身世,他和秦始皇究竟是什么关系?...

牵弘:雁门太守牵招第二子,个性刚毅,颇有父风

牵弘:雁门太守牵招第二子,个性刚毅,颇有父风

牵弘(?-271年),字号不详,安平郡观津县人 。魏晋时期将领,雁门太守牵招第二子。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个性刚毅,颇有父风。曹魏景元年间,累任陇西太守,抵御蜀将姜维进攻。跟随邓艾灭亡蜀国,拜蜀郡太守,迁振威护军。西晋建立后,出任扬州刺史,击退东吴将领丁奉...

历史上吕后为何没在自己权倾天下的时候称帝?

历史上吕后为何没在自己权倾天下的时候称帝?

吕后先后掌权达十五年,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性统治者。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封建社会,女性并没有很高的社会地位,而男性在社会上以及家庭当中都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凡事总有例外,古代也有不少女子巾帼不让须眉,做到了男子难以完成之事,甚至拥有比男子还高的权力,最出名的当数吕...

孙綝:三国时期东吴宗室、权臣,执政时嗜好杀戮

孙綝:三国时期东吴宗室、权臣,执政时嗜好杀戮

孙綝(chēn)(231年-259年1月18日),字子通,吴郡富春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权臣,昭义中郎将孙静曾孙、定武中郎将孙暠之孙、安民都尉孙绰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綝初任偏将军。太平元年(256年),孙綝的从兄孙峻在北伐曹魏途中过世,他接替其位,升任...

朱元璋推翻元朝后留下十万蒙古女人 朱元璋是怎么处理她们的

朱元璋推翻元朝后留下十万蒙古女人 朱元璋是怎么处理她们的

对消灭元朝后,朱元璋是怎样处理十万蒙古女人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元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朝代之一,种族等级制度让汉人面临无法生存的情况,皇室内部为了争夺权利,杀伐之事不在少数,朝堂官员更是贪淫腐败,最终受苦的,乃是辛辛苦苦的老百姓。由于各地民愤四起,多处地...

刘邦称帝后对身边名将下手 萧何为什么能安然无恙

刘邦称帝后对身边名将下手 萧何为什么能安然无恙

刘邦称帝后,将身边名将尽数消灭,为何偏偏萧何安然无恙,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喜欢研究汉朝的小伙伴们对于刘邦这个人肯定是非常的熟悉,就是刘邦打败了项羽,创立了汉朝,汉朝在刘邦的开辟下成为有一个一统的朝代,但是在刘邦称帝之后,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儿,那就是在刘邦称帝后,他...

历史上关于诸葛亮的后世评价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关于诸葛亮的后世评价是什么样的?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是三国时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诸葛亮五次北伐,全部失败,最后一次北伐,和司马懿在渭水相持,相持了一百多天之后,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死在五丈原军中,一代名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与世长辞。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北伐没有...

濮阳兴:三国时期东吴丞相,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濮阳兴:三国时期东吴丞相,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濮阳兴(?-264年),字子元,陈留(治今河南开封)人,三国时期东吴大臣,吴景帝孙休末年至末帝孙皓初年任丞相。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孙权时为上虞县令,后升任尚书左曹、五官中郎将、会稽太守。孙休即位,征召为太常卫将军、平军国事,封外黄侯。永安三年(260年),力主建丹杨湖...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