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刘邦对儒生是什么态度?刘邦的态度是怎么转变的?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08-16)450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对儒生是什么态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刘邦是历史上著名的“无赖皇帝”,这倒不是贬低他,毕竟他早年确实干过一些无赖事情,还喜欢和社会上那些闲散人员混在一起。譬如他还没有结婚就弄大人家的肚子,结果吕雉这么一个黄花大闺女一嫁过去就成了后妈。

所以虽然刘邦虽然赢得最终的胜利,但是在民间他的名声一直没有项羽的好。这样一种出身、以及生活环境的不同,自然决定了刘邦对待儒生们前后态度的不同。其实刘邦从内心厌恶儒生,后来当了皇帝,只不过由于身份不同了,儒生才慢慢地赢得他的认可。

刘邦对儒生是什么态度?刘邦的态度是怎么转变的?

早年间刘邦对待儒生的态度

刘邦有一个爱豆(偶像)就是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中最实至名归的一个人,礼贤下士,为人宽厚,而且信陵君“窃符救赵”,从此名震天下,简直就是战国晚期的超级明星,不难怪刘邦会成为他的粉丝。

所以刘邦早年间非常仰慕信陵君的为人,当时他还跑到魏国准备成为信陵君的门客。不过等他到了大梁以后,得知信陵君已经去世,这让刘邦颇为遗憾,后来他成为皇帝以后,还专门派人去照看信陵君的陵墓。

从刘邦的这种喜好上我们不难看出他其实有一种“英雄情结”,虽然他自己不是什么英雄,但是并不影响他成为英雄的粉丝。但儒生都是一群文绉绉的,擅长谈理论,谈道德仁义的书生,这恐怕并不符合刘邦的胃口。

刘邦对儒生是什么态度?刘邦的态度是怎么转变的?

一个较为经典的例子就是儒生郦食其初次和刘邦见面时的场景,让我们大致能够揣测出刘邦为什么讨厌儒生。楚怀王立下“先入关中者王”的誓约后,刘邦和西征咸阳的时候路过高阳,派人四处去拜访贤人名士,其中一位叫郦食其的儒生慕名而来。

希望对方可以引荐自己,当时刘邦的下属对他说:

骑士曰:“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简单意思就是刘邦不喜欢儒生,还经常撒尿在他们的帽子里,动不动就破口大骂。当时郦食其和刘邦见面的场景也很生动搞笑,郦食其一见到刘邦就问他: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

意思就是你想帮助秦国打诸侯,还是和诸侯一起打秦国?刘邦一听这个弱智的问题就破口大骂说:

沛公骂曰:“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

刘邦对儒生是什么态度?刘邦的态度是怎么转变的?

其实这里有一个背景就是秦国,实际上在汉朝以前,儒家在各国都并不受待见,譬如像我们熟知的就有秦始皇“坑儒”,当然秦始皇究竟有没有坑儒,这是个有争议的话题。有一个鲜明的例子就是,秦始皇准备封禅泰山的时候,就召集了一帮儒生问他们具体礼仪怎么操作?

于是召集鲁儒生七十人,至泰山下,议封禅。诸儒或曰:“古者封禅,为蒲车,恶伤山之土石、草木;扫地而祭,席用菹秸。”议各乖异。始皇以其难施用,由此绌儒生——《资治通鉴》

当时这些儒生列举了许多繁文缛节的礼仪,但是秦始皇觉得太过麻烦,就没有采用,从此也对这些儒生不太感冒。毕竟自东周以来,各国都帮着军备竞赛,几百年的战争打下来,早已“礼崩乐坏”,人们对礼仪这些东西不再那么重视。

但儒家致力于恢复周礼,这自然导致儒生不受重用;另一方面,为了打赢战争,各国都大量需要像苏秦、张仪这样的纵横家出谋划策,而儒家学书主要集中在道德层面上,这自然也是儒家不受重视的原因,所以当时人们讨厌儒生的原因就在这里。

刘邦对儒生是什么态度?刘邦的态度是怎么转变的?

倒并不是说儒家干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其实就是因为它的学说和当时那个时代不符合,刘邦喜欢信陵君这样的人,信陵君是什么人?大英雄,窃符救赵名震天下,收养门客三千人,素有贤明,这恐怕才是刘邦想要的人设。

那么后来为什么刘邦对儒生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呢?而且还大量重用儒生?

晚期刘邦对儒生的态度

其实简单来说就是刘邦的身份以及环境都发生了变化,早年间的刘邦还在为了地盘东奔西跑,浴血奋战,这个时候跳出来一个儒生对他说了一大堆孔子语录,恐怕是个人都会感到反感。但是汉朝建立以后环境就不同了,刘邦成了君临天下的皇帝,所以人家忍不住作了一首《大风歌》唱道: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其实有一个例子能够说明当时刘邦对儒生态度的转变,当时刘邦建国称帝以后,他那一帮跟着他打天下的兄弟们都是底层出身,没有什么道德素质,每次刘邦召见他们的时候,都是乌烟罩气的,整个朝堂就像菜市场似的,还拿剑出来砍柱子,时间一久,刘邦也感到反感。

刘邦对儒生是什么态度?刘邦的态度是怎么转变的?

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帝益厌之——《资治通鉴》

这时候就有一个叫叔孙通的儒生站出来给刘邦出谋划策说:

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者为之。”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三十馀人——《资治通鉴》

这个叔孙通很聪明,一开口就阐述了儒家的优势和劣势“难与进取,可与守成”,也就是说儒家学说用来打天下肯定不行,但是拿来治理天下管用,这也道出了自春秋以来为什么儒家不受重视的原因,毕竟在战国争雄的年代,只有像法家、纵横家才是最受器重的。

这是各自的时代需要不同导致的,因此为了教导自己这群兄弟懂规矩,刘邦就让叔孙通去办这件事,结果叔孙通办的很好,没有几个月就把他们训练得很好,然后让刘邦去验收成果。

刘邦对儒生是什么态度?刘邦的态度是怎么转变的?

冬,十月,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贺。先平明,谒者治礼,以次引入殿门,陈东、西乡。卫官侠陛及罗立廷中,皆执兵,张旗帜。于是皇帝传警,辇出房;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置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讙哗失礼者。于是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资治通鉴》

在叔孙通的 *** 下,这群曾经我行我素的大臣们一个比一个守规矩,只见朝堂肃穆,群臣俯首,刘邦不由得想起当年在咸阳看到秦始皇的车驾时,但见侍从绵延,车鸾华美,百姓全部跪倒在道路两旁,偌大一个街道十分安静,只要脚步和马蹄车轮声回响。

那时候刘邦看到这种威风凛凛的场景,不由得十分羡慕地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但是那时候无非是看着母猪跑,那里知道当皇帝是什么感受,无非只是被这种气势征服了而已。如今他自己真的做了皇帝,才知道当皇帝的快乐,因此感慨说“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我今天才知道当皇帝的尊贵)”

刘邦对儒生是什么态度?刘邦的态度是怎么转变的?

可见,刘邦对儒生的前后态度发生不同的变化,其实就是儒生们给他做出了贡献,其实刘邦也并不全然是讨厌儒生的,在他手底下就有很多儒生为官,譬如陆贾就是刘邦手底下一个有名的儒生,他喜欢在刘邦面前引用《诗经》、《尚书》这些儒家经典来教育刘邦。

所以经常惹得刘邦不高兴,说:“我马上打得天下,要诗书何用”,陆贾反驳他说:“马上得到的天下,岂能在马上治理?”

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得之,安事《诗》、《书》!” 贾曰:“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乎?——《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这个有文化就是不一样,一句话就把刘邦驳斥的没话说,好在刘邦这个人也能听得见下属的劝谏,所以总体上他还是尊重儒生的,他讨厌的其实只是那些只会背诵孔子语录,生搬套用的迂腐儒生,但像郦食其、叔孙通和陆贾以及后来的董仲舒这些都是活学活用,十分聪明的人,这也是他们能够得到重用的原因。

否则要是像赵括一样只会“纸上谈兵”,想必他们也不会得到重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08/78982.html

“刘邦对儒生是什么态度?刘邦的态度是怎么转变的?” 的相关文章

曹操作为一代枭雄 曹操为什么对孙权如此佩服

曹操作为一代枭雄 曹操为什么对孙权如此佩服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为何那么佩服孙权?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212年,曹操为报赤壁战败之仇,亲率大军40万与孙权对峙于安徽省濡须口。可是曹操看到孙权兵船上刀枪耀眼,防守森严,士气旺盛,找不出一点儿破绽,于是发出了他那句著名的感慨:“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的感慨...

九子夺嫡允禩为何会败给四阿哥?原因是什么

九子夺嫡允禩为何会败给四阿哥?原因是什么

九子夺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老八生在那个时代只能说是他的悲哀。老八允禩人称“八贤王”,正史记载老八允禩在雍正四年就被以“阿其那”“塞思黑”就是猪狗不如的称号,就被雍正搞垮了,而并非像《雍正王朝》电视剧中描述的那样,在雍正临死前才摆平老...

韦曜:东吴重臣、史学家,长期从事史学编纂事业

韦曜:东吴重臣、史学家,长期从事史学编纂事业

韦曜(204年―273年),本名韦昭,字弘嗣,吴郡云阳县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史学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少时好学,善于作文。早年曾任丞相掾、西安县令、尚书郎、太子中庶子、黄门侍郎、太史令等职。吴景帝孙休时期,担任中书郎、博士祭酒,管理国子学。吴末帝孙皓即位后...

乾隆生前对和珅如此宠爱 乾隆临死前为何不保护和珅

乾隆生前对和珅如此宠爱 乾隆临死前为何不保护和珅

还不知道:乾隆为什么不保护和珅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乾隆死后没多久,嘉庆就刺死了和珅,最终和珅在狱中自尽身亡。乾隆生前为什么不保护和珅,乾隆宠信和珅不假,但是他也明白和珅是怎么样的人,他更明白如果和珅不死,政治天秤失衡,嘉庆也难以掌握实权,嘉庆杀了和珅既可以重振朝...

朱高炽为何会被称为明君?跟什么有关?

朱高炽为何会被称为明君?跟什么有关?

明仁宗朱高炽,明成祖朱棣长子,明朝第四位皇帝,年号洪熙。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说起有明一朝的那些帝王,估计你第一时间会想起明太祖朱元璋,或者是明成祖朱棣,再就是那个自缢皇帝崇祯,认为剩下的十几位帝王都没有什么存在感。也许是先入为主吧,洪武大帝还有永乐大帝,的确有很多...

陈式为何会被杀?他做错了什么?

陈式为何会被杀?他做错了什么?

陈式,生卒年不详,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建兴八年秋七月,曹真上表魏帝曹叡,要求和司马懿一起领兵伐蜀,进攻蜀汉,诸葛亮命令魏延、张嶷、杜琼、陈式出箕谷;马岱、王平、张翼、马忠出斜谷,然后在祁山会师。在这期间,魏延和陈式不听命令,擅自进兵,邓芝苦劝,两人就是不听,陈式说...

朱棣麾下名将李远是怎么被靖难功臣丘福害死的?

朱棣麾下名将李远是怎么被靖难功臣丘福害死的?

朱棣麾下名将李远是怎么被靖难功臣丘福害死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李远是明巢初期,朱棣麾下的一个名将,出生在怀远,他是承袭父亲在军中的职务,而当上了蔚州卫指挥佥事。在靖难之役初期,李远是站在朝廷这一边的,然其所在的蔚州卫距离北平一带实在...

冯胜最后会被朱元璋赐死的原因是什么?

冯胜最后会被朱元璋赐死的原因是什么?

冯胜,本名冯国胜,字宗异,安徽定远人。郢国公冯国用的弟弟,明朝开国名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冯胜是明初名将,在消灭陈友谅,张士诚,推翻元朝,横扫漠北的战役中百战百胜,为明朝统一立下巨大功劳。那朱元璋为何仅因冯胜私藏几件兵器就将他杀死呢一,投靠朱元璋冯胜与哥哥冯国用自小都...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