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姚崇首次为相就除掉奸臣,重振朝纲创立业绩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08-19)260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姚崇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姚崇是唐朝时期著名的宰相,他出身于官僚大家,因为自身所具备的卓越的才能而被选中,得到朝廷统治者的重用。姚崇经历了从武则天统治时期一直到唐玄宗统治时期,在如此之长的时期当中,他曾经三次成为唐朝的宰相,并且每一次成为宰相都是在唐朝有危难的时候,因此他也被称为“救时宰相”。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于姚崇的评价也很高:“唐世贤相,前称房(玄龄)杜(如晦),后称姚(崇)宋(璁),他人奠得比焉。”姚崇之所以能够得到司马光如此之高的评价,还是与他三次为相的经历有关。

首次为相,除掉奸臣。

姚崇之一次成为唐朝的宰相是在武则天当政时期。当时已经处于晚年的武则天,十分宠信张易之和张昌宗,有了武则天对于他们的宠信,他们二人逐渐膨胀起来,在朝廷中十分骄傲跋扈,有恃无恐,将当时的朝廷环境搅得十分的混乱。当时作为宰相的姚崇,看到了张易之和张昌宗的各种行为十分气愤,因此一直在采取措施压制这两个人。姚崇对于张易之和张昌宗进行打压,自然就引起了张易之和张昌宗对于姚崇的打击报复,他们经常凭借武则天对于自己的宠信,向武则天污蔑姚崇,说姚崇的坏话,让武则天罢免姚崇。武则天虽然最终并没有剥夺姚崇的宰相地位,但是却借由突厥侵犯唐朝的边境,将姚崇调离了京城,姚崇手中也不再掌握着宰相的权力。

到了公元705年的时候,当时的武则天已经病重,张易之和张昌宗就利用自己得到的武则天的宠信,把持着国家的朝政,并且暗自谋取私利。姚崇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及时的赶回了京城,并且与另一位宰相张柬之等人联合,发动了政变,率领军队将张易之和张昌宗斩杀,并且向武则天施压,让武则天让位给皇太子李显。

李显登基之后,对于所有参加政变的有功之臣都进行了奖赏,姚崇因此也又宠信掌握了宰相的政治权力,并且还获得了李显给他的额外奖赏。但是根据刘咰在《旧唐书》中记载,姚崇得到封赏之后却哭了起来,当时彦范和张柬之对他说:“今日岂是啼哭时!恐公祸从此始。”但是姚崇却说:“昨预公诛凶逆者,是臣子之长道,岂敢言功;今辞违旧主悲泣者,亦臣子之终节,缘此获罪,实所甘心。”结果不久之后,他就被唐中宗李显贬为了毫州刺史,后来又成为了常州刺史,远离了京城。

其实姚崇之所以如此,目的就是想让唐中宗将他派到远离朝廷中心的地区,因为他对于当时唐朝的局势十分清楚,虽然武则天在众人的压力逼迫之下让位于唐中宗,但是武则天在位这么多年所形成的势力是很难一次就撼动的,相比之下,唐中宗则是比较昏庸无能的一个人,宰相张柬之等人虽然具备一定的政治才能,但是他们做事比较优柔寡断,并且刚愎自用,因此唐朝的政局并不稳定。

事实证明,姚崇的预感确实是正确的,唐中宗即位的第二年,以张柬之为首的几个在唐中宗政变中出谋划策的人,都被武三思给暗中算计,将他们流放,并且在流放的过程中将他们都杀害了。而姚崇由于提前将自己远离了政治中心的漩涡当中,因此并没有受到牵连。由此可见,姚崇在政治方面的眼光确实是十分长远并且清晰的。

二次为相,重振朝纲。

在公元710年,武则天另一个儿子李旦在其子李隆基和妹妹太平公主辅助之下,登基成为了唐朝新一任的统治者,也就是后来唐睿宗。也正是在这一年,姚崇有第二次被任命为了宰相。第二次称为宰相的他,此时所主要的工作就是重新整顿当时已经比较混乱的吏治,将唐中宗时期所留下的各种弊病进行革除。

在唐中宗统治时期,由于统治者的昏庸无能,使得国家的统治大权旁落。当时外戚和公主频繁地干预朝廷政治,吏治也是十分腐败,贪污受贿成为官员们之间的普遍状况。为了更好地获取私利,朝廷的官员和商人相互勾结,买卖官职,富商们只要出一定金额的钱就能够买到官职,这种由皇帝直接授予,越过中书省能够和门下省批准的官职,被称为“斜封官”。由于并不是凭借自己的真才实能成为的官员,因此这些官员也并不参与国家的政治,但是他们却可以凭借自己手中的权力去搜刮百姓,使得当时的百姓都怨声载道。

姚崇成为宰相之后,清楚的知道这种“斜封官”的存在对于唐朝的朝廷统治的不利,因此他上书唐睿宗请求废除这些“斜封官”,向社会广泛招纳贤良的人才,将没有作为的官员废除。唐朝的朝纲又被重振起来。

但是,唐睿宗也并不是一个十分具有才能的统治者,国家的统治权力逐渐被太平公主所掌握,由于太平公主深受到自己的母亲武则天当政的影响,因此太平公主也想要模仿自己母亲的道路,掌握国家的权力。随着唐睿宗的儿子李隆基逐渐地显现出自己地才能,姚崇为了保证国家的稳定,认为应该辅佐李隆基登上皇位。为了更好地为李隆基登上皇位提供条件,就向唐睿宗建议将太平公主安置到东都地洛阳地区,将其它手中掌握重大权力的诸王分配到各个州担任刺史。

但是唐睿宗却将姚崇的建议告诉了太平公主,造成太平公主对于姚崇的怨恨很深。而李隆基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受到牵连,同时也为了给自己登基主动争取机会,就指控姚崇挑拨皇室的关系,请求将姚崇治罪。于是姚崇刚刚担任宰相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再次被贬了。

三次为相,创立业绩。

公元712年,李隆基正式登基称帝,也就是唐玄宗。不同于唐中宗和唐睿宗,唐玄宗是一个具有较强的政治才能的领导人,他的统治比较开明,并且能够选贤任能。宰相作为辅佐皇帝统治的重要官职,自然要选择一个十分具有才能,能够辅佐统治的优秀人才,因此唐玄宗一直十分重视宰相的人才选拔。

在唐玄宗统治的之一年里,有一次,唐玄宗到渭河打猎,并且秘密地将姚崇召来,向姚崇询问国是的相关意见,而姚崇的回答让唐玄宗十分满意,当即就任命姚崇为相。但是姚崇并没有立即叩谢唐玄宗,唐玄宗询问姚崇为何不叩谢,姚崇说,自己想要向唐玄宗提议迹象治理国家的建议,如果唐玄宗能够同意,他就担任宰相。

姚崇向唐玄宗所提议的诸多建议,实际上都是根据当时唐朝的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所提出的,比如不许后宫外戚干政,就是为了避免再出现武则天类似的事件。唐玄宗自然明白姚崇所说的建议都是对于自己治理国家有益的,因此唐玄宗都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姚崇由此也开始了他第三次为相的仕途。

姚崇首次为相就除掉奸臣,重振朝纲创立业绩

姚崇成为宰相之后,专注于整顿国家的吏治。从武则天当政以来,唐朝在较短的时期年内就发生过好几次政变,姚崇认为,政变发生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国家的中央机构的官员很大一部分都是由皇亲国戚所担任的,他们本来就具有较大的权力,诸王又掌握着朝廷禁军的统领权,在利益的诱惑之下,他们自然会利用手中的权力发生叛乱。因此要想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必须要改变这种皇亲国戚在中央机构任职的局面。于是姚崇就辅助唐玄宗将诸王外派到各州任职,并且将军队的权力收归到中央,让他们不再有进行叛乱的能力。

此外,姚崇对于官吏的选拔制度也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将朝廷中多余的官员进行撤除,提高整个官员集团的运行效率。在官吏的选拔方面,姚崇注重为国家选拔人才,不计较出身,唯才是用。同时姚崇还进一步促进当时唐朝的经济发展,减轻当时百姓的农业赋税,禁止官员对于百姓进行搜刮,提升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率,带动国家的经济发展。

姚崇三次为相,每一次成为宰相,都为国家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能够在国家危难时激流勇进,也能够在激流中懂得退却,这样的智慧足以让人倾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608/79435.html

“姚崇首次为相就除掉奸臣,重振朝纲创立业绩” 的相关文章

秦始皇穿的龙袍是黑色的 后世皇帝为何没有人敢穿

秦始皇穿的龙袍是黑色的 后世皇帝为何没有人敢穿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秦始皇穿的黑色龙袍,为什么后世皇帝不沿用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提起秦始皇嬴政,身上的话题总是讲不尽!他扫灭六国建立第一个大一统朝代,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筑长城,有人说他是暴君,有人说他是千古一帝,是非功过自留待后世评说!秦始皇剧照相信大家看过的影...

霍峻:东汉末年刘备麾下名将,被刘备任命为梓潼太守

霍峻:东汉末年刘备麾下名将,被刘备任命为梓潼太守

霍峻(178年—217年),字仲邈,南郡枝江人,东汉末年刘备麾下名将。其兄霍笃曾在故乡聚部众数百人。后霍笃逝世,刘表以霍峻继承其部曲。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208年(建安十三年),刘表病逝,霍峻便率部曲归降刘备,并被任为中郎将。后随刘备入蜀,刘备从葭萌还袭刘璋,留霍峻守...

蜀汉灭亡后刘禅作为亡国之君 司马昭为什么还要优待他

蜀汉灭亡后刘禅作为亡国之君 司马昭为什么还要优待他

还不知道:蜀汉灭亡之后,为什么司马昭要优待刘禅?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蜀汉灭亡后,司马昭之所以优待刘禅,不杀他,也是从当时的形势考虑的,也是有一定原因的。刘禅主动开城投降。当邓艾从七百里阴平崎岖小道,偷偷深入蜀汉后方,其三万之军,也不过两万来人,再经绵竹之战,曹军...

潘濬: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刚正不阿,一心为国

潘濬: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刚正不阿,一心为国

潘濬(一作潘浚)(?-239年),字承明,武陵郡汉寿县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蜀汉大司马蒋琬的表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潘濬为人聪察,对问有机理,拜大儒宋忠为师,得到“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赏识。不到三十,即被荆州牧刘表任命为江夏从事,因按杀贪污的沙羡长而闻名。建安十六年...

有哪些与王旦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王旦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王旦(957年-1017年10月2日),字子明。大名府莘县人,北宋初年名臣,兵部侍郎王祜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王旦登进士第,以著作郎预编《文苑英华》,累官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澶渊之战时,权任东京留守事。景德三年(1006年)拜相,并监...

楚汉之争转折点是因为韩信吗 此诸侯才是关键

楚汉之争转折点是因为韩信吗 此诸侯才是关键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和项羽的楚汉之争,双方实力转折关键不是韩信,而是这位诸侯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导语:论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秦始皇虽然费尽心机灭掉六国,一统天下但这份统一并没有持续太久。到了秦二世时期,由于秦朝实施暴政。导致天下各地起兵反秦蜂拥而起。其中...

武则天连亲生儿子都下手 为什么武则天很疼爱李隆基

武则天连亲生儿子都下手 为什么武则天很疼爱李隆基

对武则天残害亲儿子,为什么独爱李隆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众所周知,武则天篡唐为周后,特别警惕唐室诸王谋反,只要发现不满,即行抄斩,毫不留情。她上台后,仅唐宗室贵戚就杀了数百人,甚至连太子李贤和两个皇孙都未能幸免。但是,对于李隆基,武则天这个祖母却特别喜爱,甚至夸...

乾隆和嘉庆时期爆发白莲教起义 该起义是怎么出现的

乾隆和嘉庆时期爆发白莲教起义 该起义是怎么出现的

对波及乾隆和嘉庆两朝的白莲教大起义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1795年,也就是乾隆六十年,自诩为“十全老人”的乾隆禅位给了皇十五子颙琰,改元嘉庆,自己做起了太上皇。乾隆当时虽然是太上皇。但依旧掌控着实权。但在转年,白莲教在四川、陕西、湖北三省交界之地...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