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历史上的黄巢是个怎么样的人?作诗都带着杀气!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08-23)180

历史上的黄巢是个怎么样的人?作诗都带着杀气!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黄巢成年后曾几次应试进士科,但却皆名落孙山,于是,他满怀愤恨地写了一首《不第后赋菊》后,便离开了长安城,之后,继承祖业成为盐帮一员。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原来,张艺谋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出自黄巢这个“反贼”啊,从这首诗中,我们也能看到黄巢的“杀气”。

历史上的黄巢是个怎么样的人?作诗都带着杀气!

其实,我最佩服的还真不是这一首诗,而是他的《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这首诗中,“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才是真有气势,本来,这菊花就是九月重阳前后才开的,可是,黄巢偏偏要向天理和自然挑战,“今后我要是当了主宰春天之神,非要把这一现象改过来”,命令菊花同桃花一样在春天开放,看看,这得有多狂妄。

历史上的黄巢是个怎么样的人?作诗都带着杀气!

那么,历史记载的黄巢,到底有多“暴”,这里,我们不妨再研究一下。

翻开《旧唐书·黄巢传》,有一段话“贼怒坊市百姓引王师,乃下令洗城。。。 。。。流血成渠。”黄巢,公元881年,攻入长安,建立大齐政权。旧唐书中这段记载,是指其在公元882年再度进入长安,由于,不满百姓“背弃”他,进而,下令屠屠城,长安城内的男子几乎“殆尽”了。

这个事件,以及结合他之前的“杀人”经历,也让后人将他评为了“杀人魔王”。

他贩卖私盐出身,后来,响应王仙芝的农民起义,二人分道扬镳后,独立作战,王仙芝兵败身亡后,他成了统领,征战南北。他率部来到广州后,有资料称,广州城内一片烧杀抢掠,就连各国在当地的教会,也被波及。有人推测,当时死亡的人数,不下于12万人。

公元881年,长安城陷,黄巢进城时,当地的百姓“夹道相迎”。他忙着建立自己的政权,很快军中的粮食告罄。四处调拨粮食受阻后,他不得不让自己的军队——吃人。而目标就是长安城附近的老百姓。第二年,唐朝将领王处存率兵攻城,黄巢弃城出走。

当然,没有粮食应该也是主要的原因。

知道黄巢已经离去,城中的老百姓都非常高兴。但是,王处存太大意轻敌,认为其不可能再折回,哪知,当天夜里,黄巢杀了个回马枪,再度占领长安。此时,他所做的之一件事,就是要惩处那些背叛他的老百姓。据史料记载,这一次的屠杀中,人数超过了8万。

更让人发指的是,围攻陈州时,他下令,制造无数“巨碓”,类似于现在的肉类加工厂。无论男女,不分老幼,都被放入“巨舂”之中,瞬间成“肉糜”。河南等数十州的乡民,都成了黄巢军队的口中食,当地鲜有人幸免。这个数据也有人统计,不下于30万。

当然,他最后的下场,也是身首异处,被自己的外甥林言所杀。所以,民间就有了一句俗语“黄巢杀人800万,在劫难逃。”

也就是说,从其起义到灭亡的七年时间中,800万人死于其手。当然,这个数据只是一个粗略估计,至于“在劫难逃”的出处,是指法号在杰的和尚,在洛阳城外救过他一命,还算出此人会屠杀众生,包括他自己。当然,民间故事,自有它的成因背景。

历史上由于战争,而遭受屠城的事件,并不在少数,但是,黄巢对长安城的“洗劫”,为何却是让人如此耿耿难以忘怀?还有就是,这些数据是否真的经得起推敲?

也许,当时普通人的一些看法更有说服力。唐代诗人韦庄在《秦妇吟》中,如是描述:“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起义军进城后,开始的目标只是一些“大官”,如:宰相崔沆。至于后来吃人,应是缺粮,军纪败坏。

围兵陈州,吃人无数一事,对比史料,可能会有新的发现。《旧五代史赵犨传》记载“储蓄山峙”,《新唐书赵犨传》记载“储粮为持久计”。赵犨,当时的唐军陈州守将。当时的黄巢,因缺粮弃长安,在后面的军事作战中,应该非常重视军队的补给问题。

当时,围城300日,部队人数数10万,单靠“吃人”,哪能维系这么长的时间。更何况,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30万的数据,是不太可能成立的。

那么,为什么会让他背这个锅?其实,这主要还是立场的问题。

有人就说,他杀尽长安3万儒士,造成了中国文化的断代,比秦始皇“坑儒”更甚。还说,他因为自己屡次落第,故而心怀不满。事实上呢?《新唐书》记载:“巢入闽,俘民绐称儒者,皆释。”还说了一个故事,军队经过崇文馆校书郎黄璞家时,他下令,此人为儒者,“灭炬弗焚”。可见,他对儒士,是极其尊重的。从这里也可看出,他对于治国还是有自己的理念的。

分析、评价一个历史人物,首先要持有客观、公正眼光,方可做到不被外界的“噪音”所干扰。农民起义,为历代朝廷所“忌讳”,故而,一些史料记载中,言辞出现偏颇,也算情理之中。拨开这些迷雾,去探究“真相”,也就更需要我们,不但有发现的眼光,更要有思辨的大脑,不可一味盲从,更不可自以为是。

历史,讲究的是考据,即使被文字“篡改”,真相的痕迹却是难以抹去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08/80063.html

“历史上的黄巢是个怎么样的人?作诗都带着杀气!” 的相关文章

明宣宗朱瞻基在历史上都有哪些爱好?

明宣宗朱瞻基在历史上都有哪些爱好?

明宣宗朱瞻基,明朝第五位皇帝,年号宣德。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聊斋志异》中说:“宣德(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显然,朱瞻基爱促织是出了名的。除了这个爱好,朱瞻基还有鲜为人知的、更高雅的兴趣—文艺。朱瞻基出生后,明成祖朱棣觉得这个孙子长得非常像自己...

都说清承明制 清朝皇帝为何不像明朝皇帝一样个性十足

都说清承明制 清朝皇帝为何不像明朝皇帝一样个性十足

还不知道:清承明制,为何明朝皇帝多是个性十足,清朝皇帝多是自律?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清是我封建王朝史上的最后两个王朝,是封建王朝中央集权及君主专制的集大成者。明朝,由明太祖朱元璋所建立,后因宦官当道朝臣腐败而轰然倒塌,自之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朝,清入关后几乎全程...

有哪些与崔林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崔林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崔林(?-244年),字德儒,清河郡东武城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中尉崔琰从弟。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出身清河崔氏。在曹操平定冀州时被授为坞县县长,迁冀州别驾、丞相掾属。曹操成为魏王后,担任魏国御史中丞。魏文帝即位后,历任尚书、幽州刺史、河间太守、鸿胪卿。...

赵云跟随刘备那么多年 刘备为何不重用赵云

赵云跟随刘备那么多年 刘备为何不重用赵云

还不知道:赵云跟随刘备多年,忠肝义胆,刘备为何不重用他?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我国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兄弟刘备,张飞与关羽的兄弟情谊让人争相模仿,“三顾茅庐”里刘备与诸葛亮的主从情谊让人津津乐道,但无数人也曾对刘备的一员猛将——赵云赵子龙...

黄巢最后为什么会输?是那些原因导致的?

黄巢最后为什么会输?是那些原因导致的?

在历代农民起义领袖中,黄巢是个不一样的存在。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提起黄巢,你也许知道,也许不知道,但要说起一首诗,你肯定知道: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没错,这首《不第后赋菊》就是黄巢写的。黄巢(820年~88...

诸葛亮死后口含七粒米 诸葛亮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诸葛亮死后口含七粒米 诸葛亮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三国诸葛亮死的时候,为何口含七粒米?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我们谈起三国时期,一定会被那段时期所发生的事迹所惊艳。事实也的确如此,在那段时期里一些经典人物用他们自己的行动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传奇故事,也让那个乱世增添了靓丽的一笔。而我们谈起三国里的人物时,大...

历史上赵禹的品性如何?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上赵禹的品性如何?最后是什么结局?

一意孤行自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的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某件事,是个贬义词。赵禹,西汉司法官。斄县人。早年间赵禹有些才华,以佐史的身份出任京都官府吏员,之后成为周亚夫的属官,不久之后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相继担任了御史、太中大夫等职。在那之后他与...

楚汉之争双方实力转折关键是韩信吗 这位诸侯才是真正的人

楚汉之争双方实力转折关键是韩信吗 这位诸侯才是真正的人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和项羽的楚汉之争,双方实力转折关键不是韩信,而是这位诸侯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导语:论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秦始皇虽然费尽心机灭掉六国,一统天下但这份统一并没有持续太久。到了秦二世时期,由于秦朝实施暴政。导致天下各地起兵反秦蜂拥而起。其中...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