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作为顾命大臣的肃顺为何被历史尘封?肃顺之死的真相是什么?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08-30)311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肃顺之死的真相,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满清是封建社会的终结,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封建王朝,所以,人们对于满清的了解往往也会比其他朝代更加广泛和深入,尤其是饱含屈辱色彩的后满清时代,更是无数华夏儿女心中挥之不去的痛。

当然,后满清时代虽然让人痛惜,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否认它所留下的成就。在“内忧外患”中,一群能臣干吏脱颖而出,力求托起大清渺茫的希望。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走上历史舞台,写下属于自己的一页。但是,还有一个人,虽然曾经和他们一样赤胆忠心、鞠躬尽瘁,但是,却由于太多原因,被掩埋在历史的“储藏室”里,为尘埃所蒙蔽,他就是肃顺

1861年8月,咸丰皇帝去世。临终前为儿子同治皇帝留下了以肃顺为首的八位顾命大臣,同时,也留下了可以制约顾命大臣的两方大印,分别由慈禧和慈安掌控。看似万无一失的安排,却将朝堂中的党争彻底激化。11月,觊觎权力的慈禧和不甘心受到冷落恭亲王奕联合发动了“辛酉政变”,将顾命大臣一举击败。其中,载垣、端华被赐死,肃顺被“斩立决”,其余要么流放、要么革职,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压。

在封建社会的派系争斗中,“成王败寇”已是规律,本来无可非议,但给肃顺定的主要罪名却迷雾重重——叛逆罪!到最后也不知道他到底判了谁、逆了谁?除此之外,还有自由进出内廷、目无法纪、专横篡权、抗违不进、有旨不尊等等等等,罪名有十余条之多。当肃顺被押赴刑场时,路边百姓还纷纷向肃顺投掷菜叶、势头、泥土等物,让本就毫无还手之力的肃顺更加凌乱不堪。行刑时,肃顺坚决不跪,刽子手用铁锤敲碎其两胫骨才使他跪下受刑。这位咸丰时期最有手段、也最有可能挽回大清颓势的朝臣就这样被命运所扼杀,他的过往也被那个当权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叶赫那拉氏完全掩盖,甚至于他的名字都逐渐被人遗忘,忘了曾经有那么一个舵手,将满清这艘千疮百孔的战舰驶向了正常轨道

我没有资格为任何一个历史人物“洗白”,但我觉得有必要让人们了解那段尘封的岁月和被尘封的肃顺。

这个标题中有两个意思,之一:肃顺究竟是奸臣还是忠臣?第二:肃顺为什么被尘封?其实这两个问题可以归咎在一起,只要明白肃顺推行了哪些条令、这些条令又得罪了哪些人就可以。

肃顺不但是满人,还是正宗的爱新觉罗氏、镶蓝旗人。他早年并不得志,只是一个小人物,但是却耳染目睹了八旗子弟的腐朽和没落,也对朝廷时局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见解和看法。后来,太平天国的声势不断扩大,为了应对“朝中无人”的尴尬局面,肃顺才在载垣、端华的举荐下,逐步得到咸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当肃顺掌权后,立即开始推行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施政策略:

一:重汉抑满

“重汉抑满”包括两个方面,即“重汉”、“抑满”

重汉

自皇太极建立大清之后,就意识到 *** 官员在满清统治中的重要性,在六部的设立中,还专门为 *** 官员保留了位置。然而,再华丽的语言和口号也难掩满、汉官员在地位上的悬差和《大清会典》中“各部院衙门堂司,悉令满洲掌印”的事实。满人始终是主导, *** 只是“辅助性”的存在,根本不可能掌握实权。在经过嘉庆、道光两位平庸皇帝之后,到了咸丰朝,满洲官员的腐朽已经达到顶峰,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朝廷所依赖的八旗军、绿营军在太平军面前根本不堪一击。这种没落已经成为制约国家发展的“毒瘤”,“重满抑汉”的思想已经到了不得不改变的时候。

作为顾命大臣的肃顺为何被历史尘封?肃顺之死的真相是什么?

肃顺,无疑是最早看清这一点的人

据《满清野史续编》记载,肃顺对待各部院满人官员十分苛刻,但对 *** 官员却谦恭有加,而且他还喜欢招揽汉族人才,陈孚恩、黄宗源等人都是在他的举荐下步入仕途,或成封疆大吏,或为朝廷重臣;就连对 *** 存有忌惮心理的咸丰皇帝,在肃顺的影响下,也提拔了一大批 *** 官员,像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郭嵩焘等人,这些人都成为后满清时代的政坛精英。尤其是曾国藩,有名无实了7年之久,后来还是在肃顺的极力保举下,才开始拥有实权,也开始扭转“湘军”的溃局;而肃顺为了保下左宗棠,更是不遗余力地周旋在皇帝和满洲贵族之间,才从“刀口”下救了左宗棠一命!

看看肃顺提拔的这些人,谁能不服他的眼光?

抑满

满、汉犹如天平的两端,始终都是此起彼伏的状态,肃顺“重汉”的同时,必然会侵犯到满洲贵族阶级的利益

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后金(大清)之所以能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八旗军亦兵亦民的政治策略,战可上马,修可耕种。可后来,随着天下的平定,八旗子弟开始堕落,旗人完全成为依赖皇帝恩赐的一个群体,而朝廷根据自己所谓的“祖训”,也将八旗人的特权一再提高。生来就等于有了“铁饭碗”的八旗人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安逸——腐化——沉沦!别说耕种,就是骑马射箭都被荒废,整日出入风月场所和茶馆戏苑,遛鸟的兴致比什么都大。久而久之,不劳而获、养尊处优的恶习就泛滥成风

作为顾命大臣的肃顺为何被历史尘封?肃顺之死的真相是什么?

肃顺为了改变这个现状,逐渐减少了对旗人的优待、降低了旗人的俸禄,后来甚至向咸丰皇帝提出“让旗人自谋生路”的建议,为的都是提振旗人当年的进取之心、奋斗之心,可惜这个提议没有得到咸丰的鼎力支持,被迫废止。

肃顺“重汉抑满”的策略在当时有很强的前瞻性,对 *** 的扶持顶住了太平天国带来的压力,但是对满人的压制却没能得到贯彻实施。这样一来,最后一个挽救八旗军的决策就这样被错过。非但如此,肃顺对满人的态度也激起了统治阶级中保守派的强烈敌视,这都为日后肃顺的落幕埋下隐患

二:整顿官场

肃顺在整顿官场上的作风从三件案子就能看出:

其一:科场受贿案

清朝走到咸丰时期,科场腐败已经深入骨髓,各个环节都成为受贿、索贿的集中点,一些史书中甚至公然称其“大庭广众、不以为讳”,这样一来,造成的结果就是,很多有真才实学的平民子弟遗恨考场,而那些不务正业的浮夸子弟却高榜提名,这严重影响了朝廷对人才的选拔。但是,所有官员对此都是睁只眼闭只眼、得过且过,致使科考在士子们心中已经失去了“公正”的含义

作为顾命大臣的肃顺为何被历史尘封?肃顺之死的真相是什么?

肃顺掌权时,发生了天下震惊的“戊午科场案”,这样的事放在任何一个前任手里,那都不算事,但是肃顺是打着扭转科场腐败的决心来的,所以,这件事就成为一个典型,查来查去,竟然牵扯了当时的大学士柏葰。按照惯例,一品大学士即使有罪,到最后也会被皇帝赦免,可是,在肃顺的坚持下,咸丰最终判了柏葰“斩立决”,这出乎所有人的意外,也只能怪柏葰撞在了肃顺的“刀锋”上

“戊午科场案”发生后,整个科场立马焕然一新,各种弊端也得到有效遏制,但是,在“辛酉政变”之后,科场风气再度败坏,直至取消科举

其二:户部宝钞案

当时一些官员和不法商贩利用朝廷进行币制改革之机,徇私舞弊、中饱私囊,引起百姓的强烈不满

咸丰八年,咸丰皇帝命令载垣、端华、僧格林沁等人进行调查,“户部宝钞案”就此浮出水面。怒不可遏的咸丰迅速调肃顺为户部尚书进行全面查处,最终导致4名官员被斩、1人斩监侯、3人流放,查抄的商家和官员达到近20家之多。《清朝档案史料丛遍》中甚至声称:“南北两监、囚满为患”!严苛程度可见一斑

“户部宝钞案”的发生,不但震慑了所有官员,也维护了日渐低下的朝廷威信

其三:耆英案

耆英在当时绝对属于“权臣行列”:三朝元老不说,还先后担任过礼部、工部、户部、吏部尚书之职,之一次 *** 战争的签约大臣就是他。由于得到道光帝的赏识,他还被擢升为大学士兼镶白旗满洲统领

咸丰八年,第二次 *** 战争爆发,耆英再度被任命为签约大臣前往广州和英法商讨条约事宜,但是,由于英法使臣对耆英存在抵触和漠视,耆英一怒之下就离开广州、回到京城。当时耆英可是“钦差大臣”的身份,要知道,没有得到皇帝允许就擅自回京,这和战时将领弃城而逃是一个罪名,那就死罪。

咸丰多少有点为他开脱的意思,就命令众大臣进行讨论。以恭亲王奕为首的保守派主张将其定为“斩监侯”,只要暂时保下他,风头一过,再寻机为他脱罪。可是肃顺却力排众议,坚持将耆英正法,他说:

国法何申?官邪何儆?况今尚有办理夷务之臣,若皆仿效,成何体统?

(《筹办夷务始末》)

在肃顺的坚持下,咸丰帝最终将耆英赐死。对耆英的惩处重吗?按律例不算重,但是在当时确实重,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自从 *** 战争之后,临阵脱逃的官员不在少数,但是,通过各种“运作”,最终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从轻发落,这也是为什么咸丰明知耆英是死罪,还让大臣商议的缘由。可惜,又是遇到了“倔强”的肃顺

三:对外强硬

自从之一次 *** 战争之后,朝廷官员好像已经被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给彻底震慑,而列强也看出这个端倪,故而动辄以武力为要挟,整个朝堂上,“议和”的声音总能压制“请战”

肃顺掌权后,一改往日懦弱作风,对西方列强的过分要求,都予以坚决 *** 。尤其在和俄国的周旋中,肃顺一度当着俄国公使的面,将俄国给他看的《瑷珲条约》文本直接扔到了一旁。肃顺掌权时期,西方列强贪婪的要求基本上没有得逞过,这让西方社会共同认为,肃顺是他们进一步扩大在华利益的更大障碍!

尾话

“户部宝钞案”和“云南军费案”的背后都有恭亲王奕的影子,而肃顺又曾力劝咸丰赐死慈禧,奕和慈禧能善罢甘休吗?咸丰临终前,将奕排除在顾命八大臣之列更点燃了奕的怒火,我们可以推断,不管有没有慈禧的出现,由奕主导的政变都很难避免,慈禧只是加速了这个过程而已;西方列强为了自己的利益考虑,也毫不犹豫地站在了奕的背后,连那个很少表明政治立场的僧格林沁,也由于肃顺过于帮扶 *** 而站在了奕的一边

从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看出,肃顺为了改变咸丰皇帝面临的各种困境,几乎得罪了所有人,尤其是对八旗的整治和西方列强的强硬态度,将自己已经置于万劫不复之地,他所依仗的只有咸丰,而他所做的一切也是为了咸丰。可以说,肃顺完全是凭着一己之力,力图改变积弊已久的朝廷上下。有私心吗?有,因为在党争的漩涡中,只有“立足”之后才能谈“改革”,如果我们吹毛求疵的话,他并非一个完人,但是,纵观乾隆之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朝,肃顺可能是唯一一个对局势看得清、辨得明、又敢于做出应对的人,如果咸丰帝没有突然离世的话,肃顺完全有可能改变满清的历史走向

作为顾命大臣的肃顺为何被历史尘封?肃顺之死的真相是什么?

肃顺死后,大清进入名符其实的“慈禧时代”,慈禧对肃顺的嫉恨根本不会让历史写下他哪怕一丁点的成就,就这样,“肃顺”这个名字被尘封在了历史的光影中,一同被掩盖的还有他为大清所做的一切

每次回首这段历史的时候,心中总是五味杂陈,觉得这个曾经试图力挽狂澜的男人,应该被后人所了解,也应该得到属于他的尊重和敬畏。只是,不知道当列强的铁蹄踏入北京、战火烧遍神州的时候,当年向肃顺投掷杂物的那些人可曾有过一丝悔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608/81404.html

“作为顾命大臣的肃顺为何被历史尘封?肃顺之死的真相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法雄:东汉时期大臣,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法雄:东汉时期大臣,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法雄(?一117年),字文强,右扶风郿县人,东汉时期大臣,齐襄王田法章之后。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仕本郡功曹,除平氏县长,迁宛陵县令。永初年间,征为青州刺史,联合王宗并力击破张伯路等。录囚徒,察颜色,多得真伪。官吏不奉法者,皆解印绶而去。迁南郡太守,断狱省少,...

奇氏是什么人?她逼迫元顺帝禅位的原因是什么?

奇氏是什么人?她逼迫元顺帝禅位的原因是什么?

奇皇后,一个注定成为皇帝的女人,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我们知道,古代每个嫔妃都让皇帝在位上。因为只有皇帝在位上,她们才有好日子过,生活才有保障。但是古代有个嫔妃,非常奇怪,她竟然数次试图逼迫皇帝退位。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个嫔妃叫奇氏,出身于高丽贵族。她的父亲奇...

秦琼和尉迟恭二人被称为门神,是因为什么?

秦琼和尉迟恭二人被称为门神,是因为什么?

秦琼、尉迟恭两位武将是民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门神,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歌谣:门神门神骑红马,贴在门上守住家。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忙逃跑。马上就到春节了,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粘窗花,还有很多人家会在自家两扇大门上贴上“门神”。而大家早已对“门神”熟悉不已,不过,你可曾想过,“门...

康熙为什么会传位给雍正 雍正的皇位是夺来的吗

康熙为什么会传位给雍正 雍正的皇位是夺来的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康熙皇帝为什么把皇位传给四阿哥胤禛?还是四阿哥自己夺来的皇帝,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我们从康熙皇帝的角度来看,传位给老四胤禛的话,就会发现康熙传位给老四是完全正确的,完全延续康熙本人的执政思路。先从康熙初年讲起,康熙朝最大的政治事件是康熙除鳌拜,那么康熙除掉鳌拜这件...

薛综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薛综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薛综(176~243年),字敬文,沛郡竹邑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大儒、名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少时避乱交州,师从南安太守刘熙。跟随士燮归附孙权,出任五官中郎将,出任合浦交阯二郡太守。从征九真郡,授谒者仆射、半州长史、贼曹尚书、尚书仆射、选曹尚书、太子少傅,兼任选部职责。赤...

司马颖是什么出身?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司马颖是什么出身?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司马颖西晋宗室大臣,晋武帝司马炎第十六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永安元年(304年),成都王司马颖部将石超在荡阴之战以少胜多,大败晋军,俘获晋惠帝北归邺城。自此司马颖牢牢控制西晋朝廷,但不到一年,司马颖就兵败逃往洛阳,被堂叔司马颙抓获。那司马颖为何会迅速走向败亡呢,一,...

萧何为什么不能给韩信一条生路,救他一命?

萧何为什么不能给韩信一条生路,救他一命?

众所周知韩信是汉朝的开国功臣,熟读兵法,计策超群,他“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那么既然萧何前期帮了他,后面为什么不能给韩信一条生路,救他一命?韩信本身就有将帅之能,又颇有魄力和野心,在刘邦麾下很快就得到重用,被拜为刘邦的大将军,在当时的楚汉作战,刘邦多采纳韩信建议,且都获得成功,可以说,楚汉战争就是韩...

刘邦死后吕雉对后宫女人下手 吕后为什么善待薄姬

刘邦死后吕雉对后宫女人下手 吕后为什么善待薄姬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死后,吕雉报复后宫,为何偏偏厚待薄姬?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聪明的人在一些事情上看似不懂,实际上已经做好相关部署,为的就是完成最终目标。薄姬是个聪明的女人,深知自己作为妾很难斗得过正妻吕雉,因而表面上不和吕雉对抗,实际上步步为营,而且手段都很高...

评论列表

陈霞
陈霞
3小时前

作为顾命大臣的肃顺,他忠诚、果断且富有远见,面对满清的困境和危机四伏的政治环境时展现出了坚定的决心和无畏的勇气。重汉抑旗的策略彰显了他的智慧和眼光;整顿官场、对外强硬,更是体现了他的魄力和胆识!然而命运多舛的他终究未能改变历史的走向,成王败寇、党派之争让他背负了太多的罪名与误解而淹没在尘封的历史中令人扼腕叹息。#历史真相揭秘#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