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关羽败走麦城是高估了自己?关羽没想到的竟然是这件事!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09-03)230

关羽本有机会撤退为何败走麦城?

刘备进位汉中王以后,下令让身在荆州的关羽出兵北上。当时刘备在汉中之战击败曹操,便想乘胜追击,关羽一开始的确气势如虹,屡战屡胜,但他万万没想到孙权在背后向他捅了一刀。不过关羽是前方将领,他没想到为何刘备、诸葛亮等人也都没想到呢?实际上这是刘备自己犯下的失误,关羽也稍微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他本有机会撤出,但最终却被困麦城,好不容易拿下的荆州就这样失守了。

关羽败走麦城是高估了自己?关羽没想到的竟然是这件事!

关羽是三国历史上话题最热门的人物之一,在三国的历史中,关羽的故事精彩纷呈,产生了很多典故或成语故事,比如有: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水淹七军、刮骨疗毒、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等等。

关羽最后一个故事——大意失荆州,也是很多喜爱关羽的读者最惋惜的一个故事,总为这位“武圣”叹息,辉煌一生的他,却没想到是这么一个结局。

对于关羽在荆州败亡,最终落了个身首异处,也让很多读者对此进行了很多探索,英勇一世的关羽为何会在刚刚“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之后,就迅速败亡了?

于是,后代的历史学者、三国爱好者们纷纷开始了各种各样的猜测,一般主流的看法是:关羽自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出兵后,开始一直顺风顺水,但是到十一月后,战场形势急转直下,曹操方面突然反攻,而东吴的孙权又在背后突袭,两个突然,不仅令前线的关羽猝不及防,也令大后方的刘备来不及援手,最终导致关羽败亡。

刘备来不及派救兵也可算是原因之一,但这并非是解答关羽败亡的主因。

襄樊战役,曹操几乎是全国动员,将所有能调动的主力尽数派往前线;孙权偷袭荆州,也是拼尽了全力。而关羽却是始终率领荆州的兵马孤军抗敌,可谓是以一军之力对抗“全国之力”。

其实,关羽军队从十月开始就已经显出颓势,他率军猛攻樊城三个月,却久攻不下,后面随着曹军的援兵陆续赶到前线,关羽水淹七军后的兵力优势已经荡然无存。

我们可以大致估算一下,关羽的荆州军总兵力大致在四万左右,他能带到前线的至多是三万左右,仅靠这些兵力,对付曹仁、于禁所部,或许还占优势,但随着曹军源源不断的集结南下,关羽纵有再大的本领,恐怕也是难以对抗了。

关羽打了三个月的北伐,却一直没见刘备派兵来援,这种种迹象表明,关羽发动襄樊战役的目标只是襄阳、樊城,范围仅限于此,而不是准备率军长驱直入攻取洛阳等地。

关羽之前“水淹七军”,一时威震华夏,他在战场上取得的辉煌也大大出乎了刘备方面的预料,大概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不论是远在蜀中的刘备,还是江陵的关羽,他们都认为以关羽现有的兵力对付曹仁绰绰有余,所以,刘备一直没有派兵增援。

谁能想到,战争一打起来,不是以个人的想法而能左右的,曹仁在前线的固守,曹操不断派兵驰援襄樊战场,让关羽越打越吃力。

关羽这才派人联络上庸的刘封、孟达,请他们派兵增援。但是,这只是关羽自己的临时起意,而并非蜀国的君主刘备的旨意,刘封、孟达当时并不统属于关羽,又未接到刘备的命令,拒绝出兵,也很正常。

即使如此,关羽在前线对抗曹军也还不至于迅速溃败,而导致关羽溃败如此迅速,主因自然是蜀汉的盟军、东吴孙权突然的不宣而战,直接从背后端了关羽的老窝——荆州。

其实,关羽的死,他自己也是难咎其责的,他错就错在没看清大势:荆州在当时一直是一个未被点燃火药桶。

并且,关羽也高估了自己的实力和能力,主动挑起这场战争,最终把自己也搭了进去,并间接地导致了刘备的国力大损。

荆州有多重要?对刘备一方来说,占据荆州,才能保巫山之险;而盘踞东南的孙权若占据荆州,才能“全据长江”;曹操一方也希望能得到荆州,才能确保襄阳,进而保证中原的安全。

关羽主动出击襄樊,是曹操当时重点设防的战略要地。对曹、刘、孙三家来说,荆州、襄阳是最敏感的地带,牵一发而动全身。

关羽败走麦城是高估了自己?关羽没想到的竟然是这件事!

襄阳,是曹操的必守之地,江陵,又是孙权的必争之地。三国争霸的历史,在荆州,这种态势又体现的最为鲜明,任何一方的行动,都必然会引发另外两方的激烈反应。

关羽据守着令孙权朝思暮想的江陵,又去主动攻击曹操必保的襄阳,必然会招致这两家的联合反扑。说关羽自己主动点燃了一个巨大的火药桶,毫不为过!

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在荆州附近属于三足鼎立,也可看做是三国鼎立的一个缩影,以关羽所部的兵力,自守有余,主动采取进攻一方则略显单薄,他以数万兵力欲想挺进中原,若无西线的蜀军配合北伐,难有胜算。

同时,令关羽万万没想到的是,友军竟然会化友为敌,所以说,从关羽出师北伐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悲剧的结局。

实际上,刘备对关羽的丢失荆州,也是耿耿于怀的,以至于在关羽被杀后,刘备对这位二弟的去世并未表现出过分悲痛,而且,已经称帝的刘备居然没有给关羽一个谥号!

要知道,当初副军师庞统死时,刘备不仅痛哭流涕,还很快就给了庞统一个谥号——靖侯。法正去世后,刘备也是悲痛万分,提起法正就流泪,而且也给了一个谥号——翼侯。

刘备唯独对关羽,却始终没有给一个谥号。直到蜀汉政权灭亡前夕,后主刘禅才给他的二叔追封了一个谥号,而此时已经距离关羽阵亡过去了四十年。

而且,这个谥号,还不是一个什么好谥号——壮缪侯,明显带有贬义的一个谥号,刘禅作为一个晚辈,却给关羽一个带有批评的谥号,这明显是代表了蜀汉官方的态度。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09/81969.html

“关羽败走麦城是高估了自己?关羽没想到的竟然是这件事!” 的相关文章

孙尚香抱走刘禅时面对赵云十分嚣张 为什么看到张飞就怂了

孙尚香抱走刘禅时面对赵云十分嚣张 为什么看到张飞就怂了

孙尚香要抱走阿斗时,为何面对赵云很跋扈,看到张飞后却怂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孙权和刘备出现矛盾后,嫁给刘备的孙权的妹妹,就选择离开刘备回到江东,但是孙尚香在离开时,为了将来有个威胁刘备的筹码,她准备将刘备的儿子刘禅,也带到江东去。为了避免让...

朱标生前朱棣都没有夺位的心思 朱标死后朱棣为何就有那野心

朱标生前朱棣都没有夺位的心思 朱标死后朱棣为何就有那野心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朱棣为何在朱标去世后才开始争夺皇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皇位之争向来激烈,历朝历代的皇位争夺都免不了流血牺牲,为了皇权,即便是面对自己的亲兄弟,也会以兵刃相对,然而在明朝时,因为朱标在世,朱棣不敢争夺太子之位,也是在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没有争夺皇位的例子。朱标在世时,...

王审琦是什么人?从滴酒不沾到酒量惊人发生了什么?

王审琦是什么人?从滴酒不沾到酒量惊人发生了什么?

王审琦是赵匡胤的义社兄弟,陈桥兵变的内应之一,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王审琦虽是武将但滴酒不沾,为何在赵匡胤向天祈祷后他就变得酒量惊人呢一,投靠郭威王审琦早年投军,在后汉大将郭威手下效力,因为性格敦厚朴实,为人稳重有谋略,还骁勇善战,所以很得郭威信任。乾祐元年(948年),河中节度使...

历史上项羽的一生都做出了哪些贡献?

历史上项羽的一生都做出了哪些贡献?

项羽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心中的英雄人物,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时势造英雄。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伴随着朝代的岁月更迭,很多英雄人物陆续粉墨登场。秦朝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王朝,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占据非常特殊的地位。不过,由于秦始皇的残暴专治,秦...

三国演义中曹操有五大谋士 赤壁之战时曹操谋士在做什么

三国演义中曹操有五大谋士 赤壁之战时曹操谋士在做什么

对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时曹操的谋士都在哪里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演义中,曹操有五大谋士,分别为荀彧,荀攸,郭嘉,贾诩,程昱。他们在前期算无遗策,为曹操平定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在诸葛亮出山后,曹操南下之时,我们却没有看到曹操的谋士和周瑜,诸葛亮斗智斗勇的情节。而在...

有哪些与诸葛瑾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诸葛瑾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臣,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兄,太傅诸葛恪之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建安五年(200年),躲避中原战乱,进入江东。经弘咨推荐,效力于孙吴。胸怀宽广,温厚诚信,深受孙权信赖,称为“神交”,努力缓和蜀吴两国关系。建安二...

荀彧和曹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两人关系很好吗

荀彧和曹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两人关系很好吗

对三国时期的荀彧,跟曹操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相比认为,科学认识曹操和荀彧的关系,必是基于“荀彧从最初就认识到曹操是窃国篡汉之贼”的观点基础之上。否则,在摆脱此观点下,荀彧忠汉和荀彧助曹并不矛盾。人生在世,随着环境变化,世界观和目标信念都会产生...

云想衣裳花想容是何出处?为何会用来赞美杨贵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是何出处?为何会用来赞美杨贵妃?

杨贵妃四大美女”之一,唐朝时期后妃、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云想衣裳花想容”是李白为杨贵妃写的三首《清平乐》中,第一首的第一句。李白用这句话来形容杨贵妃,可以说体现了李白极高的智慧。为什么这么说呢?杨贵妃是唐玄宗的宠妃。写诗赞美女人不好写,写诗赞美皇帝的女人,那更是难上加...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