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守国门!崇祯为后世带来的影响不可小觑!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崇祯的一生和影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崇祯皇帝朱由检并不是个完美的皇帝,但在满清王朝黑暗统治二百多年里,以身殉国死于社稷的崇祯皇帝,早已在天下亿万大明遗民心目被神格化,激励了不知多少仁人志士的民心热情,奋不顾身地投身到反清兴汉事业。
崇祯皇帝是最后一个统治大一统王朝的华夏皇帝,毕竟他之后的南明诸帝已经只有残山剩水、半壁江山。
崇祯皇帝本非昏聩之主,他接过的是父兄留下的一副内忧外患的基业,他一生都在为风雨飘摇的江山殚精竭虑,少年白头……
崇祯皇帝在位期间,他勤政节俭,不耽声色,不贪欢娱,不喜锦衣华服,不用金银器皿,一日三餐,不见珍馐奇味。他的妻子周皇后以国母之尊,亲事蚕课,一件龙袍穿了十几年,缝补得无处下针。皇宫中所费,减无可减,缩无更缩。所有的皇室内帑,从不铺张浪费,一概尽充军饷。
怎奈何时运不济,人心不古,群臣异心,灾荒连年,满清觊觎,内乱频起,天灾人祸,接踵而至。
崇祯皇帝日以继夜忧心忡忡,只因黎民百姓身陷水火之困。他曾经六下“罪己诏”,愿将连绵不断的天灾人祸一力承担,诏书歉疚深重,感自肺腑。足见他一生所愿,只为天下百姓能够平安度日,安享太平。
终究是大明朝气数已尽,一众朝臣文恬武嬉,内无张良、陈平之谋,外无韩信、白起之将,这才令崇祯帝孤木难支,无力回天。
甲申年三月十九日,李闯大军叩关,烽火燎天,北京城满城萧瑟,一片狼藉。紫禁城内,多少宫女投缳的投缳,吞金的吞金,更有许多不甘受辱,便跳了承天门外的金水河……
『转眼宫廷便陆沈,洁身同葬御河深,只应皓月来相照,照出澄波一片心。内家避寇承明旨,玉殿金闺人尽亡,不似李唐委社稷,三千宫女拜黄王!』
崇祯皇帝原本可以迁都南下,保全身家性命。他之所以自愿殉国,是尽身为国君的责任,他知道自己是华夏帝王,神州大地处处都是自己埋骨之所。
此时大明王朝君临天下两百七十六年,历代君王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 不称贡,宁死不迁都,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才是华夏正统,煌煌天朝,又岂是时时打算着丢弃国都、逃回老家的满清鞑虏可比的?
遥想靖康之变时,宋朝多少后妃公主被掳劫北上,受尽侮辱不得解脱。崇祯皇帝有鉴于此,令妻妾自裁,斩杀爱女,并非无情,而是爱惜。
崇祯皇帝的遗书字字血泪,骂奸臣,怨天命,同时更充满自责,却对大明子民负疚极深,所以自去冠冕,以发覆面,只求闯军勿伤百姓一人。若非这些贼子无能误国,怎能让寇虏肆虐,帝后蒙尘?
纵然崇祯皇帝为君施政时,确有许多缺失和可议之处,论其本身才干,也算不上英明神武的明君圣主,无力挽回明末体制的种种弊端,然而他以身殉国时,尚能一心挂念百姓安危,以君王死社稷。因此这样的悲壮帝王,也激励了无数英雄志士拼尽一生之力誓要斩杀贼虏,兴复大明,重光日月,再整山河,为那些共赴国难的将士报仇雪恨。
月照关河弓声破,江山未改残垣收。百年国耻心犹在,不信中原日月亡!
因此,哪怕是满清王朝官方,为了收买 *** 百姓的民心,尚且要对崇祯皇帝的身后名礼敬有加,维护陵寝,时常洒扫,君臣祭祀,香烟不断。
清朝官方编修《明史》时,表面上也每多褒美夸赞,称颂崇祯皇帝「沈机独断,刈除奸逆」「不迩声色,忧劝惕励,殚心治理」「蒙难而不辱其身,为亡国之义烈矣」,并认为明朝灭亡实为「大势已倾,积习难挽,在廷则门户纠纷,疆埸则将骄卒惰,身罹祸变,岂非气数使然」,而崇祯皇帝「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宗社颠覆,徒以身殉,悲夫!」
甚至和明王朝不共戴天的农民义军首领李自成,同样布告天下「君非甚暗,孤立而炀灶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皇帝并非昏庸,而是身边大臣尽皆结党谋私,公忠体国者太少。)
大明亡了国,却没有亡了人心,一直都活在天下 *** 的心里。无数仁人志士宁死也不愿屈膝折节。从李来亨到李定国,几十万闯军献军的余部,无不改旗易帜,为大明浴血而战,至死方休。
在满清治下的二百多年里,从白莲教到天理教,从天地会到小刀会,从太平军到捻军, *** 民众此起彼伏的反抗接连不断,从无止息。二百年之惨痛犹存,十八省之奇耻待雪!
最终,也正是一群把崇祯皇帝的英灵奉为神祇的英雄志士,那些在多少人眼里盲目愚昧、片面无知的学生会党们,一次次如飞蛾扑火般的攻击,吓得那些尸位素餐的满清权贵们惶惶不可终日,才让那些位高权重的官僚精英也迫于情势,转变立场,站在了主体民族这边,
满清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袁世凯
终于:
龙椅推倒了,皇冠砸碎了,辫子革掉了,满清灭亡了!
辛亥革命时,许多地方的革命党人臂扎白巾冲锋陷阵,在大众百姓眼里,这正是在“为崇祯皇帝戴孝”。(鲁迅先生《阿q正传》)
生为皇帝,朱由检能力不足举措失当,难以挽救大明。
死为神祇,烈皇帝鼓舞万千英杰志士,重开华夏之天。
所以,作为华夏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的崇祯皇帝,具有极重要的历史地位与意义,原本就值得每个心念华夏的炎黄子孙去推金山、倒玉柱、肃穆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