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一心向汉,刘备又想复兴汉室!为何他帮的人是曹操?
荀彧一心向汉,刘备又想复兴汉室!为何他帮的人是曹操?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荀彧,字文若,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年少有名,南阳名士何颙见之惊叹:“此子有王佐之才!”汉元年,荀彧被举孝廉,任守宫令,但不满董卓的专横跋扈,弃官归乡,带领族人迁往。也曾辗转冀州,被袁绍奉为上宾,但他认为袁绍最终不能成大事,遂离袁奔曹,曹操大悦,称其为“吾之子房”。此后荀彧一直跟着曹操身边出谋划策,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为其所忌,调离中枢,后来曹操赠送了一个空着的食盒给了荀彧,荀彧明白曹操想告诉他要“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但为了不违背他自己的遗愿,最终服毒自尽。荀彧一心向汉,辅佐曹操的主要目的是想是匡扶汉室,刘备打的旗号也是汉献帝的“皇叔”,两人本应该是更佳的合作搭档,可为什么荀彧不投奔刘备?
首先得从荀彧的家世说起,荀彧出身颍川荀氏,荀子之后,祖父荀淑号为“神君”,以品行高洁著称,荀彧的父辈有兄弟八人,被称为“八龙”,甚至他的兄弟孩子都在曹魏集团颇有建树。魏晋时期,整个中原世家大族最有影响力的,要数颍川荀氏。在东汉末年门阀家族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里面,其实皇权的地位并不是特别的突出。与其说荀彧为了汉朝协助曹操,不如说在众多豪强中,旬氏一族认为曹操具有称霸天下的实力,所以荀家会帮助曹操。
荀彧曾被举孝廉,入汉朝为官,自然认为自己是汉臣,在扳倒董卓上出过一份力,弃袁投曹,是他认为曹操比袁绍更能兴复汉室,与他抱着同样想法的人不少,因此曹操的势力集团中也有不少忠汉的老臣,他们想借曹操之手“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有一个鲜明的例子便是:建安元年(196),汉献帝从长安返回洛阳,在要不要奉迎天子的问题上,曹操集团内部发生了争执,多数人不同意迎接献帝,毕竟就是个“拖油瓶”,但在荀彧的建议下,曹操将汉献帝接到自己的身边,这也符合了曹操早期“匡扶汉室”的志向。
但或许连荀彧也没有预料得到,随着魏国的扩张,曹操的势力集团分为了三部分:一部分是曹氏与夏侯氏为首的,坚持拥立曹操称帝,想要推翻汉室;第二部分是坚持兴复汉室,忠于汉朝大于曹操的汉室旧臣,荀彧就在其中,还有一部分眼看复汉无望,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只得明哲保身,既不支持也不反对的。曹操加封魏王已是大势所趋,然而这个时候荀彧竟敢站出来公然反对:“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惹怒了曹操,此时此刻,对汉室的忠心大于了家族的利益,锦上添花固然可喜,但荀彧却遵循本心,就算最后自尽或许有的也只是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无奈,绝无后悔。
和曹操相比,刘备打着皇叔的旗号起事,在平民百姓中也许具有号召力,但是矗立百年的门阀氏族对之嗤之以鼻,属于有空名而无实力,加之蜀汉偏安一隅,比不上处于中原的曹魏,并不被其看好。所以,即便刘备打着汉室正统的旗号,可终归正统的皇帝在曹操手里,荀彧也不得不为曹魏谋划。
“士为知己者死”,荀彧弃袁奔曹操,是因为与袁绍相比,曹操更能实现他“兴复汉室”的期望,虽然最后曹操违背了当初的志向,但如果荀彧因此又弃曹奔刘,和“三姓家奴”一般的吕布不是一样吗?不仅会被刘曹集团的人不齿,更可能被天下人唾弃,这样的一个骂名是谁都不想去背的。因此,他只能继续选择曹操作为自己价值目标的实现者,其表面上是忠于曹操,但内心却是为了“汉祚”,可谓是用心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