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中的刘禅到底有多厉害 他真的是付不起的阿斗吗
正史中的刘禅到底有多厉害,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我们很多人对刘备的儿子刘禅的影响并不是那么好,认为他就是个“扶不起的阿斗”,昏庸无能,只会贪图享乐,不思国政。后来蜀国被晋国灭掉之后,他还被司马昭封了个“安乐公”,极大的讽刺了刘禅的昏庸无能。有时候我们还会将刘禅的蠢笨归结为是刘备将他摔傻的。当然了,这些都是小说和一些野史上的说法,真实历史上的刘禅并不是这样一个昏庸无能的君主,反而还是个“仁敏”“爱德”的“明主”。
在《三国蜀后主刘禅新论》中写道,刘禅在位期间,能够任用贤能之才,偏安川蜀之地,保全了蜀汉的基业,也是卓有作为的君主。此外,在陈寿陈寿的《三国志》、裴松之的《三国志注》中对刘禅的描写则更多为积极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位被我们误会的帝王,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刘禅,字公嗣,涿郡涿县人,生于207年,刘备的长子,史称蜀后主。刘备在自立为汉中王时,便将其立为世子。公元221年,刘备称帝,他也被封为皇太子。章武三年四月,刘备征讨东吴失利,随即病死于白帝城。同年五月,十七岁的刘禅即位,史称“蜀后主”。刘禅自公元221年即位,一直到公元263年蜀汉灭亡,在为时间长达四十一年之久。晋泰始七年,病逝于洛阳,享年六十五岁。
我们知道,诸葛亮和刘备号称是鱼水关系,但是历朝历代地君臣之间都没有绝对的信任关系,刘备与诸葛亮也一样。刘备心里明白,诸葛亮的确是位济世安邦的人才,但是他也害怕诸葛亮窥觊蜀汉政权,于是便在临终前用言语进行试探,即“如犬子不成器,先生可取而代之”。同时,刘备也告诫刘禅要待诸葛亮如自己的父亲一样。
对于外人来说,刘备对诸葛亮已经是好到了极点,这样的君臣关系也是融洽得不得了。同时很多人都认为,在刘禅即位之后,诸葛亮会将他的权力架空,自己将其取而代之。
但是,刘禅比起刘备来要高明得多,他深知诸葛亮是治理国家的人才,年轻继位后的刘禅坚决要执行遗嘱,即将所有蜀国的军国大事都交给诸葛亮管理。这在陈寿的《《三国志·后主传》中既有明确的记载:“政由葛氏,祭则寡人”。
诸葛亮去世之后,李邈上书指责诸葛亮“身仗强兵”,这使得刘禅大怒,随即将其处死。尽管刘禅知道李邈所言有理,但是刘禅却能明白是非曲直,不因他人妄言而盲目决断。
刘禅在位期间,任用贤能,与民休息、制衡大臣,使得蜀汉基业得以延续和稳定发展。
在军事上,刘禅的策略是先立足于巴蜀之地,注重防守后再图北进。当时,诸葛亮曾提出要东联孙权,北拒曹操,西取益州,积蓄力量,伺机统一。当然,虽然诸葛亮的想法很好,但同样得需要得到刘禅的批准才能实施,显然,刘禅是答应的,因为在他心底并不满足偏安与巴蜀之地,也素有统一之志向。诸葛亮在北伐期间,刘禅则治理后方,保证了大后方的稳定,同时还给他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当然了,在北伐的问题上,刘禅虽然也想统一中原,但是相比于诸葛亮来说,他显得更为理智。诸葛亮急于北伐时,他就说:“相父南征,远涉艰难;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 北征,恐劳神思。”后来司马懿征讨辽东的公孙渊时,刘禅又下诏告诫蒋琬不要贸然前进攻魏,他说:“须吴举动,东西掎角,以乘其衅。”
在政治上,刘禅政治手腕独到,亲自掌握朝政。这一点从诸葛亮死后,刘禅废除了丞相制度一事中就能看出来。
诸葛亮死后,刘禅废除了丞相制度,将权力收回到了自己手中,同时封蒋琬为大司马,主管行政兼军事。封任费祎为大将军,主管军事兼管行政,把相权一分为二,相互制衡。到后来蒋琬去世之后,刘禅便治理国政,彻底解决了蜀国多年“事无巨细,咸决于亮”的局面。
此外,因为连年北伐的原因,致使国库亏空,所以在诸葛亮死后,刘禅立即废除了“北伐曹魏”的国策。 通过史料我们发现,在刘禅掌权时期的蜀国,其经济发展得很快,出现了“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的大好局面。根据《三国志·后主传》记载:蜀亡之时,国库至少尚存“米四十万斛,金银各二千斤,锦绣彩捐各二十万匹,余物称此”
所以,综上所述,刘禅并非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君主,相反,他却是一位比刘备还要精明的君王。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说刘禅是一位明君,那么为何在蜀国灭亡之后,他却不想回到蜀国,而落得个“乐不思蜀”的千古“丑名”呢?其实这背后也有刘禅的一些无奈。篇幅有限,作者将在下文说到,看看刘禅到底有多无奈。可以关注作者,以便及时阅读。
参考史料:
《三国志·后主传》《三国志注》《三国蜀后主刘禅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