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为什么会五天不喝一滴水,真相是什么
他曾五天不喝一滴水,一番话把父亲吓得半死,终成一代名相,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
今天要聊的主角是房玄龄,如果要用一个词来评价他,我觉得那就是“唐之萧何”,他才华盖世,却谨小慎微,最终成为一代名相,房谋杜断,也成了千古名典。史书记载房玄龄这个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从小就是一个文臣的苗子,武将他是干不来的。
房玄龄幼年,正是隋朝鼎盛之时,这样一个强大的帝国,天下人无不认为隋朝必然国运昌盛,延续个几百年是没有问题的。但房玄龄不这样看,他的评价是:”不为后嗣长计,混诸嫡庶,使相倾夺,其亡可翘足而待。“这番话还真让他说中了,隋朝灭亡的根源正是皇子相争,天下不宁。他父亲听到这番话后,是又惊恐又诧异。
他是李世民最早得到的人才,最早的这三个字很重要,如果这个人是个才华横溢却心胸狭隘的人,那后面的人,都会受到排挤,而且会给李世民的团队造成一种不好的氛围。但幸好,房玄龄不是这种人,而且每当打了胜仗以后,大家都在抢财宝、金钱,只有他在抢人才,对这些人有了解以后,再根据各自的才能安排他们到各个岗位去任职。
都说房谋杜断,好像房玄龄擅长谋略但不擅长决断一样,但事实绝不是这样的。在夺嫡之争进入白热化状态的时候,房玄龄曾力劝李世民趁早下手,免得国家不稳。而这种话,是外戚长孙无忌都不敢说的。可见,房玄龄可能在一般的政事上不善于决断,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他绝不会犹豫。
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如愿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把五个人列为首功之臣,这五个人分别是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其中长孙无忌是外戚,尉迟敬德、侯君集是武将,房玄龄和杜如晦才是这次行动的出谋划策者。
贞观一朝,房玄龄一直处于首辅大臣的位置,从未被李世民遗弃过一天。但他深知“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的道理,对于封赏,他总是能辞就辞。有时在处理政务时出了一点小错误,被李世民批评,他连续几天都在朝堂上叩头请罪,惶恐不安,没有一点开国重臣的嚣张跋扈,反而胆小的有点过分。
后来,在房玄龄的组织下,又陆续编写了《晋书》、《律历志》、《武帝论》等书,李世民亲征高句丽时,曾让房玄龄坐镇长安,留守京城。李世民的诏书也把他比作萧何:“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之忧矣。”
649年,房玄龄病重,仍念念不忘征伐高句丽的事情,上表劝阻李世民停止战争。李世民听没听尚且不说,但李世民对房玄龄的精神表达了深度的赞扬:”此人危惙如此,尚能忧我国家。“后来房玄龄病情恶化,李世民也曾经多次前去探病,还当着他的面,任命房遗爱为右卫中郎将,房遗直为中散大夫。
不久后,房玄龄病逝,享年70岁,李世民为此停朝三天,悼念房玄龄,并把他安葬在昭陵墓地。只可惜,房玄龄如此精明,他的儿子们却不怎么聪明,后来卷入谋反案,导致房氏一门,没能延续祖上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