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少年孙权初掌江东,曹操突然发难,他是怎么解决的?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09-17)170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孙权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病逝之后,临终受托的张昭、周瑜等人,全力辅助孙权,使他很快将工作步入了正轨。在此期间,曹操还假借天子的名义,任命孙权为讨虏将军,兼任会稽太守并驻守吴郡。这也算是得到了朝廷的正式任命,名正言顺地成了东吴之主。正当一切都在井然有序进行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让孙权始料未及的事情。

根据《江表传》中的记载:“建安七年(公元202年),曹操下书责权质任子。”这里“质子”其实就是“人质”的意思,是从春秋时期延留下来的一种管理制度。众所周知的秦始皇嬴政,幼年时期就是在赵国当过质子;而三国里的曹操,少年时也在朝廷中当过质子。质子政策在当时是很普遍的一种上级对下级的管理行为。

遣送质子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方便朝廷对地方大员的管理,以防止拥兵自重、叛乱等行为的发生;二是地方大员遣送质子,也是向朝廷表示忠心和臣服的一种体现。孙权面对“遣送质子”的事情,感觉非常棘手,所以就招来了群臣商议对策。不过在商议对策的过程中却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种是以张昭等人为首的“投诚派”;一种是以周瑜等人为首的“反对派”。

少年孙权初掌江东,曹操突然发难,他是怎么解决的?

根据《江表传》中的记载:“权召群臣会议,张昭、秦松等犹豫不能决。”为什么犹豫不能决呢?张昭作为东吴重臣,统领文官体系,怎么可能在这种事情上拿不出主意呢?所以,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对曹操下书遣送质子的“投诚”行为。

其实以张昭为首的文臣们赞成遣送质子的行为,也很好理解。文官谋事,以文治安邦为主,最忌刀兵相见,安详平和、兴盛繁荣是他们更大的追求。而当时的情况是:“曹公新破袁绍,兵威日盛。”这也说明曹操当时刚打完胜仗,军队的士气比较旺盛,文官们就害怕曹操会以此事为借口出兵讨伐东吴,万一东吴的将士不敌,先前的一切努力就全部白费了。不过,这也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呢,文官们对于名节是非常珍视的,他们非常重视“正名”。关于这一点可以这样理解: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权接受朝廷的委任,以讨虏将军的身份驻守吴郡。这对于文官们来说,就是被朝廷认可的“正名”。所以,现在按照朝廷的惯例遣送质子也是很合理的行为。如果不送的话,那就违背了朝廷的意愿和制度,说明有不诚之心,成了想要犯上作乱的乱臣贼子。

以周瑜为首的武将体系反对遣送质子,这就更好理解了。武将谋国,靠的就是兵锐将猛、战场杀敌。虽然在战场上也会使用权谋诡计,但主要还是用刀兵强弱来说话,武力定国安邦是他们更大的追求。这和文官体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江表传》的记载中,虽然周瑜在陈策的时候,细数了一大堆东吴现存的优势,比如“境内富饶,人不思乱,兵精粮多,所向无敌”等等。但是这所有的一切,其实都是在安抚孙权和众文官大臣们的场面话。他真实反对的依据是在哪里呢?《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的记载中说得很明白,孙策在兼并江东的时候,曹操就意欲出兵征伐孙策了。为什么最后没有出兵呢?“是时袁绍方强,而策并江东,曹公力未能逞。”这就是原因:袁超势力强盛,而孙策的军事也不弱,曹操没有那么大的精力和军力。

现在虽然袁绍兵败,忧愤而死,但是实力并没有伤及根本。根据《三国志袁绍传》中的记载:袁绍的三个儿子袁谭、袁熙、袁尚,占据着重要的郡县并且还手握重兵,依然是曹操的头等大敌。再加上江东平定多年,通过孙策的治理,现如今的军事实力,也远比当时更强,所以,周瑜是坚决反对向朝廷遣送质子的。

另外通过这件事情,也从中看出了孙权虽然少年聪慧、沉稳、有见地,但是毕竟在年龄和经验方面还是存在在很大的不足。这在《江表传》的记载中就有一个很好的体现。在张昭和周瑜他们僵持不下的时候,孙权也没了主意,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就向母亲吴国太求助。“权母曰:‘公瑾议是也。公瑾与伯符(孙策)同年,小一月耳,我视之如子也,汝其兄事之。’”有了母亲的这句话,孙权才下定了决心“遂不送质。”还有就是在《三国志董袭传》中:“权年少,初统事,太妃忧之,引见张昭及袭等,问江东可保安否。”这一点也说明了孙权当时年龄和经验的不足,执政能力和水平还是很让吴国太担心的,所以亲自过问东吴的情况。

在“遣送质子”这一件事上凸显了很多问题。首先,以张昭为首的文官体系相对保守、文弱,遇事缺乏主动性,大有“小富则安”的思想在里面作祟;其次,通过这件事也彰显了周瑜纵观全局的分析能力,对当前的整个大局势看得非常透彻;最后,就是孙权毕竟由于本身性格、年龄和经验等诸多方面的因素,统御全局、审视判断的能力,还有很大的缺陷和不足。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09/84507.html

“少年孙权初掌江东,曹操突然发难,他是怎么解决的?”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李世民在李建成府中喝酒中毒,到底是怎么回事?

历史上李世民在李建成府中喝酒中毒,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世民和李建成、李元吉是一母的亲兄弟。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关于李世民在李建成府中喝酒中毒这件事,《资治通鉴》有这样的记载:“建成夜召世民,饮酒而鸩之,世民暴心痛,吐血数升,淮安王神通扶之还西宫。上幸西宫,问世民疾。”同时,《旧唐书》也有类似的记载:“后又与...

汉献帝一生中过得最悲惨的日子实在什么时候?

汉献帝一生中过得最悲惨的日子实在什么时候?

刘协,汉灵帝刘宏次子,东汉末代皇帝。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汉献帝刘协是东汉末代皇帝,他这个皇帝从登上皇位之日起,就是傀儡,先受制于董卓,后受制于曹操,一生无权。要说汉献帝平生最恨谁,却不一定是董卓和曹操。没有董卓,就没有汉献帝的皇位,所以,他对于董卓的感官,应该是很复杂的...

简雍与刘备之间的关系如何?他与诸葛亮之间有何故事?

简雍与刘备之间的关系如何?他与诸葛亮之间有何故事?

简雍,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刘备帐下谋士。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刘备手下谋士很多,最著名的有诸葛亮、庞统、法正,其他的还有孙乾、糜竺、简雍等人,在刘备的谋士中,有一个人在刘备面前都表现的很随便,但是,却独怕诸葛亮,对诸葛亮毕恭毕敬,这个人是谁呢?他是刘备的谋士简雍,简雍...

三国曹操五子良将的结局如何?有哪些人得以善终

三国曹操五子良将的结局如何?有哪些人得以善终

五子良将是指三国时期,曹魏势力的五位将军,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曹魏五子良将是曹操手下最得力的五位战将,每一位统兵打仗都是响当当的,都能独当一面,在演义中,五子中除了于禁兵败羞愤而死,剩下四位都是中箭而死,分别是张辽、乐进、张郃、徐晃,而在正史中,只有张郃中箭而死,剩下的几位...

钱乙:后世称其为儿科之圣,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钱乙:后世称其为儿科之圣,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六味地黄丸在现代是中医用于滋阴补肾的代表方剂,它的原名是地黄圆,最早见于北宋著名儿科医学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其初衷是为了治疗小儿“五迟”之症,即生长发育迟缓。但令钱乙远远没有想到的是,六味地黄丸在他身后的一千多年间发扬光大,成为滋阴补肾、养生保健的千古名方,直到今天,仍然广泛运用于临床。那么,...

明朝末年内忧外患 崇祯有挽救明朝的机会吗

明朝末年内忧外患 崇祯有挽救明朝的机会吗

还不知道:明末内忧外患,崇祯皇帝到底有没有机会挽救明朝?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关于明朝灭亡的原因有许多种说法。有抱怨天气的,如明亡于小冰期;有抱怨党争的,如东林党排除异己;还有抱怨祖宗的,如明亡于崇祯,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可事实上这些说法都过于片面。像明朝这种...

乾隆皇帝继位后,赦免了所有被雍正治罪的人是为何?

乾隆皇帝继位后,赦免了所有被雍正治罪的人是为何?

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八月,雍正皇帝病逝,九月初,其子和硕宝亲王弘历受雍正遗诏继位,是为乾隆皇帝。乾隆皇帝继位后,一改雍正朝时,雍正皇帝较为严苛的执政态度,上来就是一连串操作,将雍...

有哪些与顾荣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何成就?

有哪些与顾荣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何成就?

顾荣(?-312年),字彦先,吴郡吴县人,西晋末年大臣、名士,也是拥护司马氏政权南渡的江南士族领袖。孙吴丞相顾雍之孙、孙吴宜都太守顾穆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顾荣弱冠时仕于孙吴,与纪瞻、贺循、闵鸿、薛兼并称“五俊”。吴国灭亡后,与陆机、陆云一同入洛阳,号称“洛阳三俊...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