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徐光启加入天主教毕生学习西学,可惜乾隆不重视终究没能有大作为!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09-20)210

徐光启加入天主教毕生学习西学,可惜乾隆不重视终究没能有大作为!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一、

1619年,明朝上演着众生相。

萨尔浒的狼烟未散,努尔哈赤志得意满,大肆兼并辽东土地,束发的 *** 狼奔豕突,仿佛世界末日。

李自成尚未成年,不知明日在何方。

张岱在绍兴学琴,半年内就把《雁落平沙》、《胡笳十八拍》练的滚瓜烂熟,即将开始斗鸡走马的荒唐人生。

众生不知今夕是何年。

同年,一艘载有20余名传教士的大船,在澳门靠岸。邓玉函、汤若望。。。。。。都是学问深厚的传教士。

日后的史书中,都将记录他们的名字。

传教士金尼阁将带领他们,在中国传播欧洲的新科技、新学问,顺便吸纳中国人加入天主教。

而比学者们价值更大的,则是随船而来的7000册书籍。这批书籍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欧洲古典名著,和文艺复兴以后的科技、哲学成就。

据金尼阁估计,这批书籍价值1万金币。

他们将在中国修建一座巨大的图书馆,用来存放携带而来的7000册书,并召集人手全部翻译成中文。

文明圣火在此刻传递。

彼时,欧洲已经摆脱中世纪的黑暗阴霾,走上一日千里的道路,工艺技术大大超越东方古国。

从意大利佛罗伦萨开启的新风尚,迅速席卷欧洲。。。。。。他们从工商、贸易、技术到生活用品,几乎全都力求更新。

新科技发明源源不断地从这里流出。

商业繁荣让城市生活蒸蒸日上,文艺复兴又把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得、托勒密等人的科学理论介绍给普通市民。

再加上的科技发明,让欧洲有了巨大推动力。

如今,它来到中国。

二、

对于世界变化,中国人也不是一无所知。

徐光启看得很清楚。

1562年,他出生在上海县法华汇,埋首书房苦读多年,为维持生计做过私塾先生,交往的也是董其昌等同乡才子。

32岁时,徐光启为了谋求出路,不得已南下广东韶州任教,并结识了耶稣会传教士郭居静。

新世界的大门就此打开。

他之一次知道在程朱理学之外,还有数学、天文、水利。。。。。。这些学问几乎都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实学。

1603年,也是中进士的前一年,徐光启为了学习西学,接受洗礼加入天主教,获得教名保禄。

在晚明西学东渐的风潮中,徐光启堪称国士。

他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和《测量法义》,把西方世界更先进的数学逻辑引入中国。

又向熊三拔学习西方水利,翻译出《泰西水法》。

还有红薯和《农政全书》。

中原种植的水稻一亩只能产几石粮食,而从美洲跨洋而来的红薯,经过徐光启试种培育,能达到亩产数十石。

有多少粮食,就能养活多少人口。

适应了中国土壤的红薯和马铃薯、玉米,再加上《农政全书》的科学 *** ,大大增加了国人的粮食产量。

清朝的人口大爆炸,与此不无关系。

明朝的天文历法使用《授时历》,自忽必烈时代成书已经过去近400年,已经很不准了。

可朝廷困于祖制,不允许重新修正历法。

崇祯二年,徐光启说:“西方历法最为精密,不如用西方的 *** 重新修正。”

于是,就有了《崇祯历书》。

徐光启首次介绍了地球的经纬度概念,并提供了之一个全天性星图。。。。。。这套历法后来被清朝直接继承下来。

那时的明朝虽然已经落后。

但学者们从未有天朝上国的愚昧,反而积极向西方探索求学,投入世界交流的大潮之中。

立于潮头的之一人,是徐光启。

徐光启加入天主教毕生学习西学,可惜乾隆不重视终究没能有大作为!

三、

1620年,金尼阁和传教士带着7000册图书来到北京。

他已经联系了徐光启、李之藻、王徽等学者,希望能共同翻译出版这些书籍,把西方学问全部移植到中国。

这本是一次完美的中西对接。

如果翻译计划能够顺利完成,以后的历史可能是另一个样子。

向达先生说:

“比之玄奘求经西竺,盖不多让。”

可惜,时事不允许。

明军在萨尔浒兵败后,紧接着万历皇帝去世、魏忠贤专权、陕西饥民起义。。。。。。国事一天比一天糜烂,中国再也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

徐光启也没有固定的职务。

或被同僚排挤、或被魏忠贤党羽弹劾、或督练军队,翻译书籍的事就一天天的耽搁下来。

1628年,金尼阁在杭州去世。

1633年,徐光启也病逝于北京。

“西学东渐”的庞大计划就此流产,除了李之藻、王徽等人翻译出一小部分以外,大部分书籍都散落在时光深处。

它们只留下一个凄凉的名字:金氏遗书。

1644年,满清入关。

八旗铁骑的屠刀以“剃发易服”开路,在中原各地掀起腥风血雨,无数大城市被杀的鸡犬不留。

随后又是数十年的拉锯战。

百姓流离失所,士大夫惶惶不可终日,晚明积累起来的西学人才出现断层。

比如方以智。

他对西方的哲学、科学研究水平相当高,尤其是光学研究又领先于时代,写出《物理小识》等著作。

可在乱世中颠沛流离多年,不得不出家避祸。

比如宋应星。

一生研究农业和手工业,终于把各种技艺整理完成,编著《天工开物》。明朝亡国后,宋应星不愿出仕满清,隐居于乡野。

再加上持续不断的“文字狱”,学者终究不敢发表任何新观点、新学术,只能埋首于故纸堆,做些寻章摘句的学问。

历史曾抛出橄榄枝,学者也做过努力。

却敌不过天意。

四、

1792年,英国任命马嘎尔尼为使者,正式访问清朝。

庞大的使团中有数学家、艺术家、医生。。。。。。他们带着科学和艺术的书籍、大型船模、先进武器,希望和清朝开展贸易交流。

可他们来到承德避暑山庄时,心都凉透了。

马嘎尔尼和使团成员把前膛枪、望远镜、地球仪呈送给乾隆皇帝时,只换来轻飘飘的一句话:

“所称奇异之物,只觉平常耳。”

在皇帝眼中,这不过是些有趣的玩具而已,又能有什么用呢?

而满洲是以骑射立国的。

福康安也看不起西学。

英国卫队表演了线性步兵、三段式射击等战术后,福康安轻蔑地撇撇嘴:“我看也罢,不看也罢,火器也没什么稀奇的。”

他不知道的是,英军的火器和战术早已风靡欧洲,把纵横驰骋的骑兵打的落花流水。

而在满洲入关前,明朝学者都十分注重火器。

徐光启积极改造火炮技术,又注重引进西方的火炮,甚至对火炮攻城、步骑炮结合的战术都有研究。

他的弟子孙元化更是火器专家。

可学者个人的努力,又怎能敌得过经济崩溃、祖制僵化的大势?

他们没有挽救明朝的国运,学术也没有被后人继承,只是匆匆的来了又走,给时代留下一个落寞的背影。

哎,一声叹息。

五、

1601年,在万历皇帝的允许下,利玛窦获得长住北京的权力。

仅仅几年后,就吸引了几百人加入天主教,其中最有名的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号称“圣教三柱石。”

有了“三柱石”的帮助,天主教迅速发展。

上达内阁首辅、下至平民百姓,无不服膺于利玛窦的教诲。

他们是在学习天主教吗?

不是。

据当事人留下来的记载:每当利玛窦传播天主教的时候,众人都无精打采哈欠连连,一旦讲述西学,才会振奋精神。

他们接触利玛窦,是要学习科技理论的。

传播了广泛而精深的西学知识后,利玛窦也被尊为“西儒”,众人言及必称之为“利子。”

这个地位是很高的。

1610年,利玛窦病逝于北京。

按当时的习惯,西方传教士去世后应该安葬到澳门。然而经过内阁首辅叶向高奏请,万历皇帝赐利玛窦葬于北京的滕公栅栏。

他是首位葬于北京的西方传教士。

当时有人问叶向高:“外国人从来没有赐葬京师的,叶先生为什么对利子这么好呢?”

叶向高说:“远近来宾的道德学问,从未有人如利子一样高深的。就算只翻译《几何原本》,也足以配得上皇帝赏赐。”

这本书就是利玛窦和徐光启一起翻译的。

无论叶向高、利玛窦、金尼阁或是徐光启,都流露着一种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对学问的尊重。

而能守护学问的,唯有和平。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09/84977.html

“徐光启加入天主教毕生学习西学,可惜乾隆不重视终究没能有大作为!” 的相关文章

卢谌留下了哪些作品?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卢谌留下了哪些作品?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卢谌(284年~351年),字子谅,范阳涿人。晋朝文学家,曹魏司空卢毓曾孙,西晋卫尉卿卢珽之孙,尚书卢志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范阳卢氏。清敏有才思,初任太尉掾。永嘉之乱后,随父投奔姨父并州刺史刘琨,途中为汉赵刘粲所掳。辗转来到并州,拜司空从事中郎。并州...

刘邦死后吕雉开始报复后宫 吕雉为何会厚待薄姬

刘邦死后吕雉开始报复后宫 吕雉为何会厚待薄姬

对刘邦死后,吕雉报复后宫,为何偏偏厚待薄姬?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聪明的人在一些事情上看似不懂,实际上已经做好相关部署,为的就是完成最终目标。薄姬是个聪明的女人,深知自己作为妾很难斗得过正妻吕雉,因而表面上不和吕雉对抗,实际上步步为营,而且手段都很高,就连吕雉也对她...

吕乂:三国时期蜀汉官员,生活俭朴,以清明能干著称

吕乂:三国时期蜀汉官员,生活俭朴,以清明能干著称

吕乂(?-251年),字季阳,荆州南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吕乂出身南阳吕氏,自幼丧父,喜好读书弹琴。初任典曹都尉,管理盐税,迁绵竹县令,政绩卓著,拜巴西太守。诸葛亮北伐中原,以为汉中太守,督促农事,供应兵员军需粮草。诸葛亮死后,累迁蜀郡太守。后来...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郭嘉真的比诸葛亮还要厉害吗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郭嘉真的比诸葛亮还要厉害吗

对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郭嘉这个强项,竟是诸葛亮致命弱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人才辈出,谋士更是数之不尽,其中诸葛亮与郭嘉,分属于刘备与曹操两个对立的阵营,也都是重要谋士,因此常常被拿来比较,后世更有“国家部四,卧龙不出”之说,那么郭嘉真的比诸葛亮厉害吗?“郭嘉...

魏延为何没能改变街亭之战的结果?

魏延为何没能改变街亭之战的结果?

街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的其中一场战事,发生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战争期间,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派马谡为先锋,驻扎街亭,马谡不听诸葛亮的安排,对兵法生搬硬套,被张郃切断水源,遭到惨败。危急时刻,魏延和王平赶来救援,迎战张郃,但是,为何未能改变整个街亭惨败的战局?魏延...

李自成百万大军输给十几万清军 李自成是怎么输的

李自成百万大军输给十几万清军 李自成是怎么输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自成的百万大军,败给十几万清军,这是为何?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品鉴历史文化,揭秘背后真相!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文章,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李自成的百万大军,为何会败给十几万清军?1643年年底的时候,李自成率领顺军去攻打西安...

同治皇帝年少登基为帝 同治皇帝为何不到十九岁就驾崩了

同治皇帝年少登基为帝 同治皇帝为何不到十九岁就驾崩了

对同治皇帝年少继位,登基之后没过几年便因病去世,驾崩时只有19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皇帝是我国封建社会当中最高权力的掌握者,正是因为皇帝能够享有非常庞大的权利,所以很多人对于皇位都趋之若鹜。我国古代历史上一共出现了400多位皇帝,绝大多数皇帝因为在位期间碌碌无为,...

李自成当了42天皇帝就下台了 李自成都做了什么事情

李自成当了42天皇帝就下台了 李自成都做了什么事情

还不知道:李自成只当了42天皇帝,42天里他都干了什么?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朝末年,李自成的大顺军,越战越勇,打到了北京城下。这年正月时分,李自成建立了大顺政权,起年号为“永昌”,大有称帝的架势。可到了崇祯跟前,他却并不想逼皇帝退位。李自成的诉求是,封他为西北...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