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子产是个怎么样的人?对于郑国的治理他有三大思想!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09-21)260

子产是个怎么样的人?对于郑国的治理他有三大思想!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这是法家最根本,也是最强烈的治国信念。这种的观点,滥觞于春秋时期的子产。

我们都知道,随着时代的进步,墨守成规者将难以突破困境,甚至无法生存。春秋时期,子产作为积极献身于郑国的政治家,在掌握郑国政权后,他面对时代困境所展现出来的面貌,也符合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历史变化观点。

然而,子产并没有著作传世,因此欲探究子产的思想和实践,所能依据的资料只有春秋时期的一些零星记载。根据这些记载,笔者得出三点结论:之一、子产极力维护郑国的国家利益;第二、子产对于“礼”的形式,有着与众不同的看法;第三、子产的“铸刑书”一事,对后代法家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从这三点,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子产秉持着一种“进化”的历史观点。那么,笔者就来剖析一下这三个结论。

郑国的国风民情

欲了解子产的思想和实践,应当先了解当时郑国的国风民情。春秋时期,郑国“国人”的势力抬头,他们在郑国政治方面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其中的商人,他们逐渐能够以财富左右郑国的政治局势。

那么,为什么郑国的商业如此发达?笔者认为,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郑国的自然环境恶劣。郑国先天环境多“山林之地”,可谓“土狭而险,山居谷汲”。正因农耕之地不足,所以无法开展大规模的农业活动,只能另辟蹊径。

二、郑国的地理位置较好。郑国北接晋,南邻楚,西通周、秦,东有鲁、宋、齐。这样优越的位置,给郑国的商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东周列国·春秋篇》弦高剧照

由此可见,当时的郑国是一个商业形态的国家,其国内商人势力很强。我们很熟悉的“弦高犒师”,就发生在郑国,这证明了商人在郑国掌握着一部分的话语权,且势力庞大。从郑桓公受封之后,单独与商人盟誓“共处之”,也可以看出郑国君主对商人的重视程度。

我们都知道,商业的迅猛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其弊端就在于——商业社会结构较为复杂,而且统治者无法凭主观意志使商人全面平服。

那么,究竟该如何“以简御繁”?怎样才能妥善地处理这些社会关系?这就成了郑国执政者亟待解决的难题。

子产积极维护国家利益

子产的政治思想和实践,可以说是一种“国家至上主义”。对他而言,国家 *** 问题,是最重要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在春秋时期,倘若一个诸侯国的 *** 长期受到侵害,那么这个诸侯国就不能被称为是一个自主的国家。也就是说,内政能否自主,是国家 *** 的重要衡量标准。

子产是一位极其重视国家利益的执政者,他把“国家至上主义”作为对抗强国欺凌的一项利器。众所周知,先于子产的管仲,曾为了“霸天下”而建议齐桓公“三其国五其鄙”,子产执政时也使郑国“庐井有伍”。由此可见,哪怕郑国国力微小,他仍有“有备无患”的觉悟。

子产是个怎么样的人?对于郑国的治理他有三大思想!

《东周列国·春秋篇》齐桓公和管仲剧照

我们都知道,子产执政时,郑国无力对外开战,也就是说,子产无法拥有“武功”。那么,子产对内有何“文德”呢?

司马迁评价子产:“为人仁爱人,事君忠厚”。笔者认为,子产“仁爱人”的表现,是他作为执政者,对郑国人民的要求有一定程度的让步。

正所谓“天下有道,庶人不议”,从子产不毁乡校的事情就可以看出他的“仁”。当郑国人民在乡校议政、然明建议毁乡校时,子产不仅接受了“庶人议政”的事实,还给予了郑国人民理论上的依据——“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也正因如此,此事被传为了“千古美谈”。

子产一直保留着乡校,把它作为了解民意、知晓民心的重要渠道。他集思广益,并以民众的好恶、褒贬为镜,有针对性地调整国家的大政方针,纠正自己的言行举止。

笔者认为,子产之所以对百姓让步而不废乡校,是因为他担心“犯众怒”的后果,也就是说,他是为了“小决使道”和“闻而药之”。然而,子产的执政看似开明,但如果人民的意志与国家的利益相抵触,他捍卫国家利益的态度仍然是坚决的。由子产“作丘赋”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子产为增加国库收入,而“作丘赋”,此举加重了郑国人民的税赋负担。可想而知,郑国人民当然不会高兴。

面对郑国人民的毁谤,子产的态度是坚定的,他贯彻了自己既定的政策,丝毫没有让步。我们都知道,子产之所以“作丘赋”,乃是由于晋、楚两国索取无度,给郑国的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压力。然而,大多数郑国人民并没有看到这一点,所以“作丘赋”的政策自然造成了他们的“反弹”。其实仔细想想,就会明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道理。也就是说,如果此举是有利于国家的,那么国民就不应该计较个人的得失。

对子产来说,国家求生存的长远利益不容丝毫妥协,所以此时不能纵容郑国人民,如若不然,郑国就要灭亡了。

纵观子产的一生,他用心良苦,却经常处于两难的境地。他既要强调国家的利益,又不能忽略人民的利益。正因如此,他对然明的“视民如子”大家赞赏,又批评陈国“不抚其民”、将会导致亡国。

然而,当两者发生冲突的时候——譬如子产“作丘赋”事件,究竟要如何避免或缓和这样的冲突呢?对于这个问题,似乎没有具体的文献可以解答。但值得注意的是,起初子产执政时,郑国人民都抱怨他,还批评他“取我衣冠、取我田畴”;当子产执政三年后,郑国人民却感激子产,他们唱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

由此可见,对郑国人民短暂的不利,却对郑国长远的发展大为有利。子产的举措得到了时间的验证,使郑国人民蒙受其利。

子产死时,“郑人皆哭泣,悲之如亡亲戚”。从这种情况来看,至少可以推测出子产“作丘赋”之举,似乎得到了郑国人民一定程度的肯定。

子产重视“礼”的实质

我们都知道,“德”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春秋时期,“德”的具体形式,就是“礼”。

在笔者眼中,早于子产的管仲要求齐桓公“尊王”,其实就是要他恪守对天子的“礼”。从管仲到子产,春秋的局面已经从齐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变成各诸侯国夺话语权的局面,此时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复杂。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国的利益便是来自于对小国的蚕食与剥削。由此可见,“德”与“礼”,已经不再是大国对待小国的态度了,然而,对于小国而言,“德”与“礼”,却是其得以生存的理论根据与“护身符”。

子产是个怎么样的人?对于郑国的治理他有三大思想!

《东周列国·春秋篇》管仲剧照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子产以“德”与“礼”来牵制和敷衍大国;另一方面,子产要求大国应对郑国有“礼”。这两点,由子产婉言相劝范宣子停止“重币”一事,和他到晋国“尽坏其馆之垣”一事,就可以得到证明。

而子产在郑国国内对“礼”的具体运用,就是他对国内诸大夫进行了一系列的约束。管仲曾经以“礼”尊周天子,而子产却是以“礼”尊郑君。至于他后来弃“礼”而“铸刑书”,实质上也是对大夫权力进一步削弱。

子产“铸刑书”

子产一生最特殊的作为,就是“铸刑书”一事。他虽然推行了这个措施,但其理论的建立,并不是由他完成的,而是后来战国的韩非子。

由于“铸刑书”是件划时代的大事,也是对传统“礼”的一种挑战和否定,因此引起了贵族保守势力的激烈反对。

其中,最激烈的反对呼声,来自于“古之遗直”叔向。众所周知,叔向崇尚“礼治”,他面对“铸刑书”一事,自然会从“礼”的立场发言。大胆分析叔向的心理,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叔向眼中,“法”是掌握在贵族手中的刑律,这也是国家的“秘密档案”,而子产却想要把它公之于众!如果人民知道了法律的具体内容,那么将会依法与上位者争论不休,如此一来,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就荡然无存了,“礼”也会跟着消亡,这还了得!

从叔向警告子产的话——“国将亡,必多制”、“郑其败乎”,就可以看出这一点。然而,子产却坦言“吾以救世也”。

何其无奈!

笔者认为,子产“铸刑书”之举,固然对旧贵族不利,但这却是必须要做的。如若不然,将再也无法维持郑国的秩序了。

子产的举动,就是一颗“强效救心丸”。他强迫着“千疮百孔”的郑国服下了这颗“猛药”。

遗憾的是,子产“铸刑书”所规定的刑罚,其具体内容现今已不得而知。但从子产的治国理念中,可以知晓其已有法家的倾向了,这也正是新时代法家思想即将产生的征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609/85110.html

“子产是个怎么样的人?对于郑国的治理他有三大思想!” 的相关文章

三十年不上朝对朝廷没有任何影响,万历帝做出了哪些改变?

三十年不上朝对朝廷没有任何影响,万历帝做出了哪些改变?

朱翊钧,明朝第十三位皇帝,年号万历,在位四十八年,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万历皇帝因为宠爱郑贵妃,想立他和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为太子。但是这件事遭到了维护“嫡长子制”的大臣们与太后的坚决反对。万历皇帝非常生气,一怒之下,竟然三十年不出宫门。而且“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以至于...

夏侯渊对外甥女宠爱有加 张飞抢走时夏侯渊为何不报复

夏侯渊对外甥女宠爱有加 张飞抢走时夏侯渊为何不报复

还不知道:夏侯渊13岁的侄女,被张飞强抢回家当老婆,夏侯渊不出面报复?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二百年,夏侯渊十三岁的外甥女外出拾柴火,张飞见了,当即动了歪心思,硬把她抢了回来。夏侯渊对自己的外甥女,一向是宠爱有加,怎么可能不出来报仇?《三国志》中有这样一段故事:夏侯...

仆固怀恩是什么人?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仆固怀恩是什么人?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仆固怀恩,铁勒仆骨部人,唐朝中期名将。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广德元年(763年),中书令、朔方节度副大使、河北副元帅、大宁郡王仆固怀恩起兵叛唐。仆固怀恩曾率军打败史朝义,一举平定安史之乱,为唐朝立下巨大功劳,因此上了凌烟阁。那唐朝大功臣仆固怀恩为何要起兵叛唐呢一,出身名...

黄权:三国时期蜀汉、曹魏将领,他为什么降魏?

黄权:三国时期蜀汉、曹魏将领,他为什么降魏?

黄权(?-240年),字公衡。巴西郡阆中县人,三国时期蜀汉、曹魏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黄权年轻时为郡吏,后被益州牧刘璋召为主簿。曾劝谏刘璋不要迎接刘备,因而被外放为广汉县长。刘璋败,才降刘备,被拜为偏将军。建计取汉中,拜护军。刘备为汉中王,仍领益州牧,以黄...

有哪些与甘宁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甘宁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甘宁(? - 215年),字兴霸,巴郡临江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官至西陵太守,折冲将军。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甘宁少年时在地方上为非作歹,组成渠师抢夺船只财物,崇尚奢华,人称锦帆贼。青年时停止抢劫,熟读诸子。曾任蜀郡丞,后历仕于刘表和黄祖麾下,未受重用。建安十三年(208...

太史慈在投降孙策后 为什么突然间就销声匿迹了

太史慈在投降孙策后 为什么突然间就销声匿迹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威名赫赫的太史慈,在投降孙策后,怎么突然就“销声匿迹”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东汉末年,政治腐败不堪,天灾人祸频发,立国数百年的大汉朝再也无法维持自己的统治,中原大地陷入了一片混乱的战火之中,在乱世之中无数英雄豪杰趁机崛起,或是征战四方,或是雄霸...

刘封和刘禅差距不是一点两点 刘备为何不立刘封作为继承人

刘封和刘禅差距不是一点两点 刘备为何不立刘封作为继承人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两个儿子,一强一弱,为何赐死战功赫赫刘封而选平庸的刘禅?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刘备有四个儿子。刘永、刘理太小,暂不讨论。只比较刘禅和刘封两个人:为什么刘封没被立为嗣子?很简单:“刘封义子”嘛,他不是亲儿子。中国是重视血缘的。除了后周郭威传位给内...

徐达在明朝时什么地位?朱元璋为何要杀他?

徐达在明朝时什么地位?朱元璋为何要杀他?

徐达是明朝的开国功臣,朱元璋的得力军事统帅。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徐达是明朝开国武将之首,深得朱元璋信任与喜爱,击败陈友谅,消灭张士诚,推翻元朝,横扫北元,为明朝的建立与统一立下巨大功劳。朱元璋晚年猜忌功臣,大肆屠杀文臣武将,但徐达成功躲过朱元璋的猜忌,得以善终。那徐达为何能够躲过朱元璋对功臣的...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