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李凤娘为什么被称悍后?李凤娘做了什么事情?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09-21)210

李凤娘为什么被称“悍后”?李凤娘做了什么事情?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慈懿皇后李凤娘是宋光宗赵惇的皇后,在历史上有着“悍后”之称,听到这个称呼应该就能想象李凤娘并非一位普通皇后。李凤娘生于宋高宗年间,据说曾有道士为李凤娘看面相后说:“此女当母仪天下。”后来宋高宗专门让赵惇立李凤娘为妃,此后李凤娘生下赵扩,也就是此后的宋宁宗。为什么说李凤娘是“悍后”呢?自然是因为她的处事风格和“悍”字有关,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李凤娘,一起来了解下吧。

李凤娘为什么被称悍后?李凤娘做了什么事情?

在皇权政治格局下,宫门内的后妃们或自觉、或不自觉地演绎出一幕又一幕的宫廷政治悲喜剧,并呈现出许多张不同的脸谱。这其中,有吕后铁腕强权的“毒”,有卫子夫长袖善舞的“美”,有长孙皇后母仪天下的“贤”,有杨贵妃玉山倾倒的“惨”,有万贵妃醋海翻波的“妒”,种种不一而足。而这篇文章的主角——南宋光宗皇后李凤娘——之所以能扬名史书,靠的则是一个“悍”字。

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庆远军节度使李道的二女儿李凤娘出生在军营中。父母过度的溺爱使李凤娘逐渐养成了自命不凡、悍妒跋扈的性格。后来,宋高宗将李凤娘嫁给侄子赵眘(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的儿子恭王赵惇之妃,封荣国夫人,后又继进为定国夫人。

绍兴三十二年(1162),高宗将皇位禅让给侄子赵眘,是为孝宗。孝宗乾道四年(1168)的时候,24岁的李凤娘生下一男,取名为扩,封为嘉王。3年后,恭王赵惇被立为太子,凤娘则被立为皇太子妃。孝宗考虑到太子刚立,宫中缺少姬妾服侍,便将贵妃谢氏宫中的一位侍女黄氏赏赐给太子。

淳熙十四年(1187),81岁的太上皇高宗溘然长逝。孝宗悲恸之余,对朝政心灰意冷,便于两年守丧期满后,将皇位传给恭王赵惇,是为光宗。孝宗退居重华宫,被尊为寿圣皇帝。孝宗皇后谢氏被尊为寿成皇后。高宗皇后吴氏被尊为宪圣皇太后。光宗册立李凤娘为皇后,黄氏为贵妃,凤娘之子赵扩封为嘉王,并大赦天下

光宗绍熙二年(1191)十一月的一天,光宗在宫中料理政事已毕,需要浣手洗垢,侍从便让一位宫女捧着水盆在旁边侍候。光宗见她皮肤洁白细腻,指若春葱,不由得称赞了几句。凤娘知道后,心想黄贵妃未除,现在又添此情敌,决计要对付这位宫女。不久,凤娘便派人将那位宫女的双手砍下,放在食盒内,送给光宗。当时光宗正在便殿批阅奏章,时间一长,便觉得有些饥饿。恰巧这时有人将食盒送来,光宗只道是美味佳肴,打开食盒一看,顿时吓得魂飞魄散。经此恫吓,光宗便忧惧成疾,大病一场,多日不能上朝理政。

光宗身体刚刚康复,转眼又到了祭祀宗庙的日期。大祭照例需由皇帝亲自主祭,光宗拖着虚弱的身体,暂时离开皇宫,出宿斋宫。凤娘又趁机将光宗所宠爱的黄贵妃杀死,以暴亡上奏光宗。在祭祀那天,忽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暴雨如注,祭坛上的蜡烛尽为风雨所灭。光宗无法行礼,只好作罢。光宗本来身体就虚弱,经此风吹雨淋,回到宫中,又听到贵妃暴亡,天灾人祸的双重袭击,使他再次病倒,比上次更加沉重。凤娘却趁机独揽大权,更加骄横跋扈,朝野上下,人言啧啧,怨声载道。

李凤娘为什么被称悍后?李凤娘做了什么事情?

凤娘如此跋扈,高宗、孝宗早有察觉。还在凤娘当太子妃时,就把宫中嫔妃视如仇敌,经常在吴太后、谢皇后那里诉说太子左右亲信的坏话,弄得太子赵惇也事事让她三分。高宗知道后很不满意,就对吴后说:“是妇将种,吾为皇甫坦所误。”(《宋史》)孝宗也屡次教训凤娘说:“宜以皇太后为法,不然,行当废汝。”(《宋史》)面对如此严厉的训斥,凤娘毫无悔改之意,反而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李凤娘对自己的丈夫光宗也是心怀叵测。她从不通禀,不分场合,自乘肩舆冲闯光宗内殿。谢皇后规劝她,她却恼羞成怒说:“我是官家结发夫妻,名正言顺,有何不可?”原来,谢后本是宫中的一位贵妃,淳熙三年(1176)才由贵妃册封为皇后。凤娘的这番话分明是指桑骂槐。孝宗和谢皇后大怒,便找史太师密谋,要废掉凤娘。无奈史太师老态龙钟,无所作为,认为凤娘刚册立为皇后不久,现在又要废掉,未免草率从事,执意不从,废立之事才搁置起来。(《宋人轶事汇编·齐东野语》)

光宗早想有所作为,但他的一举一动都被宦官所监视,再加上有凤娘从中作梗,政令常常无法施行。因此,光宗整天郁郁寡欢,饮食俱减,精神萎靡不振。孝宗听说儿子有病,十分焦虑不安,一边派御医调养治疗,一边遣骑四出,购求良药,专等光宗来重华宫朝见他时把药授给他,以免凤娘加以阻拦。宦官得知这一消息,忙向李凤娘禀报,以挑唆的口吻说:“太上合药一大丸,俟宫车过即投药。万一有不虞,其奈宗社何?”(《宋史》)凤娘听了宦官的挑唆之词,对孝宗怀恨在心,就极力阻止光宗去重华宫拜见父皇。

光宗有一年多没有到重华宫省亲了。绍熙二年(1191)十一月,又因黄贵妃被害,祭祀宗庙回来后再次病倒。孝宗念及父子之情,就亲自过宫探视。光宗病得不省人事,躺在床上直说梦话。孝宗见光宗病情如此沉重,便训斥凤娘说:“宗庙社稷之重,汝不谨视上,使之至此。万一不复,当族汝家。”(《宋人轶事汇编·朝野遗记》)凤娘受了责备,对孝宗积怨更深。

由于李凤娘的拨弄是非,使光宗对孝宗若即若离,反复无常,时而朝拜,时而推病数月不去。不觉又到了绍熙四年的重阳节,百官上寿已毕,请光宗朝拜重华宫。光宗未经李凤娘允许,不敢贸然前往。中书舍人陈傅良上疏苦谏。给事中谢深甫也慷慨陈词说:“父子至亲,天理昭然。太上之爱陛下,亦犹陛下之爱嘉王。太上春秋高,千秋万岁后,陛下何以见天下?”(《续资治通鉴》)光宗又为之心动,立即传旨,前往重华宫。群臣得旨,皆班立两旁,听候起驾。不料光宗刚走出屏风不远,李凤娘突然拉住光宗说:“天气寒冷,皇上暂且回宫饮酒,择日再往也不迟。”(《宋人轶事汇编·齐东野语》)光宗不好执拗,只得转身退回。百官、侍卫见此情形,面面相觑,不敢言语。

李凤娘为什么被称悍后?李凤娘做了什么事情?

中书舍人陈傅良出于对光宗的一片忠心,抢步向前,一把拉住光宗的衣角,恳请光宗率百官前往重华宫。李凤娘一脚将陈傅良踢倒,急忙将光宗拉到屏风后面去了。陈傅良也跟着进到屏风里面。李凤娘厉声叱道:“这是什么地方!一个穷秀才难道不怕砍掉你的头!”陈傅良无奈,便退到殿下,放声恸哭。李凤娘怒气未消,又派人追问:“这是什么礼节?”陈傅良毫不让步地说:“子谏父不听,所以才嚎啕大哭。”李凤娘听了更加恼怒,遂传旨罢朝回宫。从此之后,不管是大臣苦谏、臣僚讽喻,还是数百名太学生集体 *** ,李凤娘一概扣压下来,阻止光宗朝见上皇。因此,朝野上下、市井街头,议论纷纷,谴责李凤娘。

次年,古历六月九日夜,孝宗溘然驾崩。次日,光宗上朝,赵汝愚奏知孝宗昨夜病逝,请光宗到重华宫成礼。光宗口头应允,至晚仍不肯过宫。当时,金朝使节也等着祭奠,光宗竟如此不顾大局。十三日是孝宗大殓之日,仍不见光宗车驾到来,群情汹汹,人心躁动。宰相留正与赵汝愚商议只好请吴太后主丧。吴太后见光宗不肯出面祭奠,只得垂帘代行祭奠之礼。大臣叶适见此情景,就对留正说:“皇上托疾而不肯执丧,将用何辞使天下信服?今嘉王已经长大,如参预大政,不用解释自然人心就安定了。”留正采纳了这个建议,遂率群臣上疏光宗说:“嘉王仁孝,大器早成,宜早日立为储君,以安人心。”光宗看后,只批“甚好”二字。次日,宰相留正再奏。晚上即传出御札,送给宰相,留正一看,上写“历事岁久,念欲退闲”八个大字。留正见御札措辞含糊,一旦出了问题,自己干系非浅,遂与宗室赵汝愚商议。赵汝愚认为,还是请太皇太后下诏,让光宗禅位于嘉王。留正以为光宗既未下诏建储,现在就即位为皇帝,是不妥当的,遂诈称有病,连夜逃出京城。大臣徐谊劝赵汝愚早定大计:“嘉王即位,事在必行,国家安危,在此一举。”赵汝愚问徐谊有什么办法。徐谊说:“此事关系重大,非太皇太后作主不可。韩佗胄乃太皇太后妹妹之子,若让他禀明太皇太后,立刻让光宗禅位于嘉王,大事可成。”赵汝愚找来韩侂胄,韩佗胄并不推辞,当即面见吴太后,陈述赵汝愚立嘉王为帝之意。吴太后深明大义,答应次日在孝宗灵前垂帘接见大臣。

第二天,正是结束丧服换上吉服的日子。嘉王身穿孝服主祭,赵汝愚率百官跪在灵柩前,见太皇太后垂帘而坐,即上奏道:“皇帝疾,未能执丧,臣等乞立皇子嘉王为太子以系人心,皇帝批出有‘甚好’二字,继有‘念欲退闲’之旨,取太皇太后处分。”(《续资治通鉴》)太皇太后说:“既有御笔,卿等理当按照执行就是。”

李凤娘为什么被称悍后?李凤娘做了什么事情?

赵汝愚说:“册立之事关系重大,还需太皇太后下诏方可。”太皇太后许诺,赵汝愚立即拿出事先拟好的诏书,请太皇太后过目。太皇太后立即宣读:“皇帝因疾至今未能执丧,曾有御笔,欲自退闲。皇子嘉王扩,可即皇帝位。尊皇帝为太上皇帝,皇后为太上皇后,移御泰安宫。”于是,百官扶着嘉王进到帘内,又给他脱去素服,换上黄袍,接受百官朝贺,这就是宁宗。李凤娘被迫成了太上皇后,只好颐养天年,再也无法拨弄是非了。

孝宗时期,宦官的势力已很膨胀。光宗即位后,看到宦官杨顺卿、林亿年等继续为非作歹,干预朝政,便亲理朝政,屏退佞小,伺机诛杀宦官,以肃朝纲。但由于他性格优柔寡断,所以迟迟没有下手。宦官得知消息,惶恐不安,恳请李凤娘庇护。当时,李凤娘正准备要离间三宫,参预朝政,深感自己一人孤掌难鸣,就欣然答应,与宦官缔结同门,共同离间三宫。因此,光宗对宦官的一举一动,都被李凤娘所阻拦。光宗绍熙三年,由于李凤娘的胁迫,光宗不得不将被上皇所逐的宦官陈源从郴州调回京师。第二年,又将陈源由拱卫大夫、永州防御使擢升为内侍省押班。陈源一回到京师,便又和杨顺卿、林亿年结为死党,共同为李凤娘出谋划策,干预朝政。

按照宋朝惯例,皇后不得干预朝政。李凤娘却违背祖训,不仅经常阻止光宗朝拜重华宫,还趁光宗有病之机,越俎代庖,替光宗批阅奏章,起草诏令,干权乱政,恣意妄为。

绍熙三年(1192)十二月,李凤娘归谒家庙。一路之上,銮舆车马,浩浩荡荡,各州府县应接不暇。李凤娘封其祖宗三代为王,将家庙修得富丽堂皇,规模之大,卫兵之多,甚至都超过了太庙;又将其亲属26人、幕僚172人各授官职,甚至李氏门客,亦皆封官。这种逾制反常现象,在宋代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

李凤娘作恶多端,天怒人怨,赵汝愚与大臣合谋,迫其退位,移居泰安宫。李凤娘自感心亏,就请算卦的人给她占了一卦。卦者说她将来必有灾难。于是,李凤娘就抛却尘事,悉心事佛,直至宁宗庆元六年(1200),56岁病死为止。

当她的尸体迁到别的椒殿安放时,一个管理椒殿的人因平时就怨恨李凤娘,硬是不开门:“奉了谁的命令,要把她放在这里?”宫人无奈,只得将尸体抬走。安葬时,她的尸体由于连日遭到暴晒,已变得黝黑,臭不可闻。宫人们只好以鲍鱼和莲花瓣遮盖气味。葬后不久,她的陵墓便被雷震而毁,人们听说后,无不拍手称快。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609/85119.html

“李凤娘为什么被称悍后?李凤娘做了什么事情?” 的相关文章

曹昂做了什么?为什么曹操临终前觉得自己对不起他?

曹昂做了什么?为什么曹操临终前觉得自己对不起他?

曹操作为汉末三国时期的一代枭雄,虽然没在有生之年登上帝位,但也曾位极人臣,是十足的掌权者,挟天子以令诸侯让其一生风光无限。据史料记载,曹操的一生共有25位儿子,最终继承曹操霸业的是曹丕。但曹丕还有兄弟,此人如果没有英年早逝,他很有可能击败曹丕,继承魏王职位,他就是曹昂。曹昂,字子脩,生母是曹操的妾室...

卫绾是如何一步步坐上宰相之位的?

卫绾是如何一步步坐上宰相之位的?

在古代,宰相的地位仅次于君主,一些良相则是君主的左膀右臂,能够帮助君主办理各种政事。卫绾,代郡大陵人,他的年龄、籍贯史书上没有记载,应该是家庭比较贫寒,在汉文帝时期被选拔为皇帝的“专职司机”当上了郎官,在汉朝,郎官并不是多高的职位,但胜在可以经常接触到皇帝,算是离权力的中心非常近的一批人。之后累积功...

夷陵之战刘备被围困时,关兴和张苞为何没有冲杀出去?

夷陵之战刘备被围困时,关兴和张苞为何没有冲杀出去?

夷陵之战是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战役,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刘备伐吴,御驾亲征,为关羽报仇,结果被孙权大将陆逊火烧连营,彻底击败,刘备全军覆没,狼狈败走。关兴、张苞和傅彤保护刘备,被陆逊大军团团围住,死死困在马鞍山,关兴、张苞突围,被乱箭射回,都受了重伤,根本冲不出去。危机时刻,赵云率军...

历史上朱升最后没有被朱元璋清算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朱升最后没有被朱元璋清算的原因是什么?

洪武元年,朱元璋终于在应天府称帝,定国号为大明。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朱升是朱元璋最重要的谋士之一。在朱元璋建国过程中,他所做的贡献,不在刘伯温之下。尤其是他给朱元璋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远近闻名,也是朱元璋打天下最重要的策略。朱元璋正是依靠这条策略,得以消灭一众诸侯...

廖化是如何得到司马懿的金盔的?发生了什么?

廖化是如何得到司马懿的金盔的?发生了什么?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诸葛亮用木牛流马搬运粮草,司马懿模仿诸葛亮,也照样仿造,比葫芦画瓢,现学现卖,结果,被诸葛亮用计夺了粮草。司马懿听说之后,率兵来救,在半路上被张翼和廖化截住杀败,司马懿单人独骑逃走,廖化追杀司马懿,司马懿丢下头盔,用金蝉脱壳之计逃走,廖化缴获了司...

历史上海瑞的一生有过多少妻子?

历史上海瑞的一生有过多少妻子?

海瑞可以说是大明王朝,乃至于有史以来的封建王朝中,官场上最特殊的人物。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海瑞的侄女婿梁云龙所写《海忠介公行状》记载,海瑞一生有过三位正妻和两位妾室,原配妻子因没有子嗣而被休,第二任妻子过门仅一个月又被休,原因被猜测是海瑞的母亲不喜欢,第三位妻子王氏比...

三国演义中张郃的死与魏延和关兴有何关系?

三国演义中张郃的死与魏延和关兴有何关系?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张郃作为曹魏名将,以用兵巧变著称,张郃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善于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连诸葛亮和刘备都很忌惮他,最终,诸葛亮在第四次北伐退军时,设伏将张郃射死,除掉了这个心腹大患。在正史中,张郃追到木门,被箭射中右膝而死,在演义中...

李善长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朱元璋为何要杀他?

李善长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朱元璋为何要杀他?

李善长从朱元璋刚发迹时就跟随他,更是辅佐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的开国功臣,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李善长,濠州定远(今安徽省定远县)人,元朝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时开始辅佐朱元璋,成为朱元璋麾下的首席文臣。吴元年(公元1367年,朱元璋称吴王是在公元1364年,直到小明王...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