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锡:降过两个国家的亡国君,最后安享晚年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张天锡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亡国之君的命运大都很不堪,不是死于非命,便是忍辱偷生,在亡国后依然能保持荣耀者,简直是“凤毛麟角”,而前凉的亡国君张天锡便是其中的典型。不仅如此,张天锡先后投降过两个国家,在亡国君群体堪称绝无仅有。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位传奇人物。
前凉属于十六国政权,强盛时割据凉州、西域,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向晋朝称藩,但第八任君主张祚在位时,却一度称帝。张天锡是前凉第十位君主,文王张骏的幼子,桓王张重华、凉帝张祚的异母弟。张祚因昏暴被宗室大将张邕所杀后,张重华之子张玄靓被拥立为王,张天锡则与张邕共同辅政。不久,张天锡杀死张邕,独揽朝政大权。
随着权势和名望的攀升,张天锡逐渐滋生出篡逆之心。升平七年(363年)闰八月,张天锡废杀张玄靓,随即自立为君。张天锡篡位后,前凉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不仅屡遭前秦的进攻,而且在国内还有李俨等人的叛乱,但张天锡对此却是不闻不问,每日里纵情于酒色之中,由此导致国事日非。
咸安六年(376年)夏,前秦皇帝苻坚派遣阎负、梁殊出使前凉,劝说张天锡投降,结果却被杀害。苻坚闻讯后异常愤怒,随即派大将苟苌、姚苌等人率军征讨,前凉兵败如山倒,没多久便让秦军进逼到姑臧城下。张天锡见大势已去,便出城投降,随即被苟苌送往长安处置。至此,立国75年的前凉灭亡。
因为先前杀死过前秦的使者,所以张天锡到达长安后非常恐惧,担心苻坚会杀掉他。然而让张天锡倍感意外的是,苻坚非但没有要他的命,而且还进拜他为尚书,封归义侯,并赐予他一套上好的宅第。此后7年间,张天锡在长安安心做官,渐渐地便忘却国耻家仇。然而世事无常,就在张天锡准备终老长安之际,却因为一场战争改变志向。
原来苻坚在统一长江以北并占据益州后,并不满足于只在北方称孤道寡,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东晋身上,准备挥师渡江、混一南北。正因如此,苻坚不顾皇室上下、忠直大臣们的集体反对,在太元八年(383年)率军八十万南征,意在消灭东晋。此次南征,张天锡奉命随行,担任前锋官、阳平公苻融的征南司马。
秦军虽然人数远多于晋军,但因为号令不齐、军心涣散,再加上叛将朱序在背后制造谣言,结果在淝水一战中被击溃。淝水之战后,先前被前秦灭亡的国家纷纷复国,使得北方的局势异常混乱。在这种情况下,张天锡因为担心生命安全,便潜逃到东晋,乞求孝武帝和宰相谢安收留。
孝武帝君臣鉴于张天锡的祖上效忠晋室、守土有功,不仅同意了他的避难申请,而且还恢复其西平郡公的爵位,并进拜他为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张天锡少有文才、誉满远近,再加上颇受皇帝的恩遇,所以到达东晋之初,文武大臣们都竞相巴结、恭维他,过得是相当惬意(“天锡少有文才,流誉远近。及归朝,甚被恩遇。”见《晋书·卷八十六》)。
然而等到会稽王司马道子(孝武帝之弟)执政后,却因为嫌弃张天锡是亡国俘虏,便率先开始排挤他,而善于揣测风向的官员们也竞相效仿,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尤其过分。面对这种情况,张天锡倍感压抑,最终竟导致精神昏乱,每日里痴痴颠颠,备受同僚的排挤(“朝士以其国破身虏,多共毁之……后形神昏丧,虽处列位,不复被齿遇。”引文同上)。
正当世人以为张天锡会在屈辱中完成人生谢幕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却改变了这种轨迹。原来,司马道子执政期间胡作非为,逐渐引起权臣、荆州刺史桓玄的不满,后者因而起兵诛杀司马道子父子,并逼迫晋安帝退位。桓玄篡位后,为了收拢人心,便把老迈昏聩的张天锡拉出来充门面,进拜他为护羌校尉、凉州刺史。
然而张天锡虽然官复原职,但根本不可能到凉州就任,只是个干领俸禄、不做实事的闲散官员,并且难以得到桓玄的信任。正因如此,等到桓玄被东晋大将刘裕诛杀、晋安帝复位后,年老昏聩的张天锡只是被罢职,并没有得到追究。义熙二年(406年),张天锡在建康病死,终年6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