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大杀功臣有哪些原因?朱元璋为什么这么心狠手辣?
朱元璋大杀功臣有哪些原因?朱元璋为什么这么心狠手辣?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草原上的猎豹时而会将自己捕获的猎物搬到树上,因为那里是鬣狗到不了的地方。只有将猎物彻底地放置在潜在威胁到不了的属于自己的地方,猎豹才能安心。
朱元璋大杀功臣的举措,本质上也体现着这种生物的本能。
中国政坛有句老话,叫做卧榻之侧,岂容它人酣睡。历代多位开国君主,都曾不念旧情残忍铲除往昔功臣。他么为的便也是稳固其天下之主的位置,守护好其好不容易得来的战利品。而这样的事发生在朱元璋身上,背后就不仅有政治因素,还有其个人因素。
从政治角度来说,一个国家的更高掌权者、实际掌权者,可以不是同一个人,但至少得是一个位置上只有一个人。那种一国两帝的局面,带来的便是诸如北魏的分裂,隋末的割据。因而对于一个新生的政权而言,要使得自身快速走上正轨,那么其内部的各种职权就得确立并巩固。
然而这样的目标,在新生政权中其实又是极难迅速而合理的实现的。政权之中,有多少人是无功之人呢?上至将帅谋臣,下至步卒伙夫,那一个人不是在政权建立期间为政权效力的呢?下层还好,遍赏便能解决大部分问题。然而越往上,越靠近政权中央,权力的分配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上层人士多是有大功的人,然而谁能排出一份众人心服口服的功劳表?文、武官,参与不同战役的将帅,其种种功劳都是难以量化的。谋臣运筹帷幄,可武将才是作战策略的实施者,甚至论军功,许多将帅斩杀的人头远多于皇帝本人。因而在这种情况下,新王朝虽然建立,封赏虽然已经成为白纸黑字的诏令,可是人心还有不服。
这种不满情绪,小的,还是臣子针对臣子,可往大了去,就是臣子针对帝王。当初刘邦初称帝,他手下不也因为封赏问题聚集起来准备再次谋反吗?因而对于朱元璋而言,他为了确保皇权不受威胁,统治阶级上层不发生大规模内斗,便只有彻底地除去某有他觉得心怀不轨的旧功臣。如从,大明初便又有了一场腥风血雨。
而从朱元璋个人角度来看,他本人的性格在极大程度上促使这次大清洗变得极其血腥,波及范围极广。中国历史上的草根帝王,至少有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和明太祖朱元璋这三位。前两位,刘邦为人处事极其圆滑,能屈能伸,很擅长动小心思去缓和,处理人际关系里的矛盾。而刘秀,三观正,也经历过普通人家的生活,重感情,且很能体谅人。然而朱元璋却与他们都不相同。
朱元璋在幼年痛失双亲之后,由于天灾人祸,家中无法谋生,便连继续和亲戚一起生活的机会都没有。走投无路的他只能去到寺庙做一个终日受人役使的负责洒扫打杂的小行童。如此不幸的幼年遭遇,让他即使在后来坐拥天下以后依旧缺乏安全感。
后来寺院濒临关门,朱元璋更是只得独自流浪。然而一个流民能受到怎样的待遇?他只能处于社会的更底层,在灰暗和泥沼之中摸爬滚打,谋求一处容身之地。而这样的生活,朱元璋一过就是三年。社会教会这个少年何为残忍,何为为了生存不择手段。而这些记忆,一直被朱元璋保留到了他登基为帝。
怀着不安全感,回忆着过去自己亲身感受过的人性的阴暗面,朱元璋如何能和蔼地对待一众功高震主,为大明立下汗马功劳的臣子呢?况且他的功臣们,有很多也是和他一样从民间一步步爬上去的,谁又能保证这些人能够安安分分的,不对其他东西有不该有的渴求呢?朱元璋不能保证,所以他必须做点什么,以绝后患。而在他眼中,最彻底的解决方式,便是把人都杀干净了。
此后发生的胡惟庸案和蓝玉案,更是让朱元璋有了大规模清洗的借口。于是我们便看到,三十来位当初获封官爵的功臣,相继被斩。还有少数几人,因为一些其他的过错也被朱元璋一杀了之。
得到大好江山以后便斩杀旧臣,这看起来过河拆桥的举措,其实也算是帝王的一大悲哀。
漫漫人生路,本就是在别人的支持和帮助之下走完的。可某一天得为了再往前一点便毁掉过去的朋友,这样的苦楚,即使是朱元璋这样残忍多疑之人,怕也难以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