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昭宗李晔在位时期的无解困局是什么?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唐昭宗李晔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自古亡国,未必皆愚庸暴虐之君也。其祸乱之来有渐积,及其大势巳去,适丁斯时,故虽有智勇,有不能为者矣,可谓真不幸也,昭宗是已。”——《新唐书》
公元904年,大唐天祐元年,唐昭宗在时宣武节度使朱温的挟持之下,迁都洛阳。史载唐昭宗的依仗在路过华州的时候,沿途百姓皆大呼万岁。面对此情此景,唐昭宗却以哽咽的姿态回道“勿呼万岁,朕不复为汝主矣!”后来,恐怕唐昭宗自己也没有想到,他的这番话竟然一语成谶。在迁都洛阳后不久,因害怕各地藩镇以护主之名发难,旋即便选择除掉唐昭宗,可怜最后唐昭宗身着单衣被朱温部下绕柱刺死。而唐昭宗的这一死,唐王朝也随之土崩瓦解。
历史上的唐昭宗李晔,在位时间前后共有六年,根据史料的记载,唐昭宗李晔于继位之初,便为解决晚唐时期的困局,制定了一系列的谋策。以至于,史载唐昭宗颇有唐武宗那般风范,称其有“会昌遗风”可唐朝的历史到了唐昭宗在位的时期,败亡局面却已经到了没有任何机会挽回的地步。如果细细品味晚唐昭宗时期的局面,便能发现,即便唐昭宗再有勇略也不可能扭转这一局势。因为,中晚唐积压了一百多年的问题,到了唐昭宗时期最终演变成为了一个无解的困局。那么,唐昭宗在位时期的无解困局,究竟无解在哪里?
首先,唐昭宗时期的唐朝,实际上已经失去了财政来源。历史上在唐昭宗继位之前,黄巢起义军以极其快的速度,迅速席卷了江淮以及长江以南地区。而后,黄巢起义军虽然在藩镇的联合弹压下,最终彻底瓦解。但黄巢起义军瓦解的同时,唐朝也彻底失去了对江淮以及长江以南地区的控制。而对这些地区的失去,使得唐朝彻底失去了财政上的来源。
因为,自“安史之乱”后,唐朝的赋税只能取自江淮以及长江以南的地区。一直以来,历代唐朝皇帝都注重都这一片地区的管辖。而唐朝所以能在叛乱后,维持如此长的时间,多半也同这一地区源源不断的赋税支撑有很大关系。但黄巢起义之后,唐朝在整个东南地区的根基却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而原本一直受唐朝皇帝控制的东南藩镇,自黄巢起义之后也脱离了唐朝的控制,赋税的供奉自然也就骤减。这样的情况下,唐朝的局势自然也就无可挽回了。
同时,除了财政的枯竭外,唐昭宗时期的唐朝也失去了对藩镇的军事优势。这个军事优势的失去,可以说是两方面的。一来,唐僖宗年间神策军的溃败,使得唐朝失去了赖以维系军事平衡的力量,虽然唐昭宗时期重组过神策军,但其战斗力却根本无法同藩镇军队抗衡。再者,唐朝军事优势的失去还在于边疆藩镇如凤翔、西川,中原藩镇如宣武、泽潞等这些曾受唐王朝控制的藩镇,在唐昭宗时期也脱离了唐朝的控制。而当时唐昭宗能够控制的地区,除了长安外也只不过是数州之地。这样的背景下,唐朝皇帝自保尚且困难,更别提解开困局。
最后,唐昭宗时期唐朝的民心基础,实际上也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同初唐时期,唐朝上下“贞观之风”遍布朝野不同。自“安史之乱”后,连年的战乱使得百姓赋税异常繁重,而宦官、吏治等问题也随着中晚唐复杂的局势愈发严重了起来。以至于,到了唐昭宗在位的时期,唐朝已经不具有民心的基础。后面的史实也证明了一点,唐朝灭亡后的民间近乎没有一点动静。
历史上的唐昭宗可以说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皇帝,因为将唐昭宗换做此前任意一个时期来做皇帝,唐昭宗都可能会是一个大有作为的皇帝,可偏偏面对这个晚唐无解困局的人就是他。但从后来的历史来看,唐昭宗之死与唐朝的灭亡,并没有使得战乱的局面,中原大地依旧生灵涂炭。直到唐朝灭亡七十年后北宋建立,战乱才宣布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