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牢关之战奠定了唐朝的基础 李世民究竟是如何取胜的
李世民是如何赢得虎牢关之战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公元617年,李渊在关中称帝,建立唐朝。但此时的唐朝根基不稳,四面受敌,如履薄冰,处在一个非常微妙的时刻,直到后来,经过了漫长的七年时间,李世民率领着唐军打了大大小小无数场战役,最终才统一了全国。首先李世民解决掉了对唐朝威胁更大的薛举父子,随后趁着东边李轨内乱,收复了河东,李世民还带领着精兵将北边的刘武周赶去了突厥,突厥的可汗看到刘武周如此狼狈,没有了兵权的他也就没了利用价值,最后刘武周被突厥人杀死。至此,已经可以说放眼全国,没有再能威胁得了唐朝的政权了,但是还是有一些小小的起义军不服,在地方作乱。
其中关东地区的王世充和东北的窦建德是对唐朝两个更大的威胁,李世民此时领命东征,消灭河南一带的王世充。王世充是胡人,本来是隋炀帝派来镇压王军的军事力量,他作为隋炀帝手中的一把刀,将南边的瓦岗军李密消灭以后,自己也脱离了隋朝,成了反隋军队。公元618年,他在洛阳占据为王,自称为帝,国号邓。在李世民的猛烈攻击下,王世充所先属州县的一些官员一方面是为求自保,另外一方面是真心臣服李世民的名声,都纷纷投降唐朝。到了年底,洛阳城外的大部分郡县已经落入唐军之手,就连洛阳城也处在李世民的团团包围之中。
但是洛阳城却不是那么好拿下的,洛阳城高壕深,易守难攻,城中的军需准备充足,粮草也可以维持好一段时间。但就算这样,在洛阳城中的王世充也抵不过李世民的长期围困。在后退无路的情况下,他只能向边上河北的窦建德求援。窦建德是占据河北山东一带势力最强的起义军领袖,他出生贫寒,世代农民,于公元618年称帝,定国号夏。他的部下都跟窦建德进言说,王世充与他们之间的关系唇亡齿寒,唐朝在消灭了王世充以后,必定会进攻窦建德,此时帮他就是在帮自己。因此他便率领十万大军前来支援,假如窦建德的军队和王世充的军队两军交汇,李世民的处境就变会得非常的危险。
当时的唐朝内部出现了不同的主张,一种是主张蛰伏关中,全军后退,伺机而动,寻找合适的时机再收复这两个地方。另一种则是,高歌猛进,直接攻打虎牢关,阻挡住窦建德前进的道路,然后一举消灭窦建德,如此一来洛阳城失去了援军,不攻自破。李世民是后一种说法的坚定支持者,他命令手下围困整个洛阳城。而自己率领精兵五千人前往虎牢关,对窦建德进行围追堵截。
两人在虎牢关僵持了整整三个月。直到了五月份,李世民率大军渡河,假装粮草已尽,不得已撤退回关中,他让手下的士兵牵着马匹走在河对岸以迷惑敌军,表面上大部队撤走了,实际上他们当晚又悄悄返回了虎牢关。窦建德以为唐军全部撤走,果然中计,第二天早晨便令全军出击,陈兵泗水,浩浩荡荡的大军绵延了二十多里,决定要与李世民的军队决一死战。
李世民胸有成竹,按兵不动,以逸待劳。他吩咐手下等到敌军疲惫之后,再行出击。果然到了中午,烈日炎炎,窦建德的军队已经没了早上出征前的士气,他们饥饿困乏,争相饮水,席地而坐,已无斗志。李世民看准时机,发起了进攻的命令,四面八方,杀声震天,一群将士们勇往无前,直冲敌军的阵地,窦建德仓促应战,但毫无准备的窦建德怎么能够打得过一直精心准备的李世民呢?
很快,窦建德这一边开始呈现败势,唐军乘胜追击,追杀三十多里,俘获敌军总共五万多人,窦建德本人中箭,一路上仓皇逃跑,但是最后跑了没多远也被俘虏。虎牢关之战传到洛阳城中,王世充害怕不已,准备突围南下襄阳,但是所有的部下在为他分析完形势之后,都劝他不要这样做,想来想去也没有任何的办法,王世充不得不自缚投降。自此河南和河北,统统归唐朝所有,其余的全国各地的一些大小叛乱,已全部被李世民迅速扑灭。公元624年,江南也被唐朝所收复,至此,唐朝完全收复了中国的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