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深受诸葛亮器重,可他临死前却不推荐姜维为相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诸葛亮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一定对姜维很熟悉,对于蜀国来说,在诸葛亮死后,姜维可以说是蜀国的定海神针。有了姜维,曹魏才不会轻而易举将蜀国攻破,才使得蜀国能坚持那么些年,由此可见姜维对蜀汉的重要性。
姜维早年因缘际会投降诸葛亮,从此为千古奇才诸葛亮鞍前马后,同时也开始自己传奇的一生。姜维深得诸葛亮器重并被委以重任,在诸葛亮病逝后更是忠心耿耿以恢复汉室为己任。
姜维继承诸葛亮遗志,为蜀汉事业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然虽思虑周全,但终因蜀国国力下降,以及当时朝廷用人不当,导致自己北伐计划不能实现。后来蜀汉灭亡,而自己也为国捐躯慷慨就义。
早年,姜维的父亲是一员武将,在其殉职后,姜维继承了父亲的职位。当年诸葛亮的蜀汉大军北伐时,姜维的上司怀疑他有二心,于是不理他自个逃走了。成了弃子的姜维无路可走便投降了诸葛亮。没想到姜维的才干得到诸葛亮的赏识,他觉得眼前的姜维是个奇才,前途将不可 *** 。于是将他重用,使得姜维能力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
诸葛亮生前以匡扶汉室恢复中原为己任,这也是诸葛亮坚持不懈为之努力的目标。诸葛亮为了将明主刘备的遗愿得以实现,于是连年北伐,以期能够将恢复汉室。无奈天不遂人愿,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得最后北伐事业并未成功,反而因为连年征战使得蜀国国力衰退,实力严重下降,几乎将国力消耗殆尽。
北伐事业的不成功使得诸葛亮心力交瘁,终致积劳成疾,油尽灯枯。而此时,刘备的儿子刘禅已经继位,他得知自己国家最为仰仗的丞相,已经到了几近弥留的时刻,于是急忙派使者李福向丞相询问国家将来的路该怎么走?
当李福赶到,看到诸葛亮形神消瘦,口不能言卧病在床时,不禁号啕大哭。要知道诸葛亮可谓蜀国的精神支柱,甚至是蜀国人民的信仰。而诸葛亮却被这重病打到,怎不叫人心痛和难过,同时为蜀国的将来感到了悲哀。
而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早知其来意,他也早已安排好了未来的人选。他对李福说到:“丞相的更佳人选是蒋琬”,使者又问:“蒋琬之后呢?”诸葛亮回答:“之后由费袆担任”使者再问之后呢?然而诸葛亮一睡不起并没有回答。
诸葛亮身死灯灭,他那闪耀千古的智慧之光终于熄灭。蜀国将士遵照丞相部署,其中姜维和杨仪压阵秘不发丧,在稳定下军心后从容撤退。
那么问题来了,要知道作为诸葛亮最器重的姜维,诸葛亮嘱咐后事时为什么没有提议把丞相的位置交给姜维呢?甚至诸葛亮说了两个人名后都没有提姜维的名字,这是为何?在笔者看来,有以下几个原因:
之一,在三国后期,姜维经过多年的战争洗练,以及常年跟着丞相学习,渐渐成为一个很有才干的知名将领。其军事指挥能力,行军部署能力都已十分卓著,甚至军事上已无人出其右。
然而蜀国更大的信仰是诸葛亮,其威望口碑是任何人所不能比的。诸葛亮认为自己去世后,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怕姜维不能胜任,不能将局面控制住。而后来的一些事情也验证了诸葛亮这个担心是对的。
第二,诸葛亮也深知经过连年北伐,蜀国此时最需要的就是休养生息。蜀国如果再征战恐将不堪负重,所以休养生息是恢复蜀国国力的当务之急。而诸葛亮选的两个人都属于防守型人才,而姜维本质上还是属于攻击型人才。如让姜维担任,蜀国将负担不起。
第三,可能诸葛亮也是不想让姜维进入权利漩涡。他知道姜维更大的优点即是军事能力突出,然而政治手段比较薄弱。如果让姜维进入权利中枢,他难免要花大量时间进行勾心斗角争权夺利,而以姜维的性格恐会遭人陷害而落得个悲惨下场。
从后来的情况来看,姜维的确遭受了迫害和排挤。这也说明诸葛亮其实是为了保护他,才不让他当宰相。
第四,如果任命了姜维为丞相,那么姜维会不会在权力面前迷失了方向?权利的诱惑是巨大的,他会不会飘飘然而不顾国家的一切。虽然诸葛亮是很信任姜维的,但人心隔肚皮,况且他也是降将,在利益面前谁知人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呢?而后主刘禅性格敦厚,有此强臣,刘禅是否能够驱驾?
第五,推荐的两人主守,姜维主攻,待两人使国家休养生息后,姜维的性子也磨的差不多了。到那时,如无人可用,姜维算是一个合格的人选。由此可见诸葛亮剖析人性之精准,也见他对姜维的用心良苦。
后来,蜀国的军事大权还是归姜维所掌握。他继承诸葛亮遗志继续北伐,总体上是胜多负少,这也充分说明他拥有“诸葛传人”的称号是名不虚传的。只是可惜姜维遇到曹魏军事天才邓艾,加上蜀国用人不当及配合不默契,导致蜀国投降,自己无奈接受失败的现实。
然而被俘后的姜维还是不死心,他想利用钟会的野心去反击曹魏,无奈事情败露后姜维被魏军所杀。姜维为了蜀汉而鞠躬尽瘁,也算是没有辜负诸葛亮对他的恩义。奈何蜀国国力衰弱,朝廷用人不当,使得姜维的愿望不能实现。毕竟那时的蜀汉已不是姜维能挽救的了,说实在的他已经尽力了。
姜维一心为蜀汉,从无二心。奈何心有余而力不足,国力以及人才各方面都非诸葛亮在世时可比。对姜维的这一生,大家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