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为了夺得皇位,不顾叔侄之情取得皇位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棣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建文二年(1400年)九月,朱允炆又命盛庸率军北伐,以副将军吴杰进兵定州,都督徐凯等屯沧州。十月,燕军破沧州,俘虏了徐凯、程暹以及都指挥俞琪、赵浒、胡原等。十二月,燕军进入山东,至临清、馆陶、大名、汶上、济宁。盛庸与铁铉于东昌“宰牛宴犒将士,誓师励众,简阅精锐,背城而战”,等待燕军前来厮杀。
这时,燕军屡胜轻敌,进至东昌,看到盛庸军,“即鼓噪前薄”,结果被盛庸所率的军队打得大败,朱棣的亲信将领张玉死于战阵,朱棣自己也被围,借朱能援军的接应才得冲出包围。朱棣回到北平后,总结了白沟河与东昌战役胜败的经验教训,说:“比者,东昌之役,接战即退,遂弃前功。夫惧死者必死,捐生者必生。白沟河之战,南军先走,故得而杀之,所谓惧死者必死也尔等奋不顾身,故能出万死,全一生,所谓捐生者必生也。”告诫将士说:“自今无轻敌,无选懊”,要奋不顾身,才能打败敌人。
建文三年(1401年)二月,朱棣又率军出击,先后于滹沱河、夹河、真定等地败盛庸、吴杰、平安的军队,接着又攻下了顺德、广平、大名等地,“河北郡县多降”。建文四年正月,燕军进入山东,济南为铁铉驻守,城坚未易破燕军就绕过济南,攻破了东阿、汶上、邹县,直至沛县徐州。四月,燕军进抵宿州。平安率军跟踪至肥河,袭击燕军。总兵何福率军列阵十余里,沿河向东挺进,徐辉祖又率军前来支援,与燕军大战于齐眉山。燕军损失甚重,骁将王真、陈文、李斌以及都指挥韩贵皆战死。
当时正值暑雨连绵,道路泥泞,燕军北方士兵多不习惯,且又疾疫,多想北归。朱棣竭力设法稳定军心,亲信将领朱能并以楚汉之争来勉励诸将,说:“诸君勉矣!汉高十战而九不胜,卒有天下,岂可有退心!”两军正在肥河相持时,朱允炆左右的一批廷臣认为,燕军快要北归了,京师不可无良将,在此决战的关键时刻朱允炆竟下令把徐辉祖所统率的军队撤回南京,削弱了前线的军事力量。
何福“欲持久老燕师,移营灵璧,深堑高垒自固”,但粮运为燕军所截阻。燕军乘南军缺粮,军心动摇之机,全力进攻何福军,破灵璧,南军大败。“(何)福单骑走,(平)安及陈晖、马溥、徐真、孙成等三十七人皆被执,文臣宦官在军被执者又百五十余人”。平安在靖难之役中,曾数败燕军,斩燕骁将多人,燕军中听到俘获了平安,“欢呼动地曰:吾属自此获安矣!。
灵璧之战后,燕军士气大振,南军益衰。朱棣率军直趋扬州,攻下高邮、通、泰等地,到六月初三日,燕军自瓜洲渡江,这时南军已毫无抵抗能力。十三日,朱棣进抵金川门,守卫金川门的李景隆和谷王橞开门迎降。朱允炆于宫中自焚死,“或云帝由地道出亡”为僧。朱棣便于南京即皇帝位,是为明成祖,也称明太宗,年号“永乐”。这就是明史上所谓的“靖难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