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犹豫了一生的事情是什么?如果当初选了另一条路,历史会改写
让汉宣帝一生犹豫不决的事情,如果当初选了另一条路,历史会改写,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刘询是谁,是历史上有名的汉宣帝,在其治理之下的西汉国力,打到了巅峰。他是一位明君圣主,在位期间国家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繁荣期,“孝宣中兴”就是指的这一时期。
汉宣帝有五子,分别是刘竟、刘钦、刘嚣、刘奭、刘宇,其中大家最熟悉应该就是刘奭了。这个刘奭是汉宣帝的长子,在汉宣帝还没发迹之前,就和当时还不是皇后的许平君生下了这个儿子。不单单是因为长子,也是因为和许平君的艰苦岁月,他对这个儿子非常看重。
后来许平君被霍成君毒死,霍成君成了皇后,汉宣帝却还是尽力保护年仅七岁的刘奭,且立他为了太子。后来霍成君在其父霍光的指示下,多次想要杀掉刘奭,可惜汉宣帝对这个长子的保护太过周密,直到霍光含恨而终,霍成君都没达成目的。
而汉宣帝在霍光死去之后,像是变了一个样子似的,开始收紧权利,霍氏集团在汉宣帝的严密监控下,还想要发动叛乱,最后被一锅端掉。后来汉宣帝立王氏为后,在奶娘王氏的呵护下,刘奭终于顺利地得以长大。
本身就是长子,在年少时又得到汉宣帝的喜欢,这本是一帆风顺的皇帝之路,却在后面生出了变数,这一切都是因为另外的几个弟弟。
刘奭的二弟叫刘钦,乃是汉宣帝和张婕妤所生。张婕妤深得皇帝宠爱,其子刘钦也因此得宠,并且因为性格上和汉宣帝很像,深受父皇喜欢。
有正就有反,越是喜欢这个像自己的刘钦,汉宣帝就慢慢的越是讨厌自己的大儿子刘奭了。这是怎么讲呢?
其实也不完全怨刘奭,也有汉宣帝的责任。汉宣帝立儒家为正派“国学”,而立了刘奭做太子之后,也想过倾力培养这个儿子,便给他请了许多儒学老师来教导刘奭。
刘奭倒也不负所望,跟随者这些老师学的很刻苦,甚至有几分得了儒家思想的真传,慢慢的变得温文尔雅气度非凡,而这个气度却非帝王之气,而是书生的彬彬之气。汉宣帝就这么看着自己的宝贝儿子一天比一天温柔,一天比一天儒雅,心里却越来越不喜欢。
记得有一次刘奭看到父亲对大臣的惩罚太严,刘奭心里就有些不忍,跑去和汉宣帝说:“爹,你这刑法太重,太不仁慈了,不如实行仁政,这样天下才能昌盛啊。”
结果汉宣帝听了气的不轻:“胡说八道!我们汉家管理天下,向来是霸权与王道并行,若是像周朝一样实行‘德政’,最后不得四分五裂!儒家虽然通古晓今,却不能用来统治天下,‘名实’不分,天下会大乱!”
汉宣帝越说越气,最后咬牙切齿:“以后我天下要是乱了,就是你这个太子的锅!”(“乱我天下者,太子也!”)
那么汉宣帝到底说的是对是错呢?确实没错。
刘奭后来成了汉元帝,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太重,太过心慈手软,造成朝臣把持朝政的局面,后来几股势力扰乱朝纲,汉元帝毫无办法,以至于从这是后期汉朝逐渐走向衰弱。朝中外戚和大臣和宦官之争一直持续到西汉灭亡,让人惋惜。
我们再说回来,为什么汉元帝不喜欢这个太子了,最后却还是让他当上了皇帝呢?
其实当时汉宣帝并非没有这么想过,他无数次看着自己最喜欢的二儿子刘钦,想着把他扶上太子之位,可是再想想自己的长子刘奭,他总是到最后就心软。毕竟当初他许平君结婚的时候,还是处于落魄之中,二人患难与共的感情,不是别的人能比的。而且后来许平君被毒死,汉宣帝也心有愧疚,也正因如此,才不忍心废黜太子,也算是个念想吧。
而刘钦后来怎么样了呢?刘钦太过聪明,汉宣帝也怕他以后造反,便让当时极为仁义的韦玄成去辅佐刘钦左右,希望借着韦玄成的感化力来让刘钦安心,好好地做个贤王。后来也确实如此,刘钦后来没做出过分的事情,算是达到了汉元帝的目的。
不过如此明君,熟知霸权王道之人,却也还是有情之人,在立太子此事上犹豫不决这么久,一时心软让刘奭接了班当了皇帝,也不知道如此举动是对是错。也许如果当初汉宣帝选了另一条路,真的放下情义废黜刘奭让刘钦当太子的话,西汉也不会那么快由盛转衰,历史也会改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