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君臣之间能肝胆相照吗?君臣无嫌隙,国家崛起快!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10-16)90

君臣之间能肝胆相照吗?君臣无嫌隙,国家崛起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做臣子的不易!能力差的,很难长期混下去;能力强的,不但容易招致同僚的妒忌,还会招来君王的猜忌。来自君王的猜忌最致命,轻则罢官免爵,重则身家姓名不保。翻开历史书,有多少忠心耿耿的名将贤臣栽在了君王的猜忌下,贤明如李世民者都过不了猜忌关:魏征去世后,在奸臣的挑唆下,唐太宗越想越难受,越想越不爽,干脆派人把魏征的墓碑砸了个稀巴烂,要是魏征再多活几年,估计阎王殿里又多了一个冤死鬼!

君臣之间能肝胆相照吗?君臣无嫌隙,国家崛起快!

李世民的诗,说着容易做到难

历史上君臣之间有相处无间、肝胆相照的例子吗?还真有,战国时期公孙鞅和秦孝公、乐毅和燕昭王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堪称浑浊历史中的两股清流。

公孙鞅遇到秦孝公,君臣配合无间,秦国迅速强大

秦献公晚年,经过连续几年的对外战争,国家疲弱不堪,秦国内忧外患,危机重重。刚登上秦国国君之位的秦孝公没有欢喜,面临着国疲民弱、诸侯卑秦的局面,忧心忡忡。经过反复思量,年轻的秦孝公抖擞精神,决定招揽贤才,变法图强,恢复穆公霸业。就这样闻名天下的秦国《招贤令》出来了:

昔我缪公自歧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徒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之故地,修缪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招贤令分为四部分:首先称赞了祖宗的光辉荣耀,振奋国威,树立了前进的目标;然后痛骂前面几代国君的不肖,致使国土被侵,指出了秦国衰落的原因;接着夸了下自己的父亲,我们是不满现状、胸怀大志的人;最后,诚招天下贤士,愿意分疆裂土,表示诚意。

卫国人公孙鞅看到后,大为折服,连呼这是五百年来天下之一雄文,遂动身前往秦国。取得秦孝公的信任后,公孙鞅开始了战国时代最为彻底的变法。变法初期,百姓很不适应,几千民众纷纷涌往国都,向孝公痛陈变法的种种弊端,孝公顶住压力,不为所动;变法一年有余,太子犯法,按律当罚,公孙鞅处置了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和公孙贾,秦孝公支持;变法侵害了老世族的利益,老世族私底下暗潮涌动,秦孝公顶住巨大的压力将其牢牢地按住,不敢抬头,为公孙鞅提供了最强力的支持。

君臣之间能肝胆相照吗?君臣无嫌隙,国家崛起快!

秦孝公/商鞅肝胆相照

来自于秦孝公的鼎力支持,大大减轻了公孙鞅的压力,公孙鞅遂将精力放到变法上,一心变法。君臣二人的无间配合,取得了耀眼的效果,《史记》上记载:

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资治通鉴》上记载:

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变法成功了,秦国大治,国力强劲,不但收复了失地,而且还拥有了统一天下的实力。

乐毅遇到燕昭王,二人肝胆相照,燕国快速崛起

燕昭王即位之初,比秦孝公境遇更差。老爹燕王哙是个糊涂虫,对远古禅让制很崇拜,一心想做禅让天下的尧舜禹,刚好有几个奸臣蛊惑,就把国君之位禅让给了大臣子之,自己做臣子。子之没有舜禹的德行和能力,把国家弄得乌烟瘴气,民怨沸腾。燕昭王的哥哥太子姬平本来就十分不满,借此机会纠集了一些大臣、将军谋反(其实想夺回自己的君位),由于实力不够,就向齐国求援。齐王对他说:“你的事就是我的事,齐国的军队就是你的军队,我一定会鼎力相助。”说的很好听,事实完全不是那回事,齐军到了燕境,一路烧杀抢掠,先是把子之剁了,接着顺便把燕王哙和太子姬平也杀了,燕国差点儿沦陷。赵武灵王不想让齐国坐大,就拥立尚在韩国做质子的公子职上位,这就是燕昭王。

君臣之间能肝胆相照吗?君臣无嫌隙,国家崛起快!

燕昭王招贤纳才

燕昭王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齐军不仅一路抢掠,还顺带在都城放了一把火,几成废墟。燕昭王急需贤臣辅佐,有个大臣就给他出了个主意,只要你尊敬一些一般的人才,那么那些优秀的人才就会到咱们燕国来,燕昭王于是修了黄金台礼敬贤士,招徕了很多人才,乐毅就是其中一员。

君臣之间能肝胆相照吗?君臣无嫌隙,国家崛起快!

乐毅伐齐

燕昭王有了乐毅,就好比秦孝公有了商鞅,更难能可贵的是,燕昭王十分信任乐毅,两人肝胆相照,关系十分融洽。乐毅伐齐期间,在即墨受阻,有小人向燕昭王进谗言,说乐毅是想暗中培养势力,想脱离燕国,自己在齐国称王。燕昭王二话不说,把他拎到宴会上当场宰了,对大伙说:“乐毅是咱们燕国的栋梁,没有乐毅,就没有燕国的今天。”说完后,还把乐毅的老婆孩子送到齐国去,乐毅感动得痛哭流涕,发誓这辈子效忠燕国,绝无二心。

乐毅志在争取民心

似燕昭王这般宽容大量、内心澄明、肝胆相照,如此对待臣子的君主,历史上太少了。

君臣肝胆相照的案例,在什么时候容易出现?

君臣肝胆相照的例子十分难得,什么时候容易出现呢?

1、国君上位时,国力尚弱,志向高远,不满足现状

秦孝公、燕昭王刚登上国君之位,国力尚弱,急需贤臣辅佐,共同缔造大业时,基本上君臣都能做到肝胆相照。就算是兔死狗烹的几位:越王勾践、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在创业初期也能和臣子和谐相处。

君臣之间能肝胆相照吗?君臣无嫌隙,国家崛起快!

秦孝公胸怀大志

2、臣子恪守本分,勤于职守,成为国君离不开的人才

臣子恪守本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比如说雍正,刚继位时对年羹尧可以说是非常好了,可年羹尧呢,恃宠而骄,不但侮辱群臣,最后横到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最终酿成悲剧。恃宠而骄,依攻而骄,是做臣子的大忌。

年羹尧后悔,来不及了

3、国君内心澄明,亲君子,远小人,能识别小人谗言

国君身边最不缺什么样的人?妒贤嫉能的小人!一般在臣子卖命时还能明辨是非,一旦功成名就,分辨力就会直线下降,容易中小人的圈套。燕昭王之所以厉害,能成为战国时期伟大的君主,我认为这一点做得非常非常的好。

4、最重要的,国君要胸怀宽广,不生疑心,能够容人

说到底,君主愿意听从小人的鬼话,根源还在自己身上:疑心重,怀疑臣下,不能容人。《琅琊榜》里面,皇帝为什么要杀林燮?表面看是谢玉、夏江的挑唆,根源还是皇帝自己疑心重,容不下太子/林燮那帮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10/89448.html

“君臣之间能肝胆相照吗?君臣无嫌隙,国家崛起快!”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张昭与孙权之间的关系如何?二人之间有何故事

历史上张昭与孙权之间的关系如何?二人之间有何故事

张昭,三国时期孙吴重臣,辅佐孙策、孙权安定江东。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东吴重臣张昭,虽然被戏称为“带投大哥”,“内事不决问张昭”也成了讽刺的话。但其实真实历史上,张昭是德高望重的忠正之臣,在吴国的地位声望一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作为直臣,他多次劝谏孙权,两人相爱相杀发生了很多趣...

魏忠贤和崇祯接管朝政前后相差那么大 两人到底差在什么地方

魏忠贤和崇祯接管朝政前后相差那么大 两人到底差在什么地方

崇祯和魏忠贤相比,他到底差了哪一点?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历史上始终流传着一种说法,当年崇祯皇帝不应该杀害魏忠贤,若是魏忠贤在位的话肯定崇祯皇帝不会把大明王朝给整垮,可能会有一个不一样的后果,虽然当时的朝廷可能会依旧的乌烟瘴气,但会有一种另外的...

刘裕掌权后司马家都没有威胁了 刘裕为何要杀光他们

刘裕掌权后司马家都没有威胁了 刘裕为何要杀光他们

刘裕已掌握大权,为何还要将司马懿后代灭族?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东汉末年整个中国社会都处在了一种相当的混乱当中,汉王朝已经无法稳定的维持自己的统治,而权力的真空肯定要有其他人去争取,这也就导致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百年斗争。不过事情的发展总是出人意料...

夏侯惇在曹魏的地位怎么样?曹操为何会如何信任他

夏侯惇在曹魏的地位怎么样?曹操为何会如何信任他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晋升魏王,汉朝百官都改用魏国的官号而非汉朝的官号,只有夏侯惇仍用得是汉朝官号。夏侯惇对此感到不安,于是向曹操提议让自己也改用魏国官号。曹操听了说:“你是我的朋友,我怎么能委屈你做我的臣子。”由此可见曹操对夏侯惇...

三国时期许褚与张飞有过几次交手?最后的结局如何?

三国时期许褚与张飞有过几次交手?最后的结局如何?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许褚是曹操的爱将,武艺在诸将中是数一数二的,许褚一生恶战不少,杀敌也不少,基本也很少败绩。不管是当先锋,还是保护曹操,许褚都是勇不可挡,许褚杀的将领很多,两合斩杀吕布大将李封,一刀斩杀李傕外甥李暹和袁谭大将尹楷。许褚出道时,战平过古之恶来的典...

李轨是什么人?他是李渊的结拜兄弟最后又为何会被处死?

李轨是什么人?他是李渊的结拜兄弟最后又为何会被处死?

李轨和李渊虽然都是陇西李氏后人。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李轨是隋末群雄之一,占据河西,实力强大。李轨还与李渊结为同姓兄弟,共同抗击薛秦。那为何李渊会处死李轨呢一,起兵反隋李轨出身武威富户,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喜欢读书,因此很有见识,又为人慷慨,经常救济穷困百姓,得到士...

张齐贤:北宋时期名相,为北宋初期各方面都作出极大贡献

张齐贤:北宋时期名相,为北宋初期各方面都作出极大贡献

张齐贤(942年—1014年),字师亮。曹州冤句人,后徙居洛阳,北宋名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张齐贤登进士第,先后担任通判、枢密副使、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吏部尚书、司空等职,还曾率领边军与契丹作战,颇有战绩。为相前后二十一年,对北宋初期...

历史上平阳公主与柴绍之间有何故事?

历史上平阳公主与柴绍之间有何故事?

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柴绍之妻。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柴绍与平阳公主都是唐朝名将,为唐朝立足关中立下汗马功劳,奠定了大唐一统天下的基础。那柴绍与平阳公主是如何为大唐建功立业的呢一,结为夫妻柴绍是北周骠骑大将军、冠军县公柴烈之孙,隋朝太子右内率、钜鹿郡公柴慎...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