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为什么要对逃到缅甸的永历帝赶尽杀绝?原因是什么
清廷已放弃追击逃到缅甸的永历帝 为何吴三桂要赶尽杀绝?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在南明小朝廷里,永历帝朱由榔依靠大西军余部李定国、孙可望等人的力量,在云南等地苟延残喘,强行为明朝延续了16年的国运。但是,清廷的统一已经没有悬念。1661年,当清军进攻到云南时,永历帝不得不放弃云南,逃奔到缅甸,被缅甸王莽达所收留。
想当年,永历帝在广东即位称帝,还没过上几天安稳日子,就被如狼似虎的清军穷追猛打,一路从广东逃到广西、从广西逃到贵州,从贵州逃到云南,从云南逃到缅甸,早已疲惫不堪、魂飞魄散。不过,到了缅甸后,清军并没有跟着杀进来,让永历帝君臣暂时休息了一段时间。
可是,就在清廷由于兵力、物力、财力上的不足,已放弃追击永历帝的时候,有一个人站出来,坚决要对永历帝进行追击。这个人就是平西王吴三桂。
吴三桂本是明朝一员统兵大将,镇守山海关。崇祯皇帝自缢身亡后,吴三桂打开山海关,放清军入关,被清廷封为“平西王”。在那以后,吴三桂就成为清廷的一名鹰犬,再也不提所谓“君父之仇”,而是率部进攻抗击清军的三大政权:大西、大顺和南明。为了表示对清廷的忠诚,吴三桂不但残忍地绞杀农民起义军,还不遗余力地围剿起兵抗清的朱明后裔。1659年,正是吴三桂亲自率部进攻云南,将永历帝赶到缅甸。
这样就够了吗?并没有。1660年8月,吴三桂上奏朝廷,指出出兵缅甸的必要性。吴三桂说,如果听任永历帝留在缅甸,将会导致云南有“三患二难”。要想解决“三患二难”,“惟有及时进兵,早收全局,诚使外孽一净,则边境无伺隙之虑,土司无簧惑之端,降人无观望之志,地方稍得苏息,民力略可宽纾,一举而数利存焉。”
顺治皇帝收到吴三桂奏报后,经议政王、贝勒、大臣会议后,决定同意吴三桂的意见,并命令侍卫内大臣爱星阿为定西将军,率领八旗军由北京开赴云南,协助吴三桂进军缅甸,捉拿永历帝。
当年11月,吴三桂、爱星阿率领的清军抵达中缅边境。吴三桂、爱星阿致信缅甸国王莽达,称:“吴三桂、爱星阿遣总兵官马宁等率偏师追之,自领大军直趋缅城。先遣人传谕缅酋,令执送伪永历朱由榔,否则兵临城下,后悔无及。”
在永历帝进入缅甸之初,莽达对他们还比较友好。吴三桂大军压境,让缅甸方面惊慌失措。1661年5月23日,莽达弟弟莽白发动宫廷政变,杀死莽达,自立为王。莽白早就对永历帝一行不满了,此时借机发起“咒水之难”,杀死了永历帝身边的护卫随从人员,以及护送永历帝入缅甸的黔国公沐天波。
1662年1月22日,莽白将永历帝交给吴三桂。吴三桂胜利班师。
接下来,怎样处置永历帝呢?吴三桂与爱星阿发生了分歧。爱星阿提出将永历押送到北京,由朝廷处置。吴三桂却不同意,要就地处决永历帝。两人争执了很久,谁也说服不了谁,只好上报给朝廷。
4个月后,朝廷批复:“仁皇帝命恩免献俘”“着将永历正法”。
那么,怎样杀永历帝呢?吴三桂提出“斩首”。爱星阿不同意,他认为永历帝也曾经做过一国之君,斩首对他来说太残忍,不如赐其自尽,保留全尸,“彼亦曾为君,全其首可也。”
吴三桂听了,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随后,永历帝及太子等人,全部被自缢于云南五华山西侧的蓖子坡金蝉寺。后来,人们根据蓖子坡的谐音,将此地称为“逼死坡”。
至此,南明小朝廷彻底覆灭。
吴三桂为什么要对永历帝赶尽杀绝呢?一方面,是要对新主子清廷献忠心。对于这一点,香港小说家金庸曾经在《鹿鼎记》中借韦小宝之口说过:
“韦小宝又道:‘听说明朝的永历皇帝,给王爷从云南一直追到缅甸,终于捉到,给王爷用弓弦绞死……’说着指着墙上的一张弓,问道:‘不知用的是不是这张弓?’吴三桂当年害死明室永历皇帝,是为了显得决意效忠清朝,更无贰心,内心毕竟深以为耻,此事在王府中谁也不敢提起,不料韦小宝竟然当面直揭他的疮疤,一时胸中狂怒不可抑制。”
另一方面,吴三桂也是想效仿明朝初期的沐英,世代镇守云南。而要镇守云南,就一定要铲除永历帝的势力,一劳永逸地消除所有的潜在威胁。
然而,吴三桂打错了算盘。他千算万算,没有算到清廷的态度。清廷怎么会允许吴三桂在云南割据一方呢?当时云南的事态平息后,很快清廷就着手裁抑吴三桂的权势,剥夺了他的兵权。及至后来,康熙皇帝更是发动撤藩,将吴三桂逼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