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刘伯温为什么会被罢官?原因是什么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11-07)120

对刘伯温功劳那么大,为何结局还是被罢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刘伯温,是个很厉害的的人物。他也是一个古代杰出的传统风水大家。我国有许多名城古镇,都出自于他的风水规划。今年上半年,在温州海边一个小镇进行传统风水实务,当地的人,就曾说过,明朝的时候,这个小镇就是抗“倭寇”的前沿阵地。朱元璋特意派刘伯温来进行选址和布局。我们后来人,从中可以学习到许多传统风水的宝贵经验。

当年的刘伯温帮助朱元璋统一天下,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劳,但是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因为是一个草根起家的皇帝,所以猜疑之心非常的强,跟随他打天下的三十四个工程,被他杀了三十个。可见其疑心之重。而刘伯温因为自己比较聪明,所以躲过了劫难,但是也被罢了官,最后抑郁而终。为何功臣却有这样的下场呢?其实这要从多方面来说了,听笔者为您一一道来。

之一,在刘伯温心中一直信奉忠臣不侍二主的心结,在投朱元璋之前,在投与你与不投期间,刘伯温徘徊犹豫了很久,最后,刘拒绝了朱,不和他合作的时候,朱元璋留下了一句话“白面书生,不识时务”,然后拂袖而去,然而朱在刘心中只是个草寇,可是经过观察之后刘发现朱这个人不一般,将来会是一代明君,在观念转变完,就依然在儒家思想中忠臣不事二主中矛盾中纠结,其实这是不难理解,因为自己现在是一名 *** 官员让他投农民军,而且当时在打仗,要投到对方阵营去,可见当时刘的心里纠结程度。

第二,朱元璋从小草根起家,躬逢乱世,吃尽了不少苦头。长期的血雨腥风培养了朱元璋多疑的性格,身边至亲好友的背叛让他有了不安全感。当年小明王向朱元璋求救时,刘伯温以为不可。从这次起,朱元璋就对刘伯温产生了戒心。他认为刘伯温敢劝自己向小明王下手,将来刘伯温也有可能对自己下手。为了牵制刘伯温在朝中的势力,朱元璋重用了自己的老乡李善长。从此在明朝的中央 *** 中,以朱元璋淮右同乡的徽党与刘伯温为首的浙东党就不可避免产生了政治斗争。明朝是朱元璋的明朝,两派斗争谁能够胜出,取决于朱元璋支持谁。朱元璋本来不太信任刘伯温,再加上李善长是朱元璋的老乡,这场斗争的结果早早就注定了。

第三,刘基对所有事情的判断都太准确了。按常理来说这点应该属于加分项目,其实不是,这点反而是一个减分项。从最开始的大大小小的战役,朱元璋能想到的刘基也都想到了,朱元璋没有想到的刘基也想到了。说句不好听的,如果你是皇帝,你会放心这样的一个人吗?而且他的所有决策都不是治国安邦之策,都是一些权谋之策,这些都是适合阴谋政变争权夺势的。

第四,众所周知,朱元璋出身卑微,直到称帝后也一直对此耿耿于怀,为了让他显得是顺承天意的真龙天子,朱元璋曾经大量编造个人神话,比如,他曾自称自己受道教天神指点,受赠“绛衣、冠履、宝剑”等神物,理当得天下。在这些神话故事中,刘伯温的角色就十分重要了。因为刘伯温懂得谶纬之学,可以经常编造出一些所谓的“天象”来证明朱元璋是受命于天,因此朱元璋也就乐得在诏书中刻意突出刘伯温的“神迹”,其实这并不是刘伯温的功劳,不如说是朱元璋利用刘伯温而对天下实施的一种障眼法,刘伯温也因此得以被树为了朱元璋集团中的代表人物。而一旦功成名就了,朱元璋就再也不需要刘伯温这种角色了,他一改往日对刘伯温“如胶似漆”的态度。在刘伯温还在朝的时候,朱元璋的文集刻成,赐给了李善长、胡惟庸、宋濂三人,却偏偏没有给刘伯温。甚至于,在一次谁是当今大儒的讨论中,朱元璋就曾经轻蔑地说,像宋濂、刘伯温这样的人哪配称“大儒”?

刘伯温为什么会被罢官?原因是什么

最后,让刘伯温抱憾终身的就是没有当上丞相,像刘伯温这样的书生,当上丞相是他的人生更高理想和抱负,朱元璋没有让她当上,心里抑郁可想而知,最后压倒刘伯温的最后一根稻草还是这个,你看刘伯温是性格刚烈,脾气暴躁,可是强压着自己的真性情,不能发火,志向高远,心气极高,却还强忍着去归隐田园,归隐了田园吧,还避免不了小人的诬陷,小人诬陷吧还不能为自己声辩,忍气吞声,委曲求全的留在皇帝身边,让皇帝放心,自己没有野心,这自己该多郁闷啊,最后在刘伯温在京谢罪的日子,胡惟庸正式被任命为左丞相,这是对刘伯温心中郁闷的最后一击,刘伯温听到这个消息后,悲愤欲绝的说出:使吾言不应验者,苍生福也,他的意思是如果我对胡惟庸的预言不应验的话,是百姓更大的福分啊,吾言是什么呢,是刘伯温曾经跟朱元璋说过:如果以驾车为例的话,他会毁了你的车的,胡惟庸的得势,让刘伯温忧愤交加,最后心情长期压抑,抑郁而亡。

纵观刘伯温一生,他的主要功劳是在创建明朝过程中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别人替代不了的作用,朱元璋特别倚重刘伯温,称之为先生而不称名,将其比之为汉之张良,蜀之诸葛亮,晋见之初献治国十八策大获朱元璋赏识,力主打击陈友凉而定都南京,建国后制定《大明律》而建全法制,主张德刑并用,以德为夲,以刑辅之的治国之策,德治的关键在于吏治,选人上不拘一格,唯才是举,量才录用,任用秉公执法,德才兼备的人来担任各级官吏,德刑并用,以德为主,并提出振肃纲纪,建立法令制度,为明朝的兴起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晚年的他,却受到了帝王的猜疑。慢慢淡出权力的中心,关于他也只有“神机妙算、运筹帷幄、功成身退”来评价了吧,但是这个功成身退,最后的工作却没有做好,被人陷害,郁郁而终。不得不说也是让人心生同情啊!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611/93319.html

“刘伯温为什么会被罢官?原因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张飞作战前都会自曝家门 张飞什么要那么做

张飞作战前都会自曝家门 张飞什么要那么做

还不知道:张飞每次在交战前都会说自己是燕人,他为什么要这么做?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张飞,字翼德,三国时期刘备手下的一员猛将,提到张飞很多人脑海中都会不自觉的将他联想成一个五大三粗的糙汉子,也会联想到电视剧《三国》中张飞的口头禅“俺也一样”和他每次与敌人交战之前都...

夏竦的一生有哪些成就与作为?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夏竦的一生有哪些成就与作为?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夏竦,字子乔,北宋宰相、政治家、古文字学家,初谥“文正”,后改谥“文庄”,世称夏文庄公、夏英公、夏郑公。夏竦以文学起家,曾为国史编修官,也曾任多地官员,宋真宗时为襄州知州,宋仁宗时为洪州知州,后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等职。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主要成就政治真宗天禧年间出...

乾隆死后为什么选择和令妃合葬 两人是真爱吗

乾隆死后为什么选择和令妃合葬 两人是真爱吗

对乾隆皇帝死后,为何要选令妃合葬?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乾隆三十年,乾隆要第四次南巡,所谓“南巡”就是去江南游玩,顺便找个民间美女调剂一下口味。那拉皇后太了解乾隆了,知道他出去,一定粘花惹草。于是死活不同意,并以“断发”为威胁。在清朝,满人女子断发,是很严重的一种行...

关羽和张飞违抗军令都没事 马谡违抗军令为何会被杀

关羽和张飞违抗军令都没事 马谡违抗军令为何会被杀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都是违抗军令,马谡被斩首,关羽、张飞却不杀,这是为什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228年,诸葛亮出兵北伐。在谁做先锋的问题上,诸葛亮违背了众人意见,选择了资历尚轻的马谡,命其统军前行。曹明帝曹叡得到蜀军北上的消息后,立马派出以“巧变”著称的老将张郃在街亭迎击马谡。马谡...

孙奂:三国时期东吴宗室,不善于言谈而善于处事

孙奂:三国时期东吴宗室,不善于言谈而善于处事

孙奂(195年~234年),字季明,吴郡富春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孙坚弟弟孙静第四子,孙策和孙权的堂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奂兄长孙皎去世,孙奂接替统领其部众,以扬武中郎将的身份兼任江夏太守。黄武五年(226年),担任扬威将军,封沙...

朱琏:宋钦宗赵桓的皇后,为了捍卫尊严宁死不屈

朱琏:宋钦宗赵桓的皇后,为了捍卫尊严宁死不屈

对于中原王朝而言,历史上最惨烈和屈辱的事件莫过于“靖康之难”。靖康耻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破都之耻,第二是被俘之耻,第三便是“献乳礼”和“牵羊礼”。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陷汴京城,除了烧杀抢掠外,还俘虏了徽、钦二帝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嫔妃与贵卿、朝臣三千余人北上金国。汴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北宋...

康熙临死前点名让一个大臣陪葬 此人到底是谁

康熙临死前点名让一个大臣陪葬 此人到底是谁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临终前点名要一位大臣陪葬,此人是谁?康熙此举有何用意?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作为清朝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康熙为整个清朝所作出的贡献,远远超过其他帝王。除去平三藩、收台湾、驱沙俄之外,还让国家的社会经济体系,逐渐完善。也正是因为他为国家发展,...

官渡之战结束之后 袁绍有翻盘的机会吗

官渡之战结束之后 袁绍有翻盘的机会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官渡之战后,袁绍还有翻身的机会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东汉末年,袁绍乃是天下最强的诸侯,就算是曹操,在他的面前也是弟弟,所以当时其实很多人都认为,袁绍是最有可能统一天下之人。然而官渡之战中,占尽优势的袁绍,最终竟然败给了曹操,令人大跌眼镜,而没过...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