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皋是怎么从村夫变成岳飞的左膀右臂的?原因是什么
牛皋一介村夫出身,身经百战后从弓手成为岳飞的左膀右臂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绍兴元年(1131年),临安府成立不久之时,金军再次南下。不过战事的剧本,已不同于靖康之难。金军完颜昌一部被一路被逼回淮河以北,完颜宗弼又遭岳飞打败。而在河南这边,耶律马五一部将遭遇他们人生当中最为耻辱的一战。彼时的他没想到, 在这宝丰县的宋村中竟会遭宋军伏击。
不甘咽下败果的他,高举着战刀不断向宋军挑衅:';';谁敢战我!谁敢战我!';';正当他以为能重现长坂坡上的那声怒吼时,人群中却传来了一声洪亮的回复';';我来';';。接着只见一个壮汉手执笔枪,骑着黑马穿过人群来到他的面前。耶律马五向那壮汉挥刀砍去,却听';';当';';的一声,刀刃被铁枪架住。那壮汉用枪尖拨开刀锋,顺势用枪杆后部狠狠地敲在耶律马五的背后。在一片喝彩声中,被打下马来的耶律马五被宋军五花大绑,其余金兵也乖乖举手投降。
一、弓手出身,自擎大旗
这位一招制敌的壮汉,年方四三,正是身强力壮之时。当金军南侵,他义无反顾地扯起抗金的大旗,从出身草莽到后妇孺皆知。
他就是岳飞手下的猛将:牛皋。
牛皋在投身军旅之前的事情,史书上记载很少。但在牛皋的家乡:鲁山县石碑沟村,流传着一些关于他的轶事。传说他与母亲相依为命,靠贩卖柴薪为生。他天生力大如牛,一次可以挑起百余斤重的柴捆。而且他在砍柴之余,也常常射猎以补贴家用,久而久之便成了力大无穷、又百步穿杨的壮丁。
牛皋:一介村夫出身,身经百战后从弓手成为岳飞的左膀右臂
传说自然有夸张成分,但牛皋体力勇猛过人,这是不争的事实。有着这一身本领,牛皋也不会甘愿一辈子在这石碑沟里打猎砍柴。1127年,当金军南下的消息传来,他便辞别老母亲,来到鲁山县衙,入伍担任弓手。
面对兵强马壮的金军,鲁山军民没有胆怯。在这期间,牛皋凭借着自己过人的武艺,召集百姓数次打退了金军的进犯。之后,牛皋又因讨贼有功,累迁荣洲刺史、中军统领。
两年之后金军再犯,牛皋又领兵败敌十余次,升为果州团练使。
到1130年,他已是北宋东京的同统制,兼掌一路刑狱公事。
时间就这样来到第二年的暮春初夏之时。当时金军南侵征战半年有余,士兵们都很疲惫。加上各路金军都遇到了顽强抵抗,耶律马五一部只好选择从荆门北撤。正当这部分金兵在宋村休整时,他们行军扎营的一举一动已被牛皋悄然盯上。
夜幕渐渐降下,金军开始埋锅造饭。突然间,营地周边涌出了大批宋军。即便金军将领指挥部下迅速进入战斗,但疲惫的金军还是很快就被冲散。两个金将也慌忙逃窜,剩下倒霉的耶律马五被牛皋一举包围活捉。
二、心向赵宋,归入神武
接着,牛皋又在之后的战斗中先后击败金将孛堇、活捉伪齐将领郑务儿。可这些并不能改变高宗南渡的事实。就这般,牛皋的部队孤悬敌后,宛如大海中的一叶孤舟。不得已,他一度被迫加入伪齐政权。可是他身在曹营心在汉,没多久就率领部将毅然南归。来到南宋朝廷的他被授与唐、邓、襄、郢4州的安抚使,还于1133年底划归到岳飞帐下。
在岳飞的麾下,牛皋被任命为神武后军中军统领,兼中军统制。很快,他就跟随岳飞北伐。在收复襄阳时,岳飞派牛皋带着三天的粮食去攻打随州。
可粮食还未耗尽,随州就被收复。此役,牛皋不仅斩杀敌将王崇还俘虏了五千士卒。
牛皋:一介村夫出身,身经百战后从弓手成为岳飞的左膀右臂
在岳家军征战的过程中,牛皋和杨再兴曾一同出击,从伪齐军队手中缴获了一批军马。岳飞依靠着这批难得的马匹,组建了背嵬军,成为了岳家军中重要的骑兵力量。要是没有牛皋,或许宋军就很难郾城、颖昌大捷,而留下名垂青史的朱仙镇一战可能就会稍显逊色。
牛皋作战勇猛,但却不是莽夫。他对抗金军的时候,总是率领军队杀在前面,但却屡屡得胜。这说明,他打仗是有勇有谋的。
也因此,他才在抗金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甚至被任命为承宣使,后兼一行事务(可代替岳飞行指挥之权)。
三、未死疆场,小人谋害
可是牛皋等人的奋战,最终因为朝廷的怯懦而功亏一篑。1142年,岳飞因莫须有的罪名被秦桧害死,光复中原就此成为南宋一朝将士未能完成的遗憾。1147年,宋金绍兴和议。听闻消息的牛皋不禁感慨:';';我牛皋今年61了,官至侍从,没有不满足的。遗憾的是南北通好,不能战死疆场而只能死在家中。';';
说完这句话的第二天,一代悍将牛皋便追随岳飞的脚步,含恨而终。
这一突然的离世,不禁使当时的人传言他是被毒死。而背后的推手,不用点破便知是谁。
牛皋从一介弓手做起,尽心竭力抵抗金军,以一介武将身份官至从五品。最终,他因自己不能报国战死而遭致非命,足称一代名将。身后牛皋被追授从二品官职安德军节度使;葬于岳飞长眠的杭州栖霞岭,恰如他生前与岳飞并肩作战一样。回顾他的一生,可谓也不负墓前的楹联:
将军气节高千古,震世英风伴鄂王。
纵观悠悠千载的华夏历史,牛皋这般矢志报国的义士不在少数。在那史家汗青当中,一如牛皋这般的爱国志士,可谓缀满了华夏碧空。他们交相辉映的光芒,指引着无数的前人保家卫国、奉献一生。同样的,在时代的洪流之中,他们也必将照亮炎黄子孙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