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破高句丽的名将毌丘俭为什么最后死得很窝囊?
提到中原王朝与高句丽的战争,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大概是在隋唐时期,隋炀帝杨广曾多次动员大军进攻高句丽,规模更大一次更是调度了足足113万人,可隋朝对高句丽的行动却仍不免以失败告终。后来经李家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唐王朝攻灭了这个东北小国,但仅凭着这弹丸一隅的高句丽竟能与中原王朝对抗这么多年,亦足见其强悍。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早在隋唐之前400年的三国时代,曹魏一名大将就把这李唐之事提前上演了一回,不过后来因国内的斗争他惨遭杀害,胜利的果实没能保留下来,这位名将就是毌丘俭。
毌丘俭生于河东闻喜,现在“毌(音惯)丘”这个复姓已是很少见了,对熟悉三国的读者来说这个名字或许也显陌生,毌丘俭主要活跃于三国中后期,即魏明帝至司马家当权那段时间。
作为一个有识之士,相对于那些郁郁不得志含恨而终的人,毌丘俭无疑是极其幸运的,这不仅由于他生于一个太守高官的家庭,同时因他在出道之初就得到了刚刚登基的魏帝曹睿赏识。太和元年,曹睿一上台就不忘惦记他以前的老朋友,毌丘俭也就在此时被召入中央,先后任尚书郎和羽林监等机禁要职。
在朝为官,毌丘俭不沾染那些官僚阿谀奉承的习气,对于曹睿大兴土木修建宫殿的事,毌丘俭上书指出:“天下所急除者二贼(言吴蜀),所急务者衣食。二贼不灭,士民饥冻,虽宫室崇美,犹无益也!”魏明帝听闻此言,感慨毌丘俭为人忠正、敢于直谏,便要给他升官,但一个成天要找着你改错误的臣子总会让皇帝发毛的,也正因如此魏明帝为图个耳根清净,干脆直接把毌丘俭打发到外地当一州刺史,就这样毌丘俭行军打仗的机会来了。
朝中伴君如伴虎,但在地方为官同样也不轻松,在四海未平时对于边地官员犹是如此。毌丘俭先做了几年荆州刺史主持南线襄樊防务,这些年头南方倒颇无战事,而辽东的隐患却逐渐明显,魏明帝也正想在自己在位期间为曹家基业扩张一下版图,于是被他熟知且信用的毌丘俭就被掉任为幽州刺史,北灭公孙家的组织人物落在了他的身上。
自汉末以来,公孙家盘踞辽东已历三世,之前曹魏对其的态度不过让其称藩了事,然而孙权却跨海几次联络他们意图夹击魏国,这不得不引起曹睿的警惕。景初元年,魏明帝令毌丘俭持诏书招降公孙家,结果当时的公孙家家主公孙渊立刻就跳了反,发兵反攻毌丘俭,由于兵力准备不足毌丘俭暂时引退,在司马懿的援军赶到之后两人才合力讨平辽东,此后这块地盘又被收回了中原王朝的管辖。
辽东之役,毌丘俭论功封侯,食邑近4000户。但此番并非他独当一面建下的功勋,因此毌丘俭渴望更大的战役证明自己,不久后,他的机会来了。魏正始中,高句丽数侵扰辽地,毌丘俭终于出师有名,他督步骑诸军仅万人出驻玄菟郡,与高句丽王决战。时高句丽之东川王宫自提步骑两万余人迎战,双方遭遇于沸流水之上,旋即大战梁口,宫军败走。毌丘俭束马悬车挥师急追,高句丽王宫来不及整顿兵马只得只身逃命。终于魏军得以攻克高句丽之都城——丸都。史载毌丘俭此役“刻石记功,刊丸都之山,铭不耐之城”,同行因功受赏封侯者就有一百多人。不惟武功,毌丘俭还在当地搞起建设,穿山引渠,民赖其利。
然而毌丘俭的个人结局却是悲惨的,当时吴蜀未灭,大将毌丘俭不能在远处过久停留,更严重的是祸起于宫闱之内,司马氏之野心那时已是昭然若揭了。作为地方拥兵大员的毌丘俭自然是司马氏争取的对象,但他感于当年曹睿知遇之恩、义不叛魏,于是司马氏于毌丘俭的矛盾终于爆发了。
255年,毌丘俭与将军文钦共反于寿春,司马师即刻调集四方重镇之兵围剿,而吴国作壁上观,由于兵少将寡、敌我悬殊,毌丘俭最终兵败身死,并被司马氏夷灭三族,一代名将却得如此下场,实属凄凉。